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市政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市政技术
中国市政工程协会 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市政技术

中国市政工程协会 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石中柱

双月刊

1009-7767

szjszzs@vip.163.com

010-68457684 68451401

100045

北京市复兴门外南礼士路17号

市政技术/Journal Municip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宣传交流工程设计、科技研究、施工技术、质量监督等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为主,同时兼顾技术管理方面内容的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概率解析模型的生物滞留池性能评估

    王俊贾菁菁王家昌曹升乐...
    1-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了一种生物滞留池概率解析模型,用于快速评估其径流控制性能.该模型综合考虑了蓄满产流和超渗产流2种模式,克服了传统概率解析模型仅考虑蓄满产流模式导致生物滞留池径流削减率被高估的缺点.以北京地区为例,将基于综合产流的概率解析模型与传统概率解析模型以及SWMM模拟结果进行对比,显示出良好的可靠性.不同设计工况条件下的模拟结果表明,土壤下渗率、土壤层厚度和蓄水层厚度等因素均会影响生物滞留池径流控制性能.基于综合产流的概率解析模型还能计算生物滞留池的多年平均含水率,根据其缺水状态判断其配置是否合理,从而为生物滞留池的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生物滞留池径流削减概率解析模型蓄满产流超渗产流

    澳氹第四条跨海大桥市政供水管道设计

    樊晓晨倪建华
    8-14,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供水水质和水量及供水可靠性要求逐渐提高,供水管道普及率逐年提升,淡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衡使得沿跨海(江)大桥敷设供水管道已不可避免.城市供水管道跨越江海可采取新建管桥或从河床穿越的方式,但其施工和维修难度大、造价高;同时,管桥还要占用城市空间影响城市景观,而从河床穿越的供水管道则会增加供水水质污染及影响航道通航等风险.因此,以澳氹第四条跨海大桥市政供水管道设计为例,对典型的跨海(江)大桥敷设供水管道的前期方案、设计计算等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其关键技术要点进行了探讨,对其他沿跨海(江)大桥敷设供水管道的工程设计施工等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供水管道跨海大桥管材管道支撑管道伸缩补偿

    基于水力模型的建筑加压调蓄系统能耗评估及优化研究

    孙良志袁展谢小风方婷婷...
    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加压调蓄系统的能耗在建筑能耗中占据较大比例,泵组优化及能耗控制已成为目前业内的研究焦点之一.该研究基于水力模型对上海市某养老院二~七层现状供水系统进行建模并校核,针对用水特性提出节能优化方案,并对不同供水模式中泵组运行能耗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该养老院的现状变频泵选型过于保守,造成较大能源浪费;在单泵工况下,同型号变频泵比工频泵更为节能,而叠压供水设备与变频泵相比可节约67.8%的能耗;在双泵工况下,2台变频泵采用同频调速的方式能够有效控制能耗,其与变频泵+工频泵并联供水相比可节约9.1%的能耗,但仍然无法摆脱低流量下处于非高效区运行的影响;而采用变频大泵与工频小泵组合的供水方式可以有效利用工频小泵过渡低效区,其与全变频相比可节约18.4%的能耗.但在实际双泵运行工况下,需要根据泵房的自控系统条件折中选择供水模式.

    建筑加压调蓄系统水力模型能耗评估节能优化

    构建供水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研究

    洪青春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利部2021年修编并发布了《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上海、北京、深圳等各地水务局也均发布了水务行业标准体系文件,为供水企业标准化工作奠定了基础.供水企业把发展的立足点定位在提高质量和效益上,将企业的经验、员工的隐性知识、现行的各级标准等进行收集提炼,形成企业标准体系文件,指导供水企业各项生产工作.通过对供水企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现状调查和需求分析,从易于使用的角度提出树状框架体系,并对框架进行说明.通过对企业经营、生产有指导和约束作用的各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进行归纳统计,以及对没有上位标准但企业自身生产经营又非常需要的标准需求进行梳理,汇总整理形成供水企业技术标准明细表.注重标准制定全流程管理、加强对标准的宣贯培训力度、管控标准执行率等可以使得企业技术标准体系得到完善和提升,并能更好地应用于企业生产,助力供水企业高质量发展.

    供水企业技术标准体系树状结构明细表框架体系结构

    东部沿海典型城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探索

    张浩浩周慧石国强李彤...
    3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严重缺水和暴雨内涝并存是城市面临的普遍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国各地政府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并积极开展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作为顶层指引,海绵城市专项规划需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因地制宜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系统解决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等问题.通过分析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相关要求,以东部沿海城市台州市为例,分析城市自身条件和问题特点,从区域流域、城市、设施、社区等不同层面系统谋划构建健康水循环系统,形成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和针对性策略措施,以期为其他东部沿海城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参考.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沿海城市系统构建健康水循环系统

    枢纽机场防洪排涝体系的构建与对策研究

    武俊槟
    39-46,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机场洪涝灾害频发、防洪排涝设计思路缺乏系统性的问题,以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为例,利用InfoWorks ICM软件构建二维雨水系统模型,对工程建设前的区域雨水系统进行动态模拟与分析,研判洪涝灾害风险,识别致涝因子.结果表明:区域洪涝叠加,排水设施设计标准较低,区域内涝风险较高.在此基础上,提出统筹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海绵机场、联排联调等应对洪涝风险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利用SWMM软件构建雨水系统数学模型,结合Python遗传和进化算法库,通过单目标和多目标智能算法架构优化调蓄池容积和下泄流量等关键设计参数,经评估该建设方案满足区域50年一遇的防涝标准和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可为其他机场的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机场防洪排涝体系海绵城市数学模型优化算法

    区域供水管理单位角度的供水管网水力模型应用探索

    胡翼笛杨蕙萌高亮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供水管网拓扑日益复杂,由于供水管网的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居民生活和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故供水管网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水力模型作为现代管网管理的数字化工具,逐渐从发展期过渡到成熟期.在这样的背景下,供水管网水力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成为提升供水管网管理效率和解决供水问题的重要手段.以武汉长江供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系统性地阐述了区域供水管理单位供水管网水力模型建立和应用的过程,并提出建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法,可供类似单位作为案例参考.通过实际案例的验证,进一步展示了在区域供水管理单位具备良好基础管理能力的前提下,水力模型建设不仅能够顺利实施,而且在提升供水管网运行效率、优化调度及降低事故发生率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供水管网水力模型区域供水管理单位应用探索

    基于改进谱聚类算法的供水管网DMA分区优化研究

    吴永亮范功端陈丰曾力...
    55-60,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DMA(District Metering Area)是实现供水管网低碳运行与漏损控制的重要手段,但在大多数工程案例中,往往会忽视或舍弃已有分区基础,从而造成大量资源浪费等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谱聚类算法的DMA分区优化方案,它可以充分利用已有分区基础条件,并利用NSGA-Ⅱ算法对分区方案改造成本、管道压力和经济流速进行优化,在已有分区的基础上提出最优的二级分区解决方案.将该方法应用于L县供水管网的分区改造工程中,相比传统谱聚类算法,分区改造成本降低33.63%,最大分区压力标准差降低3.22%,非经济流速管道占比降低0.88%.结果表明,改进方法的经济性和水力性能均得到显著提升,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供水管网改进谱聚类算法DMA分区NSGA-Ⅱ算法

    碳减排背景下变频技术在污水泵站节能降耗中的应用

    聂云飞柯臻玮
    61-66,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污水泵站在城市水环境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同时也带来了能耗问题,对排水系统减污降碳构成挑战.以广州某泵站为例,探讨变频技术在泵站节能降耗、减污降碳方面的应用效果.通过系统分析变频技术改造前后泵站的运行数据,发现变频技术能有效应对进水流量的周期性波动,稳定控制泵站运行水位,显著提升泵站运行效能.变频技术改造显著降低了泵站能耗,吨水耗电量由0.125 kW·h降至0.113kW·h,全年耗电量同比降低7.3%,全年可节约电能达42万kW·h,全年可减少约267.9 tCO2排放;前池水质呈现显著改善趋势;泵站运行水位稳定控制在正常范围,全年平均水位同比降低15.6%.表明变频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实现泵站节能降耗,助力排水系统减污降碳.建议在污水泵站中推广应用变频技术,并结合自动控制系统,以实现泵站运行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进一步优化能效,助力整个污水处理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污水泵站变频技术节能降耗运行效率绿色低碳发展

    隧道用PA纤维喷射混凝土抗弯性能研究

    强科明
    67-7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隧道施工中常采用喷射混凝土作为初期衬砌,因此要求其具备良好的韧性和抗裂性.聚酰胺(PA)纤维能够改善混凝土的压弯及拉弯性能,但其对混凝土抗弯强度及韧性的增强效果尚不明确.基于试验研究,分析了 PA纤维含量对混凝土抗弯强度及韧性的影响规律,确定了 PA纤维的最优掺量.同时,对比了实验室及现场制备试样的基本力学性能差异.结果表明,PA纤维的最优掺量为0.7%;当试样处于高应变状态时,其韧性在PA纤维含量为1.00%时会降低;在达到设计强度前,韧性对PA纤维含量的敏感性较低,而当试样达到极限状态时,韧性对PA纤维含量的敏感性则显著提高.

    聚酰胺纤维喷射混凝土纤维混凝土隧道衬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