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资源保护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资源保护
河海大学 中国水利学会环境水利研究会
水资源保护

河海大学 中国水利学会环境水利研究会

黄振平

双月刊

1004-6933

bh@hhu.edu.cn

025-83786642

210098

南京西康路1号

水资源保护/Journal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宣传贯彻国家的水资源保护方针政策,反映国内外水资源保护的先进科学技术,促进我国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保护工作为宗旨。它是一份以技术性为主兼顾学术性和管理性的技术性期刊。本刊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其主要任务是探讨我国水资源保护的技术政策、科学技术及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及时反映国内外在水资源保护领域中的新颖实用技术和科技信息;推广全国各地在水资源保护工作中的成果和经验;报导有关国内外学术会议、技术交流等消息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水资源行为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及空间非均衡性

    蒋国栋左其亭赵晨光马军霞...
    7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分析(CEEA)方法计算了中国除港澳台外的31 个省级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开发、配置、利用与保护4 个维度的16 种水资源行为二氧化碳排放当量(CEE),并基于Dagum基尼系数探究了中国水资源行为CEE的空间非均衡性及其来源。结果表明:2020 年中国水资源行为CEE总量为 13 819。84 万 t,开发、配置、利用与保护 4 个维度水资源行为 CEE 总量分别为21297。68 万、4371。45 万、-3141。71 万、-8707。58 万t;水资源行为CEE整体呈现出由东向西递减的空间分布规律,江苏和广东是水资源行为CEE最大的省份;多数水资源行为CEE具有较强的空间非均衡性,其中水力发电行为CEE的Dagum基尼系数为0。73,其CEE空间非均衡性最强,地区间净值差异是水资源行为CEE空间非均衡性的主要贡献因素。

    水资源行为碳中和二氧化碳排放当量Dagum基尼系数空间非均衡性

    珠江三角洲河网区极端水位事件风险传递规律

    范敏韬佘贞燕余龙飞陈晓宏...
    8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珠江三角洲河网区极端水位事件的风险传递规律,基于13 个水位站点1957-2016 年的月水位资料,利用pair-copula结构构建珠三角河网区水位的风险传递模型,分析不同情景下极端水位在空间上的风险传递机制及其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低降水量条件下,珠三角河网区低水位风险顺向(上游至下游)和逆向(下游至上游)传递的概率均显著增大;高降水量条件下夏季丰水期的高水位顺向传递风险更高,低降水量条件下冬季枯水期的低水位顺向和逆向传递风险均较高;受人类活动影响,在高降水量条件下,1987-2016 年夏季丰水期的高水位顺向传递风险比1957-1986 年显著增强;在低降水量条件下,1987-2016 年冬季枯水期低水位的顺向和逆向传递风险比1957-1986 年显著增强。

    极端水位风险传递模型pair-copula结构珠江三角洲河网区

    伊犁河三角洲水资源条件变化对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

    陈启慧纪璐李琼芳白浩男...
    90-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分析1992-2020 年伊犁河三角洲水资源条件和定量评估研究期内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选取景观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指数解析景观格局变化特征,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了水资源条件变化对景观格局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乌斯热尔玛水文站年径流总体偏大,巴尔喀什湖年平均水位在2002 年发生突变,三角洲水资源补给总体处于增加状态;湿地和稀疏植被面积增大且聚集性增强,裸地向稀疏植被转化且优势度不断下降,林地破碎程度剧烈;景观水平指数在时程上呈阶段性变化,2016 年伊犁河三角洲破碎化程度最低,在空间上伊犁河沿岸连通性增强,巴尔喀什湖沿岸景观多样性增加;景观水平指数与巴尔喀什湖年平均水位相关性最高,与乌斯热尔玛水文站年径流量的相关性次之,与伊犁河三角洲年降水量的相关性最低,且景观水平指数对三角洲水资源条件变化存在迟滞响应。

    景观格局水资源移动窗口法土地利用伊犁河三角洲

    考虑发电与弃水风险的梯级水电站水库风险调度模型

    丁紫玉方国华毛莺池刘彦哲...
    100-106,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量化梯级水电站水库调度过程中的风险形势,提出了预报信息驱动的梯级水电站水库风险调度模型。基于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建立风险形势预测模型,通过构造预报入库径流、水库运行工况、调度决策与出力破坏程度和弃水量之间的映射关系,动态推演复杂工况下梯级水电站水库调度风险;建立基于风险形势的梯级水电站水库调度模型,提出发电不足风险预控模式和弃水风险预控模式。选取雅砻江流域下游锦屏一级和二滩水库组成的梯级水电站水库作为实例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发电量最大模型相比,风险调度模型通过提前降低出力来补偿未来出力破坏时段的发电量,锦屏一级和二滩水电站分别减小出力破坏程度46%、63%,通过提前增加发电流量预留库容来缓解蓄水期后续时段的弃水量,锦屏一级和二滩水电站分别降低弃水流量4。8%、5。4%;风险形势预测模型能够将径流不确定性嵌入风险调度模型中,通过风险预控决策动态响应水电站水库调度运行状态和径流形势变化,在保证梯级发电量的同时有效降低调度风险。

    梯级水电站水库发电不足风险弃水风险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长江流域微塑料生态风险综合评估

    王华李思琼曾一川闫雨婷...
    107-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了涵盖长江流域43 个城市、366 个采样点的微塑料数据集来探究微塑料空间分布变化,并基于二维风险评估矩阵和蒙特卡洛模拟分别评估流域内部各采样点微塑料的绝对生态风险和流域整体微塑料的相对生态风险,进而确定了长江流域微塑料的优先控制地区和优先控制因子。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微塑料丰度平均值为(2。52±11。60)万个/m3,生产生活消费和船舶运输等人为因素、地形地势等自然因素可能是造成其分布不均的原因;长江流域各采样点所在城市微塑料的绝对生态风险指数范围为1~20,应重点关注鄱阳湖流域和太湖流域的微塑料生态风险;在相对生态风险评估中,流域内90。8%的微塑料污染负荷风险处于低风险等级,63。4%的聚合物危害风险处于高风险等级,65。5%的潜在生态风险处于低风险等级,微塑料丰度、聚氯乙烯和聚氨酯对生态风险的贡献较高。

    微塑料二维风险评估矩阵蒙特卡罗模拟生态风险长江流域

    重庆主城区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及其社会影响因素分析

    陈亚松闫玉亭朱雅婷张文龙...
    117-125,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析重庆主城区社会影响因素对降雨径流水质的影响,对 2010-2021 年政策影响下降雨径流水质的年际变化和降雨径流污染物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量化人口规模、技术创新、经济发展、产业结构4 种社会影响因素对降雨径流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庆主城区降雨径流水质呈改善趋势,且污染物指标相关性增强,2019 年屋面降雨径流水质和2021 年路面降雨径流水质均提升到"较清洁与污染"之间,固体悬浮物与COD、NH3-N、TN、TP呈显著相关关系(p<0。01),屋面降雨径流中相关系数r>0。75,路面降雨径流中相关系数r>0。50;空气治理政策对屋面径流污染改善效果显著,海绵城市和排水系统建设政策的有效实施则对路面径流污染控制效果显著;社会影响因素中技术改善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对水质改善起主导作用,经济发展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对水质改善呈负向作用。

    降雨径流污染社会影响因素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LMDI分解模型重庆主城区

    基于低水位运行的城市河流污染底泥中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影响因素

    吴琼陈文龙陈军
    126-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低水位运行修复城市河流污染底泥微生物机制不清的问题,基于高、低水位下不同城市河流的底泥理化性质检测分析、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手段,开展了低水位运行的城市河流污染底泥中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和广古菌门分别是不同水位运行条件下相对丰度最高的细菌门类和古菌门类;高水位运行条件下底泥中细菌的香农指数显著高于低水位运行条件下的指数值(p<0。001),古菌则相反,说明古菌群落可能主导了低水位运行过程中底泥污染物降解过程;低水位运行时变形菌门可能是参与底泥中含氮污染物降解以及氮循环过程的主要微生物门类,α-变形菌纲则可能对底泥中氨氮的去除发挥了重要作用;TOC,TN和NH3-N是影响城市河流底泥中微生物群落变化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低水位运行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底泥中常规污染指标的污染程度,解决底泥内源污染问题,还能显著降低底泥中致病菌的潜在危害,构建更为安全的亲水城市河流生态系统。

    城市河流污染底泥低水位运行微生物修复机制

    1979-2019年大汶河流域湿地时空演变与分异研究

    何振芳牟婷婷郭庆春梁天全...
    134-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1979-2019 年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提取黄河下游大汶河流域自然湿地与人工湿地,利用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了大汶河流域湿地时空演变、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79-2019 年大汶河流域湿地面积具有增加的趋势,标准椭圆重心大幅向西北迁移;流域湿地具有显著空间自相关聚集特性,全局平均莫兰指数为0。67;湖泊、河流等自然湿地局部莫兰指数呈现"高-高"型空间聚集分布特点,在空间上更易聚集,而库塘人工湿地局部莫兰指数呈现"高-低"和"低-高"型空间聚集分布特点,具有空间分散规律,空间异质性较强;大汶河流域湿地在未受到强烈自然或人为因素干扰的状态下,湿地空间分布聚集程度越高,相关性越显著;1989 年大汶河流域干旱事件、2019 年东平湖南水北调工程启动等极端灾害与人类活动均导致流域湿地面积、标准椭圆重心、空间聚集性与异质性发生极大波动;东平湖湖泊湿地生态功能的保护与修复对保障南水北调工程水质起着重要作用,是大汶河流域湿地生态功能保障的关键所在。

    遥感湿地空间自相关分析标准椭圆法大汶河流域

    变化环境下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植被与水文要素的时空协同演变

    陈永喆崔艳红张才金崔英杰...
    141-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明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区植被和水的时空演变规律,通过集成多源卫星遥感观测数据、再分析数据集与模型模拟数据,得到了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的降水、蒸散发、径流、表层土壤含水率、陆地总水储量变化信息,解析了 2003-2018 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区植被与水资源的时空演变特征,探讨了植被与各水文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东部森林植被覆盖度的提升促使蒸散发增加,年均蒸散发量和径流量之和较降水量高16。5 mm,导致土壤水和地下水储量下降;农田年平均净灌溉耗水量为 101。3~108。9 mm,并因农田植被覆盖度逐年增大而增加;虽然草地区域年均蒸散发和径流量之和低于降水量,但草地植被覆盖度的持续增大导致水分盈余量显著降低,草地的耗水正接近其生态水文阈值;陆地总水储量等效水高以(7。5±1。9)mm/a的速率下降,区域地下水呈现亏缺趋势;降水的年际波动对植被覆盖度和蒸散发的影响逐渐减弱,对森林表层土壤含水率变化的影响也逐渐减弱。

    植被水文要素生态恢复时空演变黄河流域内蒙古段

    基于EFDC模型的靖江河道多码头开发段溢油事故综合污染风险分析

    程宇马明睿钟毅韦婉霞...
    150-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模拟了长江靖江开发段6 个码头溢油事故下油膜漂移路径,提出了溢油污染风险评估方法,计算了多码头溢油事故的污染风险指数分布及其对保护区的综合污染风险指数。结果表明:码头位置和周围流场影响油膜的漂移路径;急流区溢油事故产生的油膜峰值迁移速度快,影响距离长,而缓流区溢油事故产生的油膜聚集程度高,影响时间长;多码头溢油事故产生的污染风险主要分布在各油膜路径的叠加区域,在开发段中部至下游末端形成强等级污染风险带,综合污染风险指数约为1。6;风险带主要影响W1 保护区,应在高风险区域提前采取应急防范措施。

    多码头溢油事故漂移扩散EFDC模型污染风险评估靖江开发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