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医学
现代医学

唐萌

双月刊

1671-7562

xdyx@pub.seu.edu.cn

025-83272479,83272481

210009

南京市丁家桥87号

现代医学/Journal Modern Med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现代医学》前身为《铁道医学》,原由铁道部主管、南京铁道医学院和中国铁道学会医学委员会共同主办出版。创刊于1964年,1966年停刊,1976年复刊。2000年4月,南京铁道医学院并入东南大学,经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和新闻出版署批准,《铁道医学》从2002年第2期起更名为《现代医学》,新刊号为CN32-1659/R,主管单位改为教育部,主办单位改为东南大学。《现代医学》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多年来,该刊一直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天元数据网》全文收录,同时被《中国药学文摘》、《中国医学文摘》各分册收录。1999年荣获第三届江苏省优秀期刊奖,2000年在首届《CAJ-CD规范》执行评优活动中获“执行优秀奖”。 《现代医学》是一本综合性医学刊物,以中高级卫生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主要报道医疗卫生工作者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影像医学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科研成果以及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基础医学研究。《现代医学》设有专家论坛、论著、经验交流、临床病例讨论、综述、个案报道、误诊误治、中医中药等栏目。《现代医学》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定价:8.00元/期,48.00元/年,邮发代号28-69,全国各地邮局订购。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孟德尔随机化分析2型糖尿病和体质指数与帕金森病的因果关联

    姚玲张庆子成龙李海荣...
    1151-1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研究2型糖尿病(T2DM)和体质指数(BMI)与帕金森病(PD)的因果关联,为早期预防PD、改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T2DM、BMI和PD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汇总数据集来自IEU Open GWAS数据库.选择与T2DM、BMI密切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作为工具变量(IVs),回文SNPs和异常SNPs被排除在外,以逆方差加权(IVW)法为主要分析方法估计T2DM和BMI与PD之间的因果关系,MR-Egger回归、加权中位数和加权模型作为补充,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Cochran'Q用于检验IVs的异质性,采用MR-Egger-intercept检验水平多效性,通过MR-PRESSO检测异常值,使用留一敏感性检验探讨单个SNP对结果的影响.MR Steiger检验用于分析暴露与结果之间的反向因果.结果:筛选得到61个与T2DM、275个与BMI密切相关的SNPs作为IVs.随机效应IVW的结果表明,遗传预测的T2DM可增加PD的发病风险(OR=1.09,95%CI:1.00~1.20,P=0.047),BMI与PD发病率降低相关(OR=0.83,95%CI:0.72~0.96,P=0.013).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用于MR分析的SNPs不存在异质性(P>0.05)和水平多效性(P>0.05);留一敏感性检验表明,没有单个SNP偏向于或依赖于因果关系的情况.MR Steiger检验结果显示,T2DM和BMI与PD间不存在反向因果关联.结论:T2DM、BMI与PD间存在因果关联,T2DM可能是PD的潜在危险因素,而较高的BMI可能有助于降低PD的发生,这一发现可为探索PD的潜在风险因素及制定预防策略提供参考.

    2型糖尿病体质指数帕金森病孟德尔随机化

    甲状腺功能障碍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因果关系的双向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黄为廖建辉陈顺德吕武荣...
    1159-1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使用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甲状腺功能障碍(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功能减退)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从布里斯托尔大学的IEU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库中选择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与KOA的GWAS数据.通过设置关联强度和消除连锁不平衡,筛选出最后作为工具变量(IVs)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在正向MR分析中,研究以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功能减退作为暴露,分别获取了5个、28个SNPs作为IVs,以KOA作为结局.在反向MR分析中,以KOA作为暴露获取了6个SNPs作为IVs,以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功能减退作为结局.双向MR分析将逆方差加权(IVW)作为主要分析方法,其他4种方法(Weighted Mode、Weighted Median、Simple Mode、MR-Egger)作为辅助分析,来评估甲状腺功能障碍与KOA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还采用了异质性和多效性检验,并使用留一法分析评估结果的稳定性.结果:遗传预测的甲状腺功能亢进与KOA的风险增加相关(IVW:OR=1.048,95%CI 1.026~1.070,P<0.001),未发现甲状腺功能减退与 KOA(IVW:OR=1.029,95%CI 0.983~1.077,P=0.221)以及 KOA 与 甲状腺功能亢进(IVW:OR=0.748,95%CI 0.205~2.736,P=0.661)和甲状腺功能减退(IVW:OR=0.997,95%CI 0.646~1.539,P=0.989)存在因果关联.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与KOA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在甲状腺功能减退对KOA的研究及反向研究中并未发现因果关联,该研究结果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室研究进行验证,以及未来更大样本量的研究提供证据支持.

    孟德尔随机化甲状腺功能障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因果关系

    基于CiteSpace和VOS viewer的冠状动脉疾病多组学研究

    刘敏李敏赵小晗魏康康...
    1169-1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探讨冠状动脉疾病(CAD)多组学研究的热点与趋势.方法:通过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获取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9月26日有关CAD多组学研究的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6.2.R2、VOSviewer 1.6.19绘制中英文文献时间线图、国家合作强度、国家引文爆发图、机构、作者、期刊双图叠加、共引文献及关键词图谱.结果:共纳入英文文献4 918条,中文文献538条.美国、中国、英格兰是发文量位居前三的国家,哈佛大学及哈佛医学院是该领域领先的研究机构,SCHUNKERT,HERIBERT发表论文最多.全基因组关联、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孟德尔随机化是最常见的关键词.结论:由靶向分子介导的CAD机制探讨是目前研究的主要热点,未来的研究将致力于促进多组学研究在CAD个体化风险预测、早期诊断及精准医疗的临床应用.

    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多组学基因组蛋白组转录组

    CGRP-mAbs预防和治疗难治性偏头痛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周璐瑶李斌李媛媛毕晓莹...
    1179-1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3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单克隆抗体(CGRP-mAbs)在真实世界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RCT)中预防性治疗难治性偏头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收集关于CGRP-mAbs治疗难治性偏头痛的真实世界研究和R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5月,提取资料后按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0提供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改良的Jadad量表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1和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共2 11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RCT组的平均每月偏头痛天数的变化(MMD)(MD=-2.75,95%CI-3.67~-1.83,P<0.001)、平均每月偏头痛天数减少 ≥50%的患者比例(MMD50)(0.346,95%CI 0.309~0.383,P<0.001)、平均每月急性偏头痛特异性用药天数的变化(MSAD)(MD=-2.53,95%CI-4.00~-1.06,P<0.001)均较基线有显著变化且均优于安慰剂;真实世界组MMD(MD=-6.30,95%CI-8.27~-4.34,P<0.001)、MMD50(0.427,95%CI 0.333~0.521,P<0.001),MSAD(MD=-4.1,95%CI-4.9~-3.3,P<0.001)均较基线有显著变化.按照发作性偏头痛和慢性偏头痛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发作性偏头痛MMD(MD=-3.28,95%CI-3.92~-2.64,P<0.001)、慢性偏头痛 MMD(MD=-5.04,95%CI-5.91~-4.16,P<0.001),慢性偏头痛MMD高于发作性偏头痛(P<0.05);发作性偏头痛MMD50[0.36(0.24~0.48),P<0.001)、慢性偏头痛MMD50[0.33(0.27~0.40),P<0.001],慢性偏头痛MMD50少于发作性偏头痛(P<0.05);发作性偏头痛 MSAD(MD=-3.11,95%CI-4.61~-1.61,P<0.001)、慢性偏头痛 MSAD(MD=-4.34,95%CI-6.06,-2.63,P<0.001),慢性偏头痛MSAD高于发作性偏头痛(P<0.05).真实世界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21(95%CI0.240~0.402,P<0.001),RCT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09(95%CI0.476~0.541,P<0.001).结论:CGRP-mAbs治疗难治性偏头痛有显著效果,且不良反应率低.与发作性偏头痛的疗效比较,CGRP-mAbs更能有效减轻慢性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和特异性用药天数.

    CGRP-mAbs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偏头痛Meta分析

    口服中成药治疗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临床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

    吴佳俊张曾刘丞豪
    1187-1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运用网状Meta分析对不同中成药治疗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T2DOP)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收录的中成药治疗T2DO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23年12月.运用Cochrane风险偏倚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17篇RCTs,包含金天格胶囊、糖脉康颗粒、仙灵骨葆胶囊、六味地黄丸、左归丸、骨疏康胶囊.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1)总有效率方面,排名第1的干预措施为骨疏康胶囊+常规西药;(2)改善腰椎骨矿物质密度(BMD)方面,排名第1的干预措施为糖脉康颗粒+常规西药;(3)改善股骨颈BMD方面,排名第1的干预措施为金天格胶囊+常规西药;(4)改善血清血清骨钙素(BGP)水平方面,排名第1的干预措施为骨疏康胶囊+常规西药.(5)在安全性方面,除左归丸及骨疏康胶囊未见报道相关不良反应,其余4种中成药均有报道,不良反应大多较轻,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结论:中成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T2DOP能够提高综合疗效,疗效安全可靠,可优先选择骨疏康胶囊或糖脉康颗粒或金天格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但由于缺少各药间直接对比,且纳入文献总体质量不高,结果还需更多的RCTs验证.

    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中成药金天格胶囊糖脉康颗粒仙灵骨葆胶囊六味地黄丸左归丸骨疏康胶囊网状Meta分析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对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郑晓者杨冬晨牛敏杜艳...
    1197-1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ZA)对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至12月期间从临床各科室分离的非重复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株(CRKP),分析其临床分布特征和药敏信息;并进行耐药基因酶型检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CZA对不同酶型菌株的MIC50、MIC90和MICrange;另外,对产NDM型金属酶的CRKP采用微量棋盘稀释法和时间杀菌试验测定CZA联合氨曲南(ATM)体外协同作用.结果:共收集到143株非重复CRKP,标本类型分布以呼吸道标本为主,科室分布主要集中在ICU;药敏结果显示对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多种抗生素耐药率>95%;143株CRKP中blaKPC阳性及blaOXA-48阳性CRKP对CZA敏感率均为100%,blaNDM阳性CRKP对CZA的耐药率为100%,但CZA+ATM联合用药对其具有较强的体外协同抑菌作用.结论:使用CZA治疗CRKP所致感染时,有必要先明确其酶型,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用药指导.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氨曲南协同作用

    冠脉CTA虚拟腔内超声中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因素的影像特点分析

    曹斌田红千程燕朱富春...
    1205-1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运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冠脉CTA)重建冠脉虚拟腔内超声影像,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1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ACS患者89例和无症状患者42例.将冠脉CTA检查数据应用人工智能虚拟组织学,重建冠脉虚拟腔内超声影像解剖结构视图,比较两组患者冠脉管腔、管壁及冠脉腔内的影像表现,对冠脉的虚拟腔内超声影像资料特点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患者低密度斑块、冠脉餐巾纸环征、冠脉中重度狭窄、冠脉弥漫性硬化、局限斑块及多支病变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S患者中发病率更高(P<0.05);两组患者冠脉重构、壁冠动脉及中重度钙化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冠脉低密度斑块、冠脉餐巾纸环征、冠脉管腔中重度狭窄为ACS的特征性影像危险因素.联合上述3个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96.结论:基于冠脉CTA的虚拟腔内超声成像重建冠脉解剖信息及血管组织影像,可全面显示冠脉中内膜管壁及管腔内病变,作为评估ACS患者冠脉危险因素影像诊断的新方法,具有很好的诊断效能.

    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虚拟腔内超声危险因素影像特征

    妊娠期糖尿病母亲与健康母亲初乳寡糖浓度差异分析

    申飞飞仲书钰陈鹏郑玉芹...
    1211-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和健康母亲初乳中母乳寡糖(HMO)浓度的差异,为优化GDM患者的新生儿喂养提供指导.方法:随机收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产科GDM患者初乳样本38例和健康母亲初乳样本80例,记录母亲的产前体重、身高、产次、孕周等临床特征.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初乳中HMO浓度进行检测,并根据Se基因表达情况进行分类.比较不同分组的GDM患者与健康母亲初乳中HMO、乳糖、总糖浓度,分析初乳中HMO、乳糖、总糖浓度与母亲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不同分泌类型的母亲初乳中,与正常健康母亲相比GDM对HMO、乳糖、总糖的浓度产生的影响不同.总HMO浓度最高为正常Se+组,GDM Se+组次之;乳糖最高为GDM Se-组,正常Se+组次之;总糖浓度最高为正常Se+组,GDM Se+组次之;GDM Se+组乳糖、总糖浓度较正常Se+组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DM Se-组乳糖浓度较正常Se-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DM Se-组比较,GDM Se+组仅岩藻糖类HMO、总HMO升高,岩藻糖和唾液酸类HMO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Se+组GDM与正常健康母亲相比,初乳HMO、乳糖、总糖浓度减少,建议针对GDM母亲母乳喂养儿童,补充特定HMO促进婴儿早期生长发育.

    母乳寡糖妊娠期糖尿病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初乳

    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方世同王海涛王旷靖宫敏...
    1215-1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4年1月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9例接受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按照7∶3比例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分别为692、297例.根据患者术后14 d内是否发生迟发性出血,分为迟发性出血组和非迟发性出血组.通过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正曲线、临床决策分析(DCA)和临床影响曲线对模型区分度、准确度及临床适用性进行验证.结果:建模组患者中发生迟发性出血患者48例(6.9%),验证组患者中发生迟发性出血患者21例(7.1%).迟发性出血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OR=1.087,95%CI:1.061~1.114)、息肉基底最大直径较大(OR=1.641,95%CI:1.459~1.846)、合并高血压(OR=2.087,95%CI:1.087~4.008)及单次切除息肉数量>2个(OR=2.488,95%CI:1.121~5.523).ROC曲线分析表明,列线图模型预测建模组术后迟发性出血的 AUC 为 0.924(95%CI:0.892~0.956),验证组 AUC 为 0.909(95%CI:0.870~0.947).校正曲线分析表明模型预测概率和实际概率具有高度一致性.DCA和临床影响曲线分析表明,阈概率值各范围临床净获益均大于0,列线图模型预测术后迟发性出血与实际基本符合.结论:患者年龄、息肉基底最大直径、是否合并高血压及单次切除息肉数量与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密切相关,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为高危患者的识别提供参考依据,具有一定临床适用性.

    结直肠息肉结直肠镜迟发性出血风险预测模型

    血浆脂质体与双向情感障碍的因果关联:一项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王涛姚韵靓易燕锋
    1224-1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血浆脂质体与双向情感障碍(BD)间的因果关联.方法: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的汇总统计数据库中获取179种血浆脂质体和BD的GWAS数据,将与血浆脂质体有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作为工具变量用于初步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对初步MR分析中符合筛选要求的脂质体进行复制分析与mate分析,以进一步探索脂质体与BD间因果关联的稳健性.结果:初步MR分析显示有13种血浆脂质体与BD存在因果关联,这种因果关联经FDR校正后消失.但mate分析结果显示,磷脂酰胆碱(16:0_18:1)(OR=1.123,P=0.001)、磷脂酰胆碱(16:0_18:3)(OR=1.087,P=0.001)、磷脂酰胆碱(16:0_20:2)(OR=1.092,P=0.001)、三酰基甘油(52:5)(OR=1.090,P=0.001)、三酰基甘油(51:3)(OR=1.081,P=0.001)、三酰基甘油(52:3)(OR=1.052,P=0.023)、鞘磷脂(d36:1)(OR=1.046,P=0.031)是BD的潜在危险因素,而磷脂酰乙醇胺(O-16:1_22:5)(OR=0.931,P=0.004)是BD的保护因素.结论:血浆脂质体与BD存在潜在的因果关联,但具体的作用机制还需实验性研究进一步论证.

    血浆脂质体双向情感障碍孟德尔随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