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孙子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孙子研究
孙子研究
孙子研究/Journal SuZi Studie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孙子兵法》和平战略论

    庞小条
    7-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和平"内蕴于《孙子兵法》战略视野、目标、手段、决策、积极备战、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思想之中.这是《孙子兵法》的大战略思想,也可以将其称之为和平战略.20世纪以来,《孙子兵法》伐谋智慧用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诸多领域,也是其和平战略观的典型表现.

    《孙子兵法》和平战略伐谋工具理性价值理性

    《司马法》"以礼为固"的兵学思想

    熊剑平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司马法》是我国最古老的兵书之一,其保留了春秋时期治军用兵的法典法令,崇礼尚义,带有明显的礼乐文明的特色.因此,在战争观方面,《司马法》带有明显的以礼为固、以仁为本的特征.虽然《司马法》侧重讲军礼、军法,但其中也包含了大量具体的用兵、治军之法,如权衡利弊、因敌用兵、信赏明罚、善于激励士气、重视道德教育等,这些内容至今仍然值得关注和重视.

    《司马法》军礼军事思想《孙子兵法》

    浅论《吴子兵法》军事思想及其伦理关注

    贾祥龙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吴子兵法》是由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吴起所著的一部内容丰富、独具见地的兵书,在北宋时期被列为官方兵法丛书《武经七书》之一.其理论既有对前人军事思想的继承,又包括对吴起军事实践的反思归纳,以问答对话的形式对诸多军事问题做出了颇具哲思的回答.其军事思想具有较为明确的伦理关注,对军事价值认同、义利战争价值要求、军事管理价值手段、良将价值标准、将士生死荣辱观等多个军事领域的伦理问题进行了讨论,是现今研究先秦军事伦理思想的重要素材,也是推动新时代军人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宝贵思想财富.

    《吴子兵法》军事思想伦理思想

    《孙子兵法·形篇》札记——简本与十一家注本异文分析

    张涅
    3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孙子兵法》是一部针对统帅和将军的军事著作,与统帅相关的属于军事战略思想,对将军而言的则是一系列具体的战术原则.《形篇》的旨意是对统帅讲"先为不可胜"的国防战略问题,汉简本"守则有余,攻则不足"正是这方面的认识,十一家注本改为"守则不足,攻则有余"不妥.另在"动于九天之上"前加"善攻者"有误,其主语当为"善守者".简本"无奇胜",指统帅要从国家整体实力出发考虑问题,不能把胜利寄托在将军个人的谋略才能上,这与《势篇》指示将军在指挥作战时要"以奇胜"没有矛盾.在"胜"前有"称",是对"胜"的限定,强调基于客观比较分析的实践理性精神.由此可见,十一家注本对于《孙子兵法》本旨有误读.当然,这也可谓阐释过程中的军事思想发展.

    《孙子兵法·形篇》汉简本异文国防守备特定性

    《孙子兵法》"任势"理论内涵剖析

    王敏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孙子兵法》中有关"势"的论述很多,非常具有启示价值.军事斗争需要依靠军事力量的建设与运用,孙子将其总结为"任势"理论,其中至少包含了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准确探知敌我形势,慎重权衡得失;二是做到顺势而为,力争确立战略优势;三是做到并敌一向,集中兵力,认真研究并努力掌握多变战势.

    《孙子兵法》"任势"理论兵学

    申叔时军事思想论析

    袁振翔
    4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申叔时是春秋中期楚国的贤臣,其不仅阐发过深刻而具体的教育思想,还拥有较为独特的军事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具备全面性理解的战争观;第二,将战争成败的关键与手段进行了六种"战之器"的具体划分并予以实践性阐述;第三,强调持久作战与军事后勤的关系,并重视经济与民心在军事斗争中的根本性作用.从整体上看,申叔时的一些军事思想主张当可视作后世兵家系统性军事理论的先驱.

    楚国申叔时军事思想

    论诸家思想对曾国藩军事功业的影响

    姚振文
    58-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偶像式人物.在清末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曾国藩先以儒家忠义理念建军,继而以法家和兵家功利理性治军与统军,最后以道家守柔、退守功夫谋全局,此之谓曾国藩的"一生三变".这说明,他已经真正吃透了中国兵、儒、道、法诸家思想的精华,并在融合互补的基础上,将其成功运用于军事实践活动中,这也正是曾国藩作为一介文人能够建立军事奇功的特殊的文化密码.

    曾国藩诸家思想影响军事奇功

    淝水之战前秦情报失误探究——以孙子情报思想为视角

    雷磊
    6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案例.前秦在战场上的溃败不仅仅是双方政治、经济、民族战略方面的原因导致的,还与前秦失败的情报工作直接相关.立足孙子情报思想,从战略情报、战场侦察、谍报侦察、反情报等方面入手,可以发现,前秦的战败与其失败的情报工作直接相关,其"庙算""全知""用间"等方面的情报分析,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做出客观结论,并得出准确的战争预测.

    淝水之战孙子军事情报情报失误情报史

    戚继光剿抚苏阿普事功及遭史志湮没原因

    刘涛
    7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戚继光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任命李超专剿苏阿普,进捣其大巢香寮土楼,歼灭其主力,命令李超与耿宗元互为犄角,追歼苏阿普残部,迫使苏阿普请降.戚继光审时度势接受苏阿普请降,将其安置在香寮附近,却被立功心切的地方官生事捕杀而重燃战火.戚继光安置苏阿普之举被俞大猷认为并非上策,戚继光剿抚苏阿普事功被定为最末,实遭非议与边缘处理.《明世宗实录》未提戚继光剿抚苏阿普事功,影响《明史》书写,实遭选择性失忆处理.

    戚继光李超苏阿普土楼明代

    郑成功"南京之役"行军路线考

    田峥
    93-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京之役"是郑成功指挥的一场重要的抗清战役,郑军一度围困南京,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但最终战败.其战败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界广为讨论.本文仅对郑成功"南京之役"的行军路线进行考证分析,探讨其行军过程中的三个问题,寻找战役失败的其他因素.

    南京之战郑成功行军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