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殖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殖医学杂志
北京协和医院 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
生殖医学杂志

北京协和医院 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

郎景和

月刊

1004-3845

SZYX@chinajournal.net.cn,SZYXZZ@periodicals.net.cn

010-69155669 69155670

100730

北京市帅府园1号

生殖医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Reproductiv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适应我国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受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委托,由北京协和医院与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联合主办, 并经国家科委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性刊物。读者对象主要是以从事生殖医学领域科技人员及医务工作者。本刊宗旨,主要为男、女性生殖医学临床、生殖生理、生育调节及生殖 疾病的防治开辟学术论坛,介绍研究成果,推广新技术,促进国内外学术交 流和生殖医学领域的学科发展。本刊设有论著、评论、综述、临床经验、技术 交流、研究简讯、讲座、会议消息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建立大鼠代谢综合征模型及其胎盘和成年个体中糖脂代谢性别差异研究

    姚灿灿刁天吕志远徐祥波...
    763-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代谢综合征实验动物模型并探究糖脂代谢异常在胎盘和成年个体的雌雄差异。方法 采用高热量饮食+5%果糖饮水诱导大鼠妊娠期代谢综合征(GMS)模型。雌性大鼠GMS模型及妊娠:16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饮食饮水+妊娠;NC组,n=8)和GMS模型组(高热量饮食+5%果糖饮水+妊娠;HDF5组,n=8)。雄性及雌性大鼠代谢综合征(MS)模型:雌、雄性大鼠各14只分别随机分为2组,即雌性大鼠MS组(F-HDF5组,n=7)、雄性大鼠MS组(M-HDF5组,n=7),雌、雄性大鼠对照组(F-NC组,n=7;M-NC组,n=7)。分别在适应1周后的基线时(W0)到饮食/饮水干预第5周(W5)内每周监测记录各组大鼠的体重、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于W0和W5检测其空腹血糖(FBG)值并进行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OGTT),并采集空腹血清检测甘油三酯(TGs)和总胆固醇(T-CHO)浓度。在W5时收集各组大鼠的空腹血清和肝脏组织,于妊娠第20。5天(GD20。5)收集胎鼠及胎盘组织,检测胎盘组织TGs和T-CHO浓度、脂蛋白脂肪酶(LPL)活性和游离脂肪酸(FFA)含量以及胎盘组织HE和油红O染色。结果 (1)在经饮食/饮水干预5周后,相较于NC组,HDF5组的体重(P<0。001)和 BMI(P<0。05)、FBG(P<0。001)和 OGTT 血糖变化曲线下面积(AUC)(P<0。05)、TGs 和 T-CHO(P<0。001)、SBP(P<0。001)和DBP(P<0。05)的指标均显著升高,提示成功构建雌性大鼠GMS模型,且妊娠期血压升高(P<0。05);与NC组比较,GD20。5时HDF5组FBG、TGs和T-CHO均显著增加(P<0。001),雄性胎盘重量显著增加(P<0。01),雌雄性胎盘LPL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TGs、T-CHO、FFA含量显著增加(P<0。05)且雄性胎盘中的含量及脂滴显著高于雌性胎盘(P<0。05)。(2)在成年的雌雄大鼠MS模型中,经5周干预后,相较于M-NC组,M-HDF5的BMI无显著增加(P>0。05),而其余各项与MS相关的指标在F-HDF5组和M-HDF5组均显著升高(P<0。05),F-HDF5组以血糖升高更为显著(P<0。05),而M-HDF5组以血脂升高更为显著(P<0。001);两组大鼠肝脏重量和FFA含量升高均以雄性表现更为显著(P<0。05),LPL的酶活性在F-HDF5组肝脏中显著降低(P<0。05)而在M-HDF5组中显著升高(P<0。05)。结论 高热量饮食和5%果糖饮水可以在5周内诱导雌雄大鼠出现MS表型,糖脂代谢紊乱表现在胎盘和成年个体均具有与性别相关联的差异,也存在器官特异性。

    妊娠期代谢综合征糖脂代谢异常性别差异建模方法

    定坤丹联合西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Meta分析

    丁克凡范春美马斯棋张春和...
    775-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Meta分析系统评价定坤丹联合西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PubMed等数据库,收集定坤丹联合西药治疗PCOS不孕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检索年限为建库至2023年10月,由两位研究者分别独立检索文献、收集数据及评估偏倚风险;提取数据后,应用RevMan 5。4。1软件完成统计分析,并进行敏感分析,用漏斗图评估可能存在的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入18项研究,共1 967例PCOS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单用西药组,定坤丹联合西药组子宫内膜厚度[MD=1。90,95%CI(1。48,2。32),P<0。001]、成熟卵泡数[MD=0。81,95%CI(0。57,1。06),P<0。001)、排卵率[RR=1。25,95%CI(1。19,1。32),P<0。001]、妊娠率[RR=1。59,95%CI(1。45,1。75),P<0。001]、LH 水平[MD=-2。21,95%CI(-2。77,-1。65),P<0。001]、总有效率[RR=1。29,95%CI(1。19,1。40),P<0。001]均有效改善。结论 定坤丹联合西药能明显增加多PCOS不孕症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成熟卵泡数、排卵率、妊娠率、总有效率,降低激素水平、不良反应等,疗效优于单用西医组,是中西医结合治疗PCOS不孕症的有效方法。

    定坤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Meta分析

    基于CRISPR/Cas12a的叶酸代谢位点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检测方法的建立

    田石安莉莎马瑶金孝华...
    785-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开发一种基于CRISPR/Cas12a技术的叶酸代谢位点c。677(MTHFR C677T)的高效检测方法,以实现对C677T多态性的快速、准确分析。方法 采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结合CRISPR/Cas12a建立单管检测反应体系,建立人MTHFR基因C677T基因分型策略;测试200例孕妇人群样本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并与常规PCR产物测序结果进行一致率比较。结果 基于CRISPR/Cas12a检测人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的检测方法结果准确、特异性好,与PCR产物测序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 建立的基于CRISPR/Cas12a检测技术的人MTHFR C677T基因分型方法简单、快捷、精准,为叶酸代谢位点MTHFR C677T基因型检测提供了新的途径,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人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CRISPR/Cas12a恒温扩增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足月妊娠胎盘屏障的改变

    耿文君管一春张丽申小静...
    792-7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使用光镜及透射电镜探究经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足月分娩的胎盘与自然妊娠足月分娩的胎盘的形态学改变。方法 选择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经IVF-ET助孕分娩的6例胎盘为IVF-ET组,同期住院自然妊娠分娩的10例胎盘为对照组。两组均为足月、初产、无妊娠并发症、择期行剖宫产分娩病例。使用光镜观察两组胎盘中整体结构的改变,并使用透射电镜观察两组胎盘中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IVF-ET组产妇年龄显著高于自然妊娠组[(32。8±1。9)岁vs。(26。7±2。9)岁,P<0。05],两组间孕周、母亲体质量指数(BMI)、新生儿出生体重、胎盘重量和胎盘效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光镜下观察,IVF-ET组与自然妊娠组胎盘整体结构未见明显差异。透射电镜观察,与自然妊娠组胎盘相比,IVF-ET组胎盘屏障厚度[(3 749。0±1 514。0)μm vs。(3 379。4±1 080。6)μm]、合体滋养细胞基底膜厚度[(66。2±17。5)μm vs。(60。2±15。9)μm]、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厚度[(104。2±23。4)μm vs。(103。5±21。9)μm]均呈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F-ET组胎盘部分视野中可见到合体滋养细胞顶端微绒毛减少甚至缺失。结论 IVF-ET技术并未造成胎盘大体结构上的明显改变,但其胎盘屏障厚度呈增厚趋势,合体滋养细胞顶端微绒毛减少,提示IVF-ET技术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胎儿与母体间的营养物质交换。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胎盘屏障合体滋养细胞基底膜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

    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恶性肿瘤1例报道

    赵晨宇欧玉华郅程罗艳华...
    798-8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是一种良恶性潜能未定的间叶源性肿瘤,病理分化标志物表达以黑色素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为特征,好发于实质器官,国内外报道病例极其少见,尤其为恶性肿瘤者更为罕见,因此缺乏诊断标准,往往需要分子病理进行确诊。本文报道的1例60岁结肠癌术后的老年女性子宫PEComa,结合其发病过程、辅助检查、病理结果及既往史对PEComa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子宫恶性肿瘤血管周上皮样肿瘤肿瘤细胞标志物

    腹部超声引导经腹及经阴道联合穿刺取卵2例报道

    郑波戴芳芳耿亚松陶林林...
    802-8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中,卵母细胞采集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成功获卵是活产的前提条件。多数患者的卵巢位置均位于女性盆腔,直接经阴道超声引导或者个别经过腹部加压后可经阴道超声引导下顺利完成取卵术。但极个别患者可能因盆腹腔严重粘连和过度肥胖等情况,出现卵巢位置异位,需要经腹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取卵。本文报道2例因卵巢位置异常、超出阴道B超探查范围,在腹部超声引导下经腹壁穿刺取卵后行IVF-ET助孕且成功妊娠的案例,以期为IVF-ET技术中特殊情况下卵母细胞采集提供一定参考。

    卵巢异位取卵术经腹穿刺腹部超声

    药物流产备清宫术治疗稽留流产的临床观察

    张焕焕江美燕张红艳林珍云...
    805-8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药物流产备清宫术用于稽留流产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子宫内膜炎、宫腔粘连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杭州市妇产科医院的稽留流产患者414例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的不同处理及结局分为期待治疗组(A组,279例)和清宫术组(B组,135例),A组又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期待治疗成功组(A1组,233例)和期待治疗失败组(A2组,46例)。比较各组患者的CD138阳性率、薄型子宫内膜及宫腔粘连发生率、临床妊娠率。结果 A1组CD138阳性率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薄型子宫内膜及宫腔粘连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A2组CD138阳性率显著高于B组(P<0。05)。A1组、A2组及B组的临床妊娠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2组中CD138阳性组阴道流血时长显著长于CD138阴性患者(P<0。05),芬吗通或优思明的使用率显著低于CD138阴性组(P<0。05);两亚组的临床妊娠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药物流产备清宫术用于稽留流产的治疗有利于治疗方案的决策,其治疗效果和清宫术相当,且薄型子宫内膜及宫腔粘连发生率明显降低。

    药物流产备清宫术稽留流产子宫内膜炎薄型子宫内膜

    精子DNA碎片率与精液质量、胚胎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成校谢章平何韶坚胡斐...
    809-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精子DNA碎片率(DFI)与精液质量的关系以及对IVF周期胚胎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4月于我院行IVF助孕的343对不孕不育夫妇的临床资料,按精子DFI分为A组(DFI<25%,n=294)和B组(DFI≥25%,n=49),分析精子DFI与精液常规参数的关系,以及不同精子DFI组胚胎质量的差异。结果 两组间男女方年龄、不孕年限、女方生殖激素水平、体质量指数(BMI)、获卵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优质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B组(P<0。05),而组间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形成率、囊胚形成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精子DFI与精子前向运动百分比(r=-0。239,P=0。000)、精子正常形态率(r=-0。254,P=0。000)呈负相关。结论 精子DFI与精液质量相关,并影响到IVF周期中优质囊胚的形成。

    精子DNA碎片率精液常规优质囊胚

    腹部联合阴道超声用于生育"二孩"或"三孩"瘢痕子宫孕妇孕早期胎盘植入诊断的价值

    杨虹季红珍黄萍陈善美...
    813-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旨在探讨腹部联合经阴道超声用于生育"二孩"或"三孩"瘢痕子宫孕妇孕早期胎盘植入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于浦江县中医医院行腹部联合阴道超声检查的生育"二孩"或"三孩"瘢痕子宫产妇797例为研究对象,对孕11~13+6周和孕20~24周超声检查诊断胎盘植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797例孕妇中,在产后通过手术或病理检查确认有36例发生了胎盘植入。孕11~13+6周超声检查诊断胎盘植入40例,误诊和漏诊分别有7例、3例;在孕20~24周,超声检查诊断胎盘植入39例,误诊和漏诊分别有5例、2例。孕20~24周孕妇的胎盘内漩涡形成、胎盘后彩色血流信号异常增多、胎盘后的间隙消失和子宫下段前壁肌层不清且厚度较薄等胎盘植入超声特征图像检出率均高于孕11~13+6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孕11~13+6周和孕20~24周,超声检查诊断胎盘植入的特异度、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孕11~13+6周,使用腹部联合阴道超声可以有效诊断生育"二孩"或"三孩"瘢痕子宫孕妇胎盘植入。此外,不同孕周孕妇的胎盘植入超声图像检出情况会有一定差异,应引起关注。

    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瘢痕子宫孕早期胎盘植入诊断价值

    反复妊娠丢失中同种免疫功能异常机制的研究进展

    付琬婷胡琳莉
    817-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反复妊娠丢失(RPL)在育龄妇女中发病率达2%~5%,是一种多病因导致的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的生殖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同种免疫功能紊乱通过影响母胎界面的免疫平衡耐受、子宫内膜蜕膜化、滋养层细胞的凋亡、胎盘血管生成参与了 RPL的发生。包括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数量及活性异常在内的固有免疫异常,和包括CD4+辅助性T细胞(Th1、Th2和Th17)、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CD8+T细胞、γδ-T细胞、CD19+调节性B细胞和细胞因子数量及活性异常在内的适应性免疫异常,共同构成了同种免疫性RPL的免疫紊乱模式,但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本文就目前RPL的同种免疫源性的病因机制研究及进展进行综述。

    反复妊娠丢失流产同种免疫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