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太平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太平洋学报
中国太平洋学会
太平洋学报

中国太平洋学会

鹿守本

月刊

1004-8049

taipingyangxuebao@163.com

010-68575728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太平洋学报》编辑部

太平洋学报/Journal Pacific Journal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太平洋学报》创刊于1993年,由中国太平洋学会主办,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曾长期担任主编,是我国海洋领域社科类期刊,先后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SCI)、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中国政法类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参与亚洲区域组织的实践:发展历程、经验教训与未来展望

    杨泽伟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参与亚洲区域组织实践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参与学习期、主动有为期和积极影响期三个阶段.中国参与亚洲区域组织实践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倡导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创了区域治理的新模式、推动了区域合作格局的调整和促进区域合作,以及催生了新的国际机制等方面.中国参与亚洲区域组织实践的成功经验主要有: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坚持本国利益诉求与区域稳定发展相统一,谋求地区和平发展与参与全球治理有机结合.中国参与亚洲区域组织实践的教训主要包括:大国协调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制度创设能力有限等.未来中国参与亚洲区域组织实践,应重点推动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进一步完善亚洲区域争端解决机制以及寻找多层次的亚洲区域治理方案等.

    亚洲区域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东盟亚洲命运共同体

    从边缘性反抗到结构性重塑:"全球南方"与国际秩序转型

    王明国
    1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南方"崛起正在开启一场国际秩序和南北关系的实质性变革."全球南方"并非仅指涉地理位置,同时也有着深刻的地缘政治诉求、社会文化内涵和经济发展意义.发展中世界经历了从第三世界对西方霸权的边缘性反抗到"全球南方"对国际秩序的结构性重塑."全球南方"正在展示从未拥有的政治和经济实力,成为推动国际秩序转型的结构性力量."全球南方"视域下的国际秩序观包括规范秩序观、制度秩序观和权力秩序观,国际秩序的转型意味着新型国际秩序的重构,呈现出全球和地区层面互动的深度多元化结构.不过,"全球南方"面临现有国际秩序内在局限性和自我延续性的双重挑战,西方采取整体对立和部分分化的双重策略,而"全球南方"内部团结和外部一致性有待加强.为此,"全球南方"力量需要进一步协调整合,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秩序是"全球南方"应该共同追求的国际秩序.

    "全球南方"国际秩序中心边缘全球治理

    俄罗斯核战略的演变及其影响

    马天骄左凤荣
    3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俄罗斯是一个重视安全并强调通过军事手段维护国家安全的国家,核威慑战略是其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苏联解体以来,随着俄美关系以及俄对其面临威胁认知的变化,俄罗斯的核战略也在发展变化.叶利钦执政初期,吸取苏联的教训,加之希望与欧美国家建立更紧密的关系,俄罗斯奉行"防御"核战略.在普京执政后,俄罗斯谋求大国地位,俄美关系不协调,俄加强了核威胁,奉行"先发制人"的预防性核打击战略.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欧美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同时帮助乌克兰提高防御能力,俄罗斯转而奉行"核常并重"的核战略.在俄乌冲突长期化的背景下,俄罗斯的核战略又调整为"拒止性威慑"战略,并不断降低核使用门槛,旨在提高核遏制能力,以达到慑止欧美的目的.俄罗斯退出了与美国签订的一系列军事合作协定,从高官到学者都在警告核战争的风险,强调俄罗斯的战略核力量处于战备状态.俄罗斯对核力量的使用前景不容乐观,了解俄罗斯核战略的演变逻辑及其应用场景显得特别迫切.

    俄罗斯核战略俄美关系核武器使用俄乌冲突

    东南亚国家建制力量走强的态势分析——以柬埔寨、印尼、新加坡和泰国为例

    刘畅
    4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以柬埔寨、印尼、新加坡和泰国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的建制力量通过平稳推进代际交接、灵活分化反建制力量、制定和实施长期发展战略,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和凝聚力,在本国政坛上走强并对反建制力量保持优势地位.究其原因,东南亚各国稳定压倒变革的主流民意为建制力量巩固执政提供了社会支撑,延续压倒轮替的政治传统大大提升了建制力量执政的合法性,灵活压倒板滞的策略选择为其巩固执政扫清了障碍.但也应看到,建制力量的走强面临诸多挑战,日益严重的政治腐败问题不断侵蚀着建制力量根基,各国青年群体壮大支撑起反建制力量的快速崛起,疫后经济复苏不如预期考验建制力量的执政能力.建制力量走强增加了各国内外政策的确定性,可助推区域合作,并夯实东盟长期坚持的战略自主路线.

    东南亚东盟建制力量中国—东盟关系

    美国加强对华国际发展援助竞争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罗建波李伊
    6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拜登政府大幅调整国际发展援助的战略和策略,显著加大与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战略竞争.在合作领域上注重"软硬兼施",以软性基础设施为国际发展合作的增长点.在投融资方式上实施"双向筹资",通过发展援助资金撬动私人资本抢抓海外市场.在软实力领域融入"美国观念"并塑造"全球规则",巩固和塑造美国在发展中国家的规则优势、话语霸权、价值感召.在国际上拉拢盟友打造"多边协同",同时要求发展中国家在中美两方"选边站队".因此,我们需要高度关注美国加大国际发展援助博弈对中国带来的影响,全面评估美国加强对华国际发展援助竞争的未来走向.中国国际发展合作应在战略规划和融资模式等方面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发展援助发展合作中美关系发展中国家

    协作反制与和而不同:中俄应对美国网络霸权"双遏制"的策略研究

    赵秀赞王高阳
    7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虚拟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大国博弈的新场域.美国网络霸权以技术、制度和文化为三大支柱,同时对中国和俄罗斯两大战略竞争对手进行"双遏制",给两国带来持续性战略压力.为此,搭建以技术、制度和文化为基本参考系的解释框架,分析中俄两国应对美国网络霸权策略的异同之处,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就同质性而言,面对美国网络霸权这一共同的外部性压力,中国与俄罗斯协作反制,政策目标基本一致.两国均强调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缩小对美技术差距;加强国际治理合作,重视国际机制;积极倡导网络主权,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另一方面,就异质性而言,基于各自有别的物质力量、自我定位以及对外理念等内部性因素,中俄两国"和而不同",在应对美国网络霸权的政策工具选择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中国更加强调技术升级,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创设世界互联网大会等新兴机制,倡导并推动建设"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俄罗斯则通过进行断网实验发展非对称网络攻防能力,对自身所参与的网络空间治理机制进行强硬改革,并将更多注意力集中于国内.在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之下,中国与俄罗斯采取"和而不同"的协作反制模式,为共同应对美国网络霸权、推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体系更加公平正义提供了可能.

    中美俄三边关系网络霸权协作反制和而不同"双遏制"

    BBNJ协定在国际海洋法上的制度创新

    刘洋施余兵
    90-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在联合国总部通过的BBNJ协定是全球海洋治理的一个里程碑.该协定聚焦国际海洋法领域的重大和前沿问题,创设了规范海洋遗传资源的特殊法律制度、确立了适用于全球公海的海洋保护区制度、丰富了规范海洋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为避免因不当介入国家间陆地或海洋争端而妨害协定的实施,BBNJ协定设计了若干条款,确保将协定排除适用于国家管辖海域或争议海域.上述成果填补了国际海洋法的许多空白,拓展了国际海洋法的调整对象,为发展海洋法律制度、推进全球海洋治理作出了贡献.

    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遗传资源海洋保护区环境影响评价

    《太平洋学报》关于稿件的规范要求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