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孙子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孙子研究
孙子研究
孙子研究/Journal SuZi Studie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吴子兵法》军事思想析要

    熊剑平
    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部长期与《孙子兵法》齐名的兵书,《吴子兵法》的军事思想对我国古典兵学思想宝库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在战争观方面,其强调"义兵必胜";在作战指导思想方面,其强调料敌应变,并高度关注敌情的演变;在治军思想方面,其强调以治为胜.这些内容至今仍有重要启迪意义.

    《吴子》军事思想《孙子兵法》吴起

    论鬼谷子"转圆"思想及其应用

    吴名岗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转圆》是《鬼谷子》"本经阴符七篇"之第六篇."转圆"是纵横家的游说方法之一,就是根据新发现的对方的思想实际而变换自己的游说内容和方式方法,以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各国利益相互交叉,既有合作,又有分歧.如何从分歧中找到"合语","转圆"之术可视为解决方法之一.

    阴符驰说转圆合语

    《孙子》的文本离合与分层新论

    于航
    20-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借助银雀山汉简讨论《孙子兵法》问题时,不必急于完全印证汉简本文字内容和传本《孙子》的对应关系,也应该为简本自身留出独立的研究空间,以便更加全面地考察其中蕴含的丰富可能性.而通过研究《孙子》书中"故"字在句首的主要语法功能,即在说理格言的句与句之间承接过渡以提供连贯感,则能从语言形式的角度进一步说明《孙子》各篇内容上"战略""战术"的大分野,也就是抽象哲理论述和具体军事经验之分.篇目内容分层处理的办法,有助于拓宽对《孙子》成书过程和材料来源的理解.

    《孙子》传本银雀山汉简分层

    《广州大典·子部》所收《孙子白话演义》与清末广东将弁学堂

    吴志鹏
    3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孙子白话演义》收录于《广州大典·子部》"兵家类",是其收录的唯一一部完全与《孙子兵法》相关的文献.其编述者广东将弁学堂是由两广总督岑春煊创办的大量聘请外籍或有留洋经历人员的速成教育新式学堂,科目繁杂并尤为重视精神教育,培养了邓铿等近代中国革命史中重要的军事将领.广东将弁学堂虽"以洋为师",但亦重视传统教育,且基于学员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的现实,用通俗简明的白话文本编述《孙子兵法》,以筑学员传统兵学根基.

    《孙子白话演义》《广州大典》广东将弁学堂岑春煊

    论齐兵学的文化特质

    周淑萍路秀儒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齐兵学肇始于齐太公姜尚,至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兵学理论,可称中国兵学文化的源头和核心.齐兵学的文化特质不仅体现在奇正相生的智慧性、顺势应时的先进性和兼收并蓄的开放性上,更源于其高瞻远瞩,始终以国家安危存亡之大局为着眼点的战略性.

    齐兵学文化特质高瞻远瞩战略性国家安危

    援"兵"入易发微——试探《师》《比》卦初六爻辞关系

    朱海臣
    5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周易》的创作历经阴阳、八卦、重卦三个阶段,其旨不离"阴阳"二象之变.《孙子兵法》中《作战篇》《谋攻篇》《兵势篇》等皆焕发出"奇正相生"变化的思想光华,其"利弊""安国全军""攻守""迂直"等观念颇具辩证性.《孙子兵法》的兵略思想于《师》《比》卦爻辞的解读有何参考意义?本文从甲骨文角度考释"律""信",并援引《孙子兵法》以入《周易》之《师》《比》卦初六爻辞,对二者关系试作探讨.

    《周易》《孙子兵法》甲骨文奇正相生迂直

    宋代间谍问题探析

    邵京涛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代处于中国古代用间发展的成熟阶段,宋朝间谍多渗透到辽、夏、金等国境内,刺探情报.通过宋代史料,对宋代间谍的数量、身份、执行的任务等情况进行探析.

    宋代间谍身份任务

    殊途同归——汉德尔关于《孙子兵法》与《战争论》的战略思想比较研究

    刘四龙
    7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一般认为《孙子兵法》与《战争论》存在根本差异的观点不同,迈克尔·汉德尔《战争大师:经典战略思想》采取文本比较的方法,对两部经典著作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指出两者核心观点基本一致,造成区别的根本原因是孙子与克劳塞维茨研究战争的层次不同.结合对约米尼、马基雅维利、科贝特等人军事思想的分析,汉德尔指出战争中存在着永恒的制胜逻辑.

    汉德尔《孙子兵法》《战争论》比较

    《郑伯克段于鄢》的军事谋略与战因新解

    汪军
    8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郑伯克段于鄢》记述了郑庄公与共叔段之间的一场战争,蕴含了丰富的军事谋略思想.战争之前,郑庄公借义之名赢人心,对共叔段欲擒三故纵;战争之中,以绝对优势的军事实力,后发制人;战争之后,为树立仁君孝子形象,宽赦姜氏以笼络人心.关于战争原因,前人或归责于郑庄公之失教,或归咎于姜氏之偏爱.实则不然,战争乃母爱缺失的郑庄公对共叔段之深深猜忌所致.

    《郑伯克段于鄢》郑庄公共叔段姜氏军事谋略猜忌

    齐晋鞌之战析论

    桂珍明熊艳
    8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齐晋鞌之战是春秋时期以齐、晋两国为中心在鞌地爆发的一场有限政治目的的战争.晋国在与楚国争夺中原诸侯国霸主的过程中,特别在经历晋、楚邲之战失败后,需要在当时的大国中寻找可靠的盟友,以应对南方楚国对中原的攻势.而晋国的这一政治构想同齐国的利益存在冲突,未能得到积极的回应.晋国则综合运用了政治、外交乃至军事多方面的策略,以一场有限的战争促使齐国同晋国结盟,为此后应对楚国政治、军事压力,恢复晋国霸业奠定了基础.

    鞌之战齐晋关系争霸战争外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