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天津师范大学

高玉葆

季刊

1671-1114

tjsdxbz@126.com

022-23766780

300387

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天津市教委主管、天津师范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刊物,1981年创刊,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学、化学、化工、地理学、生物学和技术科学、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及交叉学科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原创成果。自创刊以来,在历任校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历届主编和编委及全体编辑的勤奋工作和努力下,《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刊期由不定期、半年刊发展为双月刊;刊物内容由创刊之初以报道教学研究内容为主,到目前以报道原创研究性成果为主,而且受国家级资助的研究性成果数量不断增加;作者由以本校教师为主发展到目前的覆盖国内28个省市区的作者队伍;发行范围由内部发行、国内发行到国内外发行,形式由纸质版到光盘版和网络版,学术交流遍及世界多国,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印刷出版在经历了铅与火的传统编排校印之后,目前《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编排印全程操作实现了电子化、网络化,提高了效率,保证了刊物质量;入选的国内外文摘期刊源及数据库逐年增加,目前已达17家,被摘编、索引、转引、访问的论文数量逐年增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函数域中与相交多项式相关的计数估计

    吴家淼蔺玉荣李国全许贵桥...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F)q[t]为q个元的有限域(F)q上的多项式环,设h ∈(F)q[t][x]为一个相交多项式,A⊆(F)q[t]为由一些次数小于N的多项式构成的集合。利用密度增量估计构造4元组序列,当A的密度适当大时,得到了方程x-y=z解数的估计,其中:x、y∈A,z ∈ h((F)q[t])\{0}。

    多项式环相交多项式Fourier分析密度增量

    宇宙学模拟中出现本星系群卫星星系对的概率

    郎荣娇陈钢
    6-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检验星系或宇宙学模型,使用近邻宇宙观测提供的暗物质晕中卫星星系相空间分布的独特数据,从卫星星系对的角度,研究宇宙学模拟和观测结果的相似性。在结合星系半解析模型的宇宙学模拟数据中,分别选择类银河系系统和类仙女座星系系统作为研究样本,采用与前人研究相似的相空间判据在较大的样本中计算其中卫星星系成对的比例,得到模拟中出现卫星星系对的概率远小于观测的结果。此结果与已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对类仙女座星系样本使用与观测更相符的投影速度判据可以部分缓解模拟与观测的差别。此外,模拟中位置和速度不确定性较大的一类星系(孤儿星系,即无对应暗物质子结构的星系)对上述结果没有显著影响。

    卫星对宇宙学模型星系半解析模型本星系群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团簇Co2Mo2P3的磁学性质

    吴庭慧方志刚王洁王智瑶...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微观状态下非晶态合金Co-Mo-P三元体系的磁学性质,基于拓扑学原理对团簇Co2Mo2P3进行空间立体结构设计,使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Lanl2dz水平下对设计构型进行优化分析,得到8种稳定构型,其中二重态和四重态各4种,运用Gaussian09和Multiwfn软件对团簇Co2Mo2P3的原子轨道成单电子数分布、电子自旋磁矩和自旋态密度进行微观层面理论分析。结果表明:s轨道和p轨道成单电子数较少,对团簇磁性的贡献较小;d轨道上成单α电子对团簇磁性贡献最大;Co是团簇中产生磁性的主要贡献原子。s轨道和p轨道上均出现了 α电子和β电子自旋方向变化的现象;s轨道会在某一点上改变自身的电子自旋方向,而d轨道不会改变自身的电子自旋方向,p轨道与s轨道一样会改变方向。电子自旋密度图对称性最差的是d轨道。

    团簇Co2Mo2P3磁性密度泛函理论自旋密度

    具有Ruddlesden-Popper结构的杂化非本征铁电体(Ca1-xSmx)3Ti2O7陶瓷的制备及其物理性能

    MARCO Antonio López-águila柳志旭王守宇黄聪...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稀土离子掺杂对Ca3Ti2O7物理性能的调控,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 Sm3+掺杂的(Ca1-xSmx)3Ti2O7(x=0,0。02,0。04)陶瓷样品,通过XRD、XPS、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以及第一性原理计算等方法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光学性能、电学性能和磁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Sm3+含量的增加,(Ca1-xSmx)3Ti2O7的晶胞参数逐渐增大。Sm3+掺杂导致氧空位减少,因此样品的漏电流随着Sm3+掺杂量的增加而减小。同时,随着Sm3+掺杂量的增加,样品的光学带隙呈现增大趋势。此外,第一性原理研究表明,Sm3+掺杂可在体系中诱导出磁性能,进一步丰富了该材料的物理性能。

    (Ca1-xSmx)3Ti2O7陶瓷铁电性氧空位光学带隙第一性原理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血细胞生成的初步研究

    肖喜悦郭利荣刘芳王丽燕...
    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揭示失血和LPS刺激后中华绒螯蟹血细胞的生成及成熟过程,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将中华绒螯蟹造血组织细胞和血细胞按大小进行分类,利用EdU标记检测失血刺激后中华绒螯蟹造血组织细胞的增殖情况,分析失血和LPS刺激后中华绒螯蟹不同类型血细胞比例的变化。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造血组织细胞分布于106~384 μm2之间,而血细胞分布在119~434μm2之间,其中,透明细胞和小颗粒细胞主要分布在200~300 µm2之间,中颗粒和大颗粒细胞主要分布在300~400 μm2之间,随着血细胞颗粒性的增加,细胞逐渐增大。在失血刺激6、12和24 h时,中华绒螯蟹造血组织细胞增殖加速,说明失血刺激可以促进造血组织细胞增殖以加速新血细胞的生成。失血刺激2h后透明细胞比例显著降低,至12 h时,各类细胞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LPS刺激1、3、6和9h后,透明细胞比例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而小、中和大颗粒细胞比例变化与透明细胞比例变化趋势相反,LPS刺激24h和48h后,透明细胞比例显著升高,大颗粒细胞比例显著降低。由此可知,失血和LPS刺激引起了中华绒螯蟹机体不同细胞的免疫反应,可能通过不同方式影响血细胞的生成、分化和成熟。

    中华绒螯蟹造血组织血细胞增殖

    基于转录组的海州香薷COPT铜转运蛋白家族鉴定及响应铜胁迫表达分析

    周仲乐马春婕王正宁宋文华...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海州香薷(Elsholtzia splendens)COPT(copper transporter)铜转运蛋白对铜胁迫的响应规律,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海州香薷转录组数据库中的COPT家族成员进行鉴定与分析,构建植物表达载体探究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海州香薷转录组中有11个EsCOPT成员,它们编码的蛋白质由72~159个氨基酸组成,等电点介于4。72~9。92,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70 × 103。11个成员均为膜蛋白,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EsCOPT蛋白分别属于3个亚组。正常条件下,EsCOPT2和EsCOPT9表达量较高,铜处理后,除EsCOPT5的表达无明显变化外,其他EsCOPTs的表达均呈下降趋势。全长EsCOPT9编码的蛋白具有3个跨膜结构域且N末端较短,共定位实验表明EsCOPT9-GFP定位于液泡膜上。

    海州香薷铜转运蛋白铜胁迫转录组

    黄嘌呤氧化酶靶向小分子抑制剂的虚拟筛选

    陈明雪温泽宇宋佳史丽颖...
    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挖掘生物活性高、靶点明确的新型抗痛风药物先导化合物,以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为靶标虚拟筛选小分子抑制剂。从PDB数据库下载XOD蛋白晶体结构,经Schrödinger 2018中的"Protein prepara-tion wizard"模块预处理,基于XOD活性口袋与小分子配体作用方式特征构建了 3个药效团,对FDA数据库和Chemdiv数据库进行分子对接筛选。结果发现:以非布索坦与XOD对接分数-35。790 kJ/mol为阈值,筛选得到低于该分数的化合物共206个。通过类药五原则以及ADMET分析,发现有8个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成药性。将此8个化合物进行结合自由能计算,其中氟芬那酸、罗索沙星、化合物6(CAS:400076-03-1,苯并吡唑类化合物)和化合物7(CAS:866050-17-1,酞嗪类化合物)与阳性对照组非布索坦的作用方式相似,能与黄嘌呤氧化酶形成稳定性较强的复合物,可作为潜在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

    黄嘌呤氧化酶痛风药效团分子对接虚拟筛选

    海河干流沉积物反硝化与厌氧氨氧化对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响应

    李欣容薛冬梅
    50-5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揭示自然环境和人为活动对城市河流沉积物氮去除过程的影响,采用泥浆实验结合15N同位素示踪技术,分别测定4℃和25 ℃温度下海河干流沉积物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的反应速率。结果表明:①在4 ℃和25 ℃下,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变化范围分别为0。11~1。94 mmol N·L-1·h-1和0。47~2。73 mmol N·L-1·h-1;厌氧氨氧化速率波动相对较大,变化范围分别为0。06~1。80 mmol N·L-1·h-1 和0。28~4。14 mmol N·L-1·h-1。25℃时2种反应的速率均明显高于低温(4℃)时的速率,表明高温(25℃)更有利于刺激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细菌的酶活性。②沉积物中TOC、TN、NH4+、NO3-含量是影响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反应速率的重要理化性质,海河干流下游上述参数的值高于上游的值,且都保留在河流型水库中,因此下游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速率明显高于上游。③在4 ℃和25℃下,反硝化过程脱氮贡献率分别为32%和52%,厌氧氨氧化过程的脱氮贡献率分别为68%和48%。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反应去除的氮总量分别约占输入河流总氮的21。02%和20。50%,减少了陆源氮素向河口和近岸海域的输出风险。

    反硝化速率厌氧氨氧化速率沉积物理化性质海河

    2002-2020年海河流域陆地水储量变化的时空变化特征

    涂焱陈阳夏江周王义东...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海河流域陆地水储量变化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2002-2020年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卫星和GRACE-FO卫星数据,计算海河流域陆地水储量变化,并通过地下水储量变化估值与地下水位变化的相关性分析GRACE/GRACE-FO卫星数据的可靠性。结果表明:①地下水储量变化估值和地下水位变化之间的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r=0。78。②海河流域陆地水储量变化大致呈现自南向北递减趋势;陆地水储量变化的变化速度为-9。80 mm/a。

    海河流域陆地水储量变化GRACEGRACE-FO

    修复后场地用作绿地的安全性分析

    李旭聂小琴张浪罗玉兰...
    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障修复后场地用作绿地的安全性,本研究分析了不同修复场景下的场地再利用风险点。结果表明:①管理不到位和客观条件导致的污染物含量波动使修复效果存在不确定性;②物理修复设施与建筑结构之间的位置、结构、稳定性等因素相互影响;③残留污染、修复药剂对人体、环境、建筑有影响;④修复后土壤环境指标变化导致植物生长环境变化、植物种类选择受限。根据风险点分类提出以下安全利用措施及建议:①提前收集场地修复资料,合理安排勘察重点内容,充分考虑前期勘察结果及实际情况,保障工程建设安全;②修复后场地中植物种植土壤需达到绿化种植土标准,保障植物生长环境健康;③因地制宜地建立修复后场地环境监管机制,降低污染扩散或反弹风险;④编制修复后场地用作绿地的安全利用标准,规范行业发展,保障绿地建设全流程的人体、环境、工程安全。

    修复后场地绿地安全利用风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