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护理实践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护理实践与研究
护理实践与研究

周莲茹

半月刊

1672-9676

hlsjyj@hlsjyj.com

0311-85911163;85074334

050031

石家庄市建华南大街133号

护理实践与研究/Journal Nursing Practice and Research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不同阶段的跌倒恐惧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邱淑春蒋春辉蔡太芬易玲...
    853-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不同阶段的跌倒恐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医院 2021 年 1 月—2023 年 1 月收治的 102 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国际跌倒效能感量表(FES-I)、康复锻炼自我效能量表、医院综合焦虑抑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各阶段跌倒恐惧、康复锻炼自我效能、焦虑抑郁、社会支持水平的现状调查,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各阶段跌倒恐惧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首次下床活动后跌倒恐惧水平为 34.19±6.72 分,术后 1 个月跌倒恐惧水平为 31.63±6.48 分,术后 3 个月跌倒恐惧水平为 28.88±5.75 分,患者术后不同阶段FES-I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各阶段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康复锻炼自我效能总分、焦虑抑郁总分是患者首次下床活动后跌倒恐惧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术后疼痛评分、康复锻炼自我效能总分、焦虑抑郁总分、社会支持总分是术后1个月患者跌倒恐惧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主要照护者、近半年跌倒次数、康复锻炼自我效能总分、焦虑抑郁总分、社会支持总分是术后3个月患者跌倒恐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不同阶段跌倒恐惧是持续存在且动态变化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各阶段跌倒恐惧水平呈下降趋势,各阶段跌倒恐惧的影响因素众多,且与康复锻炼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及焦虑抑郁情况呈密切相关性,提示临床人员应充分重视患者术后跌倒恐惧的评估,根据患者各阶段跌倒恐惧水平和相关因素提供针对性护理指导,以降低患者跌倒恐惧水平,提高康复依从性.

    下肢骨折老年患者跌倒恐惧影响因素自我效能社会支持

    腔内心电图技术在肿瘤化疗患者上臂植入式输液港中的运用

    何育兰赵颖王芬胡立珍...
    861-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腔内心电图技术在肿瘤化疗患者上臂植入式输液港中的应用价值,为后续开展相关临床操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2022 年 11 月在长沙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化疗的患者240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120 例.对照组在超声引导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根据体外测量法估算导管长度后行X线检测确认导管尖端位置,由医生在上臂皮下埋入输液港.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应用腔内心电图根据P波的变化确认定位导管尖端位置,由医生在上臂皮下埋入输液港.观察两组患者置港成功时间、维护时间以及置管费用、置港舒适度和置管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置港成功时间、维护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置港过程中对简单活动的影响程度及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较X线摄片的优势,腔内心电图技术可有效辅助植入上臂输液港,减少置港成功时间、维护时间及置港费用,提升患者的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此方法简单易行、治疗成本低、安全性高.

    腔内心电图肿瘤患者化学治疗上臂输液港并发症舒适度

    正强化护理联合共情护理对急诊静脉输液患儿的影响

    娄金金赵春红张会军王爽...
    867-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综合探讨急诊静脉输液患儿采用正强化护理干预联合共情护理对焦虑情绪、疼痛程度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 5 月—2022 年 5 月在医院治疗的急诊静脉输液患儿共计 122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正强化护理干预联合共情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焦虑情绪、疼痛程度、输液依从性、家长满意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儿焦虑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SCARED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儿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Wong-Baker)、患儿疼痛评估量表(FLAC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Wong-Baker、FLACC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输液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输液技术、输液沟通、输液服务、输液环境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强化护理干预联合共情护理应用于急诊静脉输液患儿干预中,可改善焦虑情绪,降低疼痛程度,提高输液依从性及家长满意程度,减少不良反应.

    正强化护理干预共情护理急诊静脉输液焦虑情绪疼痛程度依从性

    多学科诊疗模式应用于动静内瘘假性动脉瘤患者的效果

    罗玉霞曹敏芝龚艳艳周路夷...
    873-8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应用于动静脉内瘘(AVF)假性动脉瘤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11 月—2023 年 1 月医院收治的 137 例AVF假性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 68 例和观察组 69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在患者入院后予以健康指导,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度,并依据其透析情况及时进行干预,护士在做好穿刺评估后可采用跳跃式或绳梯式穿刺方法,成功后进行透析,结束后利用纱布加压止血.观察组在多学科诊疗模式基础上组建内瘘专项小组,建立患者健康档案进行分类及分层管理,小组成员通过语言及示范等多种方式在透析前后进行健康宣教,透析时选用适合的血管进行穿刺并依据患者血检报告调整止血时间,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制订外科治疗方案.观察两组自我护能力,穿刺次数及瘤体情况,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 3 个月后,观察组自我护理技巧、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及自我护理责任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穿刺次数及瘤体个数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瘤体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 3 个月后,观察组KDQOL-SFTM量表中SF-36 总分及肾病和透析相关生存质量量表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一接受常规护理比较,对AVF假性动脉瘤患者予以MDT模式可减少穿刺次数,提高自我护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多学科诊疗模式动静脉内瘘假性动脉瘤自我护能力并发症发生率

    放松式心理干预联合麻醉苏醒护理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段静静何佳佳李晔彤翟盛楠...
    879-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放松式心理干预联合麻醉苏醒护理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 2019 年 11 月—2021 年 11 月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 97 例,按放松式心理干预联合麻醉苏醒护理实施时间分组,将 2019 年 11 月—2020 年 11 月实施放松式心理干预联合麻醉苏醒护理前纳入的 48 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 2020 年 12 月—2021 年 11 月实施放松式心理干预联合麻醉苏醒护理后纳入的 49 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放松式心理干预联合麻醉苏醒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疼痛情况、依从性、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RS评分存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时间与组间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术后 1h、术后4h及术后12h时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h、术后4h及术后 12h时的NRS评分较术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中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理功能、活力、精神健康、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及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8%,低于对照组的1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松式心理干预联合麻醉苏醒护理对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的甲状腺手术患者可缓解焦虑、抑郁,减轻疼痛程度,提高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甲状腺手术颈丛神经阻滞放松式心理干预麻醉苏醒护理心理状态疼痛

    俯卧位与翻身时长对烧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

    王容容林静庄玉娇董雅萍...
    886-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烧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不同俯卧位与翻身时长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6-12 月医院烧伤合并ARDS机械通气患者 41 例作为对照组,采取俯卧位与平卧位均为2h并交替翻身3次,俯卧位累计6h;选取2022年1-6月收治的相同疾病患者38例作为观察组,采取俯卧4h→平卧2h→俯卧4h→平卧,俯卧位时间长为8h.观察对比1周内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住院时间、Braden量表评分.结果 更改俯卧位与翻身时长后的第 7 天,观察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Braden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平卧 2h与俯卧4h交替翻身2次,共俯卧位8h,可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减轻皮肤压力性损伤,缩短住院时间.

    烧伤俯卧位通气翻身时长交替翻身效果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模式对慢性胃瘫患者的影响

    蒋小丽高敏张二娟徐心红...
    892-8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模式对慢性胃瘫患者健康焦虑元认知、预感性悲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0 年 5 月—2022 年 5 月收治的 98 例慢性胃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9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干预前、干预 3d后、干预 1 周后、干预 2周后两组胃瘫症状恢复情况[胃轻瘫基本症状指数(GCSI)],比较干预前、干预后两组健康焦虑元认知能力(健康焦虑元认知量表)、预感性悲伤[预感性悲伤量表(AGS)]、生活质量[生活质量量表(SF-36)].结果 干预期间,两组患者GCSI评分均呈降低趋势(P<0.05),干预 2 周后,观察组患者GC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健康焦虑元认知量表评分、SF-36评分较干预前均有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AGS评分较干预前均有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模式能提高慢性胃瘫患者健康焦虑元认知水平,降低其预感性悲伤程度,同时能加快患者胃瘫症状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保护动机理论慢性胃瘫健康焦虑元认知预感性悲伤

    基于情绪释放理念的心理干预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黄星余西平刘奕辰付水鸽...
    898-9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情绪释放理念的心理干预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期性悲伤、配合度和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3 月—2023 年 1 月于医院接受诊治的 90 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45 例.对照组予以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基于情绪释放理念的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 4 周,追踪随访 3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预期性悲伤、配合度、营养状态、治疗疲乏度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预感性悲伤量表、治疗疲乏度、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评分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预感性悲伤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依从性量表中饮食依从、液体摄入依从、用药依从、透析方案依从 4 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整体营养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中文版慢性病治疗功能评估-疲劳量表中严重性、情感维度、感觉维度、认知情绪 4 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汉化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效能量表中正性情绪效能、负性情绪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情绪释放理念的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期性悲伤,提高治疗依从性与营养水平,改善疲乏症状,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情绪释放理念心理干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预期性悲伤配合度自我管理能力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联合层级链式护理对重症肺炎患儿的影响

    李筱贾彩萍乔静李文刚...
    905-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系统的层级链式护理对重症肺炎患儿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 2021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 128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4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基于MEWS系统的层级链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肺功能指标[呼吸频率(RR)、用力肺活量(FVC)、达峰容积比(vPTEF/vE)]、并发症发生率、依从率、家属焦虑情绪[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发热、咳嗽、气促、肺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1周后,观察组患儿RR低于对照组,FVC、vPTEF/vE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HAMA、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MEWS系统的层级链式护理可有效改善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的依从率,减轻患儿家属的焦虑情绪,有助于促进患儿康复.

    层级链式护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重症肺炎肺功能并发症

    目标管理联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围术期中的应用

    魏艳艳刘倩马英鑫赵苗苗...
    911-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目标管理联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先天性巨结肠症(HD)患儿围术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 2020 年 6 月—2022 年 10 月收治的 150 例HD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75 例.对照组在患儿围术期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目标管理联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康复情况、营养不良评估筛查工具(STAMP)评分、手术并发症情况、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FPS-R)评分、血清炎性因子指标、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开展目标管理联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后,观察组患儿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拔除肛管时间、拔除胃管时间、拔除导尿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TAMP得分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术后 3d观察组患儿FPS-R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组间<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免疫功能IgA、IgM、IgG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标管理联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HD患儿围术期的护理中取得满意效果,缩短了患儿的康复时间,改善了营养状态,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还能够缓解术后疼痛、炎性反应,减少对患儿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

    目标管理快速康复外科早期营养护理先天性巨结肠症术后康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