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铁道车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铁道车辆
铁道车辆

赵云生

月刊

1002-7602

tdclbjb@sina.com

0532-86083211

266031

青岛市瑞昌路231号

铁道车辆/Journal Rolling Stock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四方车辆研究所主办的铁道车辆专业的综合性技术期刊。1963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办刊宗旨是:认真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力求迅速、准确、全面反映和交流我国广大铁路车辆工作者在各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努力为铁路运输和生产的发展服务,为提高我国铁路车辆的技术水平、实现铁路运输现代化做出贡献。主要读者对象:我国铁路和路内外从事铁道车辆试验研究、设计制造和运用检修的领导干部、科技人员、技术工人、管理干部和有关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议高速磁浮车辆悬浮电磁场特性研究

    应博范琳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讨论了高速磁浮车辆电磁场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探讨了高速磁浮车辆电磁场变化特性和研究方法,提出了一套具有自主特色与创新的研究高速磁浮电磁场的技术方案:建立了复合感应涡旋流电磁场模型,研究了合适的动态电磁场计算方法并进行了电磁场仿真分析;建立了一种利用复合电磁场控制电磁场波动和电磁密度来实现电磁力稳定的技术目标,分析了运动磁场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即涡旋流变化及可能对原磁场产生的影响,设计了利用多种因素改变运动磁场形态和感应电流的分布,提出了新兴电磁场控制方法以提高磁电作用效果.

    高速磁浮电磁场磁场强度电磁力谐波

    气动载荷对高速列车车体强度的影响研究

    冯振李明理张璟鑫
    8-12,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气动载荷对车体强度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文章以某动车组车体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车体有限元模型,然后参照其模拟仿真的明线会车压力波数据,采用时间积分的方法将车体测点瞬态压强转化为整个侧墙表面的气动载荷,依次加载多工况载荷来模拟整个会车过程,最后在车体上选择"关注点",对比气动载荷加载前后"关注点"当量应力,分析计算气动载荷对车体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气动载荷对车体门角、窗角及车顶设备安装处强度影响较大,最大强度贡献率达到了 37.3%,出现在第三车窗窗角处.在车体强度评估过程中考虑气动载荷是相当有必要的,通过时间积分可将瞬态压力波转化为多工况来模拟会车过程中的气动载荷作用.

    高速列车气动载荷加载方式车体强度车体有限元模型

    随机侧风下高速列车在桥塔环境中气动载荷的时域与频域特性研究

    杜礼明葛文帅章芝霖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列车高速行驶过程中,强侧风的作用使得高速列车气动载荷急剧变化,可能会引起列车倾覆.文章对比分析了在恒定侧风和随机侧风的作用下,某型高速列车通过桥塔环境时头车所受到的气动载荷的时域特性,通过对其气动载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了频谱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在恒定侧风作用下,高速列车的气动载荷变化平缓,波动较随机侧风明显平缓;而在随机侧风的作用下,随着基频风速增大,气动载荷的极值大小基本不变,但极值点数目增加,这表明随机侧风模型和基频风速增加,对列车气动载荷变化影响显著.气动载荷功率谱密度集中出现在 0~5 Hz范围内,最大值对应频率集中在 0~1 Hz范围内,表明由侧风导致的列车所受非定常气动载荷的频率较低,这与列车本身的一些固有振动模态频率非常接近,易形成共振;与恒定侧风相比,随机侧风下气动载荷功率谱密度峰值更大,且随着基频风速增大而增大.

    随机侧风桥塔气动载荷时域频域

    结构优化在轨道车辆密封板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苑红磊王俊杰邹洪伟赵子豪...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对 HyperWorks软件中的 Opistruct平台的研究,将拓扑优化和尺寸优化方法引入到前期的结构设计中,结合车辆运行中的气动载荷数据,为某型号轨道车辆的密封板提出了优化改进方案,从而提高密封板的使用寿命.优化结果表明,在该车型轨道车辆密封板的总质量不增加的前提下,刚度和固有频率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从而有效避开了气动载荷的频率范围,为列车产品的结构设计提供了完善的设计思路.

    轨道车辆拓扑优化尺寸优化刚度固有频率

    动车组中继阀性能在线评估方法研究

    王鹏蔡田韩朝霞高放...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时评估中继阀性能并在发现其性能衰退或异常时及时作出处理,文章提出了一种动车组中继阀性能在线评估方法.在电子制动控制单元内建立了中继阀在不同工况下全部压力变换区间的离散模型;在动车组运行过程中对压力差、时间比、压力波动次数等模型参数进行了实时更新并获取了性能评估所需的动态指标;根据模型反映的压力输入输出关系提取了性能评估的静态指标;建立了性能评估的多层级架构,基于静态和动态指标及运行中的中继阀相关故障数据对其性能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在线评估.以复兴号动车组中继阀为试验对象,在实物测试平台中对此评估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线评估方法提高了中继阀性能评估结果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层次化的评估结果对运用检修具有更好的指导作用,性能评估模型还能够提升制动缸压力的控制精度.

    动车组中继阀性能在线评估层次模型压力控制

    某型高铁踏面廓形轮轨接触特性的对比分析

    王兴远沈钢董强强毛鑫...
    35-3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我国某型高铁踏面存在的疲劳裂纹出现频繁、部分轮对镟修量大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其与现行高速钢轨的接触特性,发现存在轮轨接触应力较大、接触点应力集中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章介绍了一种可供替代的 W01 GT3 型踏面.通过对比 2 种踏面在不同轮对横移量下的几何接触特性、轮轨接触应力以及直线运行工况下的疲劳裂纹萌生寿命,结果表明,W01 GT3 型踏面与钢轨接触范围更宽,轮轨接触应力更小,在直线运行工况下的疲劳裂纹萌生寿命更长.因此,在镟修维护时,建议采用与该型踏面相近的模板,有助于缓解某型高铁踏面的滚动接触疲劳相关问题.

    高铁踏面轮轨接触接触应力廓形优化疲劳裂纹

    板式轨道线路对机车垂向振动影响

    蒋超李传龙姚远
    40-4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速列车在板式轨道线路运行时,板式轨道激振所引起的特定通过频率加剧了车体垂向振动,特定条件下引起车体垂向共振,恶化高速列车垂向平稳性并造成车体结构疲劳破坏.实际运营过程中,在板式轨道线路,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机车垂向振动剧烈.针对此现象,文章利用 UM软件建立了考虑柔性车体、钢轨弹性及轨道板弹性的机车-板式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机车通过板式轨道时的垂向振动特性.研究表明:通过板式轨道时机车车体垂向振动响应大于非板式轨道线路,轨道板通过频率及其二倍频率振动响应明显,机车在 140~160 km/h 速度时车体一阶垂弯振动加剧;相对于非板式轨道线路,机车以 160 km/h速度在板式轨道线路运行时,在线路不平顺激励及车轮一阶不圆激励工况下,车体垂向振动加速度分别增加 8%和 25%.

    板式轨道柔性车体刚柔耦合垂向振动

    HXD1型电力机车的振动测试及分析

    丁杰肖潇周叙全龚平凡...
    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获得电力机车从轮轨至牵引变流器的振动特性,开展了 HXD1 型电力机车从怀化至张家界线路运行的振动测试,并结合标准 GB/T 21563-2018 要求,从时域和频域角度分析了待车、匀速上坡和匀速行驶等工况的振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电力机车的振动冲击来源于轮轨冲击、车体冲击和接触器冲击,车下悬挂系统对轮轨冲击的减振效果良好;牵引变流器内部的功率模块主要受电容电磁振动影响,3 个方向振动有效值超出标准值,垂向冲击峰值超出标准值;换热器风机主要受安装基础影响,横向振动有效值超出标准值.实际线路的振动测试数据和分析结果可为后续开展车载设备的可靠性研究和结构优化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电力机车牵引变流器线路振动测试电磁振动

    动力制动操纵对中部机车脱钩影响分析

    刘爽
    54-58,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 2 万吨重载列车中部机车车钩脱钩问题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重点分析了动力制动条件发生改变对脱钩产生的影响.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脱钩在关键线路节点位置发生的概率较高,通过改变动力制动大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钩头间垂向位移错动量,降低脱钩的发生风险;改变动力制动操纵时机,尽可能避开关键线路节点位置处实施动力制动,可有效降低中部机车脱钩风险.

    重载列车中部机车动力制动脱钩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列车运行环境自主感知系统设计

    朱鸿涛李明张骄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列车在复杂运行环境中面临的视角、视距影响及隧道维护等安全隐患,提出了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列车运行环境自主感知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方案,能够有效识别和应对各种运行中的障碍物,在防护障碍物侵限和线路环境病害监测方面实现了技术提升.样机在某地铁线路实际部署,通过地铁列车正线运行的实际使用,验证了系统的应用价值,为后续全面推广打下了坚实基础.

    列车运行环境自主感知技术传感器激光选通成像技术障碍物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