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天津行政学院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天津行政学院

段志超

双月刊

1008-7168

xb238@yahoo.com.cn

022-23679005

300191

天津市南开区育梁道4号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ianjin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天津行政学院学报》(双月刊)是“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由天津行政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主要研究政治学、行政学、公共管理的基础理论与典型实践问题,提倡原创、严谨、厚重和宽容的文风。主要栏目有“政治理论”,“国际政治”,“中国政治”,“公共行政”,“行政改革”,“政府与经济”,“行政与法”,“比较与借鉴”。选题重点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政治学(理论、学科与方法论);中国政治(含党建)和国际政治。行政学理论及其新发展;政府管理机制,行政管理体系改革;社会公平体制机制,服务型政府体系;政府与经济;行政与法;国外公共管理及变革,等。 电话:022-23679005   传真:022-23679025 电邮:tjxzxb@126.com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育梁道4号   邮编:300191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编辑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

    童星
    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的伟大的历史创造.邓小平是中国式现代化概念的发明者,并着重从历史创造主体的被动性、受动性方面对其予以阐释.习近平继承发展了这一概念,为历史创造主体增添了主动性、能动性色彩.中国式现代化有五个基本特征,其中每一个都充满了可能的社会冲突风险: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蕴含了"人机冲突"风险;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蕴含了"人人冲突"风险;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蕴含了"人心冲突"风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蕴含了"人地冲突"风险;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蕴含了"人天冲突"风险.清醒认识这些风险是化险为夷的前提,真正防范化解这些风险,有赖于历史创造主体正确处理创造活动的主动性与被动性、能动性与受动性的关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

    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化风险社会冲突风险

    市域基层灾害治理能力评估:基于五力模型建构的分析

    胡象明
    1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今天我国绝大多数的市行政区域,不但包括城区,还包括大量乡村区域,市域的概念更好地反映了这种城乡一体化的特征.从市域灾害治理的特征来看,其治理重点应在基层,而且当前的薄弱环节也主要在基层.为更好地做好我国市域基层灾害治理能力建设工作,开展市域基层灾害治理能力评估是必要的.我国市域基层灾害治理能力涉及防灾减灾救灾过程中的多种能力,主要包括领导能力、参与能力、应对能力、保障能力和科技能力.市域基层灾害治理能力评估应该对这"五力"做出全面评估.这一评估工作需要城乡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给予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如将能力评估纳入市域基层灾害治理能力建设的工作体系,构建和完善科学的评估机制和方法,强化应急管理部门在市域基层灾害治理能力评估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市域基层灾害治理能力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并重视对评估结果的运用,以实现市域基层灾害治理能力评估的应用价值.

    市域灾害治理治理能力评估应急管理能力管理

    面向新安全格局的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理论愿景与推进路径

    汪超宋纪祥
    2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风险的加剧,实践导向和理论转换的双重演进驱动着韧性安全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城市安全治理的重要路径选择.然而,责任边界思维约束、城市治理视野局限、社会动员能力不足、刚性安全治理乏力、技术治理运作悬浮等现实因素使得韧性安全城市建设面临重重阻滞.新安全格局是党和国家有关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思考,其所蕴含的安全治理定位、安全治理场域以及安全治理内容要求为破解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现实难题指明路径,即建构以人民至上为价值理念、党建引领为治理格局、上下贯通为治理结构、韧性治理为治理方式、技术赋能为治理手段的韧性安全城市建设路径.这种建设思路强化了城市安全同国家安全的结构关联,但仍须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引领,打造出以人民城市建设为内圈层、面向新安全格局的韧性安全城市建设为中圈层、韧性安全城市建设为外圈层的中国式安全城市建设现代化格局,依托总体性治理全方位保障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新安全格局韧性安全城市中国式现代化圈层格局

    迈向信息维度的国家能力建构:因由寻绎、路径选择与原则遵循

    刘仕金张爱军
    3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治理现代化远景目标的实现要求现代国家必须具备与之相匹配的信息能力,迈向信息维度的国家能力建构因之成为必要,这不仅是信息之于国家能力的意义吁求,也是古今国家信息能力的实践启示,更是现代社会国家治理的因应需要.而现代国家要想建构一个强大的信息能力,既需要沿着特定的"后勤"路径出发,不断夯实国家信息能力的物质根基;也需要回到国家官僚体系内部,破解其因"委托—代理"关系和分职制而产生的种种纵向和横向信息问题;还需要在国家制度化的信息机制之外,补充建立一些非制度化的信息机制.在此建构过程中,现代国家需要严格遵循适度、安全、公开、向善等原则,这是确保国家信息能力得以正确建构和良善使用的重要标尺.

    信息国家能力国家治理国家信息能力

    预防型运动式治理:诱因、运作机制与治理后果——基于湖北省A县应急管理的田野调查

    杨丽新
    4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湖北省A县应急管理的治理实践反映了一种新的"预防型运动式治理"模式.预防型运动式治理的出现与国家治理转型紧密相关,且呈现与传统运动式治理不同的特征,即启用时间的事前化、治理重心的过程化、治理周期的规律化以及组织主体的多元化.预防型运动式治理通过信号生产与体制响应的发生机制、责任兜底与责任细分下的双向动员机制以及以"对标对表"为支撑的常态化督查推进机制确保了该治理模式在基层的无差别落实.预防型运动式治理塑造了"过程至上"的治理生态,但也蕴含着由高标准的"对标对表"所诱发的治理外包和高频化启用所带来的运动式治理常规化等治理风险,而厘清预防型运动式治理的响应边界则是改善这一治理异化的关键着力点.

    治理转型运动式治理常规治理应急管理治理内卷

    基层考核政治中的差异化激励:基于"信号传递—意见领袖"的解释

    赵乾
    5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基层考核政治运行中,强激励与弱激励同时存在.田野观察表明,面对相同的考核方案,作为信号释放者的上级领导与作为信号接收者的考核对象对信号传递存在巨大差异,以及考核方发挥意见领袖作用的差别使激励常常处于变动状态,进而催发了四种激励图式:"相容型强激励""动员型强激励""倦怠型弱激励""被动型弱激励".考核方依据上级领导意图实施考核,并在上级领导与考核对象的信号传递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意见领袖角色,而考核对象在上级领导信号释放、自身信号感知以及考核方的影响下,自主地在任务推进过程中呈现鲜明的被激励状态,并理性适应整个基层政治生态."信号传递—意见领袖"框架的提出,不仅强化了考核激励在微观层面上的解释力度,而且有助于回应基层考核中的激励偏差问题,同时也为干部管理提供了理论启示与实践参考.

    考核激励信号传递意见领袖干部管理

    从"摆平"到"规则之治":社会矛盾纠纷治理的制度化转向与嵌入性审视

    庞尚尚
    6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度化本质上是规则之治,实现制度化治理是当下我国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议题.对于社会矛盾纠纷治理的制度化转向,现有研究尚侧重于整体、宏观向的考察,既缺少对制度化转向具体表现形态的梳理,也忽视了制度化转向在宏观制度环境中的嵌入性问题.X市A区矛调中心的治理实践在"结构—机制—行动"三个维度呈现了社会矛盾纠纷治理的制度化转向,具体表现为治理结构的一体化、治理机制的程序化与治理行动的规范化.从制度嵌入性的视角来看,这一制度化转向受到群众路线、政治压力与监督问责等宏观制度环境的影响,须不断调适优化.这表明,对社会矛盾纠纷治理的制度化转向的关注不应仅停留在制度建构这一层面,还应当将注意力适时放在影响制度存续与绩效产生的宏观制度环境上.

    矛盾纠纷治理矛调中心枫桥经验社会治理

    低龄老年人参与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逻辑与模式——基于"内发效能—外源嵌入"的类型分析

    何继新刘怡辰
    7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推进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中,各地积极探索不同类型低龄老年人参与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模式,展现了多样性治理特征与异质化参与模式.基于"内发效能"与"外源嵌入"两个维度所构建的内生与外源协同嵌合分析框架,可以划分出强内发效能-弱外源嵌入的自我决定型、强内发效能-强外源嵌入的互融共进型、弱内发效能-强外源嵌入的权威引导型三种有效参与模式.永州零陵老年互助、无锡滨湖银发志愿者团队、绍兴柯桥"老年教育共同体"三个典型案例展示了不同低龄老年人参与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三种模式类型的本质特征、治理结构与制度逻辑.面对三种模式的动态演化,未来自我决定参与模式须加强以"互惠协作"为基础的低龄老年人横向参与密度,互融共进参与模式须构建以"双联共管"为核心的低龄老年人弹性参与机制,权威引导参与模式须增强以"激励增效"为支点的老年人敏捷参与动能.

    低龄老年人基层治理共同体人口老龄化

    论行政处罚裁量自动化中逸脱机制的适用

    王春业张天姿
    8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动化行政处罚背景下的裁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行政处罚裁量自动化的应用提升了处罚的效率和客观性,但其"一刀切"的裁量模式导致了行政裁量僵化的现象,这违背了行政裁量的初衷.逸脱机制在破解裁量僵化的问题上发挥着积极作用,为在自动化裁量中探寻逸脱机制适用的路径提供了可能.构建逸脱机制需要在制度规则层面制定逸脱规范、划定逸脱范围、明确逸脱规则、公开逸脱规范,在实践运行层面规范启动主体和适用条件,在事后层面落实备案、更新数据、责任追究等保障手段.

    行政处罚裁量自动化行政逸脱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