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李伯刚

月刊

1001-6880

trcw@clas.ac.cn

028-85210304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二段16号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Journal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与中国科学院成都地奥制药公司、国家天然药物工程技术中心合办,是我国最早报道天然产物研究领域的学术性双月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灯盏细辛总咖啡酰奎宁酸调控PI3K/Akt/FoxO3a通路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研究

    普元柱陈海丰苏灿
    737-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灯盏细辛总咖啡酰奎宁酸(caffeoylquinic acid from Erigeron breviscapus,EBCQA)的抗衰老作用,并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以线虫为模型,观察EBCQA对其寿命、氧化抗性、热抗性、运动能力、DAF-16入核、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影响.腹腔注射D-半乳糖构建衰老大鼠模型,检测EBCQA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胸腺和脾脏系数、肝脏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Akt/protein kinase B,Akt)、磷酸化 Akt(phosphp-Akt,p-Akt)、叉头框蛋白 O3a(forkhead box class O3a,FOXO3a)、磷酸化 FOXO3a(phosphp-FOXO3a,p-FOXO3a)表达,以及肝脏和血清中SOD、GSH-Px、CAT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EB-CQA能够延长野生型线虫寿命,并提升其氧化抗性、热抗性和运动能力,但对线虫PI3K、Akt、FoxO3a同源体突变株寿命没有显著影响;EBCQA能促进DAF-16入核,通过DAF-16提升线虫的SOD、GSH-Px、CAT活性,降低MDA水平.在D-半乳糖诱导衰老大鼠中,EBCQA给药显著改善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提升胸腺和脾脏系数,降低PI3K、Akt、p-Akt、p-FoxO3a表达和MDA含量,增强SOD、GSH-Px、CAT活性.以上结果表明,EBCQA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和Akt激活、降低FOXO3a磷酸化、促进FOXO3a入核和转录活性、提升抗氧化酶活性和抑制氧化应激相关.

    灯盏细辛总咖啡酰奎宁酸线虫D-半乳糖诱导衰老大鼠PI3K/Akt/FOXO3a通路抗衰老

    丹酚酸B对肝损伤小鼠肠道菌群和短链脂肪酸代谢的影响

    周喆胡诗安胡雨瞳谭洋...
    748-754,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l B)对小鼠肝损伤的干预作用,以及对肠道菌群和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代谢的影响.通过皮下注射20%CCl4溶液建立小鼠肝损伤模型,在造模的同时给予Sal B和阳性药2-脱氧-葡萄糖(2-deoxy-D-glucose)灌胃干预,干预结束后通过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Masson、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变化;采用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运用16S rRNA测序技术检测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变化;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小鼠粪便中SCFAs的含量.结果显示,Sal B可以显著降低CCl4诱导的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水平(P<0.001),并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测序结果显示,SalB可以部分恢复肝损伤小鼠的肠道菌群结构,同时显著增加肠道中异丁酸、异戊酸、丙酸和戊酸的含量(P<0.001).本实验揭示了 Sal B可以减轻CCl4所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机制可能与其对肠道菌群和SCFAs紊乱的调节有关.

    丹酚酸B肝损伤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

    盐肤木叶中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陈鑫李蓉涛曾建国
    755-761,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叶的化学成分.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从盐肤木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了 15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 3-hydroxy-5-methylphenol 1-O-β-D-(6'-benzoyl)glucopyranoside(1)、对羟基苯乙醇(2)、松脂素(3)、(3S,5R,6S,7E)-3,5,6-trihydroxy-7-megastigmen-9-one(4)、丁香脂素(5)、2,4,6-三羟基苯乙酮(6)、野漆树双黄酮(7)、去氢吐叶醇(8)、槲皮素(9)、没食子酸乙酯(10)、7S,8R-二氢去氢双松柏醇(11)、贝壳杉黄酮(12)、4,6-二羟基-2-0-(β-D-吡喃葡萄糖苷)苯乙酮(13)、3-hydroxy-5-methylphenol 1-0-β-D-(6'-galloyl)glucopyranoside(14)、debilo-side A(15).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6、7、8、13、15为首次从盐肤木属中分离得到.DPPH、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9、10、11、14对DPPH、ABTS自由基均表现出良好的清除活性,其中化合物9和10活性最为显著,强于阳性对照Vc.

    盐肤木木脂素酚苷黄酮抗氧化活性

    丹皮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和抗糖尿病活性研究

    张露程鑫鹏邓梅陈明舜...
    762-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充分利用丹皮活性成分资源,本文采用40%、70%和95%的乙醇对丹皮中活性成分进行超声提取,分别得到丹皮40%、70%和95%乙醇提取物(MC40、MC70和MC95),比较了提取物中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以及体外抗氧化能力和抗糖尿病活性,最后采用斑马鱼模型评价了提取物的体内降血糖和外周运动神经保护活性.结果表明:MC70具有最高的总酚(59.17 mg GAE/g,没食子酸当量)和总黄酮(82.59 mg QUE/g,槲皮素当量)含量,同时具有最高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34.20 μg/mL和16.30μg/mL,MC40抗氧化活性最差.MC95的糖基化抑制率最高,达95.92%,其次为MC70(81.44%).高血糖斑马鱼模型实验结果表明,MC70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血糖值降低了 52%,外周运动神经损伤程度降低了 56%.因此,70%的乙醇可作为提取丹皮中抗氧化和降血糖成分的适宜提取溶剂,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和抗糖尿病潜力,为丹皮后续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丹皮多酚类化合物抗氧化斑马鱼降血糖

    基于正交设计优化新鲜川芎中挥发油提取工艺

    李超刘云华秦登云黄志芳...
    771-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优化川芎挥发油提取工艺,建立以新鲜川芎为原料提取制备挥发油的新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乙醇回流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进一步考察优选回收浓缩、油水分离等关键工艺参数.以藁本内酯和洋川芎内酯A作为指标成分,应用HPLC一测多评法进行含量测定.以提取量、油收率、油含量为评价指标,最终确定川芎挥发油提取制备新方法为:鲜川芎切片,加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以干药材计,第一次需测定鲜川芎水分,调节乙醇浓度为70%),每次1.5 h,滤液回收浓缩至2.0~3.0g生药/mL,静置过夜,弃去水层,上层乳化层加热至60℃离心,分取油层,余下乳化层再加氯化钠至饱和并加热至60 ℃离心,合并油层,即得川芎挥发油.新方法所得川芎挥发油收率约为3%,藁本内酯和洋川芎内酯A含量达70%.该研究所建立的新方法生产设备要求低、操作简便易行,可实现川芎挥发油的高效制备,且含量高、品质优,为川芎挥发油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新鲜川芎挥发油乙醇提取正交试验制备工艺

    西番莲果皮中一个具有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新木脂素类化合物

    谢涠佳周怡彤徐洁卉陈彩玲...
    779-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研究西番莲(Passflora edulis Sims)果皮化学成分及其抑制酪氨酸酶活性.采用半制备液相色谱法对西番莲果皮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分离纯化,结合波谱数据和文献报道鉴定其化合物结构.利用酪氨酸酶试剂盒检测酪氨酸酶抑制活性,采用Autodock Vina及Gromacs软件实现化合物与酪氨酸酶蛋白的分子对接.最终从西番莲果皮中分离鉴定3个化合物,分别为肌醇木脂素(1)、松柏苷(2)和紫丁香苷(3),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新木脂素类化合物.3个化合物对酪氨酸酶抑制率分别为(27.27±0.79)%、(1.35±0.44)%和(17.04±0.86)%,与酪氨酸酶蛋白的结合能分别为-8.3、-6.9、和-6.7kcal/mol,表明肌醇木脂素具有良好酪氨酸酶抑制活性,与酪氨酸酶蛋白结合作用强,且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肌醇木脂素配体-酪氨酸酶复合物结合作用稳定,且具有潜在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

    西番莲果皮肌醇木脂素酪氨酸酶

    八角莲中两对新的双黄酮对应异构体

    王慧杰韩瑞杰孙彦君弓建红...
    787-792,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从八角莲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双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MS、UV、IR、NMR)与电子圆二色谱(ECD)技术,分别鉴定为(+)-八角莲双黄酮H(1a)、(-)-八角莲双黄酮H(1b)、(+)-八角莲双黄酮Ⅰ(2a)、(-)-八角莲双黄酮Ⅰ(2b)、podoverine F(3),其中,1a与1b、2a与2b为2对新的双黄酮对应异构体.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2、2a、2b对DPPH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IC50值分别为8.87、10.18、11.35 µmol/L,且强于阳性药trolox(14.95 µmol/L).化合物2、2a、2b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别强于化合物1、1a、1b,进一步的构效关系研究表明,B环上邻二酚羟基是黄酮类化合物具有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的必需结构基团.

    八角莲双黄酮DPPP自由基清除抗氧化

    粉红单端孢霉发酵产物中具有细胞毒活性的二萜

    郝珂冉黄德森吴怡婷邢靓...
    793-7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摘 要:为寻找结构多样的具有细胞毒活性的真菌代谢物,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粉红单端孢霉(Trichothecium ro-seum)固体发酵代谢产物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5个化合物,利用HR-ESI-MS、1H NMR和13C NMR等谱学技术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分别确定为 melanocane F(1)、rosenonolactone(2)、desoxyrosenonolactone(3)、rosonolactone(4)与 2a-hydroxyisocupressic acid(5),均为二萜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对所有化合物进行乳腺癌MCF-7细胞毒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5抑制MCF-7生长活性较好.

    粉红单端孢霉次级代谢产物海松烷型二萜细胞生长抑制

    糖酵解参与调控楝酰胺抑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的研究

    曾玲芝王春林刘务玲杨奕樱...
    798-804,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糖酵解参与楝酰胺的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活性及机制.研究发现,楝酰胺以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增殖,其作用于K562细胞3 d的IC50为21.70±5.68 nmol/L.楝酰胺阻滞K562细胞于G2/M期,诱导出现凋亡.楝酰胺降低了 K56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和乳酸生成水平,抑制c-Myc和己糖激酶2(hexokinase 2,HK2)的蛋白表达.K562细胞在进行去葡萄糖处理后生长减慢,乳酸生成水平降低,c-Myc蛋白表达下调.楝酰胺在无葡萄糖培养下K562细胞上的抑制率明显低于含葡萄糖培养下K562细胞上的抑制率.以上结果说明楝酰胺具有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c-Myc和HK2介导的糖酵解.

    楝酰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糖酵解c-MycHK2

    羌活种子不同休眠状态内生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差异性分析

    马瑞丽胥生荣张金晶
    805-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寻羌活种子不同休眠阶段内生菌的群落结构组成和差异性,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分别对羌活种子不同休眠状态(形态生理双重休眠状态(GSA)、形态休眠解除状态(GSB)、生理休眠解除状态(GSC))细菌微生物16S V5+V7区域和真菌微生物ITS1-IF区域的扩增片段进行高通量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进行分析.内生细菌的多样性较内生真菌丰富.内生菌群落种类在门水平上类似;在属水平上,从GSA到GSB阶段,内生菌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GSB到GSC阶段,内生菌群落种类相似.通过Alpha多样性分析发现,从GSA到GSB再到GSC阶段,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显著增大后直到种子生理休眠解除变化不变,而内生真菌群落多样性在种子整个休眠解除过程中变化不大.内生细菌群落结构从GSA到GSB再到GSC阶段均发生了显著性变化,而内生真菌群落结构从GSA到GSB发生显著变化后直到种子生理休眠解除,群落结构变化不大.LEfSe分析发现内生细菌共有37个差异丰富的分类学分支(a=0.01,LDA≥2.0),内生真菌则无.本研究明确了羌活种子不同休眠状态内生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差异性,丰富了羌活种子内生菌资源信息,对进一步研究利用微生物方法促进羌活种子休眠解除技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羌活种子休眠内生菌群落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