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时珍国医国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时珍国医国药
时珍国医国药

朱保华 周虹

月刊

1008-0805

shizhenchina@163.com

0714-6224836;6225102

435000

湖北省黄石市黄石大道874号

时珍国医国药/Journal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弘扬和发展中国中医药事业为特色,以探讨研究中医药传统学术及中医药在现代医学领域的最新应用成果为重点,坚持“二为”方向、理论与实践并重,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讲求科学性与实用性。是从事中医药临床、教学、科研和中医药生产专业人员发表学术见解、报道科研成果、交流工作经验的园地,是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风"论治经行头痛

    唐之焱陈浩波
    1447-1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行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属于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范畴,现代医学认为其主要与头部血管舒缩功能、精神、内分泌等因素相关。《妇人大全良方》提出"妇人头风盖因血虚、肝有风邪袭之尔",认为经期素体偏虚,使得"风"在该病的形成中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虚而卫表失固,难拒外风;一方面虚而内在失衡,易引内风。内外相合而为病,宿邪留滞而难去,故头痛常反复发作,变证繁多。根据此病机特点,临证应内外兼顾,针对风的诸多特性施治,合理运用虫类药、风药以搜刮风邪外出,并结合月经周期阴阳消长的生理变化特征,动态论治。

    风邪经行头痛月经前后诸病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基于"寒气生浊"理论探讨温阳化浊法治疗顽固性过敏性紫癜

    张冬寒翟文生何改丽张蒙蒙...
    1449-1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顽固性过敏性紫癜以皮肤紫癜反复新出、缠绵难愈为主要特点,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常规治疗以抗感染、抗过敏、免疫抑制等治疗为主,大多数预后良好,但部分患者传统治疗收效甚微,病情迁延易复发,以至累及肾脏,影响预后。作者临床实践发现顽固性过敏性紫癜存在有序的演变过程,结合《黄帝内经》中"寒气生浊"立论并通过溯源"寒气生浊"理论内涵,探微顽固性过敏性紫癜的疾病演变及诊疗策略,认为本病初始于阳气虚衰、寒气内生,发展于浊邪阻滞、络脉不利,迁延于浊邪久郁、正气亏虚,基于此提出顽固性过敏性紫癜,诊治宜抓住浊邪未郁的关键时期,以"温阳化浊"为治疗大法,温通、温补、温化扶助阳气,化痰、化瘀、通络以化浊邪,标本兼治,截断浊郁,为早期温阳化浊防治顽固性过敏性紫癜提供理论依据。

    寒气生浊顽固性过敏性紫癜阳虚寒盛温阳化浊

    基于透泄法探讨郁热类皮肤病的治疗

    王琳张雪珥刘娥郭静...
    1452-1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透泄法理论是温病学说的重要特色之一,贯穿于热性疾病的治疗始末。笔者认为"邪气闭阻,郁而化热"乃皮肤病发病的关键病机,"透泄法理论"是治疗郁热类皮肤病的重要指导原则,"给邪气以出路"是临证关键所在。文章基于温病学说的理法方药体系,探讨透泄法理论对治疗郁热类皮肤病的指导意义。

    温病学说透泄法郁热皮肤病

    《伤寒论》汗法经验解析

    胡勇黄贵华黄瑾明
    1454-1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仲景《伤寒论》承《黄帝内经》之旨,在太阳病篇中详论汗法,示太阳病证"太阳当发"治疗大法,可分为发无汗之汗、发有汗之汗、发小汗微汗等;汗法不仅为治疗太阳病、带太阳病、类太阳病的重要治法,更可为一些杂病治疗开阔思路;另外,通过汗法主药麻黄、桂枝等适当配伍,可引深伏或内陷之邪外出太阳,为慢性病、急危重症及疑难杂症的诊治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汗法伤寒论国医大师黄瑾明

    从"一气周流"角度解析"中药人工周期"

    王秀汪兰兰王秀蝶詹金霖...
    1456-1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一气周流"理论入手,阐述中气失常则脏腑阴阳气血失常,引起相关月经病发生,突出中气和气机畅达对护卫女性月经的重要性。将中医妇科常用调经法"中药人工周期"与"一气周流"理论结合,构建"一气周流"理论下的月经周期阴阳气血运行模式,探究月经周期之经间期类如木、经前期类如火、行经期类如金、经后期类如水、土参月经四期的机理,以及"一气周流"理论下的中药人工周期疗法的具体应用。

    一气周流中药人工周期月经病月经周期

    "六经气化"视角下特发性肺纤维化疾病的病机演变及辨证治法

    赵嘉睿张伟
    1459-1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预后不良的慢性进行性间质性肺疾病,常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目前临床治疗手段有限,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和价值。"六经气化"理论从天之"六气"出发,由天应人地将六经辨证灵活地结合于特发性肺纤维化诊疗之中,一定程度上补充了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辨证分型,强调了不同体质背景下患者不同病机从化的特点。"六经气化"理论突出了中医因人制宜、审证求因的基本观念,为临床诊治特发性肺纤维化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特发性肺纤维化六经气化标本中气因人制宜六经辨证

    基于"肝肾同源"理论探讨m6ARNA甲基化修饰与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机制及治疗策略

    陈宏张娟谢道俊王谢...
    1461-1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简称为WD)肝纤维化是由于ATP基因突变导致的铜代谢失常,大量铜离子沉积在肝脏,进一步出现线粒体功能障碍、脂质过氧化损伤、氧化应激等诱导肝窦内肝星状细胞(HSC)异常活化、细胞外基质(ECM)等成分代谢失衡所引起。m6ARNA甲基化修饰近些年来被发现参与肝病、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基于"肝肾同源"理论所提出的WD肝纤维化机制被认为与m6ARNA甲基化修饰存在相关性,且在此基础上所提出的"补肾活血化浊方"可能通过影响m6ARNA甲基化修饰改善WD肝纤维化。这不仅是中医理论在现代分子生物学中的体现,也为中药复方干预WD肝纤维化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及分子生物学依据。

    "肝肾同源"m6ARNA甲基化修饰WD肝纤维化补肾活血化浊方

    痰湿(饮)证的生物学基础研究进展

    黄丹妮白立鼎李琳朱林平...
    1465-1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证候的生物学基础研究是实现中医现代化的重要环节,痰湿(饮)证是中医临床常见证候,痰湿或痰饮之邪特性复杂,致病广泛,是多种疾病的共同致病因素及证候类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阐述痰湿(饮)证的生物学基础有助于阐释中医病机的本质,因此该文归纳整理相关文献,从物质及能量代谢、免疫功能紊乱、炎症反应、肠道菌群变化以及水通道蛋白等方面,阐述中医痰湿(饮)证的生物学基础研究现状,为痰湿(饮)从客观生物学标志物的筛选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痰湿证生物学基础系统生物学综述

    干旱胁迫对槲蕨根茎生理特性的影响

    李慧吴依琳张意马洪娜...
    1469-1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解析槲蕨根茎响应干旱胁迫的生理机制,以槲蕨根茎为实验材料,观察了其在干旱胁迫下生理特性的变化。方法 以蛭石为基质,将株高为10~20 cm,根茎长为3~10 cm、直径为1~3 cm的槲蕨植株移栽至直径为18。5 cm的花盆中,置人工气候室培养,培养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75%,光周期为12 h光照/12 h黑暗,光照强度为80 μmol·m-2·s-1,缓苗7 d。分别浇施含有不同PEG-6000浓度(0%、5%、15%、25%、50%)的溶液处理槲蕨植株7 d,观察植株的形态、生理特性变化。结果 随着干旱处理浓度的增加,槲蕨根茎的含水量逐渐降低,渗透保护物质含量、膜透性程度、活性氧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均逐渐增大。结论 干旱胁迫诱发槲蕨根茎产生渗透胁迫,进一步导致氧化胁迫的产生,槲蕨根茎通过合成渗透保护物质调解细胞渗透压,通过抗氧化酶清除活性氧。

    槲蕨根茎干旱胁迫渗透胁迫氧化胁迫生理机制

    氮素种类对牛大力根系生长及植株生理特性的影响

    陈少容李岱霖莫燕兰欧一忠...
    1473-1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的氮素种类对牛大力生长及其产量性状的影响,为牛大力大田栽培中的肥料合理使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以"广泽一号"牛大力为研究对象,采用温室盆栽方式,进行不同的氮素处理:磷酸一铵(T,)、硫酸铵(T2)、硝酸钙(T3)、尿素(T4),以施用清水为对照(T0),对其农艺性状、光合参数、生理指标、根系生长指标进行观察和检测。结果 硫酸铵能显著增强牛大力叶片净光合速率,促进其侧根的形成及膨大,其处理的根鲜重、膨大根鲜重及干重、膨大根条数、根长、地上鲜重皆为最大,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了 31。79%、24。48%、29。51%、71。18%、6。93%、27。29%。硫酸铵、硝酸钙均显著提高牛大力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强其硝酸还原酶(NR)与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硝酸钙的根系生长指标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结论 硫酸铵对牛大力的生长及根系膨大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牛大力氮素生理特性根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