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乔杰

月刊

2096-2916

randc_journal@163.com

021-64438169

200032

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路2140号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Reproduction and Contracep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家计生委的第一本学术性刊物。创刊于1980年,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载国内外生殖医学领域内的基础及应用成果、研究动态和进展、新技术和新方法等;同时展开不同学术观点的讨论。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生殖医学和计划生育科研、避孕药具研制、遗传优生和生殖生物学、生殖健康等方面的国内外科技、医务人员和广大的计划生育工作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殖药理学学科发展与挑战

    朱焰张鑫傅大煦
    557-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生殖药理学的核心内容是发掘和研究生育力保护药物及治疗机制.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殖药理学已从早期单一的避孕药研究向生育力保护药物和治疗拓展,延伸至生殖系统疾病、生殖肿瘤以及辅助生育等交叉学科.一些新技术,如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蛋白组学、类器官培养、干细胞和单细胞测序技术等的应用为生殖药理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手段,为揭示生育力保护药物新靶点和新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极大地促进生殖药理学学科的发展.目前,我国面临着低生育率、高流产率和高龄化并存的社会特点,这给生殖药理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督促我们应更加重视生育力保护,通过发掘新的治疗机制研发适合不同人群的、安全有效的生育力保护药物和治疗方法,减少不必要的人工流产,为有意愿生育人群创造生育机会,提高生育能力,延长生育周期,保护其生育力.此外,对辅助生殖技术及其相关产品对后代健康的可能带来药理学效应和影响应予以更多的关注和研究,更好地为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和生育质量服务,这既是生殖药理学面临的挑战,也是未来学科的发展方向.

    生殖药理生育力保护避孕节育子代健康学科发展

    连续重复给予含左炔诺孕酮紧急避孕药对雌性大鼠生育力及其子代健康的影响

    胡颖怡倪其承钟瑞华杨文捷...
    562-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连续重复给予含左炔诺孕酮(levonorgestrel,LNG)紧急避孕药(emergency contraception pills,ECPs)对雌性大鼠生育力及其F1代仔鼠健康的影响.方法 成年SPF级雌性大鼠于每个动情周期连续给予3次LNG-ECPs,分别给予3个(P-3)、6个(P-6)和12个(P-12)动情周期.雌性大鼠每个给药时程下,采用Excel产生随机数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LNG-ECPs组和溶媒对照组,分别灌胃给予0.12 mg/kg LNG-ECPs和等体积溶媒.各组于末次给药后4 h分别取1/2动物(12~18只)进行解剖(6~9只)和交配(6~9只);剩余1/2动物(12~18只)于停药恢复3个动情周期后再分别进行解剖(6~9只)和交配(6~9只),计算脏器系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雌性大鼠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nizing hormone,LH)、雌激素、孕激素、睾酮、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以及游离甲状腺激素3(free thyroid hormone,fT3)的水平.雌性大鼠卵巢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后进行卵泡计数.记录LNG-ECPs给药结束和停药恢复期雌性大鼠妊娠率及窝仔数,测定F1代仔鼠生长指数以及主动和被动运动能力等指标.取P-12大鼠卵巢组织进行转录组学测序,建立LNG-ECPs致卵巢差异表达基因谱,分析LNG-ECPs致卵巢损伤的差异基因,并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①连续给予3个和6个动情周期后,LNG-ECPs组雌鼠的血清激素水平和生育力与溶媒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1代仔鼠生长指数和行为学结果与溶媒对照组仔鼠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连续给予12个动情周期后,与溶媒对照组相比,LNG-ECPs组大鼠血清中 FSH[(0.21±0.17)U/L]、LH[(0.27±0.08)U/L]和孕激素[(0.68±0.23)μg/L]水平显著低于溶媒对照组[(1.00±0.82)U/L,P=0.043;(1.00±0.50)U/L,P=0.006;(1.00±0.20)μg/L,P=0.027],雌二醇[(2.24±1.03)μg/L]和睾酮[(1.25±0.25)μg/L]水平明显高于溶媒对照组[(1.00±0.35)μg/L,P=0.019;(1.00±0.07)μg/L,P=0.044];卵巢中原始卵泡数量(4.88±2.36)显著少于溶媒对照组(16.13±9.36,P=0.005),闭锁卵泡数量(24.38±5.01)显著高于溶媒对照组(19.13±2.30,P=0.018);LNG-ECPs组中F1代仔鼠负重游泳时间[(157.13±32.29)s]明显低于溶媒对照组[(198.06±40.01)s,P=0.003].停药恢复3个动情周期后,LNG-ECPs 可造成大鼠血清中 FSH[(2.48±1.18)U/L]、LH[(1.60±0.41)U/L]、睾酮[(1.37±0.23)μg/L]及FSH/LH值(1.61±0.41)显著高于溶媒对照组[(1.00±0.67)U/L,P=0.024;(1.00±0.27)U/L,P=0.014;(1.00±0.18)μg/L,P=0.011;1.00±0.49,P=0.042],且雌激素水平[(0.49±0.15)μg/L]和 AMH 水平[(0.79±0.15)μg/L]显著低于溶媒对照组[(1.00±0.37)μg/L,P=0.011;(1.00±0.10)μg/L,P=0.016],同时,大鼠卵巢中原始卵泡数量(6.25±5.06)仍显著少于溶媒对照组(12.00±5.56,P=0.048);F1代仔鼠在旷场中的运动总距离[(89.85±36.98)m]以及负重游泳时长[(112.00±29.52)s]均显著低于溶媒对照组[(147.55±23.13)m,P<0.001;(137.69±25.85)s,P=0.014].③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与溶媒对照组相比,LNG-ECPs组雌性大鼠卵巢组织中存在Cd5、Cxcr1、Lexm、Fga、Mybphl和Gstm5等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参与萜类骨架生物合成、卵巢类固醇生成和皮质醇的合成与分泌等类固醇激素合成相关过程,还涉及碳代谢、丁酸甲酯代谢和半胱氨酸等物质代谢过程,以及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病毒蛋白与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等免疫调节过程.结论 在雌性大鼠中,短期重复(<12个周期)给予LNG-ECPs对雌鼠生育力及其F1代仔鼠生长发育和行为学未见明显影响;而长期重复(12个周期)给予LNG-ECPs会导致卵巢功能损伤,并会对F1代仔鼠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停药恢复3个动情周期后仍未见明显改善.

    左炔诺孕酮生育力行为学卵巢损伤转录组学

    慢性不完全睡眠剥夺对小鼠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

    潘烨栋周晟王严慧张杨...
    574-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不完全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对小鼠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16只SPF级7~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简单随机化分为对照组和SD组,每组8只,其中SD组小鼠每天7:00~10:00采用剥夺杆进行慢性不完全SD,共计40 d.在实验开始前与结束前的9 d内每天进行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记录动情周期.于第40天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雌二醇、孕酮、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和褪黑素(melatonin,MT)水平.取卵巢,计算卵巢指数,并通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计数原始卵泡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灌注取脑后小鼠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脑区神经元c-Fos表达情况.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SD组小鼠动情周期出现紊乱趋势.SD组小鼠雌二醇[(20.19±3.67)ng/L]、孕酮[(2.88±0.53)μg/L]、FSH[(13.42±2.36)U/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小鼠[(24.66±2.15)ng/L,P=0.010;(3.43±0.49)μg/L,P=0.049;(17.01±1.49)U/L,P=0.003].SD组小鼠 LH 和 MT水平低于对照组小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D组小鼠卵巢原始卵泡数量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SD组卵母细胞形态不佳,颗粒细胞排列紊乱,闭锁卵泡数量减少,卵巢纤维化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到SD组小鼠SCN区神经元c-Fos蛋白表达上调.结论 连续40d每天进行3 h SD后小鼠卵巢储备功能受损,可能与SCN过度激活有关.

    睡眠剥夺卵巢储备功能动情周期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第三届通讯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

    578页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上调Nrf2信号改善衰老小鼠睾丸功能

    王圆圆薛函李林艳刘娟...
    579-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移植对氧化损伤衰老小鼠睾丸功能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共纳入18只6~8周SPF级C57BL/C雄性小鼠,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3组,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组: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连续9周,造模第4周末,每只小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hUCMSCs组: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连续9周,造模第4周末,每只小鼠尾静脉注射hUCMSCs.9周后,称取小鼠体质量和睾丸重量,计算睾丸指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睾酮水平、睾丸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含量.肉眼观察睾丸外观,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睾丸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 Western blotting 分别检测核因子 E2 相关因子 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小鼠睾丸指数[(0.64±0.05)%]较对照组[(0.81±0.13)%,P=0.006]降低,睾丸体积缩小,生精小管完整性破坏,生精细胞和精子减少,间质稀疏;血清睾水平[(4.10±0.67)μg/L]、睾丸组织 SOD 活性[(48.87±6.40)U/mg Prot]较对照组[(5.71±0.81)μg/L,P=0.002;(78.53±9.70)U/mg Prot,P=0.001]均降低,而 MDA 含量[(1.11±0.19)nmol/mg Prot]较对照组[(0.77±0.07)nmol/mg Prot,P=0.001]增加.Keap1 mRNA和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均增高(P=0.006,P=0.043),Nrf2、SOD和NQO1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减少(P=0.002,P<0.001,P=0.001),Nrf2、HO-1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11,P=0.021).与模型组比较,hUCMSCs组小鼠睾丸指数[(0.79±0.03)%,P=0.010]增高;睾丸组织结构较为清晰、完整,生精小管各级生精细胞和精子及间质细胞较丰富;血清睾酮水平[(5.24±0.21)μg/L,P=0.028]及睾丸组织SOD活性[(79.47±14.32)U/mg Prot,P=0.001]增高,MDA 含量[(0.77±0.08)nmol/mg Prot,P=0.001]降低;Nrf2、SOD 和 NQO1 mRNA 表达量均增高(P=0.024,P=0.037,P=0.005),Keap1 mRNA 表达量减少(P=0.044),Nrf2、HO-1 蛋白表达量均增高(P=0.009,P=0.012),Keap1蛋白表达量降低(P=0.035).hUCMSCs组小鼠睾丸指数、血清睾酮、SOD活性及MDA含量都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UCMSCs明显改善氧化损伤所致衰老小鼠睾丸结构和功能损伤,其作用机制与上调Nrf2信号转导及其相关下游抗氧化活性SOD、HO-1蛋白表达,减少Keap1介导的Nrf2降解有关.

    睾丸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衰老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D-半乳糖抗氧化

    影响精子活力的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和常用药物

    赖佳嘉王嫣然张淑微胡嘉怡...
    587-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子活力即精子的前向运动能力,是精子核心功能之一.在自然生殖过程中,只有具备正常活力的精子才能抵达受精部位并与卵子识别融合.当前向运动精子的百分比低于参考值下限时,可诊断为弱精子症,这是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精子活力的维持依赖于尾部结构和信号转导的正常运作.此外,与精子活力相关的胞外环境因素也极为关键.本综述从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和常用药物等多角度探讨影响精子活力的外界因素,旨在为弱精子症的预防与诊断提供有益线索,并为预防男性不育症提供科学依据.

    精子活力年龄肥胖吸烟饮食温度弱精子症药物

    哺乳类卵泡膜细胞及其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温馨方航萍刘溢佳陈浩林...
    594-6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卵泡膜细胞不仅为卵泡的完整性提供支持,还在卵泡发育、闭锁及优势卵泡选择和排卵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卵泡膜细胞在女性生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但目前针对该类细胞发育、起源及其干细胞的相关研究非常稀少.卵泡膜干细胞的研究不仅能让我们深入了解卵泡膜细胞的募集、生长和分化过程,也能使我们尝试通过卵泡膜干细胞制备高活性的卵泡膜细胞,这对人类卵巢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以及再生医学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卵泡膜细胞功能、来源以及卵泡膜干细胞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同时也简单介绍单细胞测序技术在卵巢干细胞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为进一步探索卵巢卵泡发育机制、病理改变和疾病治疗等方面提供参考.

    卵泡发育卵泡膜干细胞再生医学单细胞测序技术

    影响睾丸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的内分泌干扰物及其作用机制进展

    潘承双王佩玉费前进葛仁山...
    602-6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睾丸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3β-HSD)是一种类固醇生成酶,催化3β-羟基类固醇转化为3-酮类固醇.目前已克隆了人类的两种不同亚型,HSD3B1和HSD3B2;其中,HSD3B2位于睾丸中,表达3β-HSD2.HSD3B2是一种双底物酶,可与辅因子NAD+和3β-类固醇结合.许多内分泌干扰物,包括工业化合物(邻苯二甲酸盐、双酚类、全氟烷基物质和二苯甲酮类)、杀虫剂和杀菌剂(有机氯杀虫剂和有机锡)、食品添加剂(丁基羟基苯甲醚、白藜芦醇、棉酚、黄酮和异黄酮、类姜黄素和查尔酮类)和药物(依托咪酯、甲羟孕酮和酮康唑)可抑制睾丸中3β-HSD的活性,可能干扰雄激素合成.本文总结了3β-HSD的独特睾丸亚型,其基因、化学、亚细胞、位置以及直接抑制睾丸3β-HSD的内分泌干扰物及其抑制模式,期望为临床研究雄激素调控方法及以雄激素为靶点的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睾酮生成类固醇生成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多酚邻苯二甲酸盐

    长方案促排卵中hCG扳机后12h激素水平的变化对IVF/ICSI-ET结局的影响

    吴惠华朱蕊李明清孟庆霞...
    610-6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长方案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ICSI-ET)超促排卵治疗过程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扳机12 h后hCG、孕酮水平和雌二醇变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5年3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生殖与遗传中心行长方案IVF/ICSI-ET助孕治疗的2 506例患者,对其控制性超促排卵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和路径分析对hCG扳机12 h后hCG水平、孕酮水平和雌二醇变化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hCG扳机后hCG水平与孕酮水平呈正相关(r=0.094,P<0.001),与雌二醇变化率呈负相关(r=-0.093,P<0.001).hCG扳机后孕酮水平与雌二醇变化率呈负相关(r=-0.089,P<0.001).hCG剂量正向影响hCG扳机后hCG水平,路径系数(path coefficients,PC)为0.307(P<0.001).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负向影响hCG扳机后hCG和孕酮水平(PC=-0.434,P<0.001;PC=-0.154,P<0.001),正向影响雌二醇变化率(PC=0.097,P<0.001).促性腺激素(gonadotopin,Gn)使用时间和使用总量正向影响hCG后孕酮水平(PC=0.102,P<0.001;PC=0.080.P=0.030).hCG扳机后hCG和孕酮水平正向影响获卵率(PC=0.098,P<0.001;PC=0.080,P<0.001),而雌二醇变化率对获卵率无明显影响(P>0.05).hCG扳机日孕酮水平负向影响正常受精率(PC=-0.050,P=0.039).hCG扳机后hCG水平、孕酮水平和雌二醇变化率对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无明显影响(均P>0.05).结论 在长方案促排卵过程中,hCG扳机后12 h的hCG水平、孕酮水平正向影响获卵率,而对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无明显影响.因而在长方案IVF/ICSI-ET治疗中,需要注意hCG扳机后12 h的hCG水平和孕酮水平.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雌二醇变化率获卵率受精率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复发性流产中巨噬细胞相关的免疫特征基因

    郭艺芬任舒悦高志贤顾艳...
    617-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筛选可能导致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miscarriage,RM)的母胎免疫微稳态失衡相关基因,寻找潜在的RM分子标志物.方法 从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下载由24例RM患者和24例正常对照妇女子宫内膜组织数据所组成的数据集GSE165004,采用R语言的Limma包及CIBERSOR免疫浸润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方法,筛选了 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和免疫相关模块;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和基因集变异分析(gene set variation analysis,GSVA),评价了这些核心基因的功能关联性.最后我们使用蜕膜组织的数据集GSE161969进一步验证了关键基因的诊断价值.结果 通过差异分析,识别出580个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WGCNA筛选得到3 271个与免疫相关的模块基因;利用机器学习技术,鉴定出FGF2、ANO1和LAPTM5作为关键基因,并通过GSVA分析,发现这些基因在免疫浸润和巨噬细胞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 FGF2、ANO1和LAPTM5可能参与RM的免疫致病途径,是潜在的RM生物标志分子.

    机器学习复发性流产生物信息学免疫浸润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