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特钢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特钢技术
特钢技术

付正刚

季刊

1674-0971

tgjs@chinajournal.net.cn

0816-3653577

621701

四川省江油市江东路195号

特钢技术/Journal Special Steel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原名《长城技术》,原始创于1975年,1993年取得正式刊号,国内统一刊号CN51-1444/TF,属国家二级刊物,由四川川投长城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季刊,中文类。广泛发行于全国冶金厂矿,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信息标准部门及相关科技所,每期5.00元。全年(包括邮包费4.8元)24.8元,联订代号7665。本刊是冶金工业类特殊钢行业的重点技术性综合科技期刊之一,旨在全面面系统的宣传积极报道国内外特钢生产,发展动态和国家相关科技政策与相关法规。介绍特殊钢方面的科技成果,交流和推广先进工艺、设备和管理、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一个论坛,因此欢迎各相关企业的人士踊跃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低温Hi-B钢氮含量和高温退火时升温速度对磁性能的影响

    孔德南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过程中发现,当只改变氮含量时,随着氮含量的增加磁性能逐步升高,当氮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磁性能变差,随着氮含量的继续增加,磁性能又逐步得到改善.高温退火650~1 190℃温度区间,随着升温速度的增加,磁性能呈现先升高后趋稳的趋势.当升温过程中,适当降低1 000~1 190℃的升温速度时,磁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分析认为,氮含量和升温速度对磁性能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对二相粒子的抑制力产生了影响.在650~1 000℃采用较高的升温速度可有效减小二相粒子的粗化程度,在1 000~1 190℃二次再结晶温度区间,适当降低升温速度,可在二次再结晶过程中,使二相粒子逐步粗化,保持小偏差角Goss晶粒长大优势,提高磁性能.

    Hi-B高温退火升温速度二相粒子AlN

    因瓦合金的特性简介

    4页

    GH4202合金锻制棒材热处理制度研究

    夏长林郭冲杨浩笛裴丙红...
    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固溶、时效温度和时间对GH4202合金锻制棒材组织性能的影响.GH4202合金锻棒随固溶温度升高,晶粒逐渐长大,1 130℃以上局部晶粒异常长大,温度升高至1 150℃,晶粒快速均匀长大.固溶时间对晶粒组织影响不大,为了获得最佳晶粒组织,固溶制度为1 110~1 120℃×12h,AC.室温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随时效温度升高而增大,时效温度830~840℃时,强度达到峰值,时效温度再升高,强度基本不变.室温塑性随时效温度升高而增大,830℃时效时,室温塑性指标达到峰值,时效温度再升高,室温塑性指标趋于稳定.700℃抗拉和屈服强度与时效温度无明显关系;高温塑性随时效温度升高而增大,时效温度≥830℃,高温塑性指标可达到30%以上.GH4202合金锻棒最佳热处理工艺:1 110~1 120℃×12h,AC,830~850℃×10 h,AC时效处理.

    GH4202晶粒异常长大硼化物晶界迁移

    不同固溶时效工艺对TA10钛合金微观组织与拉伸性能的影响

    高芳兰张明玉杨娜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实施不同固溶时效工艺对TA10钛合金进行实验研究,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室温拉伸测试等多种分析手段,深入探究不同固溶时效工艺条件下TA10钛合金的微观组织变化及其拉伸性能.研究发现:固溶温度为两相区时,合金组织以初生α相及细小α'相为主,此时合金强度较低,塑性较高.时效处理后的组织中α'相消失,并析出次生α相,合金强度有所增加,塑性略有降低,且拉伸断口表面呈现等轴状韧窝特征.固溶温度为单相区时,组织中初生α相消失,且出现明显的晶界α相,此时组织主要由粗大β晶粒构成.发现无论是否进行时效处理,合金经单相区温度固溶处理后的塑性均较差,合金的拉伸断口微观结构为岩石状形态,且撕裂棱特征明显.

    TA10钛合金微观组织拉伸性能断口微观形貌

    基于MeltFlow-VAR的TC17钛合金铸锭熔炼工艺研究

    李彤华倩刘华王超南...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TC17钛合金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抗疲劳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然而,该合金在真空自耗电弧熔炼过程中出现的元素偏析的现象,影响了铸锭的性能,限制其应用和发展.本文利用多场耦合重熔工艺仿真优化软件(MeltFlow-VAR)对TC17钛合金铸锭真空自耗熔炼过程中的熔炼电流、稳弧电流等熔炼工艺参数进行模拟,研究不同参数下熔池的形状和元素浓度分布,并以模拟工艺制备了TC17合金Φ640 mm大规格铸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适当减小熔炼电流和稳弧电流,可使TC17钛合金铸锭中Cr、Mo元素分布均匀,从而有效改善元素偏析的现象.通过对后续铸锭的追踪取样验证,本次试验所生产的TC17钛合金铸锭成分均匀,未发现明显的组织缺陷.

    TC17钛合金MeltFlow-VAR熔炼模拟

    转炉生产矿用链23MnNiMoCr54钢的工艺实践及研究

    毛威昂崔政王瑞刘广磊...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要介绍了转炉→精炼→真空→连铸→轧前加热→轧制生产矿用链 23MnNiMoCr54钢的工艺实践及研究,采用双渣法控制倒渣、脱磷,转炉出钢w(P%)≤0.005%,精炼炉渣碱度在5.80-6.02时Mn合金收得率较高、软吹时间控制25~30min氧化铝类夹杂物最少.在生产前依据JMatPro热力学软件模拟出钢的平衡相组成图和CCT曲线设计出钢温度和退火温度,热轧态组织为贝氏体,通过具有还原性气氛的双蓄式步进2#加热炉退火后为粒状珠光体.连铸坯总体元素偏析指数在0.91~1.07,未发现存在圈状低镍区,质量良好.非金属夹杂物A类、D类和大颗粒DS类夹杂物分别为0.5 级,B细0~0.5 级,其余均为0 级,晶粒度在退火后由热轧态的7.5~8.0 级全部转变为8.0 级,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标准要求.

    矿用链23MnNiMoCr54钢合金生产工艺实践

    Nb微合金元素对渗碳轴承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白雨鑫牟家林肖佳王金国...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控制渗碳轴承钢奥氏体晶粒长大的方法,采用模拟渗碳法晶粒度检验方式,930℃分别保温1h、3h和6h,对比研究含铌与不含铌的20Cr钢在不同保温时间下的奥氏体晶粒尺寸.结果表明,渗碳温度为930℃时,添加0.026%的铌能有效抑制20Cr钢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适宜渗碳时间为1h和3h,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奥氏体晶粒尺寸逐渐增大,6 h出现明显混晶.加入铌元素可以得到铁素体更为细小的组织,在930℃渗碳处理时,奥氏体晶界析出物主要为NbC和少量的TiN.相同渗碳条件下,添加铌能提高不同渗碳时间下,20Cr试样的显微硬度,在6h时达到最大硬度差53 HV.

    20Cr渗碳轴承钢微合金元素晶粒细化硬度

    真空电弧重熔(VAR)控制简介

    25页

    GCr15轴承钢盘条碳化物带状组织的控制

    张平官跃辉金涛陆长河...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研究了是否使用轻压下技术以及不同的高温扩散时间对碳化物带状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连铸轻压下技术,能有效改善坯料的偏析情况;随高温扩散时间的增加,碳化物带状级别总体呈降低趋势,颗粒尺寸逐渐减小,扩散时间11h的颗粒尺寸在2.5 μm左右,继续延长时间,颗粒尺寸变化不大.因此选择连铸轻压下工艺+高温扩散11h工艺进行生产,可以得到颗粒弥散、尺寸相对细小的碳化物带状组织.

    GCr15轴承钢轻压下碳化物颗粒偏析高温扩散时间

    一种微合金钢曲轴断裂原因分析

    陈晨刘乐东陶佳伟薛晓莹...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化学成分检测、宏观形貌观察、显微组织观察,断口形貌分析和淬硬层硬度检测等测试手段,对微合金曲轴用钢断裂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曲轴的失效模式为典型的疲劳断裂,断裂位置处于连杆颈和平衡块的过渡区、即R角区域,断裂的主要原因为R角区域粗糙的加工刀痕产生应力集中,促进了疲劳裂纹的形成,最终导致疲劳断裂.

    微合金钢曲轴疲劳断裂裂纹源加工刀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