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统计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统计研究
统计研究

潘璠

月刊

1002-4565

tjyanjiu@stats.gov.cn

010-68783982

100826

北京市月坛南街75号

统计研究/Journal Statistical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在广大作者、读者的关心支持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刊特色,成为统计领域最具权威性的理论刊物。本刊作为“交流科研成果,繁荣学术研究,创新理论知识,推动实际工作”的窗口,密切反映着统计学术的新动向和新思维,在学术领域的宣传和引导作用显得愈发重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收入视角下我国共同富裕指数的测算与分解——基于CFPS数据

    尹向飞
    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准确地测算共同富裕水平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意义重大.本文基于收入视角和微观个体年收入数据,提出一种新的共同富裕指数测算方法,建立共同富裕指数、总体富裕指数以及共享富裕效率之间的直接联系.基于微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我国共同富裕指数总体上呈现不断增长态势,每两年平均增长29.782%,其中总体富裕指数增长是主要推动力.东部地区共同富裕指数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共同富裕指数高于西部地区;所有地区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能够大幅提升共同富裕水平.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共同富裕指数每两年分别增长30.524%、27.397%和31.335%.从地区共同富裕水平差距来看,东部和中部的差距,以及东部和西部的差距均呈现扩大变化趋势,尤其是东部和西部差距较大.本文为我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依据.

    共同富裕指数总体富裕指数共享富裕效率

    数据生产要素价值统计核算理论研究与实践——以2021年深圳市南山区试点为例

    郭驰蔡天成
    1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适应经济社会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在国民账户体系中更好地反映数据生产要素(以下简称数据要素)的价值,成为国内外学界和业界的重要共识.相关的理论探讨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已有通过劳动统计数据等间接推算数据价值的尝试,但目前仍缺乏基于直接的统计调查资料对数据要素价值的测算.2021年深圳市南山区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试点是首次针对数据要素价值开展的大规模统计调查实践,填补了这项研究空白.依托南山区试点工作,本研究构建了"数据要素支出-数据要素固定资本形成-对地区生产总值影响"三层次测算方法,并以数据存储支出是否资产化为主要区分形成了"积极方案"和"谨慎方案"两套测算方案.测算结果显示,2020年南山区市场生产者的数据要素支出达355.60亿元,在两个方案不同视角下,符合资产化条件的相关支出为146.59亿元至336.01亿元.若将相关支出资产化处理,估计可带来相当于同期南山区地区生产总值的1.39%至3.41%的增量.本研究以南山区为例,反映了数据要素支出相对于地区生产总值的规模,并揭示了数据要素支出向重点行业集中、向头部企业集中的分布特征,可为继续完善数据要素的统计调查方法和价值测算方法提供参考.

    数据生产要素国民经济核算数据要素支出固定资本形成

    基于多源高维数据的经济景气实时监测研究

    唐晓彬崔茂生刘思明
    2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我国经济景气监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不同于已有的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基准循环指标的景气指数体系,本文提出以GDP同比增速为基准循环指标的经济先行指数构建方法.首先构建混频Granger因果检验从多源高维数据中筛选出对于GDP同比增速具有稳定领先性的先行指标,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宏观经济数据特征,设计了一种面向高维缺失数据集的同比形式混频动态单因子模型来合成我国经济先行指数,最后对该指数的性能进行验证并应用该指数对我国经济景气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现有的先行指数相比,本文构建的经济合成先行指数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我国经济运行状况,且在多数时期对GDP同比增速有稳定的领先性,提升了GDP同比增速预测的精度.经济合成先行指数的运行趋势在不同时期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反映出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换挡、经济周期平稳化的阶段性特征.经济合成先行指数能够基于实时发布的数据流进行更新与调整,及时有效地预判经济走势的变化,具有较强的时效性.本文丰富了宏观经济监测相关研究,对构建高质量宏观实时监测系统具有借鉴意义.

    经济景气混频Granger因果检验混频动态因子模型实时监测

    基于TVP-HFAVAR模型的我国动态金融状况指数构建及应用

    司颖华文清汪卢俊
    4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金融深化和金融广化的不断发展,金融冲击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愈发明显,构建能够及时反映金融市场变动并监控宏观经济走势的我国动态金融状况指数(HDFCI),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使用混频动态因子(MF-DFM)模型构建月度GDP,然后基于分层因子模型从利率、信贷、货币、房价、股价和汇率6类金融子市场共37个金融指标中提取出6个金融公因子,再将月度GDP和金融因子带入时变因子加强型向量自回归(TVP-FAVAR)模型来构建我国动态金融状况指数,并分析其与CPI、GDP的关系.研究发现,本文构建的HDFCI与CPI、GDP有着较强的相关性,符合我国金融市场的现实情况;HDFCI的各权重具有时变性,其中房价、信贷和货币市场权重相对较高,而汇率、利率等权重相对较小;从长周期看,HDFCI比CPI和GDP领先约6个月,能有效预测宏观经济波动.本文拓展了金融状况指数的方法研究,构建了符合我国现实情况和经济走势的金融状况指数,可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金融状况指数混频动态因子模型分层因子模型谱分析

    央行沟通信息与政策利率传导——基于公开市场操作的研究

    张一帆樊嘉诚林建浩林鸿翔...
    5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疏通政策利率到市场利率的传导是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关键所在.随着每日发布公开市场操作公告成为惯例,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尝试在公告中向市场披露额外沟通信息.本文基于2013-2022年的公开市场操作以及银行间货币市场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一是货币市场普遍更关注逆回购利率而非货币净投放量,但当市场不确定性较高时逆回购利率的引导能力有所下降.可见公开市场操作的价格信息更能引导市场,这与央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方向相符.二是操作公告中的额外沟通信息兼具对实际操作效果的强化效应和对价格信号的聚焦效应.前者体现为提升政策利率对市场利率的引导作用,后者则会显著降低货币市场多家报价银行关于短期流动性的分歧.本文结果表明,公开市场操作的沟通具备作为常规性货币政策沟通机制的潜力,央行可以尝试及时调整措辞、增加披露新信息以及探索前瞻性指引,更加有效地引导市场预期并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央行沟通公开市场操作市场利率

    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能否有效引导企业高质量创新?——基于同群效应和融资效应的机制分析

    滕宇汯卢现祥
    7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于现有研究立足于工具性视角考察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的经济效应,本文基于企业创新策略的视角,运用多时点DID方法,考察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对企业高质量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的政策激励显著提升了制造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量,激发了企业进行高质量创新的动力,但对高质量创新长效维护和提升耐力的支撑度尚显不足.在政策性套利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同群效应所导致的创新策略趋同,发明专利价值增值作用有待加强,是导致试点政策对高质量创新长效维护和提升的激励效应不显著的重要原因.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相较于风险投资和政府补助,来自银行的信贷支持是引导企业更加关注高质量创新长效维护和提升的有效途径.研究结论为重新认识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与企业高质量创新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为我国建设金融强国和科技强国提供了政策启示.

    创新型城市高质量创新同群效应融资效应多时点DID

    政策能否推动城市走出创新舒适区?——来自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的证据

    徐圆吕思敏
    8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是新时代驱动我国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动能.本文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这一典型的扶持政策为切入点,借助多时点双重差分法,考察政府对创新活动的激励是否有助于城市在新的知识领域形成比较优势,实现技术演化范式的改变.研究发现,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不仅能够促进城市发展新的技术优势,还能推动城市走出创新活动的舒适区,在无关多样化领域实现向高复杂度技术的攀升.此外,政府对试点城市的倾向性研发投入和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研发服务业企业的集聚是两个主要的作用机制.本文从一个崭新的层面对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效应进行检验,为进一步推动该试点实施提供政策启示.

    创新型城市路径依赖关联度复杂度新技术优势

    绿色金融试点政策能否倒逼污染企业绿色创新?——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经验证据

    刘锦华王修华严露
    9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金融是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年度数据,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设立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三重差分模型探讨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与非试点地区及非污染行业相比,绿色金融试点政策显著提升了试点地区污染行业内企业的绿色创新,这一效应主要来源于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绿色发明专利的激励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绿色金融试点政策既会增加试点地区污染企业的融资约束和媒体报道形成的外部压力,也会促进其加大创新资金与人才投入产生内部激励,从而倒逼企业进行绿色创新.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显著降低了试点地区污染企业的短期借款和企业投资.这意味着,在有限资金约束下,污染企业调整资金配置方向,将原本用于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方面的资金转移到绿色技术创新领域.异质性分析表明,绿色金融试点政策主要激发了竞争程度较低市场、成熟期污染企业的绿色创新活动.本文为"波特假说"在我国的适用性提供新的证据,也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绿色金融改革的实践经验.

    绿色金融试点政策污染企业绿色创新外部压力内部激励

    海洋经济政策效力评价及其经济增长效应研究

    伍业锋周晓彤
    11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政策工具、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三个维度构建海洋政策效力评价体系,对1982-2023年间我国各部门发布的893份海洋政策文本的效力进行量化分析,通过建立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实证检验海洋政策效力对海洋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各年度海洋政策效力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也存在后续增长动力不足、条均效力下滑、政策措施使用不均、部分政策目标关注度不够等问题.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海洋政策效力显著促进了海洋经济增长,并通过促成劳动力和资本向海洋经济领域的聚集来实现,且主要体现在海洋政策目标效力的产业优化升级类和生态文明建设类目标效力分量上.而海洋政策措施类效力的作用发挥不够理想,相关财政税收类措施和投融资类措施效力分量均对涉海劳动力和海洋资本存量形成挤出.为持续提升我国海洋经济政策体系效力,更好地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本文研究结论,建议积极出台新的全局战略性海洋经济发展系列政策,更多关注海洋经济发展布局、科技创新发展和对内对外协作目标的设定及实际效果,合理增加对投融资类措施的使用力度,注重各类政策措施的优化,从而促进海洋生产要素的聚集和增长.

    海洋经济政策政策效力海洋经济增长

    我国城镇职工退休行为的合理性评价研究——基于健康异质性的视角

    张琳琳张乐平张力
    12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龄化加剧、法定退休年龄与实际平均退休年龄过低等因素都会加重劳动力供给和财政支付的负担.为此,本文在深入考察对退休行为起决定性作用的健康异质性问题的基础上,建立了识别居民退休行为是否合理的评价方程,并对我国城镇职工退休选择行为的合理性进行评判.结果发现,42.89%的城镇职工采取非合理性退休行为,其中高达27.97%的职工属于"健康早退"人群.若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使得"健康早退"人群不提前退休,则会缓解因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供给紧张和财政支付压力.本文为退休行为的合理性评价、"健康早退"现象的识别和判断提供了简单可行的量化方法,且据此给出的人口老龄化应对方案兼具及时性和实用性.

    退休行为合理性评价健康异质性健康早退人口老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