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吴春福 刘仁涌(执行)

月刊

1006-2858

syyd6082@126.com

024-23986086;23994540;23986082

110016

沈阳市文化路103号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沈阳药科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药学类科技期刊。设有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中药研究、微生物与生物制药、医药经济、综述、研究快报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阿霉素及卡铂双载药脂质体治疗卵巢癌腹水的研究

    孙瑶刘红婷刘曚晗罗之林...
    537-543,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阿霉素及卡铂双载药脂质体对卵巢癌腹水的治疗。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结合硫酸铵梯度法制备阿霉素-卡铂脂质体(doxorubicin-carboplatin liposome,DOX/CBP-Lip),考察其粒径、电位、包封率、载药量和体外药物释放性能,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研究,评价其体内药效,包括腹围、体质量变化和生存率情况。结果 DOX/CBP-Lip 的粒径为 177。90 nm,电位为-32。63 mV,其中CBP的包封率在49。04%左右,DOX的包封率在93。17%左右,且有一定的缓释作用。DOX/CBP-Lip对OVCAR3 细胞具有协同抗肿瘤的作用,在相同给药剂量下,DOX/CBP-Lip可以发挥协同作用,增强药物的抗肿瘤活性,降低药物毒性。结论 将DOX和CBP制成双载药脂质体可以提高卵巢癌引发腹水的治疗效果,降低DOX和CBP的毒性,为联合使用抗肿瘤药物治疗肿瘤引起的腹水提供参考。

    阿霉素卡铂脂质体联合给药卵巢癌腹水

    海洋生物碱Aaptamine的全合成

    张佳卞长昊薛海涛廖洪泽...
    54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设计了一条高效的海洋生物碱Aaptamine的合成路线。方法 该合成路线使用廉价易得的6,7-二甲氧基四氢异喹啉为原料,经过六步反应成功合成目标天然产物,总产率约为 21%。全合成中的关键步骤包括甲基化反应和在布朗斯特酸的作用下,Vilsmeier试剂促进关环生成苯并[de][1,6]萘啶骨架结构。结论 关键中间体和产物结构经1 H-NMR、13 C-NMR和HR-MS(ESI)进行了确证。本文所提供的合成路线简单易行、合成步骤相对较短,为Aaptamine类生物碱的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

    Vilsmeier试剂天然产物Aaptamine全合成

    贯叶金丝桃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胡诗雨张梦雪方容杨金花...
    551-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藤黄科(Guttiferae)金丝桃属(Hypericum)贯叶金丝桃(Hypericum perforatum L。)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色谱、反相ODS色谱、凝胶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方法对贯叶金丝桃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紫外、红外、核磁共振光谱,高分辨质谱及X-ray单晶衍射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贯叶金丝桃中分离鉴定8 个化合物,分别为perforxanthone A(1)、8-hydroxy-1,2,3-trimethoxyxanthone(2)、绵马酚D(3)、(S)-5-hydroxy-3,4-dimethyl-5-pentylfuran-2(5H)-one(4)、ent-4(15)-eudesmene-1β,6α-diol(5)、methyl-(E)-8-oxooctadec-9-enoate(6)、模绕酮酸(7)、白桦脂酸(8)。结论 化合物1 为新的氧杂蒽酮类化合物,化合物2-7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贯叶金丝桃提取分离结构鉴定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究栀子豉汤治疗抑郁症的配伍机制

    叶莹何镜刘筱婧高玉烨...
    557-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外实验验证探究栀子豉汤治疗抑郁症的配伍机制。方法 采用UPLC-QE-MS技术分析栀子豉汤及其组方药材栀子、淡豆豉中化学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预测栀子、淡豆豉、栀子豉汤治疗抑郁症的相关靶点和信号通路;通过体内外实验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采用抗生素鸡尾酒疗法建立伪无菌大鼠模型,寻找栀子、淡豆豉和栀子豉汤在体内肠道菌群影响下的入血成分及其代谢物的差异;利用谷氨酸诱导的PC12 细胞模型评价栀子、淡豆豉和栀子豉汤含药血清以及入血成分基于神经保护的抗抑郁作用。结果 分别在栀子、淡豆豉、栀子豉汤中鉴定出37、7 和43 种化学成分,确定了栀子、淡豆豉、栀子豉汤治疗抑郁症的 187、146 和 196 个潜在靶点,从而进一步发现栀子和栀子豉汤治疗抑郁症的 9 个共同核心靶点;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栀子、栀子豉汤主要通过神经活性配体-受体通路、MAPK信号通路和IL-17 信号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发挥抗抑郁作用。对栀子、淡豆豉、栀子豉汤体内入血成分进行分析,栀子豉汤给药正常大鼠后可鉴定出18 种入血成分及其代谢物,而栀子、淡豆豉给药正常大鼠,栀子豉汤给药伪无菌大鼠分别鉴定出9、3 和12 种入血成分及其代谢物,说明栀子在没有淡豆豉配伍或无体内肠道菌群调控下,其体内代谢会发生改变;体外细胞实验表明各组含药血清及部分入血成分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中栀子豉汤含药血清以及栀子新苷的神经保护作用最显著,各含药血清均可下调谷氨酸诱导的PC12 细胞中促炎细胞因子IL-1β、TNF-α和IL-6 水平升高。结论 淡豆豉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与栀子配伍后能够调控体内肠道菌群,影响栀子的体内代谢,栀子豉汤的抗抑郁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栀子豉汤栀子淡豆豉抑郁症肠道菌群

    基于"成分-靶点-通路"桑叶质量标志物的辨识与测定

    董壮壮刘文强韩立华赵晓茹...
    571-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成分-靶点-通路"预测分析桑叶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s,Q-marker)并测定其含量。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15 批桑叶药材的指纹图谱,对共有峰进行指认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多元统计分析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辨识桑叶质量标志物,且对相关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15 批桑叶药材的指纹图谱共确认了9 个共有峰,经对照品指认出6 个色谱峰,各桑叶样品的相似度在0。908~0。999 内。15 批样品经聚类分析聚为两类,采用OPLS-DA以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值>1 为标准筛选出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隐绿原酸、新绿原酸共6 个成分,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该 6 个成分主要通过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发挥降糖降脂、抗炎等作用,可作为桑叶的质量标志物。经测定,桑叶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共6 个质量标志物的含量分别为 0。075~1。463 mg·g-1、2。511~11。940 mg·g-1、0。842~2。921 mg·g-1、0。214~2。546 mg·g-1、0。330~2。822 mg·g-1、0。113~0。828 mg·g-1。结论 通过多元统计、"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和多指标定量预测分析的桑叶质量标志物,为桑叶药材的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以及药效物质研究奠定基础。

    桑叶多元统计分析网络药理学含量测定质量标志物

    LncRNA MALAT1通过靶向miR-146a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邢智伟高紫玉高雅楠史雅瑄...
    581-589,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子1(me-tastasis-associated lung adenocarcinoma transcript 1,MALAT1)通过调节 miR-146a 对胃癌(gastric cancer,G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收集GC组织和配对正常胃上皮组织,将GC细胞MNK-45 分为空白对照(blank control,BC)组(未转染)、MALAT1 siRNA-NC组(转染MALAT1 siRNA-NC)、MALAT1 siRNA组(转染MALAT1 siRNA)、miR-146a mimics-NC组(转染miR-146a mimics-NC)、miR-146a mimics 组(转染 miR-146a mimics)、MALAT1 siRNA+miR-146a inhibitor-NC组(共转染 MALAT1 siRNA+miR-146a inhibitor-NC)、MALAT1 siRNA+miR-146a inhibitor组(共转染MALAT1 siRNA+miR-146a inhibitor)。定量荧光PCR(qRT-PCR)检测胃组织或细胞中MALAT1、miR-146a表达量;CCK-8 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RNA pull down实验、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 MALAT1 和 miR-146a的结合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磷脂酰肌醇3 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通路蛋白及 c-Myc、基质金属蛋白酶 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蛋白表达量。结果 转染MALAT1 siRNA可明显降低MNK-45 细胞的MALAT1 表达量,敲低MALAT1 或过表达miR-146a可降低细胞活力、克隆能力、迁移和侵袭,增加miR-146a表达,降低PI3Kp85α、PI3Kp85β、c-Myc、MMP9 蛋白表达量及p-Akt/Akt水平;MALAT1 可结合并靶向下调miR-146a表达;低表达miR-146a可逆转敲低MALAT1 对MNK-45 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效应。结论 MALAT1 可能作为 ceRNA 吸附并降解 miR-146a,敲低 MALAT1 可上调 miR-146a表达,并通过PI3K/Akt通路抑制G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长链非编码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子1微小RNA146a增殖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迁移侵袭

    Red/ET同源重组介导的基因克隆载体pBACS的构建、鉴定与应用

    侯少阳李岚芳杜丽霞孙林慧...
    590-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 Red/ET 同源重组技术构建 pBACS 基因克隆及测序质粒载体。方法 以质粒pBAC2015、pET28a为模板设计四对引物,PCR扩增得到四段彼此间有 50 bp同源区域的基因片段,分别命名为bac-sop、bac-ori、bac-kan和bac-T7。利用Red/ET同源重组技术,将四段基因片段电转至E。coli GB05-dir感受态中进行线线重组。经酶切、测序验证阳性克隆质粒。此外,对重组质粒pBACS进行稳定性鉴定;利用pBACS分别进行细菌 16S rDNA和真菌ITS基因克隆和基因测序。结果 酶切和测序的验证结果显示,质粒的大小、元件方向及序列正确;pBACS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适用于作为基因工程的克隆载体;可高效用于细菌 16S rDNA和真菌ITS序列的克隆,阳性率为100%。结论 成功利用Red/ET技术构建克隆载体pBACS,质粒载体具有稳定性强、重组效率高的特点,在基因克隆和基因测序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pBACS克隆Red/ET技术同源重组

    去甲斑蝥素抗肿瘤作用机制与联合治疗潜力

    王晴晴高嵩刘子旭袁攀澳...
    598-6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去甲斑蝥素的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联用进行系统阐述,并对开发去甲斑蝥素新型给药系统进行展望,为去甲斑蝥素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去甲斑蝥素的药理作用机制和临床联合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结果 去甲斑蝥素既可以通过单药多靶点机制实现抗肿瘤作用,还具有升高白细胞和调节机体免疫平衡的功能;去甲斑蝥素在临床上可以与化疗药物、免疫药物、靶向药物或放射疗法等联用,实现协同抗癌作用;去甲斑蝥素有望开发出脂肪乳注射液、乳化体和脂质体-乳剂复合体等高靶向、缓控释、低毒性和不良反应少的新型改良系统。结论 去甲斑蝥素临床联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去甲斑蝥素抗肿瘤作用机制临床联用载药系统

    中药与蒙药的药学研究及临床应用分析比较

    杨立茹陶晓倩程岚张纯刚...
    610-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中药与蒙药进行药学研究及临床应用分析比较,推进中蒙药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方法 利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PubMed等数据库查询 2000-2022 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对中药与蒙药的药学研究及临床应用分析比较进行总结归纳。结果 通过对中药与蒙药进行比较了解了二者在诸多方面均存在异同,但目前人们对蒙药的认识不全面、开发利用不深入等问题限制了蒙药的发展。结论 通过中药与蒙药的药学研究及临床应用分析比较可知,将中药与蒙药相互融合与相互借鉴,可探索更多新药源、拓宽临床治疗范围,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中药蒙药药学研究临床应用

    野马追的现代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

    王辰晖姜婉茹李德伟白晓林...
    619-631,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野马追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文献支撑和研究思路,为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 对野马追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整理总结。结果 系统总结了野马追的植物基源、产地、化学成分、药理研究、临床应用和质量评价研究,并对其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结论 野马追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但应用时间较短,相关研究还不够深入,因此,具有很高的研究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野马追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临床应用质量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