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晋控科学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晋控科学技术
晋控科学技术

于斌

季刊

2097-2156

tongmeikeji@163.com

0352-7012190

037003

大同新平旺校北街科技楼4层

晋控科学技术/Journal Jinneng Hold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同煤科技》杂志1979年1月创刊。《同煤科技》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山西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的可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正式期刊,国内刊号为CN 14-1117/TD,国际刊号为ISSN 1000-4866。《同煤科技》杂志是技术类煤炭科技刊物。《同煤科技》杂志主编:金智新(大同煤矿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同煤科技》杂志的办刊宗旨:以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进步为立足点,面向能源基地建设,推动煤炭生产发展。根据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特点,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针对性地报道适用性强、易推广、见效快的科技成果。《同煤科技》杂志报道的主要内容:大同煤矿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的进展和革新成果;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新经验;非煤产业的发展及取得的成果;有针对性地介绍国内外煤炭生产科学技术;有计划地组织一些专题讨论。《同煤科技》杂志的重点栏目:问题探讨、经验总结、新技术、科学管理。栏目涉及专业:采煤、机电、计算机、地测、井巷工程、矿山安全、煤炭综合利用、环境保护、非煤产业、科学管理等。1986年11月,《同煤科技》杂志编辑部获山西煤管局1985年度“煤炭科技情报先进单位”奖。1987年3月,《同煤科技》杂志获山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发的1986年度“山西省科技情报成果奖”。1987年9月,《同煤科技》杂志被原煤炭部评为“科技情报成果表扬项目”。1989年5月,《同煤科技》杂志获山西煤管局科技情报成果三等奖。2001年10月,《同煤科技》杂志在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开展的“山西省科协首届优秀报刊、优秀通讯员评比活动”中获“首届山西省科协系统优秀科技期刊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煤峪口矿首采工作面复杂地质条件"四位一体"综合探测技术研究

    郭兴泉
    1-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查清首采工作面构造及煤层赋存发育情况,首次采用井下探孔窥视结合测井技术、单巷槽波反射法、井下定向钻探技术、透、反射联合勘探法"四位一体"综合探测技术体系,避免了以往单纯地依靠钻探所造成的工作量极大且预测准确率较低的弊端,同时准确地预测断层及破碎带位置,保障煤矿安全高效生产.

    井下探孔窥视单巷槽波反射法井下定向钻探技术四位一体安全高效

    浅埋深黄泥顶板工作面围岩稳定性控制

    李耀晖
    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治理晋能控股集团晋城公司七一煤矿9114综采工作面回采期间出现的大面积黄泥冒顶,通过理论分析、微观结构测试和现场实践,揭示了浅埋深黄泥顶板工作面的围岩失稳原因,并提出"留底割顶+短支短护+支架少降快移"的直接顶稳定性控制技术.现场应用表明,该技术有效控制了9114工作面黄泥冒顶事故,顶底板移近量稳定在可控范围内,保证了工作面正常回采,为类似条件下工作面围岩稳定性控制提供一定参考.

    浅埋煤层黄泥顶板短支短护围岩稳定性

    李雅庄煤矿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三带"分布特性研究

    于江徐文俊张连超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李雅庄煤矿2-801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煤自燃问题,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对采空区自燃"三带"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测试数据,确定2-801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三带"散热带的宽度为0~21.2 m,氧化带宽度为21.2~83.5 m,85.5 m以上为窒息带.研究结果为采空区煤自燃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持.

    自然发火散热带氧化带窒息带

    基于分数阶导数模型的巷道围岩变形失稳规律研究

    肖书文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巷道在应力长时间作用下会发生蠕变变形,为探究蠕变变形失稳规律,以分数阶导数为基础,将Newton黏壶改进为Abel黏壶,并引入负指数形式的损伤变量,建立了分数阶Nishihara本构模型.根据晋城市锦辰煤业3采区砂岩在不同应力下的蠕变实验,验证了本构模型的有效性,所提出的新模型可以更好到描述巷道围岩在长期力学作用下的变形规律.

    蠕变巷道变形分数阶导数本构方程

    空冷大数据电流精准采集方式优化

    李龙
    19-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如何提高大型发电厂上网电效率成为制约火力发电厂电能节约的重大难题.电厂对供耗电设备运行期间电量采集精准度不高的难点问题日益重视,针对系统低负荷空冷风机运行过程中PC段带电情况下空冷风机变频进线段开关如何精确采集电流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与同类型机组空冷风机变频运行方式数据对比,结合电能采集设备运行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电能损耗的可能性进行可行性的论证与分析,最终解决了空冷风机系统开关无法精准采集电流的问题.

    空冷风机电能损耗电量采集准确度节能降耗

    基于X射线的煤矸自动分选技术应用实践

    张庆贤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原煤排矸技术仍然沿用手选方式所导致的效率低下的现状,推广应用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X射线的煤矸自动分选技术系统,提高了排矸效率,改善了煤炭质量,节省了铁路运输能力.

    X射线自动化拣选原煤矸石

    大同矿区石炭系8#层沿空留巷方式下的切巷掘进工艺实践

    刘菲马占新马亚杰
    27-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石炭系8#层沿空留巷切巷掘进时,受大断面、沿空留巷切顶卸压及开采时周期来压等因素作用下,邻面切巷会出现底鼓、顶板下沉、煤帮变形等矿压显现问题,采用"先同后异平齐法"掘进工艺,实现了安全、快速掘进,并在晋能控股煤业集团同忻煤矿C8#层8105工作面得到应用,创经济效益10万元左右.

    无煤柱开采切巷掘进安全快速

    沁水盆地高家庄井田煤层气赋存特征及资源潜力评价

    尹伟强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研究区煤层气参数井等资料,针对盖层、储层物性等赋存特征予以分析,初步认为研究区煤层煤质变质程度高,以镜质组为主的煤岩显微组分,有利于煤层气的生成,但研究区中部断裂构造密集,围岩封闭效果较差,西部埋深较大,储层物性特性较差,均不利于煤层气的富集和保存.采用体积法估算了研究区内3#和15#煤层的煤层气资源量.评价结果认为研究区煤层气资源属中等埋藏深度的小型煤层气田,地质储量丰度较低,开采价值有限,建议进一步加强勘探,查清煤层气赋存.

    高家庄井田煤层气赋存特征资源潜力评价

    声明

    《晋控科学技术》编辑部
    34页

    覆岩裂隙带长钻孔瓦斯抽采技术

    张波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山西晋煤集团晋圣永安宏泰煤业3101工作面覆岩裂隙钻孔瓦斯抽采的应用技术,对覆岩裂隙钻孔抽采原理进行分析,运用UDEC软件探究工作面开采条件下顶板裂隙带发育高度,设计钻孔参数.通过对瓦斯抽采体积分数进行监测,检验瓦斯抽采效果.结果表明:抽采体积分数呈现倒"V"形演化趋势,上隅角瓦斯体积分数由0.55%降低至0.35%,表明钻孔组交替压茬布置是科学合理的.

    覆岩裂隙钻孔瓦斯抽采瓦斯治理采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