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肿瘤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肿瘤杂志
浙江大学
实用肿瘤杂志

浙江大学

张苏展

双月刊

1001-1692

shyzhl@zju.edu.cn

0571-87783654

310009

杭州市解放路88号

实用肿瘤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Practical On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浙江大学主办的肿瘤专业学术期刊。本刊创刊于1986年11月,双月刊,每逢双月10日出版,大16开,72页,定价6.00元。主编系著名肿瘤学专家郑树教授,编辑部专职人员4人,其中编务1人。每年均能准时出刊。主要读者对象为中高级医务人员及从事肿瘤科研与教学工作者。本刊突出实用性,坚决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及时反映我国肿瘤学术领域研究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肿瘤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呋喹替尼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真实世界观察

    郭芬时建明张璐瑶王国强...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呋喹替尼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受呋喹替尼三线或后线治疗的48例mCRC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治疗、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48例mCRC患者接受呋喹替尼治疗2~17个周期,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0 例(0.0%),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3 例(6.2%),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32 例(66.7%),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13 例(27.1%),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 72.9%,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6.2%,中位PFS为4.9个月.呋喹替尼单药治疗和联合治疗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4.7个月和6.2个月(P=0.445).48例患者常见不良反应有高血压、手足皮肤反应、甲状腺功能异常、蛋白尿、乏力和肝功能异常.31.3%(15/48)的患者发生3~4级不良反应,主要是高血压和手足皮肤反应.结论 呋喹替尼在mCRC三线或后线治疗中有明确的临床获益,且耐受性良好,总体不良反应可控,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值得进一步探索.

    转移性结直肠癌呋喹替尼真实世界靶向治疗

    原发性肝癌术后腹腔种植转移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牛广才曹刚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种植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于徐州市中心医院的原发性肝癌术后腹腔种植转移(腹腔种植转移组28例)及无腹腔种植转移(无腹腔种植转移组294例)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分析腹腔种植转移与临床特征及总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腹腔种植转移组和无腹腔种植转移组在肝包膜侵犯、肿瘤破裂和肿瘤分化程度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种植转移组和无腹腔种植转移组术后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4.7%和59.3%,平均总生存期为11.8和43.4个月;中位总生存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5个月vs 52个月,P<0.01).结论 肝癌术后种植转移与包膜侵犯、肿瘤破裂及肿瘤低分化密切相关,严重影响患者总生存期.

    原发性肝癌种植转移危险因素预后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铁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其与免疫细胞和信号通路的关系

    蒙玉娜黄文娇高溧鲜段宝英...
    4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铁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其与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和免疫细胞的关系,为DLBCL的治疗提供新的靶标.方法 通过TCGA数据库查找获得22个铁死亡相关基因.从TCGA数据库获取48例DLBCL(DLBCL组)及54例反应性淋巴结增生患者(对照组)淋巴结标本的铁死亡相关基因以及PD-L1的表达数据.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性表达分析.基因表达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采用R软件包pheatmap分析DLBCL中铁死亡相关基因表达与免疫细胞的相关性.采用R软件GSVA包分析铁死亡相关基因表达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 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rotein kinase B-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相关性.结果 DLBCL中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1A(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1A,CDKN1A)、70 kDa 热休克蛋白 5(heat shock 70 kDa protein 5,HSPA5)、内质膜蛋 白复合体亚基 2(endoplasmic membrane protein complex subunit 2,EMC2)、溶质载体家族 7 成员 11(solute carrier family 7,member 11,SLC7A11)、金属硫蛋白 1G(metallothionein 1G,MT1G)、热休克蛋白 B1(heat shock protein B1,HSPB1)、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范可尼贫血互补群 D2(Fanconi anemia complementary group D2,FANCD2)、柠檬酸合成酶(citrate synthase,CS)、CDGSH 铁硫结构域 1(CDGSH iron sulfur domain 1,CISD1)、法尼基二磷酸法尼基转移酶 1(farnesyl diphosphate farnesyltransferase 1,FDFT1)、SLC1A5、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TFRC)、核糖体蛋白 L8(ribosomal protein L8,RPL8)、核受体共激活因子 4(nuclear receptor coativator 4,NCOA4)、二肽基肽酶Ⅳ(dipeptidyl peptidase Ⅳ,DPP4)和花生四烯酸15脂氧合酶(arachidonate-15-lipoxygenase,ALOX15)基因表达均上调(均P<0.05).免疫细胞相关分析显示,铁死亡相关基因可激活体内巨噬细胞M1(P<0.05).DLBCL中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acyl-CoA synthetase long chain family member 4,ACSL4)、CDKN1A、DPP4、EMC2、谷氨酰胺酶 2(glutaminase 2,GLS2)、HSPA5、溶血卵磷脂酰基转移酶 3(lysophosphatidylcholine acyltransferase 3,LPCAT3)、MT1G、NCOA4、红细胞衍生核因子 2 样蛋白 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like-2,NFE2L2)、精脒/精胺 N1-乙酰基转移酶 1(spermidine/spermine N1-acetyltransferase 1,SAT1)、SLC7A11 和 TFRC 这些铁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均与PD-L1表达呈正相关(均r>0.4,均P<0.05).铁死亡相关基因LPCAT3、NCOA4和TFRC的表达均与PI3K-Akt-mTOR通路呈正相关(均r>0.4,均P<0.05).结论 多数铁死亡相关基因在DLBCL组织中高表达,且与PD-L1、免疫浸润及PI3K-Akt-mTOR 通路有关.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铁死亡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免疫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

    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体位固定技术摆位误差分析

    许超晴熊涵楚李玉成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鼻咽癌患者2种体位固定技术的摆位误差,寻求较佳的体位固定技术及靶区外放边界值,为鼻咽癌精准放疗的靶区外放边界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随机生成器随机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接受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技术治疗的25例采用塑形垫+头颈肩面罩+头枕固定体位的鼻咽癌患者(试验组)和25例采用头颈肩面罩+头枕固定体位的鼻咽癌患者(对照组),收集其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的影像资料.在治疗前采用CBCT记录X、Y、Z、RX、RY和RZ六维方向的摆位误差值,比较两组摆位误差,并计算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的 PTV 外放边界值(PTV margin,MPTV).结果 两组的摆位误差在RX和RY方向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方向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在X、Y和Z方向上平移摆位误差绝对值≤2 mm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o对照组在RX、RY和RZ方向上旋转摆位误差绝对值≤1°的发生率均>60%;试验组均为100.0%.两组在RX和RY方向上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PTV在X、Y和Z方向分别为2.72 mm、3.73 mm和3.96 mm.结论 塑形垫+头颈肩面罩+头枕固定技术能很好地校正鼻咽癌患者的旋转误差,提高摆位及治疗精度.鼻咽癌VMAT的MPTV在X、Y和Z方向分别为2.72 mm、3.73 mm和3.96mm.这些值可以为没有图像引导设备的医院在进行鼻咽癌靶区外放边界时提供参考.

    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精准放疗摆位误差锥形束CT

    77基因联合检测评价甲状腺乳头状癌基因变异

    宁艳丽黄中柯杜凡楼岑...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77基因联合检测评价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常见基因变异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术后病理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自愿接受77基因联合检测且具有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与随访资料的215例患者的临床与病理信息、基因检测结果和初始复发风险分层结果.所有患者根据是否存在基因变异分为有基因变异组(n=186)和无基因变异组(n=29).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和x2检验比较组间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基因变异的危险因素.结果 21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男性65例(30.2%),女性150例(69.8%);年龄13~85岁,(43.2±12.7)岁.所有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共检出27种基因变异,基因变异率为85.6%.其中单核苷酸突变(single-nucleotide variant,SNV)/插入和缺失突变(insertion or deletion,Indel)172例(80.0%),基因融合7例(3.3%),SNV/Indel伴基因融合5例(2.3%);BRAF基因变异最多见,变异率为78.1%.有基因变异组和无基因变异组仅在病灶最大径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265,P=0.02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基因变异的因素为是否伴发良性甲状腺疾病(x2=5.311,P=0.021).伴发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更易出现基因变异.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存在较高的基因变异率,以SNV/Indel多见,其中BRAF基因变异率为78.1%.是否伴发良性甲状腺疾病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基因变异的危险因素.

    甲状腺乳头状癌基因变异危险因素

    基于直肠癌对pinnacle auto-planning的结果进行再优化的可行性研究

    花蕾陈刚肖寒潘向鸥...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尝试对pinnacle自动计划(auto-planning,AP)的结果进行再优化,探讨通过降低"基于经验"的优化参数得到更具剂量学优势的AP计划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本科室接受术前放疗的直肠癌患者35例,用Pinnacle 9.10 AP功能进行回顾性计划设计.将医师的临床处方(clinical prescription,CP)作为优化参数,设为第一参考组(CP组);将已用于临床治疗的人工计划(manual plan,MP)的结果代替物理师的一般经验作为优化参数,设为第二参考组[初始经验(initial experience,IE)组];将小肠的MP结果降低1 Cy以及其他危及器官MP结果降低15%作为优化参数设置对照组[测试(test,T)组].保持其他优化条件不变,三组分别设计AP计划.根据各组所得靶区和正常组织的剂量学参数,采用秩和检验分别比较CP组和T组以及IE组和T组的结果.结果 三组剂量分布均处于临床可接受范围.T组正常组织的受量(包括:小肠的最大剂量、V30和平均剂量;膀胱的V40和平均剂量;双侧股骨头的平均剂量)均优于2个参考组(均P<0.05).结论 基于经验的AP计划存在再优化的空间,将MP结果适当降低作为优化参数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方式.

    直肠癌自动计划优化参数剂量学

    微血流模式背景下超声造影对甲状腺癌的血流评估

    刘昕苏泳安李晓青
    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比较微血流成像(micro-flow imaging,MFI)模式背景下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CEUS+MFI)、MFI和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显示甲状腺结节血流分布的能力,确定检测甲状腺结节血流最准确的成像模式及特异度较高的血流特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就诊的甲状腺结节患者92例(共92个结节)的临床资料和超声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CEUS+MFI、MFI和CDFI观察结节内部血流分型及血管特征.所有结节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结节组(n=41)及恶性结节组(n=51),比较两组结节间超声征象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CEUS+MFI、MFI和CDFI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 41个良性结节以Ⅱ型血流为主,51个恶性结节以Ⅲ型血流为主.CEUS+MFI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1%和95.1%,约登指数为0.912;ROC曲线下面积为0.941,高于MFI和CDFI(均P<0.05).CEUS+MFI对甲状腺癌的血管走行扭曲和分支异常的检出率均高于CDFI和MFI(均P<0.05).结论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在血流分布模式方面存在差异;CEUS+MFI可提供更准确的血流诊断依据.

    甲状腺癌甲状腺结节微血管成像超声造影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引起心源性休克一例

    赵丽莎赵菁袁瑛沈虹...
    80-84页

    食管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不良反应心脏毒性糖皮质激素

    关于假冒《实用肿瘤杂志》编辑行骗的声明

    《实用肿瘤杂志》编辑部
    84页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研究进展

    张红凯
    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腺实性乳头状癌是一类对其认识不断更新的肿瘤类别,在临床诊治过程中也有较大困难.本文全面总结其临床特征、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分子特征和预后,以增强对其诊断、鉴别诊断、临床治疗及预后的认识,更好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随诊.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诊断治疗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