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铁道勘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铁道勘察
铁道勘察

刘家沂

双月刊

1672-7479

tdkc@263.net

010-51823763 51830165

100055

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15号中铁咨询大厦731室

铁道勘察/Journal Railway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ing
查看更多>>《铁道勘察》(双月刊)创办于1975年,原名《铁路航测》,是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原铁道部专业设计院)主办的铁路勘察领域唯一的国家正式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重点报道我国铁路勘察领域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方面的技术和经验,及时报道国内外勘察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特别是有关客运专线建设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ARIMA-BP组合模型的铁路路基冻害预测技术研究

    宋军黄华刘风刚王孟龙...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路路基沉降数据易受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为降低人工检修成本,提高预测精度,提出一种ARIMA-BP的组合预测模型.首先深入分析季节性冻土沉降变化规律及其数据特性,分别构建基于ARIMA(差分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和BP神经网模型的路基冻害预测模型,分析发现,单一ARIMA模型对短期线性沉降变化具有较强的预测性能,但在长期非线性变化沉降预测中表现较差;BP 神经网络根据误差反向更新模型权重,可以深度挖掘序列的长期非线性变化趋势.故提出一种ARIMA-BP 组合模型,利用BP 神经网络完成初步预测并拟合出原始序列的残差序列,再采用ARIMA模型进行残差预测,将两者预测结果组合起来得到组合预测结果.实验表明,提出的组合模型RMSE较ARIMA预测方法降低76.9%,较BP神经网络预测方法降低 58.6%,较基于ARIMA-BP 最优权重组合预测方法降低45.9%,证明该方法能更好地表现路基沉降变化趋势,为铁路行车安全发挥预警作用.

    铁路路基沉降ARIMA模型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

    h型桩板墙在高速铁路陡坡路基中的应用

    廖超
    70-7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杭黄高速铁路某陡坡路基工点为背景,受地形和周边环境影响,支挡结构悬臂段>13 m,故提出一种h型桩板墙的支挡设计方案,并选择代表性断面开展现场试验研究,测试结构所受土压力、钢筋应力、水平位移,研究结构内力分布规律.研究表明:(1)根据主桩实测土压力分布曲线,横梁上部土压力明显大于下部,说明横梁上设置承载板有显著的卸荷作用;(2)结构各测试部位钢筋应力均远小于设计强度;(3)根据实测钢筋应力反算锚固面位置,当锚固段地层为基岩强风化时,主桩锚固面位置宜在桩前覆盖层2~3 m;(4)各测试断面测试期间主桩桩顶水平位移为 2~6 mm,表明结构具有较强的横向刚度.

    高速铁路h型桩板墙陡坡路基现场试验

    文山至蒙自铁路主要技术标准选择

    陈赛付昌友赵鹏
    7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路主要技术标准决定项目的运输能力和效率,对项目投资、工程实施难度有直接影响,文山至蒙自铁路沿线地形地势复杂,其主要技术标准的选择对项目建设及经济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项目功能定位为前提,客货运需求为基础,结合相邻线技术标准,重点对正线数目、旅客列车设计速度、动车组及机车类型、限制坡度及牵引质量进行研究.采用定量计算方法比较不同正线数目、设计速度的工程投资差异;从运行时分、线路适应性、政策要求等多方面选择动车组类型;采用图解法和扣除系数法计算通过能力;结合国铁现行政策,铺画基于"动货不见面"的列车运行图.基于本线运输组织方案与相邻线适应性,对各方案工程实施难度、投资及换算工程运营费等进行多维度比选,最终推荐文蒙铁路技术标准为:Ⅰ级、双线、160 km/h、24‰、3 000 t.

    文蒙铁路山区铁路技术标准限制坡度运输组织

    城市轨道交通缩短渡线的类型及应用

    梁创佳任祥张世涛
    83-87,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市域快线快慢车运营模式的发展,车站配线型式越来越复杂,缩短渡线在轨道交通配线设计中的应用,不再局限于单渡线两组道岔之间,还出现一种新型的两端分别连接道岔和圆曲线的渡线.为了系统研究缩短渡线设计,全面总结缩短渡线的型式和现有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研究平行线路可做缩短渡线的最小线间距,以及平行线路缩短渡线长度与线间距之间的关系,并补充两端分别连接道岔和圆曲线的缩短渡线的计算公式.研究表明,该缩短型式可以有效缩短双岛车站总长度,减少车站规模和节约工程投资,相较于平行线路间缩短渡线,该缩短型式相对减少1 组道岔,可提高行车舒适度,在越行线和站前折返线等载客过岔的地段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城市轨道交通缩短渡线配线市域快线单渡线

    成达万高铁渠江特大桥主桥结构设计和关键技术研究

    尹春燕刘永锋彭岚平张夫健...
    88-9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成达万高铁渠江特大桥主桥计算跨度为(139+278+139)m,采用墩-塔-梁固结体系,为目前在建时速350 km最大跨度无砟轨道混凝土主梁部分斜拉桥.为了研究主桥结构的动静力性能,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全桥整体计算模型,进行全桥静力计算和动力分析,计算得出合理的桥梁结构设计参数.结果表明,该桥在施工和运营阶段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均满足规范要求;除E2 地震作用下,桥塔横梁发生屈服外,其余部位均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另外,采用理论和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主梁悬浇节段长度、无砟轨道适用性、列车走行性等关键技术,该桥采用挂篮小节段悬浇施工满足工期要求,桥梁短波偏差和长波偏差满足规范要求,具备无砟轨道铺设条件,满足列车时速 350 km的运行要求.同时与拱加劲刚构连续梁方案进行技术和经济比较,表明主跨280 m级时部分斜拉桥方案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高速铁路部分斜拉桥拱加劲刚构连续梁桥式方案关键技术

    跨座式单轨桥梁性能及建造技术研究

    李先婷周腾
    9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跨座式单轨桥梁建设中面临技术标准少、建设条件复杂、线形精度要求高等问题,需对跨座式单轨桥梁性能及建造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并通过对跨座式单轨桥梁结构静态、动态受力性能进行实际测试,系统研究跨座式单轨受力特性,分析结构基频与动力系数的相互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得出适用于跨座式单轨"结构基频-动力系数"的计算公式.通过对疲劳设计公式及疲劳作用效应的研究,引入疲劳损伤修正系数,再通过研究列车经过不同跨度桥梁的荷载效应比频谱,结合设计寿命期内的运营次数,得到设计寿命期内荷载效应比频谱,进而得到损伤修正系数取值.研发一种可三维精调的临时固结系统,包含墩顶混凝土锁定块、临时杆件、可调节墩身预埋件三部分,可解决大跨度钢桁轨道梁桥转体施工不同方向误差难以调整、线形精度要求高的建造技术难题.

    跨座式单轨轨道梁动力系数疲劳损伤修正系数三维精调临时固结系统

    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施工组织设计对投资控制的影响分析

    邹红枚
    10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州至湛江高速铁路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海铁路客运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速度350 km/h,采用无砟轨道,正线长度为400.1 km,全线桥隧比78.1%,其中大跨度桥梁对工程造价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为了研究不同施工组织方案对工程造价的影响,首先对广湛高铁佛山特大桥跨西江主桥的工程施工组织重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比不同建设阶段下施工组织方案差异及费用差异,再论述施工组织设计与控制投资间的关系,明确施工辅助措施变化对工程费用和投资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工组织设计对高速铁路大跨度刚构桥投资影响很大,加强外业调查和施工组织方案的比选工作,是控制工程投资的必要前提;另外,建设单位应沟通与协调有关各方,采取精细化施工组织设计、风险评估与管理、变更管理、实时监控与调整等策略,以期达到良好的投资管控效果.

    高速铁路大跨度刚构桥施工组织施工成本投资管控

    跨海大桥预制墩台大体积海工混凝土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以厦门翔安大桥为例

    蔡秀娟
    108-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大型墩台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防止混凝土开裂,以厦门翔安大桥工程为依托,从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温度控制等方面,研究跨海大桥预制墩台大体积海工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技术措施.其中,配合比优化设计方面,综合考虑海工混凝土和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以耐久性为核心,以各项性能指标均衡发展为目标,遵循抗氯离子渗透性与抗裂性并重原则,采用低热硅酸盐水泥、适中水胶比、较大掺量优质粉煤灰及矿渣粉掺合料以及高性能减水剂,再通过计算、试配、试验和优化调整,从中优选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要求、综合性能最佳的混凝土配合比等质量控制措施;温度控制方面,综合考虑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初期水泥产生大量水化热、易受外界气温变化影响、混凝土硬化后体积收缩变形较大的特点,采取做好原材料降温、严控混凝土入模温度、优化浇筑工艺、加强浇筑后温度控制、注重养护工作等温控防裂措施.室内试验和实体检测结果表明,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密实性、抗裂性及体积稳定性等有关技术指标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实践证明,大型预制墩台的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与温度控制措施可行.

    跨海大桥大型预制墩台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配合比温控防裂措施

    Dassault 3D EXPERIENCE在公路钢-混组合梁BIM建模中的应用

    程正楷随哲
    116-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常规中小跨径钢-混组合梁BIM模型难以适应空间曲线变化的难点,依托明村至董家口公路工程中的55m钢-混组合梁,基于"骨架-模板"的建模思想,借助Dassault 3D EXPERIENCE的Engineering Temple 功能模块和内嵌 EKL 语言,从骨架、模板及实例化三个方面对 Dassault 3D EXPERIENCE在钢-混组合梁建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探索出一种参数化智能建模技术路线.研究表明,EKL语言与软件二次开发功能实现构件的批量实例化,验证"骨架-模板"建模方法在桥梁工程中的适用性和通用性.这种建模方法符合设计习惯,可实现骨架线修改后模型联动修改,随时调整细部构造,提高钢结构桥梁的BIM设计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该模型进行碰撞检查、方案优化、可视化交底、施工工艺模拟等BIM技术应用,可减少设计变更,提升设计服务水平,缩短工期,保障项目的顺利推进.

    公路桥钢-混组合梁BIM骨架-模板EKL语言

    TBM隧道下穿运营高铁隧道变形影响研究

    刘吉光王栋马国海谢强...
    12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TBM隧道下穿既有高铁隧道过程中,高速铁路列车的动力荷载与新建隧道施工共同作用对既有隧道变形的影响,以瓯江引水TBM隧道下穿既有圆岩寨高铁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分析有无列车荷载作用情况下,新建隧道施工对既有高铁隧道变形分布规律的影响,并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既有隧道底部最终沉降沿隧道轴线方向呈"凹槽"形,因隧道延伸方向埋深不同,沉降分布凹槽对隧道中心截面明显不对称,向隧道埋深更大的进口段一侧偏移;列车荷载作用下,既有隧道沉降明显增大,较无列车荷载情况下增大约 64%,但随着列车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对既有隧道沉降的影响逐渐减小;列车荷载与新建隧道开挖共同作用下,随着TBM接近既有隧道中轴线,既有隧道先发生沉降,当TBM驶过穿越中心后,既有隧道发生回弹现象,后随着TBM掘进再逐渐沉降至稳定值.

    高速铁路隧道列车动荷载竖直沉降TB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