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熊墨年

双月刊

1671-4040

jxnc5621@tom.com

0791-88525621/88528704

330046

江西省南昌市文教路529号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Journal Practical Clinical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以弘扬中西医学术、贴近临床、注重实用、鼓励创新、中西并重为宗旨,及时反映中西医的临床及科研成果,力求办成特色鲜明的广大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以及中药人员所喜爱的专业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贝利尤单抗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张洁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贝利尤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21 年 6 月至 2023 年 6 月医院收治的 112 例SLE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6 例.对照组采用吗替麦考酚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贝利尤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常规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计数(PLT)]、炎症介质[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白细胞介素-2(IL-2)、辅助性T细胞 17(Th17)和C反应蛋白(CRP)]、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G(IgG)、IgA、IgM、补体 3 和补体 4]、疾病活动度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MBL、IL-2、Th17、CRP、Hb、PLT、WBC、ESR、IgG、IgA、IgM、补体 3、补体 4 及疾病活动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SR、MBL、IL-2、Th17、CRP、IgG、IgA、IgM、疾病活动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LT、WBC、Hb、补体 3、补体 4 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基础上加用贝利尤单抗治疗SLE,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症状,降低SLE患者疾病活动度,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系统性红斑狼疮贝利尤单抗炎症介质IgM补体3

    探讨CT灌注成像参数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诊断作用

    张书豪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CT灌注成像技术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早期诊断及监测术后肿瘤复发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 2023 年 1~12 月收治的 30 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灌注成像技术诊断,观察肝内组织与病灶的血供特点,选取感兴趣区,即微小肝癌组(19 例)、典型肝癌癌灶组(24 例)、复发早期组(19 例)、远处正常组(20 例).使用软件自动分析感兴趣区的灌注参数,包括门静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AI)、血容量(BV)和血流量(BF).比较不同感兴趣区的灌注参数.结果 典型肝癌癌灶组PVP低于微小肝癌组、复发早期组、远处正常组,HAI、BV、BF均高于微小肝癌组、复发早期组、远处正常组(P<0.05);微小肝癌组PVP、HAI、BV、BF与复发早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小肝癌组PVP低于远处正常组,HAI、BV、BF均高于远处正常组(P<0.05);复发早期组PVP低于远处正常组,HAI、BV、BF均高于远处正常组(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技术能量化、客观地反映出肝细胞癌血流与血管生成情况,可用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早期诊断与复发监测.

    原发性肝细胞癌CT灌注成像技术早期诊断肿瘤复发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

    陈欣鹏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 年 1 月至 2023 年 5 月于江西省樟树市人民医院就诊的 60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同型半胱氨酸血浓度分为HHcy组(30 例)与非HHcy组(30 例).两组均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改善情况、血管再通情况.结果 溶栓后,非HHcy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86.67%(26/30),高于HHcy组的 53.33%(1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前,两组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 12 h、48 h及 7 d,非HHcy组NIHSS评分均低于HHc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非HHcy组生活能自理人数百分比高于HHc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非HHcy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HHc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密切相关,静脉溶栓时,非HHcy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HHcy患者,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及时检测和控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静脉溶栓

    分期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合并脑积水的临床观察

    王钰范子娜张晓霞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外伤合并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VPS)联合颅骨修补术(CP)分期与同期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 2020 年 6 月至 2023 年 1 月收治的脑外伤合并脑积水患者 72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分期组与同期组,各 36 例.分期组行VPS联合CP术分期治疗,同期组行VPS联合CP术同期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实验室指标[血清脑髓鞘碱性蛋白(MBP)和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四肢功能感觉[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S)]、意识状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预后及并发症.结果 分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1.67%,高于同期组的 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S100β、MBP、NSE检测值较术前明显降低,且分期组各项指标检测值降低幅度大于同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MBI、FMAS、GCS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且分期组各项评分升高幅度大于同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期组预后优于同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期VPS联合CP治疗可更好地降低脑外伤合并脑积水患者S100β、MBP、NSE水平,改善四肢功能感觉与意识状态,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利于患者预后.

    脑外伤合并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中枢神经特异蛋白颅骨修补术

    基于3D-CTBA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结节的应用研究

    岳鹏刘礼新蔺瑞江马敏杰...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支气管血管成像(3D-CTBA)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2 年 3 月至 2023 年 3 月医院收治的 120 例肺结节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定位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60 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术前进行二维CT检查,观察组术前进行 3D-CTBA.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情况、肺功能[最大自主通气量(MVV)、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免疫功能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清扫淋巴结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置管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失血量、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 12、24、48、72 h,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FEV1、FVC、MVV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观察组FEV1、FVC、MVV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CD3+、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4+/CD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 3D-CTBA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结节整体效果优于二维CT检查,可获得清晰的解剖结构,便于手术操作顺利进行,缩短操作时间,减轻手术创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对患者肺功能、免疫功能影响均较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肺结节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支气管血管成像

    比较自锁托槽与隐形矫治器对正畸患者疼痛感、不适感的影响

    张小君
    90-92,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自锁托槽与隐形矫治器对正畸患者疼痛感、不适感及口腔咬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2 年1 月至 2023 年 1 月接受正畸治疗的 8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 40 例.A组应用自锁托槽治疗,B组应用隐形矫治器治疗.比较两组静息状态下、前牙接触时的疼痛感、口腔不适感及口腔咬合功能.结果 在静息状态下、前牙接触时,B组治疗 1、3、5、7 d时的疼痛评分均低于A组(P<0.05);治疗 1、3、5、7 d时,B组唇部不适感、腭部不适感、舌部不适感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5);B组治疗 1、3、5 d时的咬合速率(SO)、最大咬合力(MF)、咀嚼效能(ME)均高于A组(P<0.05).结论 隐形矫治器治疗组的疼痛感、口腔不适感低于自锁托槽治疗组,且患者治疗 1、3、5 d时的口腔咬合功能更好.

    口腔正畸矫正自锁托槽隐形矫治器

    冠心宁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小板活化及预后的影响

    金鸽王敬任月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宁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血小板活化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淮滨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两组均行PCI治疗,其中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冠心宁注射液治疗,连续治疗 10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小板活化指标、炎症介质、心功能指标及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溶血磷脂酸(LPA)、糖基化复合物(PAC-1)、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溶酶体糖膜蛋白(CD6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低于对照组,左心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心宁注射液可有效改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降低炎症介质水平,促进心功能恢复,降低MACE发生率.

    冠心病冠心宁注射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血小板活化

    针刺法结合加味香砂六君子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应用研究

    陈迎周
    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针刺法结合香砂六君子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病例纳入禹州市神垕镇中心卫生院 2022 年 5 月至 2023 年 8 月收治的 110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组和针药组,各 55 例.常规组予以常规西药联合加味香砂六君子汤治疗,针药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证候积分、胃肠激素、胃黏膜损伤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针药组胃脘胀满、大便稀溏、气短懒言等证候积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针药组胃泌素(GAS)、胃动素(MLT)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针药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R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均高于常规组(P<0.05);针药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9.09%(5/55),与常规组的 7.27%(4/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法结合香砂六君子汤能有效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症状,促进胃肠动力及胃黏膜损伤修复,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一定的用药安全性.

    慢性萎缩性胃炎针刺法加味香砂六君子汤胃黏膜损伤

    中医定向透药联合虚拟情境训练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丁晓春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虚拟情境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价值.方法 将 2022 年 5 月至2023 年 8 月于滨海县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 102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抛硬币法)对照组与试验组,各 51 例.对照组实施虚拟情境训练,试验组在虚拟情境训练基础上实施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 8 周后比较两组病情相关指标[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简易智力精神状态量表(MMSE)、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躁狂状态评定量表(BRM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改良Barthel 指数量表(MBI)]、社会功能[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及总体疗效.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 PANSS、SAPS、SANS、HAMA、HAMD、BRMS及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0.20%,高于对照组的 74.51%(P<0.05).结论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虚拟情境训练有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恢复,可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及社会功能.

    精神分裂症虚拟情境训练中医定向透药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李长三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 2021 年 8 月至 2023 年 9 月收治的 60 例LDH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30 例.对照组予以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研究组行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腰椎活动度、腰椎功能评分、疼痛评分、炎症介质[金属基质蛋白酶-3(MM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腰椎各活动位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日本骨科协会腰椎功能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视觉模拟评分表评分及MMP-3、IL-1β、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3.33%,低于对照组的 26.67%(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均可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但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创伤小,术后患者腰椎功能改善效果更显著,腰部疼痛感轻,并发症较少.

    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腰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