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然气工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然气工业
四川石油管理局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 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公司
天然气工业

四川石油管理局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 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公司

冉隆辉

月刊

1000-0976

jwq@trqgy.cn

028-86011178 86012712 86012718

610051

成都市府青路一段3号

天然气工业/Journal Natural Gas Indu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于1981年创刊,是中国惟一全面报道天然气工业的综合性科技期刊。伴随国家改革开放急促的脚步诞生。二十四年,一批批老编辑默默耕耘在天然气事业这片热土上,洒下了滴滴汗水,皓首回望,留下深深的眷恋和殷殷嘱托;如今,新一代编辑正焕发热情和活力,呵护着杂志的成长,他们与时俱进,跨步前行。与此同时,还有强大的后盾——编委会,源源不断地给予鞭策和激励着,一批院士、教授、专家为杂志的发展献计献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天然气工业》面向中国天然气生产和使用领域各研究、设计、生产、管理部门的高中级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以及与天然气工业相关的产业界的科技、经营管理人员。重点反映天然气工业在勘探、开发、钻采、储运、处理加工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和技术应用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双级节流制冷循环的天然气液化工艺模拟与优化

    潘杰李媛媛曹清寒韩冰...
    11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液化天然气以其安全可靠、汽化潜热高、环境污染小等特点,在天然气贸易中占据重要位置,但天然气液化工艺系统功耗大以及液化成本较高等问题仍然存在.为此,基于 2 个双级节流制冷循环的天然气液化工艺系统,采用Aspen HYSYS软件,以比功耗、㶲效率、液化率和总成本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关键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然后对 2 个系统进行了单目标和多目标优化,确定了系统的最优运行工况;最后对 2 个系统的最优性能进行对比,并采用LINMAP与TOPSIS方法对Pareto前沿进行决策,在最优工况下对系统设备进行了㶲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节流阀V1、V3、V4 的节流压力增大,或乙烯质量流量增大,均会使系统比功耗先减后增;单目标优化结果显示系统B性能优于系统A;②采用LINMAP与TOPSIS方法对Pareto前沿的决策结果有所差别,基于LINMAP方法的决策结果表明,系统B的总成本优于系统A,系统A的比功耗和㶲效率更优,综合性能更好;③基于TOPSIS方法的决策结果表明,系统A的比功耗优于系统B,系统B的㶲效率和总成本更优,综合性能更好;④㶲分析结果显示,节流阀及换热器的㶲损较大.结论认为,开展双级节流制冷循环天然气液化工艺研究,对其进行参数分析和优化,能够为天然气液化工艺设计创新提供借鉴,将有助于天然气液化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天然气液化双级循环制冷节流制冷遗传算法系统优化多目标决策㶲分析

    基于?分析的天然气提氦联产LNG工艺优化

    蒋洪刘清松祝梦雪程祥...
    122-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㶲分析是评估能量品位和能量利用效率的有效手段.基于㶲分析结果,可以准确识别工艺流程中不可逆性损失的位置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可为工艺优化提供方向.为提高某天然气凝液回收提氦联产LNG装置其关键设备的㶲效率,降低装置整体能耗,在采用改进的㶲分析方法基础上,基于Aspen HYSYS软件,详细分析了该装置关键设备的效能,进而提出工艺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①㶲损可划分为 4 类,改进的㶲分析方法能得出设备的各类㶲损占比,用于评估设备的改进潜力;②在大多数设备中,内源性㶲损大于外源性㶲损,压缩机和空冷器主要为可避免内源性㶲损,冷箱的主要㶲损类别各异,塔器主要为不可避免㶲损;③采用多级闪蒸提浓代替双塔提浓,即脱甲烷塔塔顶气先进入氦气提浓塔预提浓后,再进入液化单元进一步提浓,总压缩功较原方案降低11 575 kW,有效能利用率更高.结论认为,改进工艺后的㶲损较原方案降低了约 21 648.4 kW,系统㶲效率提高了约 14.75%,优化结果验证了改进㶲分析在天然气提氦联产LNG工艺中的可行性,为实际工程中提氦工艺的优化提供了参考.

    凝液回收提氦LNG㶲分析㶲损㶲效率节能降耗工艺优化

    2023年中国天然气调峰特性及2024年市场供需展望

    粟科华黄伊凡周慧羚辛静...
    133-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助推天然气在中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回顾了 2023 年中国天然气市场调峰需求的主要特点,展望了2024 年中国天然气市场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①2023 年,中国天然气供需总体宽松,天然气季节性调峰量为 212×108 m3,占该年全国天然气消费总量的 5.4%,较 2022 年有所下滑;②2023 年中国高月天然气不均匀系数为 1.34,低月不均匀系数为 0.85,月峰谷比为 1.57,消费量月度波动幅度在年初市场异常和淡季需求量增长的影响下有所收窄;③2023 年中国高峰天然气日消费量在历史性寒潮的刺激下直线攀升,峰值达到 15.7×108 m3/d,同比增长 18.9%;④城市燃气和发电用气成为 2023 年中国天然气调峰需求的主力,工业燃料和化工原料用气在一定程度上平抑了天然气消费量的季节性波动;⑤2023 年中国储气设施顶峰能力再上新台阶,经营品种更加丰富;⑥在诸多有利条件叠加的情景下,预计 2024 年中国天然气需求量将有望达到 4 264×108 m3,同比增长 8.8%,新增需求量以工业燃料和发电用气为主;⑦2024 年中国天然气调峰需求量预计为 227×108 m3,同比增长 7.0%;⑧预计 2024 年中国天然气供应能力增长将超过需求量增长,整体上继续保持供应宽松的格局,并且在积极情景下LNG现货需求将保持旺盛;⑨建议国内天然气进口企业高度关注国际市场供应侧风险,销售企业提前做好冬季资源储备,城市燃气企业利用改革红利及时补齐相关短板,设施经营企业积极拓展市场化经营模式.

    天然气供应需求调峰储气设施经营品种天然气利用政策

    油气企业科技创新人才价值溯源分成评估

    王良锦辜穗方峦乐彦婷...
    142-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力量,而科技创新人才是创新过程中的第一要素.作为油气生产的主要参与主体,油气企业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依靠拥有高水平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为了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动力,在人才价值创造与评估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依据生产全要素视角下的科技创新价值分享理论与方法,建立了油气企业科技创新人才价值溯源分成评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油气企业科技创新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过程,匹配油气企业科技创新特征、具有产业适应性的人才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较少;②油气企业科技创新人才价值溯源分成,是以油气科技创新成果经济价值评估结果为前提对参与成果创造的团队和个人按照实际贡献进行价值追溯与量化的过程,需要通过对单项科技创新成果经济价值溯源和科技创新成果完成人价值溯源两次溯源来实现;③以创新成果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人才价值贡献率是人才价值溯源分成的核心参数,由完成人参与度、完成人创新度、完成人贡献度为内容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共同确定.结论认为,该方法为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业绩、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提供了参考,能够有效解决人才在油气科技创新活动中的经济价值量化问题,对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现实意义.

    油气科技创新人才价值溯源分成科技创新成果经济价值新质生产力

    煤层亚临界/超临界CO2吸附特征与封存模式

    王帅峰韩思杰桑树勋郭常建...
    152-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规模高效CO2 地质封存是短期内快速实现CO2 减排的关键途径之一,以吸附特征为主要封存机制的深部不可采煤层CO2 封存具有规模化实施的潜力.为研究深部煤层CO2 封存机制,以沁水盆地无烟煤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高温高压CO2 吸附实验,并采用简化局部密度模型(SLD-PR)拟合,分析了温压变化下不同孔隙的吸附相密度分布特征,揭示了以吸附相密度和最大吸附层厚度协同变化为核心的煤层CO2 封存机理,最后通过准确划分孔内吸附空间与自由空间,预测了不同埋深下煤层CO2 封存量.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温度下超临界CO2 吸附曲线均表现出典型的超临界气体吸附特征,过剩吸附量(最大值介于 1.25~1.75 mmol/g)在达到最大值后下降;②孔隙内CO2 吸附层分为接触层、内层和过渡层,亚临界CO2 在孔内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而超临界CO2 吸附方式为多分子层吸附;③最大吸附层厚度随埋深增加而减小,与温度呈正相关,而与压力呈负相关;④CO2 平均吸附相密度随埋深"先增后减",总封存量与绝对吸附量曲线在CO2 处于超临界状态下存在差异.结论认为:①在吸附空间与吸附相密度协变下,煤层CO2微观封存模式随埋深可分为亚临界单分子层吸附、超临界类气态多分子层吸附型以及超临界类液态多分子层吸附 3 种类型,自由相封存量对总封存量的贡献随埋深增加,但吸附封存仍是煤层CO2 封存的主要方式;②研究成果揭示了原位煤层超临界CO2 封存机理,能够为深部煤层CO2 封存能力评价提供新认识.

    超临界CO2深部煤层吸附相密度分布SLD-PR模型最大吸附层厚度封存容量吸附封存

    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库注采井筒体系优化设计

    万继方纪文栋李景翠孙养清...
    169-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盐穴因其密封与稳定特性成为压缩空气储能库(以下简称储能库)首选,储能库可以实现大规模的清洁储能,能实现电力供需的"削峰填谷",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方向之一.井口装置、注采管和封隔器组成的井筒体系是储能库与地面设备的连接通道,然而受气体注采流量的限制和冲蚀作用的影响,现阶段的小通径井筒严重限制了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装机规模.为优化储能库注采井筒体系,对大通径井口装置、耐腐蚀套管和大尺寸封隔器的设计与加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解决措施和合理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井口装置设计需考虑到每层套管头座挂芯轴悬挂器台阶的承载强度,需要校核及验证悬挂器最小壁厚处的抗外挤强度、承受井下反压时顶丝的抗剪切强度等参数;②套管选材应充分考虑制造工艺及经济成本在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工况中的适用性,建议在易发生冲蚀处使用耐蚀合金纯管材,其余部位优选具有性价比的耐腐蚀套管;③大尺寸封隔器建议整体采用芯轴设计,胶筒选用氢化丁腈橡胶或四丙氟橡胶等材质,卡瓦建议采用笼式桶状.结论认为,提出的注采井筒体系设计优化措施,能够为该类型储能项目的大尺寸井筒注采体系设计与优化提供方法和思路.

    盐穴CAES井口装置套管封隔器大尺寸注采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