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市政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市政技术
中国市政工程协会 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市政技术

中国市政工程协会 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石中柱

双月刊

1009-7767

szjszzs@vip.163.com

010-68457684 68451401

100045

北京市复兴门外南礼士路17号

市政技术/Journal Municip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宣传交流工程设计、科技研究、施工技术、质量监督等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为主,同时兼顾技术管理方面内容的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土石混合物击实特性的颗粒尺寸效应研究

    康凤袁帅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石混合物击实特性存在颗粒尺寸效应,因此针对黄土、块石混合物开展了固定含石率、不同最大粒径和含水率条件下室内击实试验,获得了不同粒径土石混合物试样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并分析了颗粒尺寸效应对土石混合物击实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试样从最开始脱模时产生塌落逐渐转变为完整状态,干密度逐渐增大.含水率超过最佳含水率后,水分子起到了润滑作用,将周边土体挤出,使整体体积不再减小,并呈软塑流动状,试样从完整脱模状态转变为脱模时产生较大变形.随着石料的加入,混合物最大干密度得到了明显提升,如在含石率为70%的条件下,最大粒径20、30、40 mm试样最大干密度的增长率分别为24.9%、28.1%、29.7%,且最大粒径越大,干密度提升效果越明显;最佳含水率随着最大粒径的增加而降低,在最大粒径20~40 mm的情况下,对应的最佳含水率为5.2%~5.9%,且随着最大粒径的增大,最佳含水率的变化量分别为0.2%、0.5%.因此可以看出,在70%含石率下,最大粒径20~40 mm范围内,随着最大粒径的增大,土石混合物最佳含水率的降低速率呈增大趋势.

    土石混合物颗粒尺寸效应击实试验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

    物理硬化下橡胶复合改性沥青低温抗裂性能研究

    梁智清黄宏海陈东魁张磊...
    7-1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研究寒冷地区橡胶复合改性沥青(CRMA)材料物理硬化前、后低温抗裂性能的变化规律对提升寒区公路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所以采用单边切口弯曲梁(SENB)试验研究了物理硬化作用对CRMA低温抗裂性能的影响机制,即试验前将沥青小梁试样分别在-12、-18、-24 ℃的无水乙醇溶液中恒温1、12、24、36、48 h来模拟沥青不同程度的物理硬化.研究结果表明:改性沥青恒温24 h后低温抗裂性能下降速度逐渐平缓,物理硬化程度趋于饱和;改性沥青物理硬化程度随温度的降低呈正态分布,而不是温度越低,物理硬化程度就越严重;-18℃时,改性沥青的物理硬化程度最大:SBS改性沥青(SBSMA)的抗物理硬化能力优于CRMA,但物理硬化前后CRMA的低温抗裂性能均远优于SBSMA,更加适用于寒冷地区公路工程.因此推荐采用基于SENB试验恒温24 h后的断裂能指标来表征寒区改性沥青材料的低温抗裂性能.

    道路工程寒冷地区物理硬化橡胶复合改性沥青低温抗裂

    掺加SiO2的SBS改性沥青抗紫外老化提升技术

    苟天波刘自金龙坤毛成...
    16-22,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沥青的抗紫外老化性能,使用成本较低的SiO2作为抗紫外老化改性剂对SBS沥青进行改性.通过研究SBS改性沥青在紫外老化前后表面张力、流变性能和化学成分的变化,评估了 SiO2及其掺量对SBS改性沥青抗紫外老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iO2与SBS改性沥青仅发生物理混合,掺加SiO2能够提高SBS改性沥青的抗紫外老化性能,当其掺量为0.8%时,制备的SBS改性沥青具有优异的高温抗变形能力、抗疲劳性能、低温抗裂性能和抗水损害性能.

    SBS改性沥青SiO2紫外老化性能提升

    蒸发方式对乳化沥青残留物高温流变性能与疲劳性能影响分析

    宋亮高冲范鹏仰建岗...
    23-2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蒸发方式对乳化沥青残留物高温流变性能和疲劳性能的影响,采用胶体磨法制备了阳离子乳化沥青,并掺入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以改善其高温流变性能;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ynamic Shear Rheometer,DSR)分析不同蒸发方式下乳化沥青残留物的流变特性,并利用线性振幅扫描(Linear Amplitude Sweep,LAS)试验评估其疲劳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SBR掺量达到3%及以上时,不同蒸发方式对乳化沥青残留物性能的影响差异较小;而采用低温蒸发(ASTM)法、SBR掺量低于3%时,乳化沥青残留物表现出了更加优异的适应性.此外,LAS试验结果显示,掺入SBR可显著提升乳化沥青残留物的疲劳寿命,且采用ASTM法制备的乳化沥青残留物的性能更接近实际情况.红外光谱试验结果显示,掺入SBR或采用不同的蒸发方式主要发生的是物理反应,采用ASTM法能有效减少羰基(C=O)和亚砜基(S=O)官能团的伸缩振动,进而降低乳化沥青残留物的老化程度.因此,建议在实验室内进行疲劳寿命测试时优先选择ASTM法.

    乳化沥青残留物高温流变性能疲劳性能SBRDHM法ASTM法

    戈壁环境下玄武岩纤维混凝土中氯离子分布规律试验研究

    郭鹏涛丁骥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戈壁环境下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分布规律,以水胶比和玄武岩纤维掺量为变量,测定不同侵蚀深度下混凝土中氯离子质量分数,并通过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模型对不同水胶比、玄武岩纤维掺量的混凝土时间衰减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通过回归计算得到了混凝土水胶比影响系数和玄武岩纤维掺量影响系数.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中氯离子质量分数随侵蚀周期的增加而增大.相同侵蚀周期下,混凝土中氯离子质量分数随着水胶比的降低逐渐减小;当玄武岩纤维掺量不超过0.10%时,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性能随着玄武岩纤维掺量的增加而提高.

    戈壁环境混凝土氯离子水胶比玄武岩纤维

    基于体积特性的钢渣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等体积设计方法研究

    林壮宏刘小飞刘明朱凯...
    3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建立一种将玄武岩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转化为钢渣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的设计方法,首先,采用等体积替换法得到钢渣的实际用量;随后,采用CT扫描技术研究了钢渣集料多孔特性对沥青的多余吸附量,从而确定了钢渣的吸附机理,并建立了一种钢渣集料的材料组成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粒径为10~15 mm的钢渣集料表面孔内沥青体积占钢渣集料表面实际沥青体积的20.21%;粒径为5~10 mm的钢渣集料表面孔内沥青体积占钢渣集料表面实际沥青体积的6.70%.基于体积特性的材料组成设计方法计算的钢渣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为5.79%,与马歇尔击实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现场检测结果表明,5.70%油石比摊铺的钢渣沥青路面具有优异的抗滑性能和路用价值,对保障路面行车安全具有突出意义.与玄武岩沥青路面相比,钢渣沥青路面的摆值和横向力系数多分布于数值较高的区域,其具有更加优异的抗滑性能.

    沥青混合料钢渣集料玄武岩集料材料组成设计最佳油石比等体积替换CT扫描技术

    大掺量黄金尾矿烧结黏土砖组分比例研究

    宿佩君王书云王凡冯晶晶...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黄金尾矿制备烧结砖是消纳大宗黄金尾矿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从黄金尾矿混合黏土制备符合国家标准烧结砖着手,以黄金尾矿黏土混合材料的塑性指数作为影响烧结砖强度的关键因素展开研究.通过对不同掺配比例的黄金尾矿黏土混合材料进行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发现借助黄金尾矿和黏土的塑性指数即可计算出黄金尾矿黏土混合材料的塑性指数.通过对黄金尾矿黏土混合材料塑性指数与烧结砖强度进行回归分析,得到黄金尾矿黏土混合材料烧结砖的强度与计算塑性指数间的6阶回归方程.根据所需黄金尾矿黏土混合材料烧结砖的强度可求得混合材料的掺配比例,也可以根据混合材料的掺配比例预测黄金尾矿黏土混合材料烧结砖的强度.大掺量黄金尾矿黏土混合材料制备烧结砖时,在满足黄金尾矿掺量大于30%、烧结砖强度大于10MPa的条件下,还需同时满足黏土的塑性指数大于14%、黄金尾矿掺量为30%~55%、黄金尾矿黏土混合材料塑性指数为12%~20%的要求.

    黄金尾矿黏土烧结砖塑性指数大宗利用

    硅藻土基相变混凝土制备与性能研究

    刘军陈杰王富强乔国刚...
    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正癸酸和正十八烷为相变材料、硅藻土为基体材料,制备定型相变材料.采用真空吸附法制备相变硅藻土,并使用环氧树脂和苯丙乳液对其进行封装.以相变硅藻土替代粗骨料制备硅藻土基相变混凝土,并对其力学性能和热物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浴温度为80 ℃、吸附时间为120 min时,硅藻土对正癸酸和正十八烷的吸附率均最大,在该条件下使用环氧树脂封装相变硅藻土的效果最好,其质量损失率最大为1.85%.相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相变硅藻土掺量的增加而降低,相变硅藻土掺量为10%时满足C30混凝土强度要求.硅粉替换率为5%时,相变混凝土抗压强度最大.相变混凝土的储放热性能良好,导热系数随相变硅藻土掺量的增加而减小.硅粉替换率为10%时,相变混凝土导热系数最大.相变循环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导热系数的影响均较小,因此相变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相变循环稳定性.该研究成果可为相变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硅藻土相变混凝土封装力学性能热物性能

    扩宽公路差异沉降影响范围及敏感性研究

    仲臣袁长丰王珂张顺哲...
    61-6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确定扩宽公路在运营期内差异沉降影响范围,针对某一级软土地基公路扩宽工程,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了该扩宽公路运营期的沉降发展规律.引入变坡率作为差异沉降的控制标准,评价了运营期间扩宽公路的差异沉降影响;考虑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的弯拉强度RS,提出了一种扩宽公路差异沉降影响范围的确定方法;进一步考虑地下水位、粉质黏土层厚度和粉质黏土压缩指数,设计了 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以研究扩宽软土地基公路差异沉降影响范围在不同因素水平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运营期间地基的固结沉降是引起扩宽公路路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扩宽路段地基顶部各点沉降发展显著受空间位置的影响;随着地基固结速率的降低,最大沉降量的发展速率逐渐减小,运营6年后发展速率逐渐稳定,最大沉降量的发生位置保持在扩宽段的2/3处;扩宽公路的变坡率在运营初期快速发展,随后发展速率逐渐减缓,且均未超限;扩宽公路的差异沉降影响范围在运营期间的增长率逐渐降低,最终的差异沉降影响范围为4.05 m;差异沉降影响范围对地下水位的变化最敏感,其次为粉质黏土层厚度和粉质黏土压缩指数.在实际工程中,对差异沉降影响范围的治理应当重点关注对地下水位的处理.

    道路工程差异沉降影响范围扩宽软土地基公路变坡率敏感性

    基于发泡技术的就地热再生沥青路面压实特性研究

    李涛
    6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泡沫温拌技术(FWMA)应用到就地热再生技术(HIR)中以改善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HIR-AM)的压实效果.通过膨胀率和半衰期试验确定了泡沫沥青制备的工艺参数,研究了泡沫沥青对HIR-AM压实质量的提升效果,通过室内试验评价了泡沫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HIR-FAM)的路用性能,最后结合实体工程对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并总结了 HIR-FAM施工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发泡温度为170℃、用水量为1.7%时,SBS改性沥青的发泡效果最佳;在相同的拌和温度下,FWMA可使HIR-AM空隙率降低3.8%~21.2%,能量压实度指数CEI降低27.83%~64.75%;动稳定度、弯拉强度、最大弯拉应变、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强度比分别提高12.2%、13.4%、11.8%、8.8%、4.9%,且具有更好的水热稳定性.实体工程检测结果表明,采用HIR-FAM路段的平均压实度比采用HIR-AM的路段提高了 0.79%以上,且其压实均匀性更优.

    道路工程发泡技术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泡沫沥青压实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