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空天防御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空天防御
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空天防御

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季刊

2096-4641

no8publish@126.com

021-24185113

201109

上海市闵行区元江路3888号

空天防御/Journal Air&Space DEFENSE
查看更多>>《空天防御》期刊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国内公开发行的空天防御领域学术性期刊。期刊立足于防空、防天、空天一体化防御领域的技术交流,顺应未来防御装备向空天领域拓展的重要趋势,引领先进防御武器装备技术发展,是从事空天防御相关武器装备系统研制、生产和保障服务的科研院所广大科研人员、部队、高校等技术交流、创新思维、共享资源、激发灵感的平台,可以有效推动产学研各方的合作互动和成果转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防空导弹结构轻量化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许斌郝予琛杨海洋刘广...
    1-1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防空导弹结构轻量化技术是提升导弹续航能力与机动性能的关键技术,对未来国防装备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防空导弹的结构组成和服役环境;总结了结构优化设计中尺寸优化、形状优化和拓扑优化的理论和应用进展;列举了高性能金属材料与树脂基、陶瓷基、金属基复合材料等高强轻质材料在导弹中的应用;介绍了金属近净成型技术、增材制造技术以及复合材料成型技术等先进制造工艺技术;针对当下防空导弹轻量化技术所面临的挑战,指出了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防空导弹轻量化技术结构优化轻质材料制造技术

    飞机舵面易损特性与毁伤评估方法研究综述

    彭钱诚裴扬王文宽
    1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飞机舵面作为产生维持飞机可控飞行所需控制力的部件,在空战条件下极易遭受毁伤,开展飞机舵面毁伤评估对飞机类目标的精准毁伤评估、整机易损性降低、战场生存能力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了飞机舵面毁伤评估的基本组成,分别从毁伤评估对象、损伤模式分析、低易损性设计和增稳控制算法4个方面总结了舵面毁伤评估的研究体系,重点分析了用于舵面毁伤评估的6项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针对未来战机高生存力设计和快速、精准毁伤评估技术的需求,结合未来关键技术发展趋势,从功能毁伤角度分析了舵面毁伤评估需要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舵面损伤毁伤评估易损性减缩设计生存力功能毁伤

    未来智能杀伤网构想

    阮开智孙学安仝云梁硕...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国战争的战场形态朝着高动态、高烈度的方向发展,单一武器系统或其形成的杀伤链难以适应未来的战争形态.杀伤网作为一种高动态、高弹性的新型作战概念,具有极高的自适应性、自组织性和韧性,可以通过极快的反应速度完成作战编组构建和指挥控制,大幅提升决策效率.本文首先针对杀伤网这一作战概念展开研究,然后从杀伤链的产生背景、"链"到"网"的过渡、基本概念、典型案例、关键技术等方面展开分析论述,最后结合智能化技术总结了对未来杀伤网智能化的构想.

    指挥控制杀伤网作战体系智能化

    俄乌无人机攻防作战对反无装备发展的启示

    张要一李宁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俄乌双方在冲突中采用无人机攻防作战的情况,研究未来应对以无人机为代表的新型空中威胁的方法.通过梳理俄乌双方投入的无人机整体概况,总结双方运用各类无人机构建一体化侦察与进攻体系的方法;从应对无人机威胁角度出发,系统梳理双方投入的反无人机装备整体概况,总结双方运用各种软硬杀伤手段构建一体化反无人机体系的方法.基于战争实践经验,并结合美军等强敌对无人机、反无人机装备的发展情况,提出未来反无人机装备发展的若干启示与建议.

    俄乌冲突无人机反无人机装备启示

    国外巡飞防空武器现状及发展研究

    梅志伟余慧敏刘小磊张子伦...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巡飞弹主要用于执行对地/海作战任务,而近年来在军事需求和军事技术进步的持续推动下,将巡飞弹用于防空作战得到快速发展.以美国为首的军事强国,推出了一系列巡飞防空武器演示验证项目,并有部分已形成实战能力,有望成为未来防空装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能会深刻改变未来作战样式.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外巡飞防空武器发展现状,梳理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并提出了巡飞防空武器未来的发展方向.

    巡飞弹防空作战发展现状关键技术发展方向

    助推段火箭发动机尾喷焰红外光谱辐射特征精确建模

    王彪白璐李金录郭兴...
    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统计窄谱带(I-SNB)模型用于火箭发动机尾喷焰红外辐射特征的计算.该模型以非均匀模式将窄带内的谱线离散,使离散后的谱线在温度和浓度同时变化的情况下有相似的行为,以适应高度不均匀的喷焰流场.I-SNB模型的建模精度已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参考测量数据和逐线积分(LBL)基准解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其建模精度显著优于传统的统计窄谱带(SNB)模型.在此基础上,以美国Atlas 5运载火箭为基准构型,结合助推段火箭飞行弹道参数,对助推段发动机尾喷焰光谱辐射特征进行研究,其计算波段范围为2.0~5.0 μm、8.0~12.0 μm;计算光谱辐射特征包括光谱辐射强度、特征波段辐射图像和积分辐射强度.研究结果对天基红外探测系统助推阶段拦截提供理论支撑.

    火箭发动机红外光谱辐射尾喷焰火箭助推窄谱带模型

    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构型对燃烧特性影响研究

    赵李北夏智勋马立坤陈斌斌...
    5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提升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性能,明晰燃烧室设计参数对发动机燃烧模态及性能的影响和作用规律,利用数值模拟分析了燃烧室最小几何喉道和凹腔前缘与燃料喷注口距离对燃烧室流动与气固两相燃气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燃烧室最小几何喉道通过影响燃烧室内的阻塞程度,进而改变燃烧室内的热力喉道位置;随着凹腔前缘与燃料喷注口距离的增大,其产生的低速区对气流的阻塞作用更强,进而延长颗粒相燃料在燃烧室中的滞留时间,提升燃烧效率;颗粒相燃料的燃烧效率是决定燃料总燃烧效率的主要因素,从而影响燃烧室性能提升和燃烧模态的改变.

    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燃烧特性硼颗粒

    防空导弹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能量优化研究

    陈柯宇贾世伟顾嘉耀郑天宇...
    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针对防空导弹高远弹道末速不足的问题,结合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在防空导弹上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固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及两级发动机点火间隔对高远弹道导弹末速的影响.同时,以增大防空导弹高远弹道末速作为主要优化目标,基于改进的分类化学反应优化算法对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推力及点火间隔时间等参数进行寻优,得到了导弹末速最优的发动机能量分配方案.

    防空导弹固体火箭发动机能量优化化学反应优化算法

    燃烧室声腔模态特性影响因素研究

    范博超张刚齐江龙杜云祥...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固体发动机不稳定燃烧现象,本文通过试验测试及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旁支管路位置和长度对声腔模态的影响,比较了不同试验边界下的声腔模态差异,分析了气流流速、温度对燃烧室声模态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随着旁支管路向内收拢,旁支管路长度变小,模态频率值逐渐变大;随着开口面积增大,声模态频率值增加,管路连通状态与一端开口状态声模态结果接近;随着流速的增大,各阶声腔模态值逐渐减小;随着温度的增加,各阶声腔模态值逐渐增大.

    固体发动机不稳定燃烧声腔模态气流流速气流温度

    耐高温有机硅树脂示温涂层的制备

    罗艳梅刘江峰窦怡彬王文芳...
    7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发展迅猛,由此对发动机涡轮机、燃烧室等高温部件的温度及分布测试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示温漆受到广泛关注.为了解决我国航空发动机等高热部件温度测量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示温漆的变色温度上限和显色性能.本文选用正硅酸乙酯(TEOS)、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DMDPS)、三甲基氧基苯基硅烷(TMPS)为原料制备TEOS杂化甲基苯基硅树脂(SR),通过调节TEOS与DMDPS比例提高树脂的柔韧性;采用七异丁基三硅羟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对所制备的增韧SR进行改性,制备出一种兼具韧性和耐高温性且可室温固化的杂化有机硅树脂,其在500℃ 残重达82%.选择新胭脂红、三氧化钨、三氧化二铬、氧化铁、硅酸铝等为颜料,锆英粉和三氧化硼为耐高温填料,无水乙醇为溶剂,与制备的耐高温有机硅树脂混合研磨制备耐高温示温漆,分别研究其在400、500、800、900、1 000、1 150及1 300℃ 时的显色效果及显色机制.研究表明,所制备的示温漆工艺、耐高温、显色等性能较为优异,具有高温部件测温的潜能.

    不可逆高温示温漆正硅酸乙酯(TEOS)杂化甲基苯基有机硅树脂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改性热致变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