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全科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全科医学
中华全科医学

月刊

1674-4152

zhqkyx@163.com

0552-3051890

233004

安徽省蚌埠市长淮路287号

中华全科医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央国家级医学专业期刊。刊物宗旨:宣传全科医学知识,传播全科医学技术、方法及全科医学理念;建立和完善以病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的服务网络;开拓研究领域,介绍研究成果和学术成就,促进全科医学信息的传播和学术交流,繁荣和发展全科医学事业。刊物主要面向基层广大医务人员、医学院校广大师生,以及从事全科医学基础、临床、科研、教学、管理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用于牙周炎伴有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及对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

    艺璇葛化冰曹钰
    940-942,1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牙周炎伴有错(牙合)畸形患者中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效果及安全性,并分析对患者牙周健康、炎症的影响,以期为该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收治的200例牙周炎伴有错(牙合)畸形患者,按正畸方式分为对照组(94例,直丝弓矫治器治疗)与研究组(106例,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比较2组矫治效果.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28%(101/106),与对照组[92.55%(87/9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牙齿平整时间和咬合打开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临床附着丧失(CAL)、牙龈沟探测深度(PD)、牙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分别为(3.26±1.05)mm、(2.44±0.61)mm、l.21±0.31、1.56±0.41、0.65±0.17,对照组分别为(3.81±1.19)mm、(2.83±0.49)mm、1.75±0.49、2.51±0.50、1.12±0.25,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白介素-8(IL-8)、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66%(6/106),对照组为15.96%(15/94),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5.621,P=0.018).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用于牙周炎伴有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牙周健康.

    牙周炎伴错(牙合)畸形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菌斑指数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

    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与内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对比

    胡军王梓郭雨雨韩刘虎...
    94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颈椎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PCN)与后路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2019年5月—2021年6月治疗的67例包容型单节段颈椎间盘软性突出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PPECD组(35例)和PCN组(32例).于术前、术后多个时间点分别通过VAS评分评价疼痛变化情况,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颈椎功能恢复情况;术后1年随访,采用改良的MacNab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术后随访记录完整.2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N组手术时间[(42.0±6.4)min]明显短于PPECD组[(94.7±6.3)min,P<0.001].与术前相比,2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疼痛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均显著改善(P<0.05).根据MacNab标准,PPECD组患者治疗优良率(82.9%,29/35)高于PCN组(75.0%,24/3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观察到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结论 就手术耐受较差的患者而言,PCN可成为包容型单节段颈椎间盘软性突出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PPECD治疗的良好替代方案.

    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后路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淋巴结比率对接受手术治疗的89例ⅢC1p期宫颈癌患者的预后价值

    杨波张庆松王蓓蓓倪芳芳...
    947-9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淋巴结比率(LNR)对2018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ⅢC1p期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 纳入2014年1月—2017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瘤科收治的89例淋巴结阳性宫颈癌患者,均接受了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以及系统性盆腔联合或不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同步放化疗.LNR定义为阳性淋巴结与移除的淋巴结总数的比率.根据LNR将患者分为2组:LNR<0.06(42例)和LNR≥0.06(47例).LNR的预后价值通过log-rank检验和多变量Cox回归模型进行评估.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44.6个月(范围为6~115个月),整个队列的5年无病生存(DFS)率为61.6%,5年总生存(OS)率为69.7%.LNR<0.06 和 LNR≥0.06 的 5 年 DFS 率分别为 65.4%和 54.2%(P=0.027).此外,LNR<0.06 和 LNR≥0.06 的5年OS率分别为82.8%和59.6%(P=0.003).在多变量分析中,LNR≥0.06与较差的DFS(HR=2.040,95%CI:1.130~3.870,P=0.013)和 OS(HR=1.940,95%CI:1.020~3.780,P=0.038)有相关性.结论 LNR≥0.06可能是ⅢC1p期宫颈癌患者DFS和OS下降的独立预后因素.

    子宫颈癌淋巴结比率ⅢC1p期预后分析

    IL-22在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权权屈梓叶谢京志宗娟...
    951-956,10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IL-22在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病中(RA-ILD)的表达情况,建立动物模型探讨IL-22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初诊初治的类风湿关节炎合并(RA-ILD组)/未合并(RA-NILD组)间质性肺病患者各33例,同期14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测定3组外周血IL-22水平并比较.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IL-22水平与肺HRCT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RA-ILD的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生理盐水(NS)和博来霉素(BLM)处理野生小鼠(WT)与IL-22敲基因小鼠(IL-22K0),建模后予腹腔注射IL-22,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RT-q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纤维化标志物水平.结果 RA-NILD组IL-22水平高于RA-ILD组及健康对照组,其水平与HRCT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94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IL-22水平是RA-ILD的影响因素,IL-22 联合年龄、吸烟、APCA、MCHC 诊断 RA-ILD 的 AUC 为 0.959(95%CI:0.916~1.000),灵敏度为 97.0%,特异度为87.9%.病理染色示BLM组小鼠肺部胶原面积较NS组增多,Szapiel's评分和Ashcroft评分升高,纤维化相关基因(Collagen I、Vimentin、α-SMA)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也较NS组增高,其中IL-22K0组较WT组增高更显著(P<0.05).IL-22治疗后胶原沉积及纤维化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 IL-22可能对肺纤维化具有保护作用,未来可能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并可用于临床预测RA-ILD.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病间质性肺病白介素-22

    全腹腔镜下食管-空肠π吻合在贲门癌根治术中的近期安全性研究

    张晨嵩潘成武王庆康王远鹏...
    957-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全腹腔镜下食管-空肠π式吻合与腹腔镜辅助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在贲门癌全胃切除术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2020年6月—2022年7月在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72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术,其中38例患者行全腹腔镜下贲门癌根治术+食管-空肠π吻合(全腹腔镜组),34例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贲门癌根治术+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腹腔镜辅助组),分析不同术式的安全性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结果 全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腹腔镜辅助组且手术切口长度显著短于腹腔镜辅助组(P<0.001).全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130.26±23.54)mL]明显低于腹腔镜组[(167.21±28.53)mL,t=6.017,P<0.001].全腹腔镜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短于腹腔镜辅助组(P=0.003).2组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清扫淋巴结个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和第5天全腹腔镜组患者血清CRP水平显著低于腹腔镜辅助组(P<0.05).结论 全腹腔镜下贲门癌根治+食管-空肠π吻合的手术方式是安全的,能够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患者恢复时间,缓解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对机体创伤性应激反应的影响较小.

    贲门癌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π吻合创伤应激

    大脑中动脉狭窄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对因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的影响

    师晶晶鲍婕妤张静蔡萌萌...
    962-965,1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探讨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狭窄患者血管壁特征和梗死模式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2022年12月连续就诊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的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68例.采用HRMR-VWI获取患者血管壁特征,根据DWI将患者分为单发脑梗死组和多发脑梗死组,比较2组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管腔狭窄程度、斑块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MCA粥样硬化狭窄患者血管壁特征和梗死模式之间的关系.结果 68例MCA粥样硬化狭窄患者中,多发脑梗死45例(66.18%),单发脑梗死23例(33.82%).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心血管疾病史、脑血管疾病史、NIHSS评分等危险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脑梗死组狭窄程度及斑块内出血(IPH)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单发脑梗死组(狭窄程度:P=0.029;IPH:P=0.025).2组在偏心性、斑块强化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心血管疾病史、脑血管疾病史、NIHSS评分等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PH(校正后OR=6.525,95%CI:1.108-38.442,P=0.038)是多发性脑梗死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IPH与多发性脑梗死独立相关.HRMR-VWI可能为不同MCA梗死模式的机制提供新的见解.

    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脑梗死

    PD-1、PD-L1在铂耐药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翟欣影王丽华李艳华
    966-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在铂耐药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铂耐药卵巢上皮性癌患者PD-1、PD-L1表达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1年6月于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1例卵巢癌患者组织蜡块(71例铂耐药组蜡块和40例铂敏感组蜡块),另取10例卵巢良性组织蜡块作为对照.采用ELiVision TM免疫组化法检测样本中PD-1、PD-L1表达水平,分析两者表达与患者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PD-1、PD-L1在铂敏感组和铂耐药组阳性率分别为22.5%、32.5%和42.3%、53.5%,铂耐药组中PD-1、PD-L1阳性率高于铂敏感组(P<0.05);PD-1、PD-L1在浆液性癌和非浆液性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61.5%和21.1%、31.6%,PD-1、PD-L1在手术病理分期Ⅲ~Ⅳ期和Ⅰ~Ⅱ期患者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0%、63.3%和22.7%、31.8%,非浆液性、Ⅰ~Ⅱ期患者PD-1、PD-L1表达低于浆液性癌和Ⅲ~Ⅳ期患者(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PD-1阳性(HR=3.905,P=0.001)、PD-L1阳性(HR=4.581,P=0.002)、手术病理分期为Ⅲ~Ⅳ期(HR=3.948,P=0.026)是铂耐药卵巢上皮性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D-1、PD-L1阳性患者两年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其他表达情况(P<0.05).结论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PD-1、PD-L1高表达与耐药有关,从而导致肿瘤的恶性进展和生存时间的缩短,是患者预后不良的标志之一.

    上皮性卵巢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铂耐药化疗耐药免疫治疗程序性死亡受体1

    395例非综合征性上颌前部多生牙病例的回顾性分析

    程旭吴晓婷王银龙
    971-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多生牙是一种因牙齿发育异常导致牙齿数目增多的常见疾病,根据是否伴有全身系统疾病可将其分为综合征性与非综合征性多生牙,前者较罕见.本文探讨非综合征性上颌前牙区多生牙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式,为临床诊治及科研提供参考及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上颌前牙区多生牙患者395例,对所有患者个人资料、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方案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上颌前牙区多生牙患者395例,多生牙551颗.男性患者293例,女性患者102例,男女比例为2.87:1.患者年龄最小为3岁,最大为45岁.1颗多生牙比例最多,共256例,占比64.81%;患者初次就诊以替牙期最多,共251例,占比63.54%;多生牙形状以锥型、结节型最多见,共529颗,占比96.01%;多生牙与邻牙轴向关系以倒置型数目最多,共计264颗,占比47.91%;手术以腭侧入路最多,共计292例,占比73.92%.结论 非综合征性上颌前牙区多生牙临床多无症状,少数临床表现为牙阻生、牙间隙增宽等;多见于替牙期儿童,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高位阻生多生牙最常见,手术常采用腭侧入路.

    多生牙锥形束CT手术入路回顾性分析

    滋肾活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疗效分析

    孙淑云殷一红叶利群
    975-978,1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滋肾活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临床疗效,及对卵巢功能和血流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11月宁波市中医院收治的750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肾虚血瘀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滋肾活血方治疗),B组(戊酸雌二醇片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C组(滋肾活血方+戊酸雌二醇片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每组250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促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抗米勒管激素(AMH),窦卵泡数量(AFC)、卵巢体积(OV)以及卵巢基质血流指数的变化.结果 A组、B组、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0%(205/250)、64.4%(161/250)、90.8%(227/250),C组总有效率均高于B组、A组,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治疗后C组FSH、LH较A组及B组显著下降,A组FSH、LH较B组显著下降(P<0.05);C组AMH较A组及B组显著上升,A组AMH较B组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C组AFC、OV较A组及B组显著上升,A组AFC、OV较B组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C组PSV、VI、FI较A组及B组显著上升,A组VI较B组显著上升(P<0.05).结论 滋肾活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能有效调节卵巢功能,改善患者卵巢血流灌注,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肾虚血瘀滋肾活血方卵巢血流

    经腹单孔腔镜联合经肛门腔镜技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临床疗效研究

    郑九建王建平
    979-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单孔入路腹腔镜联合经肛门腔镜全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短期与中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2年6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均接受直肠前切除术和结肠肛管吻合术.对早期和中期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并依据标本提取方式进行比较.结果 总计62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82.6±30.5)min.22例患者需进行内括约肌切除术.所有患者均进行结肠肛管端端吻合器或手工吻合.术后(1.5±0.3)d回肠造口处首次排便.61例患者为R0切除,1例R1切除,远端切除边缘为(6.2±0.3)mm,3例患者的环形切缘呈阳性.所有病例标本病理检查显示45例完整,17例为接近完整.获得的淋巴结平均为13.5个,其中25例患者标本上的淋巴结数低于12个.35例自回肠造口处、27例经肛管进行标本提取,2种方式患者的BMI(x2=39.388,P<0.001)、肿瘤大小(t=4.415,P=0.02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时间为(40.6±5.5)个月,中期结局评价研究对象的总生存率为98.4%,无病生存率为80.6%,局部控制率为95.2%.结论 腹腔镜联合经肛门腔镜技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可取得较为理想的短中期临床疗效,能够通过较小的创口实现充分的肿瘤切除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低位直肠癌微创腹腔镜经肛门腔镜全肠系膜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