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市政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市政技术
中国市政工程协会 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市政技术

中国市政工程协会 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石中柱

双月刊

1009-7767

szjszzs@vip.163.com

010-68457684 68451401

100045

北京市复兴门外南礼士路17号

市政技术/Journal Municip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宣传交流工程设计、科技研究、施工技术、质量监督等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为主,同时兼顾技术管理方面内容的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坑工程内支撑后拆除工艺分析与实践

    喻卫华马春景
    162-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简要评述了常规内支撑换撑时的施工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常规内支撑换撑方法的优缺点,并介绍了不拆除内支撑直接进行上部结构施工的具体做法.通过计算传统换撑法与内支撑后拆除法对支护结构的影响,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论证了内支撑后拆除技术的可行性.主要结论包括:在不拆除内支撑的情况下先进行上部结构施工,同步施工地下室外墙防水后回填基坑肥槽具有可行性;传统拆撑法及内支撑后拆除法对控制支护桩水平位移影响比较接近;内支撑后拆除法产生的桩身弯矩、支撑轴力、周边地面沉降均比传统拆撑法小,可节省建材,降低工程建设费用,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工程建设较为有利;内支撑后拆除法施工技术安全可靠,特别适用于工期紧张、采用传统拆撑法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的项目.

    基坑支护内支撑拆除应用

    自平衡测试技术在PBA暗挖车站基桩承载力测试中的应用

    胡运郭瑞祝令伟
    168-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在城市核心区建设地铁车站大多数采用PBA法施工.对于双层四导洞暗挖车站最重要的是中桩和边桩的施工,在上层导洞边桩冠梁施工及车站扣拱作用下,中桩作为临时构件,承受上部结构荷载,因此对中桩承载力要求较高,边桩作为车站永久构件,中桩和边桩承载力关系到车站结构安全.为了检验基桩的实际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需要对基桩进行静载试验.已有对基桩静载试验的方法如传统堆载法、锚桩法在PBA暗挖车站内无法实施,所以当前对PBA法施工的基桩只能采用自平衡法检测基桩承载力.从某PBA暗挖车站选取边桩B3在钢筋笼埋设荷载箱,进行了自平衡基桩承载力试验,得出上段桩和下段桩荷载-位移(Q-s)曲线,通过上、下段桩Q-s曲线等效转换,最后得出该桩满足设计规定的承载能力.

    轨道交通PBA法自平衡法基桩承载力

    基于多维计算的紧邻建筑物深基坑支护方案研究

    武帅周宝木刘帅帅
    175-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山东省济南市济齐路综合管廊局部紧邻建筑物深基坑为依托,采用启明星计算软件和Midas GTS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灌注桩+内支撑和钢板桩+内支撑+微型钢管隔离桩2种支护方案进行了对比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钢板桩支护的最大水平位移比灌注桩小约51%,钢板桩支护内力比灌注桩小49%~54%,且建筑物竖向位移相近,这说明微型钢管隔离桩不仅具有水平向承载力作用,还提高了水平向变形隔断作用.通过对比数值模拟数据与现场监测数据可知,两者虽存在数值差异,但变化趋势一致,且符合常规变化规律,这说明模拟结果具有指导意义.在同等条件下,钢板桩+内支撑+微型钢管隔离桩支护方案更为经济和有效.

    深基坑支护方案紧邻建筑物多维计算隔离桩

    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气垫仓吸口改造技术研究

    张海彬张博卢杨艺陈照...
    183-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东省广州市海珠湾隧道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穿越泥质粉砂岩复合地层,刀盘前以及密封仓中积渣滞排导致掘进参数恶化、刀具磨损严重、掘进效率受限、刀盘开口结泥饼等问题.针对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在复合地层中遇到的滞排问题,提出将P2.1泵吸口前移至泥浆门后方,增加了排浆吸口吸力,增强了浆液流动性及携渣能力,同时于P2.1泵前安装双管路液压闸阀采石箱,使大粒径渣土在P2.1泵前得以处理.气垫仓吸口改造后盾构掘进工效有所提升,对于改善刀盘前方以及泥水仓底滞排有一定效果,但由于鄂式破碎机无法动作,当掘进断面地层岩体较破碎、节理裂隙较发育时,极易发生吸口处渣土堆积、P2.1泵吸口压力突然降低、流量突然减少、挤压力上升、切口压力波动等情况,需频繁逆冲洗和开采石箱进行人工清理,进而影响了正常掘进环流,最终被迫恢复吸口及鄂式破碎机功能.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泥水平衡盾构气垫仓排浆泵吸口改造采石箱

    工业聚集区污水管道病害多元水质成因研究

    鲍海霞李文辉陈斌程鑫远...
    191-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聚集区污染负荷不断加剧,致使区域污水管道服役期限低于市政污水管道.现阶段,工业聚集区污水管道病害成因尚未明晰,缺乏针对性水质情况研究.鉴于此,以H市工业聚集区的典型管道病害点为研究对象,分别针对高污染废水原位病害和多股污废水汇集结晶两种场景,探讨了管道病害发生的多元水质成因.结果表明,结晶倾向离子SO42-和Ca2+含量高是管道检查井和中途泵站原位堵塞出现的主要原因;沉积物淤积点病害程度尚不严重,但流经污废水中DOC含量较高,要求管道及时清淤以防发生严重畅通性问题;此外,单一化工厂排放的污废水并未直接导致管道堵塞,只有在3种化工厂污废水交汇管段才发生反复结晶病害,且堵塞程度呈现加重趋势,管道结垢物的X射线衍射(XRD)图谱与CaSO4-2H2O高度重合.综上可知,降低水质风险指标含量以及合理布置污染企业结构是控制工业聚集区污水管道病害的有效策略.

    工业聚集区污水管道管道病害水质成因控制策略

    基于东莞市某水厂离心水泵故障分类及诊断方法的研究

    刘卓
    199-204,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城市供水系统中的关键设备水泵,利用一套系统性的故障分类方法,探讨了相应的故障诊断技术,旨在提高水厂运行效率和供水安全性.首先,概述了水泵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然后,详细分析了多种故障类型及其成因和表现,为故障诊断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对传统和现代智能诊断技术进行梳理,当东莞市某水厂离心泵发生故障时,为水厂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提供了参考.通过实际故障案例的深入分析,验证了所提出分类方法的有效性,并提供了具体的诊断与解决方案.最后,展望了未来水泵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指出随着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进步,故障诊断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该研究不仅为东莞市某水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其他水厂的水泵维护和故障管理提供了参考,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离心泵故障分类故障诊断水厂

    基于遗传算法的水质模型参数估计研究

    王远飞
    205-21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氯是用于维持配水管网水质最常见的消毒剂,但其浓度受到严格的限制,其浓度应足以去除配水管网中的病原微生物,且不因浓度过高而产生过量的消毒副产物.实时水质模型对保持配水管网中余氯浓度处于最佳值具有重要作用,其准确性依赖于模型基于现场实测余氯数据的定期校准与验证.该研究应用遗传算法自动搜索氯衰减系数的最佳值,探究了管道分组对模型校准的影响,同时通过测试遗传算法处理数据不确定性的能力验证了其鲁棒性.

    配水管网余氯衰减水质模型校准遗传算法

    二价铁活化过硫酸盐破解污泥及脱水效果研究

    殷凤双王梓萌汪碧涵薛骏...
    215-220,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有机质含量高、脱水困难的现状,该研究采用二价铁(Fe2+)活化过硫酸钾调理污泥来提高污泥的脱水效果,研究了 Fe2+投加量、过硫酸钾/Fe2+摩尔比、pH、搅拌速度和反应时间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并探索了 Fe2+活化过硫酸钾破解污泥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Fe2+活化过硫酸钾可明显改善污泥脱水性能,脱水后污泥的含水率由调理前的87.32%降至调理后的80%左右;上述考察因素对污泥脱水效果均有一定影响,尤其是Fe2+投加量为60mg/gDS,采用过硫酸钾/Fe2+摩尔比为1.4,pH为中性或酸性范围时,活化和破解的效果最好,脱水后污泥含水率为76%~78%;调理后污泥胞外聚合物(EPS)中多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分析表明,Fe2+活化过硫酸钾产生的SO4-·使部分紧密型EPS(TB-EPS)转化为松散型EPS(LB-EPS)和溶解型EPS(SL-EPS),促进了结合水的释放,有利于污泥脱水.

    Fe2+活化过硫酸盐破解污泥脱水效果胞外聚合物

    曝气方式对AFBBR处理污水过程中脱氮性能的影响

    焦梦刘晶晶孙小沛任杰辉...
    221-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索了曝气强度、曝气孔间距和曝气孔径对好氧流化床生物膜反应器(aerobic fluidized bed biofilm reactor,AFBBR)内污水脱氮效率、脱氮速率、微生物群落组成及脱氮功能微生物相对丰度的影响,揭示了不同曝气方式条件下污水脱氮机理.结果表明,在曝气强度5.77 m3/(h·m3)、曝气孔间距10mm和曝气孔径0.27 mm条件下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较高,可达到75.0%和70.6%;在曝气强度5.77m3/(h·m3)和曝气孔间距10mm条件下标准氧传质效率(SOTE)和氧利用率(E)较高,且较小曝气孔径条件下氧气充氧性能较佳;曝气方式影响了同步硝化反硝化速率(SND)、硝化速率(NR)和反硝化速率(DNR),改变了脱氮效率及硝氮和亚硝氮质量浓度;在曝气孔间距10 mm和曝气孔径0.27 mm条件下SND、NR和DNR均达到最高,分别为78.8%、4.9×10-4 mg/(h·mg)和4.6×10-4mg/(h·mg),而在曝气强度5.77 m3/(h·m3)条件下仅DNR达到最大值;AFBBR系统中共检测出16种脱氮微生物,且反硝化细菌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氨氧化细菌和亚硝酸氧化细菌;合适的曝气方式通过形成合适的氧环境条件,提高了 Proteobacteria门类中具有脱氮功能的微生物(反硝化细菌)丰度,实现了污水的高效脱氮.合适的曝气强度、曝气孔间距和曝气孔径设计有助于提高AFBBR系统的脱氮性能.

    曝气方式AFBBR污水脱氮性能微生物

    并行双洞公路隧道平导巷道式通风方案优化研究

    许王亮徐磊磊许晓静郭家琛...
    229-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托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大凉山1号隧道,采用流体力学Fluent软件对平导巷道式通风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和流场研究,并对原方案进行优化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原方案存在污浊风循环现象,提出了在人行横通道上设置风门或射流风机,或在平导内更改风门的位置或增设射流风机群等优化方案;通过对优化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发现,平导增设射流风机群能解决污浊风循环问题,且建议采用SSF-6.3射流风机;并对平导增设射流风机群方案进行了验证,隧道内CO最大含量低于0.002 4%,CH4最大含量低于0.25%,均满足施工通风要求.相关研究结论可为类似隧道通风方案优化提供参考.

    公路隧道巷道式通风平导方案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