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护理实践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护理实践与研究
护理实践与研究

周莲茹

半月刊

1672-9676

hlsjyj@hlsjyj.com

0311-85911163;85074334

050031

石家庄市建华南大街133号

护理实践与研究/Journal Nursing Practice and Research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专家按语

    钱素云
    1页

    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对急性白血病患儿及其照顾者的影响

    韩丽鲜万琳吴惠芳熊瑛...
    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沟通护理对急性白血病患儿治疗情绪及照顾者知识认知、心理状态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条件的 150 例急性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均经免疫组化染色、骨髓形态细胞学等检查确诊.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75 例,每例患儿纳入 1 名主要照顾者.对照组患儿及其照顾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及其照顾者接受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健康教育,包括分级护理、家属赋权、家属正念减压三个方面,两组患儿及照顾者均持续护理干预1 个月.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治疗情绪[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SCARED)]、患儿照顾者干预前后的知识认知评分及心理状态(Herth希望量表).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儿DSRSC、SCARE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DSRSC、SCARE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儿照顾者认知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照顾者认知评分高于对照组患儿照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儿照顾者Hert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照顾者Herth评分高于对照组患儿照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沟通护理应用于急性白血病患儿及照顾者中效果较好,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急性白血病患儿负性情绪,还可以丰富照顾者自身知识认知水平,提高其希望水平,使其积极辅助患儿配合医护人员,促进和谐医护患关系,确保治疗护理相关工作顺利实施.

    Snyder希望理论沟通护理急性白血病儿童照顾者心理状态

    适于胎龄与小于胎龄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身长增长对PICC尖端移位的影响及比较

    黄美霞林云云苏平庄春玲...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中适于胎龄儿(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AGA)和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身长增长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尖端移位的影响,并横向比较影响程度,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把握导管尖端位置监测的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1 月—2022 年 6 月在医院NICU住院并使用PICC的VLBW,按出生体质量和胎龄关系分为AGA组 45 例和SGA组 19 例,记录首次置管当日身长(Ht1)以及PICC尖端位置、置管期间胸片检查当日身长(Htn)以及PICC尖端位置,并计算相应的身长增长率.身长增长率与PICC尖端移位的相关性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将AGA和SGA的身长增长率分别与PICC尖端移位进行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构建回归模型,用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回归直线.结果 VLBW中AGA组 97.8%患儿出现移位,SGA组所有的患儿都出现移位,占比最多的均为移位 3 个椎体.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儿身长增长率与PICC尖端移位均具有相关性(AGA组rs=-0.719,P<0.001;SGA组rs=-0.769,P<0.001),随着VLBW身长增长,PICC尖端逐渐移位远离心脏.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GA组回归模型(R2=0.517,调整后R2=0.513,F=129.487,P<0.001),SGA组回归模型(R2=0.591,调整后R2=0.585,F=95.385,P<0.001).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由于回归系数检验没有统计学意义,两条直线平行,说明身长增长率对两组患儿位移的影响一致.截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9.265,P=0.003),说明两组患儿位移的起点不同(即增长率为零时的位移位置),说明位移与是否为AGA、SGA有关.结论 随着VLBW中AGA和SGA身长增长,PICC尖端逐渐移位远离心脏,但相同的身长增长率,SGA引起的导管尖端移位幅度更大.建议AGA身长增长率 12.4%、SGA身长增长率 9.5%可作为监测导管尖端位置的重要时机,以免导管尖端进一步移位至非中心静脉,导致相关并发症发生.

    极低出生体重儿适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身长增长率尖端位置

    母乳喂养质量改进在NICU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

    刘蓓蓓孙兴徐微徐业芹...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母乳喂养质量改进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 1 日—2021 年 12 月 31 日南京市妇幼保健院NICU收治的 70 例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作为研究对象,按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35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母乳喂养管理和宣教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母乳喂养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增设人力资源、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加大产妇及家属的宣教力度及加强院感监测共五个方面进行母乳喂养质量改进,比较两组VLBWI住院期间母乳喂养情况、生长发育情况、静脉营养时长、住院时长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亲母母乳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较对照组提前,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体质量增长速率较对照组有所提升,静脉营养持续时间及总住院时长较对照组有所缩短,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及视网膜病变(ROP)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母乳喂养质量改进措施可提升NICU住院VLBWI纯母乳喂养率,促进其体质量的增长,缩短静脉营养持续时间及总住院时长,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乳母乳喂养质量改进循证护理

    新生儿肠内营养胃管留置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余红申良荣龙卓李茵...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索、评价并整合国内外新生儿肠内营养胃管留置管理的相关证据.方法系统检索英国医学杂志最佳临床实践网、Up To Date、CINAHL、加拿大医学会临床实践指南网、国际指南网、WHO指南网、美国国立指南库、医脉通、Cochrane 图书馆、PubMed、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等数据库等网站和数据库中关于新生儿肠内营养胃管留置管理的临床决策、推荐实践、证据总结、临床实践指南、技术报告、专家共识、系统评价,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根据主题对证据进行提取与汇总,检索时限为建库至 2023 年 5 月.结果 共纳入 14 篇文献,包括指南 2 篇、证据总结 1 篇、系统评价5篇、专家共识3篇、最佳实践2 篇、随机对照研究1篇.最后总结包括适应与禁忌、置管前的准备与评估、胃管位置验证、胃管固定、胃管维护 5 个方面的 22 条证据.结论 本研究通过系统检索国内外高级别的循证资源,对新生儿肠内营养胃管留置的管理进行证据总结,所总结的新生儿肠内营养胃管留置管理证据全面、实用,可为规范新生儿胃管留置管理管理提供循证依据,保证新生儿肠内营养安全,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

    新生儿肠内营养胃管留置胃管管理循证护理

    新生儿低血糖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效果验证

    刘颖朱珠单春剑蒲丛珊...
    2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新生儿发生低血糖临床风险因素及构建预测模型,为早期识别新生儿低血糖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2022 年 1 月南京市某医院 1330 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 7:3 分为建模组(n=931)、验证组(n=399).利用Logistic回归构建模型,Hosmer-Lemeshow、ROC等评价拟合优度、预测效果.结果 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在建模组与验证组中分别为 12.57%(117/931)、12.78%(44/399),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合并糖尿病、母亲肥胖、孕期及哺乳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药物、产前使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小于胎龄、血糖检测方式 6个因素是独立影响因素.建模组模型ROC曲线下面积 0.893(95%CI:0.855~0.931,P=0.000),H-L检验结果为P=0.155,验证组曲线下面积占比 0.847(95%CI:0.828~0.9876,P=0.000),H-L检验结果P=0.401.结论 本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可有效预测新生儿低血糖并划分层级,为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新生儿低血糖影响因素预测模型风险分层母亲合并糖尿病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再入院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林颖廖金花滕灵晶吴丽丽...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患儿再入院现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危重新生儿后期临床实践提供参考的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 2020 年 8 月—2022 年 7 月NICU收治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条件、排除条件将发生再入院的224 例患儿作为再入院组,采用1:1 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未发生再入院 224 例患儿为非再入院组,收集两组患儿入院诊断、性别、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出生身长、生后 1 min Apgar评分、是否使用呼吸机、出院时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血胆红素水平及母亲分娩方式、母亲年龄、孕产次等方面的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NICU患儿再入院的影响因素.结果 NICU患儿再入院率为1.75%(224/12816);出院 1 周内再入院 150 例(66.96%)、出院 1~2 周再入院患儿 43 例(19.20%);再入院主要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101 例(45.09%)、消化系统疾病 35例(15.63%)、呼吸系统疾病 34 例(15.18%)、围生期感染 33 例(14.73%);NICU患儿再入院的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与出院时CRP水平为NICU患儿再入院影响因素.结论 胎龄与出生时CRP水平是影响NICU患儿再入院的主要因素,NICU医护人员应综合考虑患儿出生胎龄及出院时的CRP水平,及时解决家长在照护过程中的困难,提醒家长定期随访,尽可能保证其出院时控制CRP水平在正常范围内,以期减少NICU患儿再入院率.

    新生儿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再入院影响因素诊断胎龄

    肝脏衰弱指数评估肝硬化住院患者衰弱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古再努尔·依力亚尔敬进华余虹郭燕...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肝脏衰弱指数评估住院肝硬化衰弱患者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临床筛查评估和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 2021 年 12 月—2022 年 9 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诊断为肝硬化的住院患者170例,采集患者人口学信息、血清学指标、肝硬化并发症、每周体力活动水平、CTP评分、MELD评分、营养评估(BMI、优势手握力、步速、小腿围、上臂围、营养评分);采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估肝硬化患者LFI(优势手握力、平衡测试、椅子站立测试);以LFI为评估标准,将患者分为衰弱组和无衰弱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 衰弱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发生率为 33.53%.衰弱组与无衰弱组比较,优势手握力、营养风险占比、每周体力活动水平、CTP评分、MELD评分、腹腔积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总蛋白、总胆固醇、胆碱酯酶、胱抑素-C、低密度脂蛋白、CTP评分、CTP分级、MELD评分、腹腔积液、优势手握力、营养评分、营养风险、每周体力活动水平,体力活动水平分组(中,低)是肝硬化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P<0.05);用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营养风险(OR=2.361,95%CI:1.096~5.088,P=0.028)是肝硬化发生衰弱的危险因素,每周体力活动水平(OR=0.999,95%CI:0.999~1.000,P=0.048)和低密度脂蛋白(OR=0.546,95%CI:0.331~0.900,P=0.018)是衰弱的保护因素.结论 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营养状况、体力活动水平,可以降低衰弱的发生率.

    肝脏衰弱指数肝硬化衰弱影响因素营养风险体力活动水平

    PowerPICC导管全程集束化护理管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

    胡健聂凌云江莹莹梁锐...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PowerPICC全程集束化护理管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8 月—2022 年 11 月医院收治的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住院患者 120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65 例和观察组 55 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PowerPICC导管全程集束化护理管理.干预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穿刺次数、一次性穿刺到位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导管堵塞、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患者出院时对护理服务、环境设施、住院舒适的满意度评分以及综合满意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穿刺次数低于对照组,一次性穿刺到位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环境设施、住院舒适的满意度以及综合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导管堵塞、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非计划性拔管)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werPICC全程集束化护理管理能够提高一次性成功置管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提升了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PowerPICC导管全程集束化护理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导管留置时间

    基于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神经外科卧床患者肺康复干预方案构建与实践

    周娥陈志勇何迟迟朱智宇...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领导生命周期理论(situational leadership theory,SLT)的神经外科卧床患者肺康复干预方案的制订与实施效果,评价神经外科卧床患者肺康复干预方案的实用性.方法 选取暨南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2022 年 1 月—2023 年 3 月 100 例神经外科卧床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资料均衡且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肺康复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SLT理论制订的肺康复干预方案,首先组建研究小组,构建基于SLT理论的肺康复干预方案并实施,连续干预4周.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水平、康复依从性、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程度的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FVC、FEV1 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康复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中的生理、心理、躯体疼痛、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SLT理论制定肺康复干预计划符合神经外科卧床患者需求,该模式能够促进患者肺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患者康复依从性良好,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程度,是一种可行、可借鉴的康复护理模式.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神经外科卧床肺康复护理满意程度生活质量康复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