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预防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预防医学
实用预防医学

李俊华

月刊

1006-3110

zhppm@vip.163.com

0731-84305942

410005

长沙市芙蓉中路一段450号

实用预防医学/Journal Practical Preventiv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预防为主,面向基层,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推广国内外医学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新动态,为疾病控制、预防保健事业发展服务”的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西宁市中老年人膝骨关节炎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探讨

    李慧韩莉马丽娜
    696-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西宁市中老年人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预防老年人KOA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22年4-12月因骨关节不适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632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开展KOA相关因素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基于X线的KOA影像学及临床诊断分级评估,采用单因素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老年人KOA患病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的632例中共600例有效应答,符合KOA诊断的患者552例,患病率为92.00%.不同年龄、性别、BMI、运动情况及有无基础病史其KOA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则表明年龄越大(OR=1.990,95%CI:1.052~3.764)、女性(OR=2.275,95%CI:1.232~4.202)、BMI(OR=2.826,95%CI:1.064~7.503)、无运动习惯(OR=2.641,95%C/:1.391~5.013)及合并基础疾病(OR=2.840,95%CI:1.533~5.262)是KOA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西宁市中老年人KOA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龄、女性、高BMI、无运动习惯及合并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更容易发生KOA,针对此类群体应采用针对性预防措施.

    膝骨关节炎影响因素中老年人

    2021年佛山市顺德区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农雪艳刘玥邵紫贤周海媚...
    700-7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2021年佛山市顺德区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现状,探索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偏异的影响因素,为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制定相关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12月,分别对顺德区10个社区的19家幼儿园开展调查.使用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进行筛查,同时收集孕产妇基本情况及儿童基本信息.结果 共收集有效问卷4 930份,筛查阳性率为4.3%,3~5岁儿童精细动作发育问题较突出,其在各年龄中阳性占比分别为3岁组47.1%、4岁组39.0%、5岁组83.0%,6岁组儿童语言发育问题较显著,其阳性占比为55.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2.128,95%CI:1.570~2.886)、5 岁组(OR=2.148,95%CI:1.474~3.131)、极低出生体重(OR=9.167,95%CI:2.016~41.681)、脐带绕颈(OR=1.559,95%CI:1.062~2.287)、母亲孕期存在情绪问题(OR=3.150,95%CI:1.768~5.611)的儿童发育偏异风险较高.6 岁组(OR=0.404,95%CI:0.179~0.913)、母亲本科学历(OR=0.637,95%CI:0.449~0.903)的儿童发育偏异风险较低.结论 相关卫生部门应定期对学龄前儿童开展心理行为发育问题的筛查和指导,并做好孕期宣教,鼓励按时产检,缓解母亲孕期不良情绪,减少极低出生体重及脐带绕颈的发生.

    心理行为发育学龄前儿童影响因素环境暴露

    2018-2022年常德市≥50岁HIV/AIDS病例流行特征及抗病毒治疗的影响因素分析

    黎雅娟黄道平陈洁
    704-7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8-2022年常德市新报告≥50岁HIV/AIDS病例流行特征及抗病毒治疗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高年龄人群的艾滋病防治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对常德市报告的1 791例≥50岁H1V/AIDS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收集基本人口学资料、既往高危行为接触史、感染途径、样本来源、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值和抗病毒治疗等信息,分析近年来≥50岁病例的流行趋势、感染途径和接触史、晚发现和抗病毒治疗情况,探索治疗覆盖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8-2022年,常德市≥50岁病例在历年总病例中的构成比由2018年的53.88%上升至2022年的62.40%,历年的占比呈上升趋势(P=0.009).异性性传播是≥50岁病例最主要的感染途径(95.98%).在异性性传播的病例中,男性非婚商业性接触的构成比高于女性(P<0.001),而女性配偶/固定性伴性接触构成比高于男性(P<0.001).此外,≥50岁男性感染者中,同性性传播也占有一定比例(5.13%).≥50岁病例晚发现率较高(67.78%),医疗机构的筛查是病例发现的主要来源(72.75%).80.01%的≥50岁病例接受了抗病毒治疗,不同性别、年龄分组、婚姻状况、样本来源和首次CD4+T淋巴细胞水平病例的治疗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更愿意接受抗病毒治疗(OR=1.514,95%CI:1.054~2.176);相对于50~岁组,70~岁组更不愿意接受抗病毒治疗(OR=0.444,95%CI:0.297~0.664).结论 ≥50岁人群已经成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人群之一,应通过采取尽早发现感染者、尽快开展抗病毒治疗和实现有效病毒抑制的措施,遏制艾滋病在≥50岁人群中的蔓延扩散.

    HIV/AIDS≥50岁流行特征抗病毒治疗影响因素

    载脂蛋白C3基因rs2854116、rs2854117、rs512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

    王小燕李小成金迪王艳莉...
    709-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载脂蛋白C3(apolipoprotein C3,APOC3)基因rs2854116、rs2854117、rs512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相关性.方法 在具有代表性的南京市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人群基础上,通过性别、年龄匹配的病例对照设计,利用外周血白细胞DNA测定各位点SNPs,调整人口学特征和生活方式因素基础上,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APOC3基因rs2854116、rs2854117、rs5128位点SNPs和MS的关系.结果 纳入MS组和对照组各253例,两组间除文化程度和高血压家族史构成外,其他人口学特征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2854116、rs2854117和rs5128位点SNPs在共显性(OR=2.219,95%C/:1.163~4.234;OR=2.619,95%CI:1.336~5.136;OR=4.152,95%CI:1.651~10.442)和显性(OR=1.782,95%C/:1.083~2.934;OR=1.721,95%CI:1.064~2.783;OR=1.702,95%CI:1.048~2.763)遗传模型下与 MS 存在相关性,rs2854117、rs5128 位点 SNPs 在隐性遗传模型下与 MS 存在相关性(OR=2.054,95%CI:1.131~3.731;OR=4.925,95%CI:1.860~13.043).各位点间存在连锁不平衡,rs2854117-rs2854116 位点 C-T(x2=7.061,P=0.008)、T-C(x2=17.365,P<0.001)、T-T(x2=4.208,P=0.040)单倍型频率,rs2854116-rs5128 位点 C-G(x2=10.720,P=0.001)、T-C(x2=14.911,P<0.001)单倍型频率,rs2854117-rs2854116-rs5128 位点 C-T-C(x2=13.271,P<0.001)、T-C-G(x2=14.896,P<0.001)单倍型频率在MS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s2854116、rs2854117、rs5128 三个位点间交互作用三阶模型最佳,交叉验证一致性1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 APOC3基因rs2854116、rs2854117、rs5128位点SNPs在中国汉族人群中与MS患病有关联,且各位点间可能存在交互作用.

    代谢综合征载脂蛋白C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2018-2022年邵阳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

    俞坤潘芬李朝晖郭小成...
    715-7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18-2022年邵阳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性传播疾病的感染状况及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变化情况.方法 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对监测期内首次来哨点门诊诊治性病、年龄在16岁及以上的男性,采用连续采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进行检测.结果 2018-2022年共监测2 000例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其中年龄以20~49岁为主,占74.90%,平均年龄(38.4±12.8)岁;婚姻状况以在婚者为主,占67.1%.51人在最近一年中被诊断出患有性病,占2.55%,其中<20岁组(4.65%)和50~岁组(4.81%)患病率最高,不同年龄段中患性病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07,P<0.05).HIV-1、HCV和现症梅毒检出率分别为0.05%、1.35%和1.05%.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逐年上升,分别为80.4%、86.3%、84.3%、94.8%、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050,P<0.001)."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的知晓率最低为78.1%.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中,最近3个月与暗娼发生性行为占17.2%,与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占16.6%.结论 2018-2022年邵阳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性传播疾病感染状况较为严重,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新冠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性行为方式,需多渠道、多维度的开展针对性艾滋病性病防治宣传,促进行为变化,减少感染风险.

    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哨点监测

    2009-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机构放射作业人员心电图改变分析

    黄雪雁欧军荣卢小燕陆华媛...
    718-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09-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机构放射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的心电图改变情况,为防范放射作业人员的职业因素对心脏的危害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9-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机构放射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的心电图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 共检查放射工作人员15 372人,工种涉及诊断放射、介入放射、放射治疗、牙科放射、核医学;放射作业人员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为17.50%,以T波异常和ST-T改变为主,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工种、不同工龄的体检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09-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机构放射作业人员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较高,表明心脏可能因遭受低剂量电离辐射影响,需要进一步加强职业健康管理与监督.

    医疗机构放射作业人员职业健康心电图

    老年痴呆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燕娜徐春芸王云珊
    720-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老年痴呆患者睡眠障碍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4月在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住院治疗的224例老年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查阅患者病历信息收集患者基本情况、生活习惯及住院信息,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Scale,PSQI)测评患者睡眠情况.采用单因素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 全部研究对象睡眠障碍发生率为54.91%.其中,陪护者为护工(OR=3.660,95%CI:1.128~11.874)、同病房患者人数>2 人(OR=3.526,95%CI:1.220~10.188)、住院期间亲属探视次数<5 次(OR=4.270,95%CI:1.435~12.711)、病程 ≥5 年(OR=3.970,95%CI:1.395~11.299)及痴呆程度为重度(OR=5.374,95%CI:1.566~18.435)是老年痴呆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痴呆住院患者睡眠问题较为普遍,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延缓疾病进展,加强陪护,改善患者情绪问题,以改善其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老年痴呆住院患者睡眠障碍影响因素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陈乐乐郑靖阳陈智敏黄育丹...
    724-7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RTI)的可能影响因素,为儿童RRTI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符合RRTI诊断标准的患儿103例作为病例组,另随机选取321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风险暴露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RRT1可能影响因素.结果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早产(OR=2.664,95%CI:1.539~4.613)、同住家庭成员吸烟(OR=2.014,95%CI:1.014~3.999)、哮喘史(OR=2.226,95%CI:1.212~4.086)、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病史(OR=4.015,95%CI:1.620~9.891)、营养不良(OR=5.697,95%CI:1.235~26.280)以及维生素 A(OR=1.878,95%CI:1.244~2.834)、维生素 D(OR=1.363,95%CI:1.099~1.691)、锌(OR=2.460,95%CI:1.288~4.696)等营养素的缺乏,均是导致儿童RRT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通过对早产儿定期健康体检,同住家人避免在儿童附近吸烟,改善膳食习惯,增加户外活动,及时治疗儿童哮喘、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纠正营养素缺乏,可有效降低患儿感染RRTI的风险.

    反复呼吸道感染门诊患儿影响因素营养状况

    苏州市孕妇孕期增重和膳食摄入状况调查与分析

    谷素洁沈红赵薇王宁娟...
    728-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苏州市孕妇孕期增重和膳食摄入状况及孕期增重过多的影响因素,为孕期保健提供膳食营养方面的参考数据.方法 以2022年8月—2023年8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进行产检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采集孕妇的基本信息,采用连续3 d 24 h回顾法,评估研究对象食物的摄入量.采用单因素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期增重过多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研究的1 634名孕妇中孕期增重过多426例,占21.27%.其中孕妇年龄、孕妇教育水平、孕妇年人均收入、日均运动时间、生育次数以及孕前BMI与孕期增重过多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采用连续3d 24 h回顾法,评估研究对象每日食物的摄入量,其中谷类、薯类、蔬菜、水果、牛奶、鸡蛋、肉类和鱼类摄入量分别为(366.38±195.27)g、(40.13±17.86)g、(349.19±188.19)g、(412.72±223.38)g、(116.76±60.18)g、(58.17±18.19)g、(84.76±39.11)g、(51.67±29.08)g,谷类、水果的摄入量超过了中国营养学会的推荐范围上限,牛奶摄入低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范围的下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日运动超过1 h(OR=0.582,95%CI:0.394~0.860)、体重过低(OR=0.784,95%CI:0.633~0.971)、生育 1 次(OR=0.610,95%CI:0.394~0.945)和 2 次(OR=0.590,95%CI:0.456~0.762)以上是孕期增重过多的保护因素.谷物摄入量、水果摄入量和肉类摄入量增加是孕期增重过多的危险因素.结论 苏州地区孕妇孕期增重过多的现象普遍.生育次数、孕前BMI、日均运动时间及谷类、水果和肉类的摄入过多是孕期增重过多的影响因素.应鼓励孕妇注意均衡膳食尤其是谷类、水果和肉类的摄入,控制能量摄入及适量体力活动,达到孕期体重适宜增加的目的.

    孕妇孕期增重过多膳食摄入孕期保健

    风险评估与预防性干预对剖宫产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及产妇疼痛程度分析

    韦先梅韩毓符菲
    73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风险评估与预防性干预对剖宫产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预防效果及产妇疼痛程度,为剖宫产产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2月-2023年2月在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剖宫产分娩的299例产妇分为对照组(149例)和观察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风险评估与预防性干预,两组均持续干预到产妇分娩出院.比较两组出院时下肢DVT发生情况,干预前、出院时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凝血功能、产后24 h的下肢症状评分.结果 出院时,对照组发生DVT、肿胀、疼痛的各项占比分别为10.07%、18.12%、14.09%,观察组分别为2.00%、8.00%、4.67%,观察组均相对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出院时两组腘静脉、股静脉血流速度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出院时两组血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值均延长,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更长,而血浆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均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相对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 h,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下肢肿胀、下肢疼痛、下肢皮温升高、下肢皮肤颜色各项评分均相对更低(P<0.05);干预前,VAS评分对照组(5.87±1.22)分、观察组(6.01±1.18)分,出院时对照组(3.09±0.87)分、观察组(1.32±0.44)分,与干预前比较,出院时,两组VAS评分均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相对更低(t出院时两组组间比=22.220,P<0.05).结论 风险评估与预防性干预可提高剖宫产产后产妇机体内的凝血功能,改善其下肢临床症状,可降低产妇下肢疼痛、肿胀及DVT的发生,缓解产妇疼痛程度.

    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与预防性干预预防效果疼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