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统计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统计学报
统计学报
统计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tatistic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统计测度的概念内涵、理论逻辑与应用模式——基于大数据应用的研究背景

    张维群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数据是客观事物现象和活动的信息化表现形式,对大数据的统计测量是实现大数据应用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从统计测度的概念内涵、理论逻辑和应用模式分析入手,说明统计测度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定量反映,二者的一致性是统计测度科学性评价的唯一标准.统计测度实质上是主观认识对客观事物内容、特征和关系的定量化表现,据此构造统计测度的理论逻辑关系.大数据应用背景下的统计测度与大数据的加工处理存在着密切联系,具体而言,统计测度理论方法可指导大数据的加工处理,大数据的加工处理也需要统计测度的理论方法支撑,二者相互协调统一,构建了大数据加工处理与统计测度之间的逻辑框架.大数据应用背景下,统计测度的科学性是大数据加工处理的必然要求,这对促进大数据应用的科学性尤为重要.

    大数据统计测度理论逻辑应用模式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及进展监测

    方匡南汪潇颖张晶
    1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治理效能角度出发,构建一套全面、科学且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6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和53个三级指标组成.同时,依据政府官方文件、学者预测结果和趋势预测设定2035年的目标值,测算全国2013-2021年的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进展程度.研究发现,2021年我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指数达63.65,距离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已进程过半.此外,通过贡献分析发现在2013-2015年、2017-2019年和2019-2021年间,政治指标在所有指标中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贡献度最高.

    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效能评价现代化进程

    农业能源碳排放回弹效应:时空演变及影响机制——基于农业技术进步视角

    黄恒君王醒龙
    2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清农业技术进步与能源碳排放回弹效应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加快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基于2011-2020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在构建农业能源碳排放回弹效应模型的基础上,使用系统GMM模型检验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能源碳排放回弹效应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2012-2020年,中国农业能源碳排放回弹效应为0.966 1,总体呈现部分回弹效应;当年处于部分回弹效应的省份,一至两年后转为回火效应;处于过度储存效应的省份,一至两年后呈现弱回弹效应或回火效应;不同区域农业能源碳排放回弹效应呈现下降、差异缩小的态势;农业技术进步通过提高农业能源效率、扩大农户种植规模和促进种植结构"经济化",引致农业能源碳排放回弹效应.

    农业技术进步农业能源回弹效应农业能源效率种植规模种植结构

    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理论框架与统计测度——兼顾需求侧和供给侧的双重视角

    何启志杜文豪吴俊珺
    3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体现着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动能,通过构建包含消费市场需求侧、供给侧和市场机制的理论框架界定消费市场高质量的内涵与特征,接着构建指标体系实证测度我国2003-2022年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水平.理论分析表明,政府实现由管理型政府提供的基本监管转向服务型政府提供的综合监管,是促进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实证测度结果表明,整体上我国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特别在2008年后稳步增长.分维度发现,需求侧水平呈U型复苏;机制建设水平在全面深化改革后明显提升;供给侧水平持续稳步增长.

    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需求侧供给侧统计测度

    地方财政治理能力:共生治理机制与模型测度

    欧阳华生王玉婷
    4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共生理论与财政治理耦合分析,在搭建三维"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模式"框架基础上,构建地方财政共生治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剖析、阐释与归纳地方财政共生治理增值的实现机制,并结合2018-2022年全国2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预决算数据与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数据,采用面板熵权topsis法对样本地区财政治理能力进行测度.测度结果表明:空间层面上,各城市地方财政共生治理水平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与地区生产总值正相关的趋势,以及东部地区高、中西部地区低的非均衡空间分布特点;时间层面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地区间差异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治理主体上,人大与审计机关的治理效能与地区财政收支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不相关.

    财政治理共生理论增值机制人大预算监督财政审计

    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测度——基于不同层次的视角

    陈辉徐鹏瀚蔡贵鸣
    6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测度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各层次的资源配置效率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在金融危机前,中小板的价格有效性水平在多数情况下围绕主板上下波动并逐渐趋于一致,创业板在设立初期的价格有效性低于主板和中小板,其后创业板的预测性价格有效性(FPE)超过其他两板;(2)主板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趋势主要集中在中小板与创业板设立初期;(3)主板FPE在创业板设立前低于中小板,设立后趋于一致,而创业板FPE高于主板和中小板,且揭示性价格有效性(RPE)的层次差异不大,创业板资源配置效率最高、中小板次之、主板最低;(4)部分股权结构特征会影响各层次的资源配置效率.

    多层次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价格有效性股权结构双重上市

    一种新型可靠性抽样设计方法——基于经济优化视角

    孙小素尚书钰
    76-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混合截尾可以看作是一型截尾及二型截尾的拓展,常用于可靠性试验.然而,在规定时间上限内,当产品失效数远小于截尾数时,现有的可靠性抽样方案可能存在推断偏误.因此,结合已有研究,立足混合截尾,基于经济视角设计出混合截尾下一种新型可靠性抽样方案.通过一系列对比分析,发现新方案可在保留原方案小样本量优点的同时增强判定的可靠性.从缩减企业检验成本的角度出发,应在试验前使检验时间上限尽可能小、截尾度尽可能大.从科学性及实用性角度综合考虑,该方案展现出较优的性质,值得推广使用.

    可靠性抽样检验混合截尾经济性抽样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