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时珍国医国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时珍国医国药
时珍国医国药

朱保华 周虹

月刊

1008-0805

shizhenchina@163.com

0714-6224836;6225102

435000

湖北省黄石市黄石大道874号

时珍国医国药/Journal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弘扬和发展中国中医药事业为特色,以探讨研究中医药传统学术及中医药在现代医学领域的最新应用成果为重点,坚持“二为”方向、理论与实践并重,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讲求科学性与实用性。是从事中医药临床、教学、科研和中医药生产专业人员发表学术见解、报道科研成果、交流工作经验的园地,是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肠道微生态"角度初探夏桂成教授"心(脑)肾-肝脾-子宫轴"的理论创新及用药思考

    陈雯玥马桦任青玲
    1226-1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以下尊称"夏老")在临床反复实践中对"心-肾-子宫轴"产生了新的认识,肝脾为枢纽,同为生化之源,协助心肾相交.基于"肠道微生态"的现代医学内涵,阐述其在"心(脑)肾-肝脾-子宫轴"理论中的加入"肝脾"二脏的分子基础,进而证实"肠道菌-卵巢轴"平衡是其功能正常的重要因素.临证用药以调和肝脾四法为基础,最终达到心肾同治、肝脾同调的境地,并贯穿于"调周法"的全过程.

    "肠道微生态""心(脑)-肝脾-肾-子宫轴""肠道菌-卵巢轴"夏桂成心肾同治肝脾同调

    储浩然基于"调和致中"从脾胃论治原发性痛经学术思想探析

    朱敬伟储浩然王子叶方誉澄...
    1229-1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储浩然教授提出原发性痛经的病位在子宫、冲任及脾胃,中焦失衡是其发病基础,核心病机为"失中和",发病关键在于中焦、情志、时气失调."调和致中"法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以调和为第一要义,健脾和胃、和合气血为治疗准则,巧用灸法,辅以穴位埋线巩固疗效,强化认知干预和心理疏导,尤其注重形神同治,以协同增效.

    原发性痛经针灸脾胃调和致中名医经验储浩然

    何成瑶从"调理脏腑,温枢三焦"辨治焦虑、抑郁状态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反复植入失败经验

    欧燕张泰魏华诏召文晓敏...
    1232-1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国医大师何成瑶运用"调理脏腑,温枢三焦"辨治焦虑、抑郁状态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反复植入失败的临证经验.认为其病机或为情绪焦虑、急躁易怒,致肝气郁结,气血不畅,冲任二脉不通,胞宫精血不足导致植入失败;或思虑过度、情绪抑郁,致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则胞宫无法持续供养胞卵故植入失败;或肾精亏虚,致心肾不交,心火亢盛,则心神不宁干扰胞卵着床而致植入失败.临床上几种病机可交互错杂,并常兼三焦气机不畅,胞宫血运受阻从而引起反复植入失败.治疗强调辨证施治,常结合患者年龄用药,注重生活干预,具体组方从疏肝解郁、调畅气机,或健脾益气、养心安神,或交通心肾、滋阴降火入手,同时注重温枢三焦等方法以施治.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焦虑抑郁经验

    基于多元数据挖掘分析彭胜权治疗岭南地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用药规律

    刘兴华林禧方梦冰林长峰...
    1235-1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多元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彭胜权教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用药规律,以传承其治疗该病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方法 收集并整理彭胜权教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医案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IBM SPSS Statistics 24.0、IBM SPSS Modeler 18.0、Cytoscape 3.8.0、Rstudio R 4.2.3 等软件,采用多元数据挖掘方法统计分析.结果 分析纳入的273首处方得出药物210种,性味以苦、寒为主,入肝经为最,包括甘草、柴胡、白芍、茯苓、枳实等高频次中药,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白芍-甘草、柴胡-甘草为常用药对,并衍生出9首潜在新方,聚类分析得到药组6个,因子分析共提取出10个公因子,可分为五类,分别为疏肝理气类、活血化瘀类、滋阴清热类、益气健脾类和通络止痛类.结论 彭胜权教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有规律可循,以四逆散为基础方加减变化,多用入肝经之苦寒药,采用疏肝理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治法的同时不忘健脾化痰,虚实兼顾,标本同治.

    彭胜权岭南温病学派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用药规律多元数据

    融合背景下中医药期刊复合型编辑人才培养刍议

    王翼伟张燕厍宇
    1241-1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融媒体时代,中医药期刊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即复合型编辑人才的匮乏.文章基于中医药期刊复合型编辑人才的培养现状,围绕高校人才培养、期刊人才培训以及用人体制机制等三个关键维度展开深入探讨.通过揭示当前中医药期刊复合型编辑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从高校课程体系、期刊机构培训体系以及体制机制优化等角度出发,提出中医药期刊复合型编辑人才培养的策略.

    媒体融合中医药期刊复合型编辑人才培养

    探索基于Steam教育的中药生物技术制药专业产教融合教学模式

    金爽焦傲傲吕晨程玉鹏...
    1244-1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药产业的日益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增加,中药生物技术制药专业的人才培养势在必行,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无法满足学生对实践能力的要求,因此需要一种融合产业和教育资源的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该研究提出了基于Steam教育的中药生物技术制药专业方向的产教融合教学模式,通过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学科融入到中药生物技术制药的培养中,可以增强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让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课题项目,实现产教研一体化,将科研项目纳入到教学中,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中药生物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过程.

    Steam中药生物技术制药本科教育模式产教融合教育教学

    一次性穴位刺灸贴的创新研发思路

    金圣博李明珠董宝强张明雪...
    1247-1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主要论述了一次性穴位刺灸贴的研发及科研构想.作为创新研发的针灸医疗器械基于温针灸防治机理,通过医工交叉合作将结构应用力学、新型材料化学等前沿学科与针灸技术有机融合,扬长补短,创新提出针刺、艾灸有机一体化构想,独特的艾柱中空构造及热烟传导模式、极简的贴针进针方式使其操作安全、方便,更利于临床开展及自我保健防治.该研发目前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一次性穴位刺灸贴针灸创新研发医工交叉

    桂枝茯苓胶囊调控mTOR自噬通路改善硼替佐米相关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

    付佳琪蔡治国孙润洁崔兴...
    1249-1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借助网络药理学及体内外实验探讨桂枝茯苓胶囊(GZFL)干预硼替佐米(Bortezomib,BTZ)导致周围神经病变(Bortezomib-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BiPN)的作用成分与机制.方法 通过药物-疾病-靶点网络图、交集靶点PPI寻找桂枝茯苓胶囊的有效成分与靶点,并进行GO分析与KEGG通路分析.PC12神经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免疫荧光检测LC3阳性细胞,Western Blot检测自噬蛋白表达水平.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采用BTZ腹腔注射法造模.对各组小鼠进行行为学、组织学检测,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小鼠坐骨神经LC3 Ⅱ/Ⅰ、Beclin 1、P62、mTOR、NGF表达水平.结果 ①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GZFL治疗BiPN的34个有效成分及107个靶点,显著富集于mTOR、MAPK等自噬相关通路;②体外实验表明,GZFL能够促进PC12神经细胞自噬水平,减少mTOR表达;③体内实验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小鼠LC3 Ⅱ/Ⅰ、Beclin1、NGF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62、mTOR水平显著下降.结论 桂枝茯苓胶囊通过抑制mTOR相关通路促进自噬,改善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治疗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为中医药治疗化疗相关并发症提供新的思路.

    桂枝茯苓胶囊硼替佐米周围神经病变自噬mTOR

    基于网络科学理论的"但见一证便是"机理探究

    卢伟名罗广波黄礼勤熊伟剑...
    1255-1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从网络科学的角度探究小柴胡汤方证"但见一证便是"特性背后的机理.方法 基于网络科学的相关理论,同时结合小柴胡汤方证"但见一证便是"的特性,提出"小柴胡汤方证网络是一个无标度网络"及"小柴胡汤方证网络是一个异配网络"的假设,并利用网络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真实的654则小柴胡汤方证病案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方证网络的建模,接着对方证网络的度分布、度相关性、网络节点的中心性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此对假设进行检验,并尝试筛选和提炼小柴胡汤方证的主证.结果 小柴胡汤方证网络的度分布服从幂律分布(P>0.1),网络的度相关系数r=-0.27(r<0),说明方证网络是一个无标度的异配网络.借助网络节点的中心性,最后筛选和提炼出了小柴胡汤方证的主要症状10个,主要舌象、苔象及脉象各5个.结论 方证网络的无标度特性及异配特性能够解释小柴胡汤方证主证形成以及"但见一证便是"特性出现的原因.此外,利用网络节点的中心性可筛选、提炼及明确小柴胡汤方证的主证范围.

    但见一证便是小柴胡汤方证网络无标度网络异配网络中心性

    益气活血法靶向髓鞘脱失治疗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梁亚杰刘健王青冯福清...
    1260-1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中枢神经系统(CNS)变性病病因复杂,治疗困难,多途径、多靶点的中医药治疗效果良好.该研究旨在探究益气活血法靶向髓鞘脱失治疗CNS变性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查阅近几年有关CNS变性病用药规律的文献,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对其频次较高的单味中药进行统计学分析,对高频次药物在CNS变性病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治疗效果和机制进行探讨.结果 通过数据分析,用药频次较高的药物共35味,累计频率160次,其中益气类占34%、活血类占32%;益气活血方治疗阿尔兹海默症(AD)/帕金森(PD)/多发性硬化(MS)/视神经脊髓炎(NMO)的临床疗效较好,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神经缺损程度改善,复发率降低;其治疗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炎性反应、抗神经细胞凋亡从而抑制髓鞘脱失以及促进髓鞘修复有关.结论 益气活血法靶向髓鞘脱失是治疗CNS变性病的有效策略.

    益气活血法脱髓鞘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病变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