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川崎病(KD)患儿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的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0 年 5 月—2023 年 5 月本院收治的 80 例KD患儿分为两组,各 40 例,两组均采用基础对症治疗,包括调节水电解质平衡、退热等,并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50 mg/(kg·d),2 次/d,后续根据患儿体温变化,适度减少药物剂量,2周左右减少剂量至 5 mg/(kg·d),2次/d,发病后 6~8 周若患儿症状消失,血象恢复正常,则停止服用;对照组基于上述治疗方案加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2 g/(kg·d),8~12 h静脉缓慢输入 1 次,初始以 20 滴/min速率滴注,持续 15 min后无不良反应则加快滴注速率,最快不超过 60 滴/min,用药 2d后对体温仍>38℃的患儿予以第 2 次人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2 mg/(kg·d),2 次/d,静脉滴注 5d后改为口服甲泼尼龙片治疗,2 mg/(kg·d),2次/d,连续治疗 2 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辅助性T淋巴细胞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率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黏膜充血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皮疹消失时间和手足硬性水肿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各实验室指标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实验室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实验室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辅助性T淋巴细胞水平及冠状动脉内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辅助性T淋巴细胞 1(Th1)、Th1/Th2 高于治疗前,Th2 低于治疗前,冠状动脉内径小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Th1、Th1/Th2 高于对照组,Th2 低于对照组,冠状动脉内径小于对照组(P<0.05);组间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KD效果显著,利于加速症状恢复,改善实验室指标,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且副作用较少,用药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