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铁道车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铁道车辆
铁道车辆

赵云生

月刊

1002-7602

tdclbjb@sina.com

0532-86083211

266031

青岛市瑞昌路231号

铁道车辆/Journal Rolling Stock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四方车辆研究所主办的铁道车辆专业的综合性技术期刊。1963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办刊宗旨是:认真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力求迅速、准确、全面反映和交流我国广大铁路车辆工作者在各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努力为铁路运输和生产的发展服务,为提高我国铁路车辆的技术水平、实现铁路运输现代化做出贡献。主要读者对象:我国铁路和路内外从事铁道车辆试验研究、设计制造和运用检修的领导干部、科技人员、技术工人、管理干部和有关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铁路货车过轨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徐世锋穆凤军刘新强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国内外铁路过轨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运用情况.阐述了我国通过换装转向架和转换车钩方式实现我国铁路货车整列运输至不同轨距的国家的关键技术,包括运输组织模式、换装前后货车的主要结构和参数、运用条件和线路适应性、转向架技术、车钩连挂技术和制动系统匹配性等.同时,阐述了采用变轨距转向架过轨实现互联互通的运输模式,重点对变轨距轮对技术、配套变轨距地面装置、变轨距制动梁技术、动力学性能仿真和变轨功能试验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应用换装转向架和转换车钩过轨、直达过轨变轨距列车两种过轨的技术发展趋势.

    铁路过轨货车转向架车钩变轨距轮对变轨距转向架

    面向动车组修程修制优化的关键零部件寿命预测方法研究

    何彬贺婷婷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车组作为一种高度复杂的交通运输工具,其关键零部件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列车的安全运行.这些零部件在长时间的服役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机械磨损、疲劳损伤等,从而导致其性能逐渐下降.因此,对这些零部件进行精准的寿命预测与管理,是确保动车组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列车寿命预测研究领域很多学者从确定性疲劳寿命和不确定性疲劳寿命进行预测,近年来针对飞机、船舶等高端装备领域的寿命预测研究越来越多,分别从力学、统计、检测技术等多领域基础理论对寿命预测进行研究.文章以动车组关键零部件为研究对象,融合车辆运行状态、检修运维等数据,引入数据挖掘技术能力,构建基于修程修制的关键零部件寿命预测方法,精准预测零部件剩余寿命周期,同时利用数字化手段动态监控其剩余寿命,为检修运维、备件管理精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为车辆安全运行提供基础保障,进而为铁路局有效降低列车运行成本提供决策依据.

    动车组修程修制寿命预测关键零部件组成件

    铁路货车属地化检修技术研究

    赵明
    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内,许多大型企业拥有自己的铁路线路和自备货车,其铁路货车的状态维护和检修主要在自备线路的检修场所内进行或用汽车运输至专业检修车辆段、检修工厂进行.这两种方式不是增加了运输和检修成本,就是无法保证车辆检修质量,均难以满足企业对铁路货运安全、高效运行的要求.文章研究和阐述了企业利用自身检修优势对铁路货车进行属地化专业检修的相关技术.

    铁路货车属地化检修技术制约因素安全运行

    铝合金车体结构自动参数化建模及刚度分析

    张冉孙维光张健赵子豪...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铝合金车体断面CAD图纸,提出了快速、全自动提取车体断面中线和厚度的方法,并实现了断面中线分组、网格划分、厚度、材料属性的自动生成和赋值.在此基础上,基于MATLAB软件自主开发了铝合金车体结构建模和刚度分析专用软件.专用软件可利用车体梁柱截面的CAD图纸,自动建立车体的门、窗、牵引梁、枕梁、缓冲梁、门立柱、端墙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实现与车体断面有限元网格的自动完全匹配.同时,自动施加约束和载荷并形成分析工况,从而建立整车结构的参数化有限元模型,实现车体结构刚度的快速有限元分析.通过与人工创建的车体结构有限元模型刚度对比,验证了基于上述方法自动建立参数化铝合金车体结构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

    铝合金车体参数化模型有限元刚度模态

    碳纤维磁浮车体强度及无损检测技术研究

    刘鑫黄金宝蔡世超康兴东...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纤维磁浮车体结构复杂,在服役过程中承受复杂载荷的作用,为评估碳纤维磁浮车体的强度特性,提出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强度和超声相控阵无损测试方案.首先对车体进行了整车无损检测,检测车体在制造工艺和装配过程中产生的初始缺陷.然后对车体进行了强度试验,验证车体的结构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每个强度试验工况后对结构异响区域、应力异常区域和高应力区域进行了超声相控阵无损检测,确认试验过程中的车体状态.最后对车体再次进行了整车无损检测,确认车体完成强度试验后的车体状态.测试结果表明,碳纤维磁浮车体结构满足强度要求,无损检测结果满足评定准则要求.所提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强度及超声相控阵无损测试方法,可以有效满足碳纤维磁浮车体静强度测试.

    磁浮车体碳纤维复合材料车体强度超声相控阵无损检测

    不同高速动车组车轮踏面的轮轨接触关系对比

    吕小勇王勇寸冬冬李龙...
    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我国不同高速动车组的轮轨接触关系,针对我国高速动车组车辆常用的5种车轮踏面(LMA、LMB、LMC、LMD、LMB10)和高速铁路60N钢轨,对其轮轨匹配特性进行了研究.基于迹线法求解轮轨接触几何关系,采用半赫兹接触理论计算不同轮轨匹配的接触斑和接触斑内的法向应力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从接触几何角度来看,LMA和LMC踏面等效锥度较小,踏面和钢轨上的接触带宽小,接触点比较集中;LMB和LMD踏面接触带宽较大,LMB10踏面居中,但LMB踏面的等效锥度最大.从接触力学角度来看,LMA踏面接触斑形状最接近椭圆,不同横移量下的接触斑面积和应力最大值变化最平缓;LMC踏面在靠近轮缘区域的接触斑形状复杂,且整体的应力水平较大;LMD踏面的接触斑位置变化最大,但在小幅横移范围内接触应力最小;而LMB和LMB10两种踏面的接触斑特性相似,在名义滚动圆附近接触斑面积最大,接触应力最小,靠近轮缘区域后快速增大.

    动车组车轮踏面轮轨关系迹线法半赫兹接触

    三大件式转向架斜楔建模方法及其对车辆动力学性能仿真结果的影响

    陈龙飞王勇缪昆李龙...
    3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斜楔是三大件式转向架的重要减振装置之一,其结构和工作原理较为复杂,因此在动力学仿真中难以被精确地模拟.文章在总结既有斜楔建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斜楔建模方法,不仅考虑了斜楔的6个自由度,而且建模过程简单,计算效率高.为了探讨斜楔建模方法对车辆动力学仿真结果的影响,选取摩擦功和二系垂向振动衰减率作为考察指标,对5种斜楔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并依据建模原理分析了造成摩擦功仿真结果产生差异的原因.从车辆蛇行失稳临界速度、车辆运行平稳性指标等动力学性能指标来看,斜楔不同建模方法得出的仿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摩擦减振器斜楔三大件式转向架动力学仿真多体动力学

    一种基于冲击识别的轴承监测定量健康指标构建方法

    李家宝张国立高宏力马炜鹏...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滚动轴承的健康指标(Health Indicator,HI)对于机械设备的状态监测至关重要.现有的HI构建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的工况进行构建,而且其振幅波动范围受到转速等因素影响.文章提出了 一种新的HI构建方法,用于定量评估轴承的健康状态.首先,利用Protrugram滤波算法实现信号去噪;其次,对信号进行包络谱分析,分别计算4种故障特征频率处的幅值,将最大的幅值用于衡量冲击性;最后,应用SPM公式计算得到轴承的SPM-HI.为了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使用2个轴承数据集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SPM-HI具有更好的趋势性、单调性和尺度相似性,而且在不同的工况下,计算出的SPM-HI幅值相似,说明其具备良好的定量性能.

    滚动轴承Protrugram滤波算法健康指标定量分析冲击脉冲法

    高速动车组停放制动状态冗余监控方案设计研究

    马永靖郑魏婧李松张笑凡...
    50-5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系统介绍了高速动车组停放制动设计的功能要求、系统组成、控制原理、既有停放制动状态监控及显示方案;针对高速动车组运行中停放制动意外施加的问题,进行了仿真分析,提出了一种停放制动状态冗余监控优化方案,并重点阐述了基于单车停放制动冗余监控和单元内"伙伴车"停放制动冗余监控的停放制动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及显示的实施方案.该方案可有效解决因压力传感器、停放制动监控单元或通信故障导致的误报、漏报停放制动意外施加故障.

    高速动车组停放制动意外施加监控方案优化

    自限温电伴热座椅在轨道车辆上的应用研究

    张冠男齐凯文于沛峻邵鸣和...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温州S2线市域动车组采用带有电伴热装置的不锈钢材质座椅,满足乘客夏季清凉、冬季温暖的舒适性要求.文章分析了座椅面温度设定依据,并进行了安全性设计.最后对不同功率配置的座椅进行了温升试验,结果显示,采用26 W/m自限温电伴热带的功率配置,在座椅达到热平衡后,乘客落坐时体感适中,长时间持续乘坐也不会有明显的发热感,表明温州S2线市域动车组座椅加热方案和温度的设定既安全合理,又满足乘坐舒适性要求.

    轨道车辆不锈钢座椅自限温电伴热装置加热方案安全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