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汪燮卿

双月刊

1001-8719

syxb8282.ripp@sinopec.com;syxb8282@163.com

010-62310752;82368282

100083

北京市学院路18号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Journal Acta Petrolei Sinica(Petroleum Processing Sec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有关原油的性质与组成、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工工艺、炼油化工催化剂、燃料和石油化学品及助剂、化学工程、反应动力学、系统工程、环保油品分析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论文及研究结果的综合评述;优先报道上述各方面的最新成果,每期均有若干论文被国内外许多重要刊物所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钒氧化物及金属钒酸盐在化学储能中的应用

    关尹宁高肖汉张晓帆李霞...
    1061-1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钒氧化物具有多变的配位数和氧化态、较低的成本、丰富的资源等优点,作为典型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其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时具有良好的锂离子存储能力和较强的循环能力.钒氧化物在超级电容器中表现出高功率密度、快速充放电率和优良的循环周期等特性,是一种理想的储能材料,而金属钒酸盐显示出良好的可逆性和循环性.构筑合理纳米结构是获得电化学性能优异钒氧化物电极材料的有效途径,是提高电极材料放电/充电效率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综述了钒氧化物和金属钒酸盐在锂离子电池中应用以及钒氧化物在超级电容器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讨论了结构、制备条件对钒氧化物及金属钒酸盐性能的影响,展望了钒氧化物及金属钒酸盐的应用前景.

    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钒氧化物金属钒酸盐电化学性能化学储能钒基电极

    基于GC-MS的喷气燃料组成-性质定量关系研究

    蔡璐伏朝林陶志平赵杰...
    1072-1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67个喷气燃料进行分子水平表征,并按9类烃族组成(正构烷烃、异构烷烃、单环烷烃、多环烷烃、烷基苯、茚满及四氢萘、萘类及茚类、苊及苊烯类、苯并噻吩及二苯并噻吩)和13类碳数(C7~C19)分类,形成一系列组成矩阵.测定了 7类理化性质,包括密度、热值、闪点、黏度、烟点、苯胺点和馏程,定义了各碳数下不同烃族的代表性化合物和平均性质(密度、热值、闪点和黏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MLR)、偏最小二乘(PLS)和修正加权平均(MWA)3种算法建立了喷气燃料组成-性质定量模型.综合比较,组成与密度、热值、闪点、烟点和苯胺点的定量模型均基于PLS预测效果更优,对应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0008 g/cm3、0.0302 MJ/kg、1.3418 ℃、6.01×10-5 mm、0.7293 ℃;组成与黏度的定量模型基于 MWA 时预测效果更优,其RMSE为0.0333 mm2/s.

    喷气燃料油品分析组成-性质关系气相色谱-质谱(GC-MS)数学模型

    全二维气相色谱测定汽油馏分中芳烃详细组成

    孙鑫源李长秀钱钦张祎玮...
    1085-1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GC-FID)对汽油中芳烃组分特别是C9+芳烃进行了详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全二维色谱系统采用固态调制器,一维色谱柱采用非极性二甲基聚硅氧烷固定相的色谱柱,二维色谱柱采用极性聚乙二醇固定相的色谱柱.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一次进样可以实现153种C6~C12芳烃组分的分离.汽油族组成中的芳烃在全二维谱图中呈带状分布,瓦片效应明显.考察了直馏汽油、重整汽油、催化汽油、焦化汽油、裂解汽油等不同类型组分汽油的全二维色谱的分离情况,裂解汽油中所含芳烯烃组分与烷基苯可以获得很好的分离.建立的采用内标法定量测定车用汽油中单体芳烃特别是C9+芳烃含量方法的结果重复性和准确度良好,可以对清洁汽油生产工艺研究以及汽油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基础数据及方法支持.

    全二维气相色谱汽油芳烃芳烯烃烷基苯内标法

    沥青质、胶质分子结构构型推测分析工具SSxAA

    姜兆礼张恒苑世领
    1098-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稠油沥青质、胶质化学结构的预测和分析有助于石油的炼制和加工.笔者通过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22软件开发的沥青质推测结构工具(SSxAA,Structure spe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asphaltenes)是一套可以自动预测稠油沥青质、胶质分子构型的软件.SSxAA借助已有的Brown-Ladner方法,通过软件中设定的结构参数计算、分子构型生成以及合适构型筛选3部分,可以实现仅需输入实验数据便可得到与实验数据相符的稠油沥青质、胶质分子结构构型,再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对筛选的结果进行分析,可获得最佳的分子结构.SSxAA已应用于稠油沥青质和胶质平均分子构型的推测,并有望通过后续的更新应用到其他合适的结构分析中.

    稠油沥青质推测结构工具(SSxAA)沥青质程序开发分子结构分子模拟

    催化裂化油浆固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林存辉颜翀贤曾伟龙吴世逵...
    1108-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催化裂化油浆是催化裂化装置的副产品,油浆固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油浆的高附加值利用及催化裂化装置的安全平稳运行.因此,油浆固含量的准确快速测定对其综合利用及生产监测均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油浆固含量的测定尚无统一的权威标准.介绍了油浆固含量的几种主要测定方法,包括传统离心法、新型离心法、灰分法、炭化灼烧法、传统过滤法、滤膜抽滤法、显微镜法等,并通过对比每种方法的优劣,分析其适用的范围,为油浆脱固效率的考察及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的安全平稳运行监测提供支持.滤膜抽滤法能够全面地反映固含物的组成成分,不受油浆性质限制,准确度高,且用时较短,可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更重要的是,滤膜抽滤法还适用于脱固后油浆固含量的测定,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油浆的脱固效果.

    油浆固含量离心法灰分法炭化灼烧法过滤法显微镜法

    高温高盐碎屑岩油藏注气用复合磺酸盐起泡剂性能

    李隆杰葛际江刘加元李珂欣...
    1117-1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碎屑岩油藏岩石表面带负电,注气用起泡剂应优先选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α-烯烃磺酸钠(AOS)是常用的阴离子类起泡剂,但在高盐含量水中溶解性差.将AOS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B2)复配,形成在矿化度1.12×105 mg/L模拟地层水中具有较好溶解性的起泡剂AOS51(m(AOS)∶m(B2)=5∶1).在温度110 ℃、压力30 MPa条件下,AOS51发泡率与在高盐条件下性能最好的羟磺基甜菜碱类起泡剂S23相当,而泡沫稳定性略逊于S23.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AOS51在质量分数0.05%~1.0%范围内吸附量低于0.30 mg/g;起泡剂质量分数小于0.20%时AOS51与S23吸附量差异不大,但当起泡剂质量分数大于0.20%时S23的吸附量明显高于AOS51.岩心流动实验结果表明,质量分数0.10%和0.20%的AOS51在气测渗透率为80 mD和180 mD岩心中形成泡沫的阻力因子分别大于65、75和125、270,同时还表现出选择性流度降低特征;相同条件下AOS51流度调控能力优于S23.

    碎屑岩高温高盐油藏注气起泡剂吸附量阻力因子α-烯烃磺酸钠羟磺基甜菜碱

    封堵烟道气气窜用耐温冻胶实验研究

    刘明嘉葛际江陈伟雄马爱青...
    1127-1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烟道气存在的高温(110~130 ℃)油藏条件,使用低成本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与氨基树脂交联,制备了成胶时间、强度和热稳定性都适合作为封堵烟道气气窜的耐温聚合物冻胶.130 ℃通入3 MPa烟道气的条件下,通入烟道气的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冻胶受溶解的氧气影响造成热处理30 d内破胶,但冻胶强度表现出先增加、再稳定、后期失效的规律.复杂流变实验结果表明,热处理22 d后的冻胶在较高应变下不耐剪切,但冻胶弹性增加.大应变振幅扫描测试表明,冻胶在失效前的强度由于脱水收缩而增加,而这种特性有利于冻胶在有效期内的高效封堵.研究结果表明,构筑的聚合物冻胶适合作为封堵烟道气存在时、温度小于130 ℃的近井地带段塞使用.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烟道气聚合物冻胶黏弹性冻胶稳定性

    吸附-包埋固定化微生物修复盐渍化石油污染土壤

    赵晓东杜一于钧泷马若君...
    1137-1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克服土壤中盐对微生物降解石油烃的不利影响,实验利用生物炭(BC)吸附石油烃降解菌后,再用海藻酸钠(SA)和聚乙烯醇(PVA)包埋,制备固定化微生物,用于修复盐渍化石油污染土壤.将制备的PVA-SA-BC固定化微生物(PSBB)用于石油无机盐液体培养基中及NaCl质量分数10 g/kg的石油污染土壤中,并考察其对石油烃降解率.研究结果表明:添加PVA能显著提高固定化载体的机械性能;吸附-包埋固定化能提高微生物耐盐能力,在无机盐液体培养基中,当NaCl质量浓度由20 g/L提升至40 g/L时,添加PSBB的石油烃降解率下降9.0%,降幅小于添加游离菌(下降13.5%)和添加BC固定化微生物(下降15.6%)的培养基.且添加PSBB的无机盐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浓度最高.经过120d的土壤修复实验,PSBB组对石油烃的降解率达到61.5%,而游离菌(FB)组和BC固定化微生物(BCB)组的石油烃降解率分别为35.3%、45.9%,这表明添加PSBB对盐渍化石油污染土壤具有显著的修复效果.

    盐渍化石油污染土壤聚乙烯醇微生物海藻酸钠生物炭

    煤/重油加氢共炼残渣中甲苯可溶物制备中间相沥青的可行性研究

    李传陈永政徐汪久洪轲...
    1146-1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煤/重油加氢共炼残渣中的甲苯可溶物(TS)为原料,研究了在直接热缩聚基础上添加共炭化剂制备中间相沥青的可行性.探索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2个直接热缩聚条件,以及在优化的直接热缩聚条件下添加四氢萘(共炭化剂)对产物中间相含量、晶体结构以及组成的影响,并通过热沉降对中间相沥青产物中的各向异性组分进行富集,以期获得不同中间相含量的中间相沥青.结果表明,TS的直接热缩聚产物中,各向异性组分极少,中间相质量分数最高仅为9.0%,而在直接热缩聚基础上添加四氢萘可有效促进中间相的形成.TS在反应温度400 ℃、反应时间6 h和添加10%(质量分数)四氢萘条件下,可制备出中间相质量分数为42.8%的中间相沥青.该中间相沥青在热沉降温度340 ℃、热沉降时间5 h条件下,可有效富集各向异性组分,得到从热沉降产物底部(中间相质量分数96.2%)到顶部(中间相质量分数3.9%)等不同中间相含量的中间相沥青.

    煤/重油加氢共炼残渣甲苯可溶物中间相沥青直接热缩聚共炭化剂热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