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铁道建筑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铁道建筑技术
铁道建筑技术

余春红

月刊

1009-4539

editor@rctech.com.cn

010-51011592

102600

北京大兴县康庄路9号

铁道建筑技术/Journal Railwa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铁道建筑技术为全国性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实用技术杂志,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铁道部优秀科技期刊。2000年杂志改版为大16开本,扩大了容量,开辟了"本刊特稿"栏目,申办了广告经营业务。本刊刊登范围较广,论文可读性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ISBOA-KELM模型的隧道挤压大变形预测及应用

    朱豪洋
    88-92,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软岩隧道挤压大变形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一种改进的蛇鹫优化算法(ISBOA)优化核极限学习机(KELM)的隧道挤压大变形预测方法.设计多融合种群改进策略ISBOA算法,并建立ISBOA-KELM隧道挤压大变形预测模型,基于公开的隧道大变形数据集和某隧道工程案例验证ISBOA-KELM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和工程适用性.结果表明,与其他方法相比,所提出的模型能够准确地实现软岩隧道挤压大变形预测,且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可为隧道工程变形预测提供一种高效的新方法.

    软岩隧道挤压大变形蛇鹫优化算法核极限学习机预测

    基于IAO-SVM的软岩隧道变形预测模型

    王平安
    93-96,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软岩隧道变形预测分析精度,提出一种改进的青蒿素优化算法(IAO)优化支持向量机(SVM)的软岩隧道变形预测算法.针对青蒿素优化算法(AO)搜索效率低下、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融合Circle混沌映射初始化、正弦药物浓度因子、自适应莱维飞行局部清除策略提出IAO算法,以提高算法的寻优性能,进一步将IAO应用于优化SVM模型的惩罚因子和核参数,并以最优参数构建IAO-SVM软岩隧道变形预测模型.以在建铁路某特长隧道工程为例,验证IAO-SVM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IAO-SVM隧道变形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优于BP、SVM、AO-SVM模型,进一步说明IAO-SVM预测模型适用于实际工程隧道变形预测评估,可为隧道安全施工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

    软岩隧道变形预测青蒿素优化算法支持向量机

    管幕冻结法热流耦合温度场分布规律及敏感性研究

    刘冰
    97-100,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得到管幕冻土温度场在渗流作用下的变化规律及温度敏感性影响因素影响,运用有限元数值软件建立热流耦合模型,通过控制模型有无渗流作用条件和设置温度路径分析管幕冻结法温度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渗流作用下的冻土帷幕不均匀发展,下游一侧冻结范围大于上游一侧,整体厚度变薄;冻结管密集区域内的 5 号点冻结效果受渗流影响小于冻结管分散区域内的1 号点,渗流能直接穿过的区域温差更大;比热容与导热系数的改变对1 号点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当导热系数越大、比热容越小时,土体最终温度越低.

    渗流作用水热耦合管幕冻结冻土帷幕有限元模拟

    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扭转振动的矩阵分析方法

    石龙海
    101-104,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精确计算简支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的扭转振动频率,在考虑波形钢腹板剪切变形的基础上,运用动力学势能不变值原理及形成矩阵的"对号入座"法则,推导组合箱梁在扭转振动时的单元刚度矩阵.基于推导结果,编写扭转振动频率计算程序,给出该桥型结构剪切系数、有效剪切模量以及扭转刚度的计算方法,并分析波形钢腹板型号和剪切变形对扭转振动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工程中常用的四种型号的简支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的扭转振动频率较为接近,在实际计算中可忽略波形钢腹板型号对扭转振动频率的影响;剪切变形对简支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的扭转振动频率造成高达 41.11%的影响,并且超过了对其弯曲振动频率的影响,在实际工程计算中必须考虑剪切变形的影响.

    波形钢腹板扭转振动频率剪切变形自由振动势能不变值原理

    基于浆液黏度时变性的竖向裂隙注浆扩散规律研究

    郑志民
    105-108,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竖向裂隙注浆扩散机理问题,基于黏度时变性浆液运移规律,构建考虑浆液自重的竖向单裂隙注浆扩散理论模型,推导考虑浆液自重及黏度时变性的竖向裂隙注浆扩散控制方程.研究表明,浆液在竖向裂隙中受自重影响沿裂隙呈椭圆形向四周辐向扩散,而非呈圆形扩散;浆液黏度时变性与注浆压力亦对扩散规律有重要影响,但注浆压力差超过一定范围后对浆液扩散范围影响程度减弱,故在注浆早期浆液黏度较小,可通过调整注浆压力差来控制扩散范围,后期黏度固化反应速率激增,浆液在裂隙内充分扩散的同时,在裂隙面内凝胶形成加固封堵体.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竖向裂隙注浆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竖向裂隙浆液自重黏度时变性注浆压力

    基于不确定统计的长斜拉桥振型贝叶斯评估方法研究

    侯利宗
    109-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内外大型斜拉桥基础设施的发展,大型桥梁的运营期状态监测与评估逐渐成为与交通安全密切相关的行业热点问题.业界大量相关研究表明,斜拉桥的连续微振动模态特性根据风速变化而迅速转变,而此种环境依赖性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通过采用持续微振进行模态分析建立动力系统统计模型,分析频率评估识别频域中的振动模态并对识别结果进行独立验证,最后将结果与时域振动模态识别结果进行对比.通过贝叶斯评估所得变异系数和信噪比结果表明,现有研究所提出的振动模态特性可以进行直接评估,其评估方式具有一定理论价值与工程应用价值.

    斜拉桥模态识别贝叶斯估计环境振动结构健康监测

    悬臂浇筑预应力混凝土梁临时固结与计算方法

    王海舰
    115-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预应力混凝土梁悬臂浇筑施工时由于节段梁重误差、浇筑不平衡、施工荷载及风荷载等因素,造成梁体产生不平衡弯矩,需要在0 号块施工时在体内或者体外设置临时固结体系,以平衡该弯矩.目前国内关于临时固结结构计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仅考虑临时支座作用,另一种则考虑永久支座的作用.本文从临时固结失效造成的结果反推计算方法,考虑永久支座的支撑作用,梳理墩梁固结传力路径,分析不同临时固结体系破坏模式,并提出临时固结体系计算方法.

    悬臂浇筑不平衡弯矩临时固结计算方法

    铁路预应力混凝土梁不同张拉工艺的静载弯曲试验研究

    杨雷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预应力张拉施工作为铁路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生产的控制性工作,其张拉工艺至关重要.传统人工张拉具有精度低、同步性差、操作复杂等缺点,而智能张拉具有高精度、全自动等优势.静载弯曲试验是梁体施加预应力效果的主要检验标准,也是检验梁体质量最直接、最根本的方法.为对人工张拉和智能张拉两种工艺下的张拉质量进行检验,本研究拟对两组不同方法张拉的试验用梁分别进行静载弯曲试验,并进行有限元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经过人工张拉和智能张拉的试验梁静载弯曲试验各项评定指标均合格;与人工张拉相比,采用智能张拉的试验梁静载弯曲试验各加载级实测梁体挠度和钢束张拉力更接近理论计算值,较人工张拉梁张拉控制精度更高,张拉质量更优.

    铁路预应力混凝土梁智能张拉人工张拉静载弯曲试验数值分析

    连续梁桥转体施工球铰接触应力分析

    宁世凯
    124-126,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相关计算理论与工业技术迅速发展,转体施工法在桥梁工程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考虑到转体施工过程球铰处于复杂受力状态,对其进行必要的受力分析尤为重要.以跨包兰铁路连续梁桥为例,分析球铰在转体施工状态下的受力性能.采用基于国家规范的简化计算法与非赫兹接触理论对球铰节点应力进行理论计算,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球铰进行静力作用下的数值仿真分析;以有限元分析结果作为精确值,对两种理论计算结果进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法可有效模拟球铰的实际受力状态,理论计算结果误差相对较大,但在特殊情况下依然具有较高精度.

    连续梁桥转体施工接触应力理论计算有限元模拟精度对比

    窄翼缘组合梁柔性斜拉桥施工期受力性能分析

    李冰
    127-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窄翼缘组合梁柔性斜拉桥施工期受力性能,以芜黄高速徽水河大桥为依托,利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大桥在不对称施工过程中桥梁总体受力特性、总体稳定性及局部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对称悬臂拼装过程中,桥塔、钢主梁、钢横梁及桥面板受力状况良好;整体稳定安全系数为20.60,施工阶段整体稳定安全性良好;窄翼缘钢板组合梁斜拉桥主梁安装过程中,最不利状态为每节段的桥面板安装且尚未浇筑湿接缝时,局部稳定安全系数为8.44,但仍能满足规范弹性稳定安全系数4.0 限值要求.

    斜拉桥窄翼缘组合梁不对称拼装受力性能数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