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殖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殖医学杂志
北京协和医院 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
生殖医学杂志

北京协和医院 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

郎景和

月刊

1004-3845

SZYX@chinajournal.net.cn,SZYXZZ@periodicals.net.cn

010-69155669 69155670

100730

北京市帅府园1号

生殖医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Reproductiv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适应我国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受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委托,由北京协和医院与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联合主办, 并经国家科委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性刊物。读者对象主要是以从事生殖医学领域科技人员及医务工作者。本刊宗旨,主要为男、女性生殖医学临床、生殖生理、生育调节及生殖 疾病的防治开辟学术论坛,介绍研究成果,推广新技术,促进国内外学术交 流和生殖医学领域的学科发展。本刊设有论著、评论、综述、临床经验、技术 交流、研究简讯、讲座、会议消息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及男性年龄对精子DNA碎片指数、精液常规参数的影响

    袁康凯王奕君江凡池丽滢...
    1058-1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感染及男性年龄对精子DNA碎片指数(DFI)及精液常规参数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7月于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体检科和生殖健康科进行婚前或孕前保健检查的男性7 10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精液常规参数检查,并采用培养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进行精液Uu检测与精子DFI分析。依据年龄截点将研究对象分成3组(<30岁、30~35岁、>35岁),分析Uu检出情况及Uu阳性男性中不同年龄组间精液常规参数和精子DFI差异。结果 近5年男性生殖道Uu总体检出率为11。89%(845/7 106),除2020年检出率略有下降外,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生殖道Uu检出率无明显的年龄和季节性差异。Uu阳性男性不同年龄组间比较发现,相比<30岁和30~35岁组,>35岁组的精子存活率、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精子总数显著降低(P<0。05),精子DFI显著增高(P<0。05)。Uu阳性男性年龄与精子DFI呈正相关关系(r=0。26,P=0。000 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393,95%CI(1。002,1。935),P=0。040]、精子存活率[OR=0。746,95%CI(0。608,0。916),P=0。005]和精子总数[OR=0。984,95%CI(0。968,0。999),P=0。040]是Uu阳性男性精子DF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生殖道Uu阳性的高龄男性精液常规参数欠佳,且精子DFI显著增加。Uu检测可作为孕前男性精液质量筛查的候选指标,为全面客观评价男性生育力提供更多实验室证据。

    解脲支原体年龄精子DNA碎片指数精液常规参数

    基于子宫内膜超声参数的列线图模型预测冻融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的研究

    王曦张悦张倩文陈蕾...
    1064-1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结合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超声参数构建和验证列线图预测模型,评估冻融胚胎移植(FET)临床妊娠成功的个体化概率。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2023年3-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生殖中心接受FET治疗的357例患者(共357个FET周期)的临床资料。并根据纳入时间不同分为建模组(219个周期)和验证组(138个周期),建模组又根据是否妊娠分为临床妊娠组(107个周期)和未妊娠组(112个周期)。收集纳入患者的基线资料及超声测量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筛选不孕患者临床妊娠的独立影响因素,通过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及赤池信息量准则(AIC)分析确定构建最优列线图模型的变量组合,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评估列线图的性能和临床价值。结果 建模组和验证组的女方年龄、不孕年限、基础性激素水平等基线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建模组中临床妊娠组和未妊娠组间女方年龄、不孕类型等基线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子宫内膜容积、子宫内膜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血流Applebaum分型均对临床妊娠率有显著影响(P<0。05);进一步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子宫内膜容积[OR=2。769,95%CI(1。571,4。881),P<0。001]、子宫动脉 RI[OR=3。091,95%CI(1。332,7。170),P=0。009]、内膜VI[OR=2。641,95%CI(1。439,4。847),P=0。002]是临床妊娠率的独立影响因子;LASSO交叉验证及最小AIC标准筛选变量结果一致:子宫内膜容积、子宫动脉RI、内膜VI联合子宫内膜FI构建的模型性能更优;建模组和验证组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4[95%CI(0。756,0。872)]和0。797[95%CI(0。720,0。873)],模型区分度良好,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临床妊娠率具有较优的准确度及临床净效益。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预测FET早期妊娠结局的列线图模型,有助于个性化评估FET的临床妊娠概率。

    列线图冻融胚胎移植子宫内膜容受性临床妊娠

    5例努南综合征胎儿的产前诊断家系分析

    侯磊李介岩齐科研张萌...
    1074-10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5例产前诊断努南综合征的胎儿家系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努南综合征胎儿的临床特征及遗传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5例产前分别以颈后皮肤皱褶增厚、颈部水囊瘤、胎儿水肿等为主要超声表现的胎儿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并应用全外显子测序(WES)对胎儿及其父母行基因检测及验证。结果 5例胎儿染色体均未检出致病染色体异常,但WES结果提示4个家系胎儿存在PTPN11致病性基因变异,1个胎儿存在LZTR1的致病性基因变异,结合胎儿的异常超声表现,均明确诊断为努南综合征。结论 胎儿颈后皮肤皱褶增厚、颈部水囊瘤及水肿等产前超声异常表现在排除染色体疾病后,应考虑努南综合征的可能性,产前WES检测在产前诊断努南综合征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努南综合征产前诊断基因变异全外显子测序

    浮游板优化精液与密度梯度离心结合上游法的比较

    张玲辜秀丽袁周金其贝...
    1080-1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浮游板和密度梯度离心结合上游法优化人类精液,明确优化效果并比较两种方法优化后精子参数的差异。方法 收集正常精液样本85例和轻中度少弱精子症精液样本59例,每例样本分为原液组、密梯组和浮游组各1 ml进行后续处理。原液组在精液液化后未做任何处理;密梯组精液液化后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上游法进行处理,浮游组则在精液液化后应用精子浮游板进行处理。比较原液组、密梯组、浮游组3个亚组间的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精子线粒体膜电位和精子DNA碎片指数,使用单精子活性氧分析仪检测单精子活性氧水平,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精子超微结构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无论是正常精液还是轻中度少弱精子症精液,与原液组比较,密梯组与浮游组的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及精子线粒体膜电位均显著升高(P<0。05),精子DNA碎片指数显著降低(P<0。05);密梯组和浮游组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精液中,浮游组的精子浓度显著高于密梯组(P=0。029),单精子活性氧水平显著低于原液组(P=0。038)。轻中度少弱精子症精液中3亚组间的单精子活性氧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正常精液中3个亚组的精子均未见明显异常;轻中度少弱精子症精液中密梯组部分精子可观察到精子细胞膜断裂和线粒体肿胀等异常,而浮游组精子超微结构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密度梯度离心结合上游法和浮游板法用于精液的处理和优化,均可有效回收活力、形态和功能更好的精子。精子浮游板法的体外干预小,操作简便,可以获得活性氧更少、损伤更小的精子。

    密度梯度离心法浮游板法单精子活性氧精子DNA碎片指数精子线粒体膜电位

    高龄女性手术流产后即时放置宫内节育器避孕的多因素分析

    程莉杨秋红
    1087-1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高龄女性手术流产的现状及术后即时放置宫内节育器(IUD)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门诊因意外妊娠行手术流产的507例≥40岁女性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即时放置IUD分为IUD组(n=136)和对照组(n=371),分析两组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及既往妊娠结局,采用多因素分析术后即时放置IUD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孕次、产次、术前1年内妊娠史比例、重复人工流产比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前1年内妊娠史、重复人工流产、产次、年龄是高龄女性术后即时放置IUD的影响因素(P<0。05)。术前1年内有妊娠史、产次≥2次、有重复人工流产的高龄女性更容易接受在手术流产后即时放置IUD;而年龄≥45岁的女性容易拒绝放置IUD。术后随访至12个月发现,IUD组共5例取器,除取器外均无带器妊娠发生;对照组中有16例再次发生意外妊娠,13例改为放置IUD避孕。结论 高龄女性人工流产术后的避孕现状还有待改善。术前1年内妊娠史、重复人工流产、产次、年龄是高龄女性术后即时放置IUD的影响因素,因此,应针对性加强高龄女性避孕知识的宣教工作。

    高龄女性手术流产宫内节育器

    夫妇共同参与的人工流产5A关爱咨询对农村育龄女性重复流产和生殖健康的影响

    邵晓燕陈慧君郑小华林晨...
    1091-1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夫妇共同参与的人工流产5A关爱咨询对农村育龄女性重复流产和生殖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本院行无痛人工流产的483例农村户籍育龄女性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41)和观察组(n=242),对照组仅由女性自己参与人工流产5A关爱咨询,观察组由夫妇共同参与人工流产5A关爱咨询。对两组咨询前后的避孕知识掌握、避孕措施落实、重复流产和生殖健康问题等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女性的年龄、生育状况、文化程度等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女性宣教后的避孕知识掌握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宣教前(P<0。05)。人工流产术后避孕措施的落实情况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未避孕(2。48%vs。9。13%)、安全期避孕(4。55%vs。10。79%)和使用紧急避孕药(2。07%vs。6。64%)的比例显著下降,使用避孕套率(53。31%vs。41。91%)显著增加(P均<0。05)。两组在人工流产术后6个月内重复流产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在人工流产术后12个月和18个月内重复流产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人工流产术后18个月内生殖健康问题整体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19。92%vs。9。92%,P<0。05)。结论 虽然无丈夫参与的人工流产5A关爱咨询也可以提高农村育龄女性避孕知识掌握优良率,但夫妇共同参与不仅有助于促进避孕措施的有效落实,还可以降低远期重复流产和生殖健康问题的发生率。

    夫妇人工流产关爱咨询农村重复流产生殖健康

    宫颈胃型腺癌癌前病变合并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1例并文献复习

    张雁瑞魏欣杨怡晖马红梅...
    1095-1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宫颈胃型腺癌是少见的表达胃型粘液的非HPV相关性腺癌,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胃型腺癌的癌前病变包括非典型小叶状宫颈腺体增生和胃型原位腺癌,目前国内外仅有少数病例报道。本文报告1例罕见的发生于高危型HPV感染患者的宫颈胃型腺癌癌前病变合并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以帮助临床医生提高认识,避免漏诊、误诊。

    宫颈胃型腺癌小叶状宫颈腺体增生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妊娠合并肾上腺瘤导致的皮质醇增多症1例及文献复习

    孙树果孔艳厉进雪曹勇...
    1101-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妊娠期合并皮质醇增多症是一种非常罕见的产科合并症,肾上腺皮质腺瘤是最常见的病因,严重时会影响母胎生命安全,及时诊断和尽早治疗尤其重要。本文对1例妊娠期合并皮质醇增多症患者的诊断和手术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资料复习。由于该病在诊断和治疗上极具挑战性并有较大难度,临床医师需要提高认识,早期发现、早诊断并及时手术干预,以及多学科协助在诊治中尤为重要。

    妊娠期肾上腺瘤皮质醇增多症

    CREBBP基因新发变异导致Rubinstein-Taybi综合征2例并文献复习

    马斌于菲杨玉婷周秉博...
    1104-1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Rubinstein-Taybi综合征是一种有明确定义的多发性先天畸形伴智力发育迟缓综合征。本研究中两例患儿均因特殊面容、发育迟缓、拱形粗眉、眼裂下斜、大拇指及大脚趾短且宽,伴有语言认知障碍、骨性鼻泪管发育异常等症状于我院医学遗传中心就诊,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提示患儿1的CREBBP基因存在c。2737C>T(p。Q913*)变异,患儿2的CREBBP基因存在c。3178A>T(p。K1060*)变异。对其父母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显示均为野生型。根据患儿临床症状及基因检测结果,诊断为CREBBP基因变异导致的Rubinstein-Taybi综合征。本文报道的两例病例均为新发突变,拓展了 Rubinstein-Taybi综合征的突变谱,为该病的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了科学指导。

    CREBBP变异Rubinstein-Taybi综合征特殊面容发育迟缓

    子宫内膜息肉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蒯丹唐清涛李小燕王颖梅...
    1109-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子宫内膜息肉(EPs)是一种局部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过度生长的子宫内膜良性病变,主要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不孕等,且EPs切除术后易复发,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因此明确EPs发病机制尤为重要。本文从遗传学因素、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衡、激素失衡、炎性因子分泌异常以及免疫细胞比例失衡方面综述了 EPs的发病机制,以期为更深入的机制研究提供更多参考。

    子宫内膜息肉发病机制诊断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