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土工基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土工基础
土工基础

汪稔

双月刊

1004-3152

tgjc@whrsm.ac.cn

027-87199602、87199152

430071

湖北省武汉市小洪山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土工基础/Journal Soil Engineering and Foundation
查看更多>>本刊为土建学术刊物。刊载与土工基础有关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经验总结、专题论述、工程实录、情报简讯等方面的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D-P准则的改良土体强度的分析研究

    王晓娇周理安戚承志陈昊祥...
    1000-10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垃圾是我国现阶段存量和产生量均巨大的废弃资源,面临着拓展应用范围的实际需要,通过掺加建筑垃圾再生微粉的方法来提高土体强度,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基于改良土体无侧限抗压强度和直剪试验,结合Drucker-Prager破坏准则,利用ABAQUS二次开发平台,开发了岩土用户材料子程序UMAT.在二次开发平台中对试验的改良土体的强度进行了预测分析,研究分析中间主应力、拉应力和静水压力对土体力学性能的影响考虑不足的情况.将二次开发平台中的预测结果与岩土试件的无侧限抗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获得适合的再生微粉掺量可提高土体强度.结果表明:当再生微粉掺量为15%时可有效提高土体强度,并且二次开发程序可以很好地描述与预测改良土的力学性能,可以为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在生土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指导.

    改良土体Drucker-Prager准则无侧限抗压强度本构模型

    跌水沟对深圳某顺层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唐开中梁志李文发万翼...
    1006-10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深圳某顺层边坡在施工期的局部变形破坏问题,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并结合勘察与设计资料和现场施工工序及监测数据,分析了边坡局部失稳的主要诱发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集岩层层面、跌水沟和支护结构等能反映边坡特征的Phase2数值模型,开展了 4种不同条件下的边坡施工过程分析,研究了边坡局部失稳的诱发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跌水沟是该边坡出现局部变形失稳的主要诱发因素,诱发机制为跌水沟开挖导致岩层层面出现滑动自由面,汇水导致坡脚岩体软化,致使在4级坡体出现顺层面破坏;跌水沟开挖后无汇水时,在无支护结构条件边坡安全系数为1.03,处于欠稳定状态,施加支护后安全系数增加到1.09,基本满足稳定性要求,当出现汇水时,无支护时安全系数为0.85,处于失稳状态,施加支护后安全系数为0.99,处于临滑状态;锚索格构梁能有效防治无汇水时跌水沟诱发的局部边坡失稳,但当出现汇水坡体软化后支护效果欠佳.

    跌水沟顺层边坡稳定性岩层层面数值模拟

    基于变形分区的网纹土滑坡稳定性分析

    葛延明宋会娟林大江
    1011-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湘中丘陵地区广泛分布网纹红土,土体中竖向微裂隙的存在使得地表水容易下渗,干湿交替的环境加速了亲水矿物的膨胀与收缩变形,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明显.某网纹红土滑坡勘察的过程中,基于变形迹象对滑坡进行平面分区,按区域评价坡体稳定性,使得滑坡勘察更加精细化,能够减小工程支挡规模.在均匀土质滑坡已有滑动面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深层潜在滑动面进行稳定性验算,能够有效避免滑坡治理失效.基于简化毕肖普法对某网纹土滑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坡体处于基本稳定-不稳定状态,强降雨会诱发坡体产生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整体滑动.

    网纹红土变形分区毕肖普法滑坡稳定性

    花岗岩高陡边坡稳定性的运动学分析方法

    杨运林
    1015-1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花岗岩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岩石类型之一,其贯穿性辉绿岩脉结构面与局部破碎带发育的特点,影响岩体的稳定性,将对建筑场地构成安全隐患.围绕某花岗岩高陡边坡,通过立体投影与矢量代数理论建立的运动学分析方法,应用DISP软件,对边坡整体与局部破坏模式进行分析,对局部边坡稳定性进行计算.仅考虑贯穿性结构面条件下,南部、西部与北部边坡发生整体平面滑动、楔形体以及倾倒破坏的可能性非常小.同时考虑其它结构面时,则南部边坡局部楔形体发生破坏的可能性较大.进一步结合结构面力学参数,计算得到的楔形体稳定性系数满足规范要求.破坏模式与稳定性分析结果也得到了现场实际情况与边坡变形监测数据的验证.

    高陡边坡花岗岩运动学破坏模式边坡稳定性

    深基坑开挖对临近地铁隧道影响研究

    姜海青李壮壮
    1022-1026,1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坑开挖卸荷不可避免会造成周围岩土体的扰动,进而对临近既有地铁隧道产生不利影响.针对深圳地区某临近地铁隧道的深基坑工程,采用有限元建模分析方法,对支护结构施工、基坑开挖、地下室施工、拆撑及肥槽回填、上部结构施工等工序全过程中引起的临近地体隧道的总体位移、水平位移以及竖向位移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研究表明:通过对比各工况下隧道结构的总体位移、水平位移以及竖向位移计算结果,基坑开挖引起的隧道结构变形主要表现为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对比隧道左线和隧道右线在各工况下的位移情况,认为距离基坑越近,基坑开挖引起的隧道结构的总体位移、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均越大;基坑开挖引起的总体位移、水平位移以及竖向位移均随着基坑开挖过程逐渐增大,当基坑开挖到底时达到极值,随后开始逐渐减小;项目基坑开挖引起的地铁隧道在各工况下的总体变形满足深圳地铁隧道变形控制5 mm的控制要求;研究成果可为深圳地区临近地铁隧道的深基坑开挖提供有益参考.

    深基坑地铁隧道有限元计算变形分析地铁保护区

    潜蚀土拱塌陷流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

    张磊向喜琼刘宏李麟玮...
    1027-1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黏土自上而下透水性差,天然条件下很难发生潜蚀土拱现象.地下水的反复升降增强岩土界面侵蚀作用,红黏土内部的黏土矿物遇水崩解,极易形成局部掉块促进土拱发育,土体结构随之破坏,内部结构的不稳定为潜蚀提供条件,最终诱发潜蚀土拱塌陷.为揭示该塌陷类型发育过程,结合黔南荔波洞丢近年来发生的典型塌陷实例,采用Geo-Studio数值模拟软件,将地下水侵蚀过程简化为开挖,探讨岩溶区浅埋覆盖层红黏土内部发育的土拱塌陷致塌过程.结果表明:地下水侵蚀直接影响覆盖层渗流场、应力场,导致覆盖层局部应力集中、渗流场变化;渗流过程中,有效应力降低导致覆盖层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局部位移增大,土体结构不稳定加快了潜蚀作用发展,最终诱发塌陷.

    岩溶塌陷潜蚀土拱数值模拟

    基坑开挖对邻近地铁隧道影响的分析

    赵园园左人宇张欣然谢艺东...
    1033-1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高层建筑和地下空间利用的发展,我国深基坑工程日益增多,基坑开挖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大.以紧邻地铁二号线隧道的天音大厦基坑项目为分析对象,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建立隧道——土体基坑围护结构共同作用的三维非线性数值计算模型,分析基坑开挖全过程中的基坑支护结构及地铁隧道的变形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基坑开挖改变了邻近地铁隧道的变形场.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隧道侧向位移变化不大,竖向位移变化稍明显.基坑支护结构、地铁隧道均满足规范中变形控制要求,证明采用的咬合桩+内支撑支护形式能够对周围环境的变形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

    基坑开挖地铁隧道数值模拟变形监测

    浅埋隧道下穿既有高压铁塔施工影响因素分析

    曾祥锦
    1039-1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浅埋隧道下穿施工对既有高压铁塔的影响,以国道G324线大磨山隧道工程为背景,建立二维数值仿真模型,验证了地表注浆对隧道及高压铁塔沉降控制的有效性.同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开展了隧道下穿既有高压铁塔施工对隧道拱顶沉降影响的敏感性因素分析,揭示了隧道拱顶竖向位移随埋深、隧道与铁塔水平距离、开挖方式和隧道宽度变化的响应规律,并得到以下结论:①地表注浆可有效控制铁塔基础沉降,对于预防铁塔失稳有显著效果.②正交实验结论表明,埋深对隧道拱顶沉降起控制作用.随着隧道埋深增加,隧道拱顶沉降呈下降趋势;隧道与铁塔中心水平距离及隧道宽度的增加,会增大隧道拱顶沉降量.研究结果对于类似条件隧道施工及临近既有建构筑物保护具有一定指导借鉴意义.

    浅埋隧道高压输电铁塔沉降数值模拟正交设计

    顶管基坑施工监测时间序列联动规律研究

    罗伟锦邓昌忠许斌锋郑斌...
    1044-1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基坑工程普遍存在于城市建设过程中,研究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效应是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地利用监测数据,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和预测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周边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托某顶管工程项目,分析了始发井基坑开挖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将重要监测参数形成时间序列,进一步利用高级循环神经网络LSTM实现监测参数的超前预测.结果表明:各个监测变量之间呈现出联动规律,但是由于监测数据数量太少或者施工偶然因素影响,监测变量的联动性相对较弱,循环神经网络预测不理想.这些工作对于提高基坑预警理论具有一定的前瞻意义.

    深基坑环境效应监测长短时记忆网络人工智能预警

    大次数循环荷载下双层地基中单桩累积沉降特性试验

    宗航刘开富徐越栋
    1050-1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交通荷载作用会影响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路基下桩基础的服役性能.为分析循环荷载对路基下桩基沉降的影响,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荷载循环次数、循环荷载比(CLR)、静偏荷载比(SLR)对双层地基中单桩桩顶累积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循环荷载下单桩的桩顶累积沉降明显受到循环次数、SLR以及CLR的影响.桩顶累积沉降随着循环次数、CLR和SLR的增加而增大.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单桩桩顶累积沉降发展表现出先快后慢的趋势.若SLR和CLR的值较小,桩顶累积沉降后期的发展速度极慢或不发展.若SLR和CLR的值较大,桩顶累积沉降后期发展速度也会较快.当SLR+CLR的值一定时,CLR的占比越多,桩顶累积沉降越大.在工程设计时应考虑CLR和SLR的影响.

    循环荷载模型试验桩顶累积沉降单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