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铁道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铁道工程学报
铁道工程学报

何宁

月刊

1006-2106

cres1984@163.com

010-51878355

100039

北京市复兴路69号中国中铁广场

铁道工程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Railway Engineering Society北大核心CSTPCDCS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面向整个铁路工程技术领域的大型综合性学术刊物,由中国铁道学会和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联合主办,1984年创刊,获中国标准刊号(CN号和ISSN号),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现为双月刊。社长:秦家铭,主编何宁。长期以来,本刊被铁道工程界公认为高层次的权威性刊物,为铁道工程界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提供了大量理论、实践研究成果和规划论证。本刊稿件内容主要涉及铁路网研究,铁路线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地质与路基、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工程研究、爆破技术、房建技术、电气化技术、工程机械、电子计算机技术、工程经济与管理以及其它与铁路工程建设相关学科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包括阶段性研究成果)、重大设计施工动向、对新技术推广及国外先进技术引进问题的研究、对信息技术等技术手段的运用研究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陆路交通基础设施勘察设计智能化路径探讨

    郑洪谢浩姚洪锡宋文祥...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陆路交通基础设施勘察设计全流程智能化是提高勘察设计效率、质量,引领行业变革的必经之路.为加快推进勘察设计智能化的进程和一体化需要,本文从勘察设计业务流程出发,覆盖铁路、公路两大行业共性技术领域,包括测绘、勘察、选线、路基、桥梁、隧道六大专业,从技术研究、标准建设、平台研发三个方面,对陆路交通基础设施勘察设计智能化路径进行探讨.研究结论:(1)陆路交通基础设施勘察设计智能化可采用以流程为主线、以数据为核心、以智能技术为驱动、以软件平台为载体的总体技术架构,重点攻克"智能测绘、智能勘察、智能选线、智能设计"4套智能关键技术,建立数字化、智能化标准,研发智能勘察设计平台与交付平台,形成陆路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勘察设计技术体系;(2)4套智能关键技术可实现从基于北斗地基/星基增强服务的基础设施空间地理与地质信息快速获取、多源数据融合及三维数字化表达、多目标智能优化选线、关键构造物设计方案智能决策、数字化建模与集成设计等方面突破;(3)数字化、智能化标准体系构建是从勘察设计数据体系结构、数据存储、数据传递、智能设计要求与算法、成果交付等维度开展标准化研究;(4)智能勘察设计平台与交付平台研发是基于统一的数据与平台架构,采用自主图形引擎,可实现陆路交通智能勘察设计和成果交付,支撑陆路交通基础设施勘察设计领域高质量发展.

    陆路交通智能测绘智能勘察智能选线智能设计标准体系平台应用

    武陵山区岩溶地质与铁路勘察实践

    汪莹鹤孙红林王祥
    7-1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绵延于湘西、鄂西、渝东、黔东的武陵山区地形及地质条件复杂,具有特殊的地理、地质、气候背景.随着西部大开发国家战略的推进,本区域铁路建设取得长足的发展,并且在持续推进.本文对武陵山区已建铁路工程经验进行总结,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讨论.研究结论:(1)武陵山区大部分位于碳酸盐台地,可溶岩面积占区域面积60%以上,岩溶强烈发育,岩溶及岩溶水成为控制铁路线路方案的主要地质问题;(2)本区域岩溶发育形态、规模及强度主要受构造控制,总体表现为规模大、深度深、规律性差;(3)本地区应按"减灾防灾"理念进行地质选线,勘察期间开展岩溶专项勘察查清沿线岩溶分布情况,"绕避"为第一选线原则;无法绕避时应按"分带走高"的原则确定线站位方案;(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研发新的技术装备,向更精细识别、更可靠分析、更精准处治方向发展,成为本地区控制岩溶地质风险、解决工程面临问题的必然要求和趋势;(5)本文研究可为武陵山区将来铁路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武陵山区岩溶铁路地质勘察

    复杂城区既有铁路改建方案研究

    秦国强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既有铁路建设年代较早,多修建为路基,占据城市主城区核心位置.随着城市发展,既有铁路对城市交通阻隔以及对城区造成割裂的问题越来越凸现.为适应城市规划发展,优化城市交通路网,降低市政道路建设成本,本文以沪昆铁路萧山城区段改建项目为例,对复杂城区既有铁路改建方案开展研究.研究结论:(1)城市城区既有铁路改建方案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和未来发展相协调一致;(2)详细分析既有铁路对城市城区发展及城市交通路网影响,提出改建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结合项目特点、既有铁路情况、枢纽总图规划等控制因素影响,综合研究确定项目改建范围和改建方案类型,多方案比选确定项目改建实施方案及施工过渡方案;(4)本文研究可为类似城区内既有铁路改建项目研究提供参考借鉴作用.

    干线铁路改建方案线路拨接施工过渡

    新疆至宁夏煤炭铁路运输径路及扩能方案研究

    王伯英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近年来,新疆至宁夏煤炭运输需求日趋旺盛,但现有铁路运输通道存在运输能力不足、运输质量较低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从现有铁路网格局出发,指出可供利用的铁路运输通道,并通过对现状存在问题的梳理,结合相关铁路网规划提出各运输径路的扩能措施,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德尔菲法、价值工程原理对两个运输通道的实施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各运输通道的优缺点及价值系数,为新疆至宁夏煤炭运输通道的选择推荐方案.研究结论:(1)在现有铁路网整体格局下,新疆至宁夏煤炭运输有南北两个运输通道可供选择;(2)随着区域路网的完善以及必要的扩能改造措施,南北运输通道均可满足运输需求;(3)南通道运输方案虽在运输质量、工程投资等方面占优,但北通道运输方案扩能效果明显,通道能力保障程度高,价值系数更高,本文最终确定北通道为推荐方案;(4)本研究成果可为新疆至宁夏煤炭铁路运输径路的选择及相关铁路扩能措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新疆宁夏运输径路扩能方案煤炭

    山区铁路慢行小变形地质病害特征及对策研究

    陈明浩张广泽崔建宏周航...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近年来,我国开通运营的多条山区铁路发生路基上拱、隧道底鼓、桥梁偏移等小变形地质病害,变形量一般在几十毫米甚至上百毫米,严重影响轨面平顺性,导致不同程度限速运行.本文通过3个典型案例分析,研究各类小变形地质病害的工程特征及变形原因,提出更符合工程实际的防控对策.研究结论:(1)路基上拱小变形地质病害多发生在深宽路堑地段,主要为卸荷回弹、膨胀蠕变耦合作用导致缓倾软质岩层持续变形,可采用"应力隔断、应变消能、结构脱离"的防控措施;(2)桥梁偏移小变形地质病害易发生在地形切割较陡的破碎岩土体组成的斜坡地带,处于滑坡酝酿期的蠕动阶段,应将蠕变体作为滑坡体,采取截排水和支挡措施提高其稳定性;(3)隧道底鼓小变形地质病害多发生在地质构造环境复杂区段,发生卸荷松弛-弯曲板裂耦合的挠曲褶皱型底鼓蠕变变形,可综合采用"降水压、调曲率、增厚度、提强度"的防控措施;(4)本研究成果可为后续山区铁路慢行小变形地质病害综合勘察与整治提供指导.

    山区铁路地质病害基底上拱工程地质勘察防治对策

    宝兰客专第三系泥岩物性参数与力学特性研究

    靳宝成王新东贺思悦符亚鹏...
    3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膨胀性地层中隧道施工是一个较难的工程问题,本文以宝兰客专北二十里铺隧道的膨胀性及地下水情况测试为基础,对泥岩膨胀特性等展开深入的研究,有利于明确泥岩膨胀对隧道内轨道变形的影响,完善隧道设计理论.研究结论:(1)第三系泥岩具有弱膨胀性;(2)膨胀岩的弹性模量和单轴抗压强度、单轴抗拉强度、三轴抗压强度在浸水后都呈现出明显的降低,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各强度降低的速率逐渐下降;(3)单轴压缩试验表明,平均单轴抗压强度由29.18 MPa减少为4.65 MPa,衰减了 84%,平均弹性模量由2.32 GPa减小为0.85 GPa,减小了63%;巴西劈裂试验表明,膨胀岩的平均抗拉强度由2.66 MPa减少为0.36 MPa,衰减了 86.5%;三轴压缩试验表明,随着浸水时间的不断增加,膨胀岩的内聚力出现大幅的降低,尤其是在浸水初期下降迅速,由5.82 MPa降至1.34 MPa,减小了 77%,膨胀岩的内摩擦角虽有所降低,但下降幅度不大,浸水15 d内总共降低4.07%;(4)本研究成果可为类似膨胀性泥岩铁路隧道设计提供参考.

    宝兰客专膨胀性地层第三系泥岩三轴抗压强度单轴抗压强度

    高铁路基小角度跨越既有浅埋隧道工程对策

    赵斗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高速铁路以路基形式小角度跨越既有铁路隧道浅埋段,为避免新建铁路路基荷载、施工时机械振动及后期运营等对既有铁路隧道产生不利影响,开展相关研究,评价其影响程度,优化路基结构,提出运营监测方案,对设计施工提出指导性意见,对于保障高铁和既有铁路运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论:(1)研究提出高速铁路跨越既有铁路隧道影响评价方法、控制指标、评价参数;(2)研究开展常规路基设计方案对既有铁路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既有铁路隧道结构受力接近限值水平,安全储备不足;(3)研究提出U形槽内浇筑轻质混凝土轻型结构设计方案和静力碾压措施,较常规路基设计方案,对既有铁路隧道衬砌受力影响优化幅度达30%~50%;(4)研究提出包括监测范围、内容、布设要求、频率、预警阈值等的全站仪自动化监测方案;(5)本研究成果可为其他新建铁路跨越既有铁路工程提供借鉴.

    高速铁路路基小角度跨越既有铁路浅埋隧道工程对策

    桩承式路基双向受荷桩设计分析方法研究

    郭帅杰宋绪国周亚东张海洋...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为系统研究桩承式路基双向受荷桩工作机理及设计分析方法,确定水平荷载以及桩体轴力共同影响下的双向受荷桩承载关键影响因素,综合运用线弹性、水平土拱、弹性地基梁等基本理论以及有限差分方法,建立并求解桩承式路基双向受荷桩内力变形分析模型,揭示水平地基系数、桩体轴力、边界约束及桩长等因素对双向受荷桩变形及内力的影响规律,形成完整的桩承式路基双向受荷桩设计分析流程.研究结论:(1)桩承式路基路堤范围内桩体处于弯压受力状态,表现为双向受荷被动桩承载特征,通过水平土拱以及有限差分法可实现双向受荷桩内力与变形的精确计算;(2)"m"方法关于双向受荷桩内力变形的分析结果偏于安全,层状地基分段"K"方法能更好地体现地基软弱夹层的影响;(3)桩体轴力对双向受荷桩承载性能的影响很小,桩承式路基双向受荷桩设计中可不考虑桩体轴力大小及分布形式的影响;(4)桩顶约束对双向受荷桩承载性能的影响高于桩端约束,桩端可统一采用自由约束边界,桩顶嵌固约束可引起桩顶内力的较大集中;(5)桩体长度对双向受荷桩承载性能的影响存在限值,桩端一般应超过桩体水平荷载最大的区域,应避免出现短柱桩承载情形;(6)本研究结论可为桩承式路基双向受荷桩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依据.

    弹性地基梁水平土拱桩承式路基双向受荷桩水平附加应力有限差分

    常导高速磁浮工程试验线初期建设长度研究

    牟瀚林徐绪宝马卫华吴杰...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我国常导高速磁浮已具备推进工程化试验和示范运营线建设的条件,需要建设工程试验线对高速磁浮关键技术进行验证.本文从常导高速磁浮工程试验线初期试验需求入手,工程试验线建设初期不考虑乘坐舒适性,尽量采用较大的加减速度,在满足初期达速试验需求的前提下减少初期试验线建设长度,节省试验线初期工程投资.研究结论:(1)高速磁浮工程试验线主要是确认时速600 km时的各种性能及实用化目标的有关试验;(2)工程试验线初期建设长度需满足列车加减速运行最小距离及一定匀速运行距离要求,在国产时速600 km常导高速磁浮列车参数一定的情况下,加减速度主要取决于牵引变流器的额定电压及最大电流,通过供电系统匹配性仿真计算,车辆越轻,定子分段长度越短,可提供的车辆加速度越大,工程试验线初期建设长度越短;(3)本研究结论可为常导高速磁浮工程试验线的建设提供参考.

    高速磁浮工程试验线初期建设长度

    杭州湾铁路大桥钢轨伸缩调节器设置纵坡研究

    张建李大成张志超
    57-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高速铁路采用大跨度斜拉桥和长联连续梁的工况越来越多,钢轨伸缩调节器对确保行车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钢轨伸缩调节器对线路纵坡比较敏感,为保证线路安全、提高动车组列车平稳性并降低工程投资,本文对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钢轨伸缩调节器设置坡度进行研究,为项目技术决策提供支撑.研究结论:(1)静动力学分析表明,线路纵坡对钢轨伸缩调节器的尖轨纵向位移影响较小,12‰坡道条件下轨道、桥梁各项动力指标均满足规范限值,设置钢轨伸缩调节器可行;(2)建议设置实时在线监测系统,为科学维护钢轨伸缩调节器提供依据;(3)本研究结果对优化铁路大跨桥梁伸缩调节器设置方案、降低工程投资具有积极意义.

    跨海大桥钢轨伸缩调节器线路纵坡静力分析动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