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市政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市政技术
中国市政工程协会 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市政技术

中国市政工程协会 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石中柱

双月刊

1009-7767

szjszzs@vip.163.com

010-68457684 68451401

100045

北京市复兴门外南礼士路17号

市政技术/Journal Municip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宣传交流工程设计、科技研究、施工技术、质量监督等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为主,同时兼顾技术管理方面内容的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跨度波形钢腹板PC连续刚构桥内衬混凝土参数优化设计研究

    马亚仲孟斯超张英才邓尚...
    150-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因具有"手风琴效应"逐渐成为大跨度桥梁发展的新方向,为研究内衬混凝土参数对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Prestressed Concrete,PC)连续刚构桥抗剪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ANSYS软件建立波形钢腹板PC连续刚构桥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比实测数据与数值模拟数据验证了该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并分析了内衬混凝土参数对波形钢腹板剪力及承剪比的影响规律,通过研究可知,内衬混凝土长度、厚度、厚度变化率3个参数的适宜取值分别为9.5 m、0.5 m和0.3.相关结论可为大跨度波形钢腹板PC连续刚构桥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参考.

    连续刚构桥波形钢腹板内衬混凝土参数优化设计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配筋混凝土结构研究综述

    黄泽华朱尚清荚瑞馨孙嘉辉...
    160-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建材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具有高抗拉强度、低密度和耐腐蚀性能优良等特性,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工程材料.如今,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面临钢筋易锈蚀的问题,给社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维护和修复成本高昂.通过在特定环境中将钢筋替换为FRP筋,不仅能够有效解决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而且能够进一步优化其工作性能,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首先简述了 FRP筋混凝土结构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随后对FRP筋、FRP筋混凝土及预应力FRP筋混凝土结构的特性进行了阐述,最后对FRP筋混凝土结构的重要发展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筋材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雄安新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快线高架区间总体设计

    杨新文白唐瀛
    174-18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雄安新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快线作为国内首条市域列车运行速度达到200km/h的城际快线,其高架区间占比达到76%.在无明确规范参考的情况下,通过理论和试验研究并参照既有规范,制定了适合该线的标准,完成了该线高架区间的设计工作.结合该工程的特点和难点,详细介绍了高架区间的桥式选择、桥面布置、标准梁设计、下部结构设计和附属设施设计等内容和相关技术标准,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解决思路和技术储备.

    雄安新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快线高架区间桥梁设计总体设计

    气候变化背景下水环境系统韧性研究进展

    白静肖月晨鲁莉萍蔺昊...
    182-189,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和水环境污染等问题频发,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和挑战.水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难题.韧性理念为提升水环境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提供了理论支持,对解决水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研究和综合分析,系统性回顾了水环境系统的韧性规划、评价和理论体系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目前水环境系统规划和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对气候变化预测不足、规划缺乏整体性与系统性、设施建设质量低下、缺乏有效的管控机制和多元化的评估方法等.结合国内外案例,提出了未来提升水环境系统韧性的策略方向:从单一适应气候变化转向利用水环境调节气候,实现可持续发展;实施生态友好型规划,因地制宜;强化顶层设计与整体统筹;融入"大海绵"理念,提升水环境系统规划的技术手段,确保技术与策略目标相匹配;建立规划-建设-维护全过程的监管体系;强调多部门协同与多主体协商共建;发展多元化评估方法.这些策略旨在增强城市水环境的稳定性和恢复力,为城市水环境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气候变化水环境系统韧性理论韧性规划韧性评价研究进展

    站城一体化工程排水设计优化

    吴婷
    190-195,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站城一体化是指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场站与周边城市在功能空间、交通机制等各种要素上产生相互关联和作用的关系,同时地下管线与相关要素的匹配和融合也是实现站城一体化的关键要素之一.以北京丰台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为例,从精细化设计、协调统筹、难点处理等不同角度,对市政路网及大型综合体配套管线一体化设计工作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北京丰台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的市政综合实施方案编制方法、排水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探索用区域思维指导节点建设的路径.最后对地下空间的各类要素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提升了区域的市政条件.为站城一体化项目的市政配套工程建设提供了案例借鉴.

    市政排水站城一体化区域排涝全域性整合

    城市河道引水配水规划设计与应用研究

    严鸿黄正荣李鹏邱蓉...
    196-201,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水共治"是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是推进浙江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随着"五水共治"水环境改善的要求不断提高,作为重要举措的城市河道引水配水工作困境越来越突出,由此带来的其他问题也层出不穷.针对杭州市主城区河道引水配水设施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城市河道引水配水工程建设影响因素,结合实际地理环境,提出了杭州市主城区河道引水配水规划设计方案思路,通过构建并验证水动力模型和水质模型计算河网流场,分区分片明确各河水流控制方向,并对规划应用成效进行了跟踪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引水配水规划方案在项目实施情况、引配比情况和水质改善情况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日后城市河道治理工作提供了参考价值和思路.

    城市河道引水配水规划设计

    小城镇排水系统现状与问题研究

    周城
    202-207,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我国小城镇排水系统建设比较滞后,导致城镇水体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排水系统亟待完善.如何有效控制城镇水污染,提高城镇人居环境质量,已成为小城镇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小城镇排水系统的现状进行剖析,找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此为基础,以切实提高污水收集率、保证污水管网建设效果为目标,分别从排水系统规划的制定、建筑排水立管的改造、市政雨污混接的改造、合流系统的改造、合流制溢流污染的控制、污水收集的新技术等多层面多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对策,以期为小城镇排水系统的建设和改造提供参考.

    小城镇排水系统雨污分流改造合流制溢流控制

    某县域地表水体氨氮污染控制策略及水质达标保障措施

    彭兰田帅陈文宝朱易春...
    208-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县域为离子型中重稀土发源地之一,原地浸矿稀土开采工艺造成一定程度的地表水体氨氮污染问题.概述了该区域地表水体氨氮污染状况,分别解析了水体氨氮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提出了"控源—截污—清淤—修复"相结合的水体氨氮污染控制策略,提出了无氨浸矿、优化浸矿工艺等控源措施;通过超声波强化厌氧氨氧化工艺及太阳光强化氯氧化技术提高截污效果,大大提升截污效率,节省截污成本;列举了机械清淤、水力清淤、人工清淤以及生物疏浚等清淤措施;并采用原位与异位技术对水体进行修复.最后从组织管理、制度措施和经费保障3个角度阐述了水质达标保障措施,旨在为水体氨氮污染治理奠定基础.

    氨氮污染控制策略水质达标保障措施

    基于LMDI模型的深圳市铁路客运站运维阶段碳排放驱动因素研究

    王智
    215-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双碳"政策提出以来,各地政府陆续出台了多项节能减排措施.铁路客运站发展至今已经由简单的候车站房发展成综合性交通枢纽,但其对应的碳排放驱动因素尚不明确.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以深圳市铁路客运站碳排放为研究背景,收集了深圳市铁路客运站碳排放数据,结合铁路客运站碳排放影响因素的数据特点构建了基于LMDI的铁路客运站碳排放驱动模型和计算方法,并对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逐年分解,结果表明碳排放系数效应、客运结构效应、经济效应和人口效应对铁路客运站碳排放具有促进作用,能耗强度效应和客运运输强度效应对铁路客运站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研究结论可以为深圳地区碳排放政策和节能减排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铁路客运站碳排放因素分解LMDI节能减排

    蒸汽蓄热器在市政污水处理厂热水解厌氧消化工艺中的应用设计

    程静辰张伟邓茜王莹莹...
    221-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下,热水解厌氧消化工艺成为市政污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的途径之一.Cambi热水解工艺是全球工程化应用最成熟的工艺,由于其序批式反应机制,蒸汽系统负荷有较大波动,应用于热电联产系统中会导致锅炉负荷不稳定,可能产生锅炉故障等问题.以北京某污泥中心热电联产项目为例,为解决热电联产系统蒸汽负荷波动和蒸汽源产气波动的问题,采用3种方法计算了蒸汽蓄热器理论蓄热量和容积,综合比较确定蒸汽蓄热器设计容积为200 m3.蒸汽蓄热器的应用可达到改善锅炉运行状况、提高锅炉运行热效率和供汽品质、均衡用汽负荷、热电联产稳定性等作用.通过对北京市政污水处理厂进行蒸汽蓄热器应用设计,可为蒸汽波动带来的运行问题和节能设计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蒸汽蓄热器热水解序批反应厌氧消化热电联产节能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