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铁道建筑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铁道建筑技术
铁道建筑技术

余春红

月刊

1009-4539

editor@rctech.com.cn

010-51011592

102600

北京大兴县康庄路9号

铁道建筑技术/Journal Railwa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铁道建筑技术为全国性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实用技术杂志,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铁道部优秀科技期刊。2000年杂志改版为大16开本,扩大了容量,开辟了"本刊特稿"栏目,申办了广告经营业务。本刊刊登范围较广,论文可读性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敞开式TBM常见故障检修技术研究

    宋斌
    181-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西北某供水工程在输水隧洞施工中敞开式TBM的实际应用,针对敞开式TBM掘进中常见的故障及具体检修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对敞开式TBM润滑系统、油脂系统、液压系统、主驱动系统、刀盘等常见故障的具体表现、故障产生的原因、解决故障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形成了由故障表现反映故障原因,由故障原因提出检修方法,继而解决故障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该检修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工程效果,可为相关工程在敞开式TBM施工过程中的故障检修提供借鉴.

    敞开式TBM故障检修

    高速铁路隧道群"一网到底"控制网布设技术

    王长欢
    186-189,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高速铁路建设步伐持续推进,隧道群工程逐步增多.贯通误差超限,会引起隧道限界不足、衬砌厚度不够等问题,导致隧道结构质量存在隐患,造成经济巨大损失.通常运用一点一方向(即固定点、固定方位角)平差方法,建立不同于设计测量基准的独立坐标系.此方法可以加强隧道的整体性,提高贯通精度,但误差会累积到方向末端产生横向偏差(角度)和断链(里程)问题,影响施工和相邻搭接.为避免累积误差,保障贯通精度,本文以隧道群工程为实例,研究分析线路位置及走向,采用"一网到底"(即不改变设计测量基准)平差方法建立隧道施工控制网.经过对比平差成果数据、对比实测边长与角度、贯通误差估算等过程,验证"一网到底"平差的适用性.

    横向偏差隧道群设计基准一网到底

    基于信标的双流制列车过交直流转换段方案研究

    谢明所
    190-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交直流两种供电制式下才能运行的列车被称为双流制列车,为了使列车可以在市郊铁路与市内地铁之间的贯通运行,必须在交直流供电系统之间进行交直流转换段的设置,这一环节至关重要.本文以重庆轨道交通江跳线为例,在As双流制列车的供电制式和相应的轨道线路供电制式的基础上,对基于信标的双流制列车通过交直流转换段的方案、信息交互方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尤其是对不同的信标对双流制列车的交直流转换所起到的功能和作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可为其他类似的工程系统提供借鉴.

    双流制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交直流转换段信标

    基于基桩坐标计算测设的时速160km地铁无轨施工技术研究

    黄泽宽
    195-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障接触网专业施工质量,确保良好弓网关系,传统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专业测量及施工通常在铺轨完成后进行,受各地轨道交通建设进度的影响,站后工程施工工期被不断压缩,接触网无轨测量施工技术应运而生.本技术在早期无轨测量的基础上,利用公司自主开发的无轨测量计算软件,完成对刚性接触网悬挂点坐标的精确计算,使用全站仪结合现场CPⅢ基桩控制网可对接触网悬挂点实现精准测设,克服了早期无轨测量曲线段误差大的弊病.同时,可同步完成刚性悬挂接触网吊柱长度、吊柱底板角度、吊柱安装角度和悬臂在吊柱上安装位置的精确计算,实现接触网吊柱及悬挂装置装配式安装施工.通过在广州市轨道交通 18 和 22 号线项目的实践应用,进一步验证了本技术在时速160 km地铁接触网施工领域的适用性和先进性.

    刚性悬挂接触网基桩控制网无轨测量装配式施工

    基于最小包络矩形算法的大曲率地面石材铺贴优化研究

    宋宝禄
    200-203,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现代建筑风格的多样化,异形公共建筑地面铺砖(石材)工程逐年增多,其中大曲率界面铺砖优化设计方案需求也越发强烈.本文基于优化算法对平面不规则多边形采用最小包络矩形方法,结合某地铁大曲率弧形站台地面石材铺贴工程,开展铺砖方案优化研究.与以往研究相比,该方法用于解决不规则图形凸化处理后矩形件的优化布局问题,再根据矩形旋转角度分割网栅,最后基于优化算法生成铺砖效果示意图,并对该站台改进铺砖算法前后的用砖数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利用待铺设砖块的规格作为各种矩形网格分割的基础,可以实现对任意多边形的改进分割方案;该站台使用类平行四边形和类梭形进行铺砖,对比传统铺贴方案,类梭形方案用砖数量减少了19 块,切割次数减少了9 次,类平行四边形方案用砖数量减少了109 块,切割次数减少了38 次,操作复杂度明显降低.可见,最小包络矩形算法可优化任意多边形的切割方案,为大曲率公共建筑地面铺砖工程提供解决思路,对相关工程设计与施工具有参考意义.

    铺砖方案凸化处理最小包络矩形优化算法

    严寒地区高铁站台钢结构雨棚温度效应损伤分析

    马方
    204-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严寒地区高铁站台钢结构雨棚对温度效应异常敏感,季节性温差会引起结构产生较大的应力和变形,并导致结构损伤,影响铁路运营使用安全.为探究高铁站台钢结构雨棚损伤原因以及钢结构在温度效应下的力学性能,以严寒地区某高铁站台钢结构雨棚损伤为背景,采用Midas/Gen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雨棚模型,通过设置不同工况下的温度荷载变量,研究温度变化对钢结构的影响,探究其损伤机理.结果表明,温度变化会引起雨棚螺栓处的受剪及受拉状态变化,剪力增大较多,低温下容易发生脆性破坏;升、降温时雨棚桁架杆件应力均变化明显,会引起桁架杆件应力比超限,可导致该区域部分杆件出现开裂现象.采取释放檩托与檩条节点处螺栓约束措施,可大幅降低檩托所受应力及剪力,升降温工况下,檩托均不会发生破坏,能够满足站台雨棚使用要求.

    严寒地区高铁站台钢结构雨棚温度效应损伤分析

    基于多源监测数据的采空区地表及结构体协同变形研究

    岳建刚曹乾贵杨莹
    209-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空区形成后引发地表出现不同程度的塌陷变形,且多表现为地表不均匀变形,对高铁结构物的安全存在极大的威胁.为了研究采空区引发的地表沉降变形特征,理清采空区地表变形与线上结构体之间的耦合关系,以鲁南高铁为例,通过地下水位监测、深埋点沉降监测、地表水准测量、自动化监测、InSAR监测等手段获取了同一时间段的地下水位变化、地表沉降及结构体变形特征,分析了其地下水位变化与地表沉降之间的相关性,归纳了地表变形与结构体变形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DK277 段地表浅层沉降主要由地下水位波动引起,且与路基结构变形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DK372 段沉降主要集中在80m以内,地面沉降对桥梁结构变形影响不大,桩基础有效克服了地面沉降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其他类似项目开展研究提供参考.

    采空区高速铁路变形监测自动化监测协同变形

    轨道交通甩站运营的通风空调技术方案

    张立琦
    214-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轨道交通的甩站运营涉及到多专业的影响.结合合肥市轨道交通3 号线实际工程的设计方案,对甩站形成的长大区间隧道通风方案、被甩车站通风空调临时过渡方案进行分析,对甩站涉及到的不同专业接口以及将来正常运营的衔接进行研究,针对甩站对列车不同运行工况的影响进行分析,对影响尤为重要的通风空调的主要原则、甩站方案、永久方案以及相关运营管理进行了探讨,提出甩站运营的通风空调解决方案,为其他轨道交通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轨道交通甩站通风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