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铁道建筑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铁道建筑技术
铁道建筑技术

余春红

月刊

1009-4539

editor@rctech.com.cn

010-51011592

102600

北京大兴县康庄路9号

铁道建筑技术/Journal Railwa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铁道建筑技术为全国性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实用技术杂志,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铁道部优秀科技期刊。2000年杂志改版为大16开本,扩大了容量,开辟了"本刊特稿"栏目,申办了广告经营业务。本刊刊登范围较广,论文可读性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掘进机法与钻爆法施工隧道围岩扰动特性对比研究

    郑滔孙泽施伟陈发达...
    126-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地铁隧道悬臂掘进机法施工和钻爆法施工过程中围岩力学效应和变形扰动特性差异,以贵阳轨道交通3 号线拟建黔灵山公园站-北京路站区间暗挖隧道为依托,借助有限元软件对Ⅴ级围岩采用悬臂掘进机法和钻爆法两种方法施工过程围岩位移场、扰动区、锚杆应力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爆破法施工时,围岩变形最大值为343.29 mm,约为悬臂掘进机法的22 倍,围岩扰动区亦远大于悬臂掘进机法施工.对支护结构进行分析发现,悬臂掘进机法施工锚杆最大拉应力约为爆破法施工的92.7%,初支最大压应力约为爆破法施工法的48.0%,表明悬臂掘进机法施工可以明显减小锚杆和初支应力,降低破坏风险,验证了悬臂掘进机法施工相较于爆破法施工在减小围岩扰动方面的优越性.

    隧道工程悬臂掘进机法钻爆法数值模拟力学效应对比分析

    盾构穿越邻近基坑锚索群施工方案比选与优化

    胡军
    132-135,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盾构施工不可避免会穿越各类建(构)筑物及地下障碍物,而道路两侧既有高楼基坑围护结构多采用锚索支护,锚索长度与基坑深度、水文地质情况密切相关.基坑施工完毕后锚索一般永久存留于地层中,给盾构施工安全带来挑战.盾构穿越锚索群施工相关处理措施,需根据实际水文地质条件、锚索设计施工情况、周边工程环境等综合确定.本文结合某软弱富水地层盾构施工为背景,提出几种不同处理方案并从施工效果、施工风险、工期与经济性等方面进行方案比选;对盾构机穿越锚索区域施工方案进行针对性优化设计,锚索区域预留常压开仓条件,盾构顺利穿越锚索区域,实现了对环境影响小、施工成本低的目的.

    盾构施工富水软弱地层锚索群方案比选与优化

    隧道近接工程减振措施下爆破振速预测修正研究

    武宏斌
    136-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隧道施工近接地下工程时,精准预测爆破振速是有效控制爆破危害的重要内容.为准确预测采取减振措施后的新建隧道爆破振速,在经验公式基础上引入减振系数以修正爆破振速预测公式.以东茗隧道侧穿既有建(构)筑物爆破作业为背景开展现场试验,结合爆破振动监测数据,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法对采用不同减振措施下的爆破振动公式进行拟合,得到减振孔法和绳锯掏槽工法下的减振系数φ1 和φ2,且φ2>φ1,说明绳锯掏槽法减振效果更显著;结合下穿段爆破数据,采用修正爆心距拟合与未修正情况相比,误差从31.12%减至 12.24%,验证了引入减振系数进行爆破振速预测的合理性,可为确定爆破安全允许距离和预测正式下穿段爆破振速提供理论依据.

    近接隧道爆破振速预测减振措施公式修正减振系数

    地震作用下预应力锚索在隧道洞口开挖加固效果评价

    王建伟
    141-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柿子园隧道为研究对象,对基于地震作用下的预应力锚索加固在隧道洞口开挖中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随着隧道开挖施工其稳定性安全系数有所降低,甚至一度降低至1.2611,这意味着隧道开挖过程造成内部应力分布发生转变,导致稳定系数随之减小.对洞口侧坡予以预应力锚索加固,安全系数较之前有所提升,施工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得到保障.加固措施实施后,结构变形速率等数值均处于可控范围,且洞内变形相对稳定.加固措施具有一定加固成效,能够提升和保证进洞施工的稳定性、安全性.

    地震作用锚索加固预应力效果评价

    地铁隧道下穿软硬结合富水砂层关键技术研究

    李科翰
    145-148,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岛地铁1 号线中胜区间埋深较浅,拱部覆岩仅为 0.3~2.2 m,原为海边滩涂地,地表砂层厚、含水丰富,隧道洞身位于岩层中,为典型的软硬结合拱部富水砂层地质.针对这种特殊地质,注浆是治理此类地质灾害的最常用手段,但富水砂层注浆施工长期处于盲目、经验阶段,注浆设计缺乏理论依据,注浆加固效果不能有效保证,因城市环境复杂,隧道下穿施工安全难以保障.本工程采取富水砂层超前置换注浆加固拱部地层及逆台阶逐层剥离控制爆破技术以减少对拱部不良地质的反复扰动,充分保证岩层的自承能力,从而确保开挖安全.本技术对软硬结合拱部富水砂层条件下地铁隧道施工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地铁隧道富水砂层超前置换注浆逆台阶控制爆破

    川东北红层水平软岩地区浅埋隧道开挖方式研究

    李立辉
    149-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川东北地区的红层软岩是一种特殊性岩土,浅埋段隧道施工围岩易出现较大变形甚至塌方.为保障类似工程施工顺利进行,依托汉巴南铁路南充至巴中段HBNZQSG-4 标段玉龙山隧道工程,对该地区典型红层水平软弱围岩隧道开挖方式和变形破坏模式进行研究,并结合数值模拟结果,提出围岩变形有效控制措施.研究结果:红层软岩隧洞拱顶位移先增大后略微减小最后趋于稳定;采用全断面法开挖无法保证施工安全;采用台阶法施工对围岩扰动相对较大,但台阶法开挖有卸荷作用,利于缓解过大的应力集中现象,在限制围岩变形的同时亦可降低锚杆应力.

    铁路隧道红层水平软岩变形特征台阶法全断面法开挖法控制措施

    变断面小曲线半径隧道衬砌施工技术研究

    宋扬
    153-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次衬砌施工是地下工程建设关键性工序,普遍采用衬砌台车施工.但随着地下工程种类的增加,出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衬砌结构,如变断面小曲线半径隧道衬砌,此类衬砌采用传统衬砌台车无法满足目前的施工需求,需进行专题研究.本文主要从衬砌台车高度调节装置、宽度调节装置和曲线段台车设计等方面展开研究,成功解决了变断面小曲线半径隧道衬砌施工的安全、质量、工期、环保、成本等一系列难题.经大量工程实践证明,已形成的施工工艺日趋成熟和完善,对于保障变断面小曲线半径隧道衬砌的质量稳定与控制具有显著效果,可为后续同类型隧道衬砌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地下工程变断面小曲线半径衬砌施工可调节台车

    复杂条件下地铁车站出入口快速施工及风险控制技术研究

    任晨
    156-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地铁建设的密集化,地铁车站出入口位置周边环境也更加复杂.为确保车站出入口施工安全,其中斜坡段多采用俯挖施工,但受地面占地、明挖段及周边复杂环境制约,需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案.本文以北京地铁17 号线东大桥B出入口工程为依托,对地铁车站出入口快速施工及风险控制技术进行研究,提出在做好周边施工风险控制的同时,暗挖斜坡段采用仰挖法施工技术,确保了施工工期,加快了施工效率.但仰挖施工技术应用于出入口斜坡段可借鉴的工程经验有限,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安全风险,需做好施工控制措施.

    出入口仰挖法快速施工风险控制

    隧道通风斜井施工涌水处置与计量问题研究

    刘勇南
    161-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大坡度跃龙门隧道为研究对象,对其通风斜井施工涌水处置措施与计量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进行隧道涌水量分析时,需结合地质条件,综合运用降水入渗法、地下径流模数法、地下水动力学法,能够为隧道施工带来更为可靠的数据保障.跃龙门隧道施工段部分区域存在灰岩溶蚀裂隙,部分区域岩体相对较为破碎,为地下水富集带来了一定便利.根据引水隧道涌水特征,提出超前小导管注浆技术对施工段予以注浆止水.在开挖前后,呈钻孔时水量、水压大,爆破后水量减少明显特征.利用多种方式将涌水量维持于395 m3/h之内,涌水压力为0.9 MPa.

    通风斜井涌水处置计量方法注浆止水

    地铁车站深基坑降水对围护结构影响数值模拟分析

    李健
    165-167,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南通轨道交通1 号线为依托,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就地铁车站深基坑降水对围护结构影响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地表最终沉降值为24.9 mm,开挖施工、基坑降水对距离坑边0~20.5 m范围具有较大影响;最大桩体水平位移为16.1 mm,桩体变形能达到基坑安全开挖要求;完成第一次降水后,距坑边10.5 m部位出现最大沉降.在距离围护桩约5.5m处地表具有最大沉降量计算值,为24.5 mm,而同一部位地表沉降监测值为26.4 mm.围护桩桩体水平位移数值模拟结果为14.9 mm,监测值为16.7 mm.第三道钢支撑区域出现的桩身变形与整体变形趋势相一致.

    深基坑降水围护结构数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