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章永林

月刊

1008-7974

thsywk@126.com thsyld@126.com

0435-3208109

134002

吉林省通化市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质性研究

    李文文赵博
    118-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作为混合式教学的主体,对于混合式教学的态度与体验影响到教学效果。研究借助访谈的方式对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现状进行调查,并通过Nvivo 12。0软件及扎根理论对访谈文本进行分析编码,发现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普遍较高,但也存在一些因素影响到教师的混合式教学的体验,如教师层面,教师的教学状态较差;平台层面,平台种类较多、功能繁杂缺少针对性;组织层面,缺乏具有针对性的考评机制与福利保障制度等,针对这些问题,研究提出针对性对策,以期提升与巩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促进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发展。

    混合式教学教师态度职业幸福感教学体验

    新媒体时代地方应用型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创新探索——以"插画设计"课程为例

    杨上葵许兴海王子婷
    127-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毕业生可以就业于多个领域和行业。随着科技的进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也应顺应发展,不断创新。"插画设计"课程的教学创新对于整个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从教学现状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出发,以插画设计教学为例,对新媒体时代地方应用型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创新以及教学发展举措进行探索,总结研究成果,提出了创新模式,以期为相关学科专业及行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应用型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插画设计"课程教学创新

    "西方经济学"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大连财经学院为例

    孙志丹
    131-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信息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教学信息化改革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虚拟仿真技术作为教学信息化的一种创新工具被广泛应用在多学科的教学中,并且在教学效果上收到了积极的反馈。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搭建的实验平台,学生可以开展与学科内容相关的实验操作和决策,同时收集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深化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尽管"西方经济学"课程引入虚拟仿真实验起步较晚,但教学效果显著。该文通过对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的相关理论、课程设计和实施、课程效果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研究现状的调查,结合大连财经学院的教学实践案例分析,证明该实验课程可以有效提升"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旨在为经济学科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观点和实践经验,以期鼓励更多虚拟仿真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

    教育信息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

    "大学英语"RTP隐性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研究

    张晓兰
    137-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从课程思政视角入手,以"大学英语"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课程思政元素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将思政的理念层层渗透融入教学主题框架内,尝试建构易操作、易推广的RTP教学模式,以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拓宽思维、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及相关综合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RTP隐性课程思政

    夫余:汉代东北地域文明之光——张芳著《两汉夫余考》评议

    孙炜冉
    141-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夫余是汉代生息在以松嫩平原为中心的辽阔地域内的一个重要的古族与政权。由张芳所著的《两汉夫余考》是以传世文献为基础,结合出土的文物资料,着重对汉代夫余的历史进行了详细阐述和考证的著作,包括夫余的历史、地理、族系、文化和对外联系等。这一研究成果为中国东北古代历史知识探究方式构建起一个崭新的理论框架,将为理解汉代中国东北的历史地理、族群关系和东亚政治提供深入的解读和有意义的借鉴,更为中华民族的古代东北发展史展开一幅崭新的画卷,深入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理论。

    夫余张芳《两汉夫余考》汉代东北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