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姜子昂

双月刊

2095-1132

trqjj@petrochina.com.cn

028-86013137 86012432

610051

四川成都市成华区府青路一段19号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Journal Natural Gas Technology
查看更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川渝油气田,面向天然气(石油)行业,宣传天然气产业政策,宣传天然气与环境关系,宣传天然气安全知识,为天然气界提高管理水平和提升形象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共建共享模式

    何润民贺志明辜穗周娟...
    1-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天然(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建设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支撑区域社会经济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借鉴油气共建共享成功经验基础上,构建了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共建共享模式,提出了模式实施路径.研究结果表明:①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建设涉及庞大的产业体系与多元主体不同利益诉求,需要以共建共享理念和系统工程思维为指引,立足多元主体与多维度要素协同构建共建共享模式.②模式实施五大路径:强化共建共享顶层战略设计,丰富发展政企共建共享方式,完善企业之间共建共享机制,畅通多元主体沟通协商渠道,健全共建共享应急预警体系.结论认为,该模式以战略视域统筹产能基地建设,能够实现对多元主体利益的有效协同,促进天然气(页岩气)资源开发利用与产业链价值提升,为带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并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持.

    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共建共享模式实施路径

    四川省天然气产业安全—经济—环保耦合协调度研究——基于能源"不可能三角"视角

    李乔楚张鹏陈军华
    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然气产业安全、经济和环保耦合协调发展是推动能源低碳转型的关键抓手.通过引入能源"不可能三角"理论,基于四川省2006-2021年实际数据实证分析天然气产业短期安全稳定、中期经济可行和长期低碳环保水平,深入探讨多维因素间的耦合协调程度.研究结果表明:①安全稳定水平较高,这由于资源禀赋优势助力自给水平富足有余,同时省域管网系统发达、运输保障能力强;经济可行水平较低,这由于计划经济模式下的价格机制难以及时体现市场供求关系,西部恶劣自然环境、分散居民分布也将限制市场扩张、降低经济效益;低碳环保水平有待提升,这由于消费比重增大将导致产业自身碳排放同步增加,天然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成为必然趋势.②安全—经济—环保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这得益于质量、效率和动力三大变革.安全—环保协调度最优,在政策助推层面能源低碳转型与供应安全伴生共存;安全—经济协调度较高,供应安全为市场扩张提供资源支撑、稳定价格水平,而繁荣市场将激励能源勘探开发和基础设施延伸;经济—环保协调度较低,规模效应下能源消费碳贡献与系统视角下低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对协调度的激励和阻碍作用同时存在、相互抵消.

    天然气产业耦合协调度安全稳定经济可行低碳环保能源"不可能三角"

    川渝地区氢能产业政策环境研究

    张建平梅琦王贤李锐...
    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具有零碳排放且可再生的氢能,是促进传统油气行业转型升级和推进"双碳"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作为新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柱,氢能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为了给各级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指导行业健康发展,从氢能产业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角度出发,调研了川渝地区氢能发展现状,重点对2019-2023年川渝地区氢能产业政策进行了梳理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近几年川渝地区密集出台涉及氢能的扶持政策,基本涵盖了氢能全产业链的关键节点;②在发展路线方面,四川地区重点集中发展氢气的制备,重庆地区侧重发展氢能应用端;③在氢能消纳方面,两地政策都重点集中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④在氢能补贴方面,两地氢能产业补贴包括氢能产业发展补贴、科技创新平台奖励等,不同城市的补贴领域、具体要求及补贴标准都各有不同;⑤在安全管理方面,川渝地区氢能管理办法相对保守,都将氢气纳入危险化工用品;⑥在加氢站建设与管理方面,川渝地区仅成都和攀枝花两市出台了关于加氢站建设与管理的具体办法,而在其他地区尚未制定相关政策.

    川渝地区氢能产业发展现状政策环境碳达峰碳中和

    威远地区龙马溪组天然裂缝特征、分布规律及形成期次

    郝越翔刘佳杰吴磊周昕...
    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深入研究四川盆地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层位,以川南威远地区龙马溪组天然裂缝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薄片分析和地球化学测试等多种方法分析了该区龙马溪组天然裂缝发育特征和形成时期,指出了该区龙马溪组天然裂缝发育类型及其形成期次.研究结果表明:①威远地区天然裂缝主要分为构造裂缝、生烃超压缝和层理缝3种类型;②威远龙马溪组存在多期天然裂缝.结论认为:①该区天然裂缝具有宽度细、水平层理缝占比高、偶见高角度构造缝、有效性低的特点,并且随着龙马溪组地层埋深的增加,裂缝发育密度逐渐增大;②根据温度计算和构造埋藏演化史,这些天然裂缝主要形成于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晚期的3个时期,其中碳氧同位素和包裹体实验测试证实了3个时期的天然裂缝存在;③研究区印支期发育少量的NW剪切缝及砂泥互层层理缝,燕山期在断层附近、背斜高部位发育NW剪切缝和生烃超压缝,喜马拉雅晚期在断层附近、背斜高部位发育近NW和NWW组系剪切缝,背斜核部发育近S-N组系张性缝.结合研究区地质力学环境,查明了威远地区龙马溪组天然裂缝特征,明确了裂缝的形成期次及分布规律,为威远龙马溪组储层评价、有利区优选、优质储层甜点区评价及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四川盆地威远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天然裂缝分布特征期次演化

    低渗透砂岩有水气藏改建地下储气库可行性评价——以四川盆地中坝气田须二段气藏为例

    李开发张楚越朱亮袁港...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渗透砂岩有水气藏改建地下储气库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为了指导同类型气藏开展建库可行性评价,以四川盆地中坝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二段气藏为研究对象,在明确建库地质条件可行性的基础上,开展了气藏水侵现状、水体规模等动态特征研究,并基于岩心相渗实验及气藏数值模拟等手段分析了气藏建库可行性及有效库容空间,指出了低渗透砂岩有水气藏改建储气库的可行性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区域断层及顶底板封闭性良好;②建库区储层含气空间动用率仍可保持在较高水平;③气藏整体呈弱—中水驱,边底水处于不活跃—次活跃状态,对主体建库区影响较小;④结合静动态特征认识,主体构造内纯气区与气水过渡区可作为建库可动区域.结论认为:①中坝气田须二段气藏具备改建地下储气库的可行性;②在原始地层压力27.25 MPa下建库区域有效库容空间为106.80×108 m3.

    四川盆地低渗透有水气藏储气库中坝气田库容

    基于多参数反演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的应用

    孙涵静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大牛地气田奥陶系顶部受太原组煤层影响地震分辨率不足,在现有层位解释基础上古地貌恢复精度不足的问题,以大牛地气田为研究对象,基于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结合区域沉积构造背景,利用叠后解释性处理技术与多参数反演技术精细追踪主要地质界面,进行岩溶古地貌恢复并划分岩溶优势区,分析其对研究区岩溶储层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多参数反演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技术可以将残留厚度预测误差控制在4m之内;②根据岩溶古地貌单元渗流特征,结合气层厚度—风化壳残余厚度相关性及产能井分布对古地貌进行分区评价,残余厚度小于58m为相对岩溶有利区.结论认为,基于多参数反演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技术有效提高了关键地质界面的解释精度,进而提高古地貌恢复准确性,有助于岩溶储层分布研究,为下一步勘探开发部署提供了支撑.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多参数反演古地貌恢复岩溶优势区

    下川东震旦系气井复杂处理技术实践与认识——以YT1井为例

    朱占林敬婧钟广荣卓云...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安全有效开发四川盆地下川东地区震旦系气藏,保障川渝地区天然气能源的有效接替,需对震旦系气井的开发难点进行研究,解决易发生的故障复杂.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重点探井YT1井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井面临的地层多压力系统、压力系统窗口大、井漏严重、井壁易缩径等地质难点,从井身结构、堵漏技术、防溢流技术、防塌技术等方面开展复杂处理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优化井身结构为五开非标结构,能有效封隔必封点;②大井眼段下侏罗统自流井组—上二叠统龙潭组综合应用随钻堵漏、复合堵漏、水泥堵漏技术,可有效提升堵漏成功率,降低复杂时率;③241.3 mm井眼奥陶系十字铺组—上寒武统洗象池组优化钻具组合,综合治理溢、漏、塌等复杂,可有效提升作业效率.结论认为:①沙溪庙—凉高山地层采用空气/雾化钻进未发生故障复杂,防漏、提速效果显著;②龙潭组—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地层优选"水力振荡器+复合钻头+MWD定向"技术,23趟钻完成3150.94 m长段膏盐层井段定向作业;③190 mm井眼开展185 mm双向微扩眼器试验,解决了长段膏盐层缩径问题,三次扩眼后下套管顺利到位;④通过复杂防控技术集成应用,YT1井复杂时率降低至17.47%,避免了恶性卡钻;⑤推广应用下川东地区震旦系气藏复杂防控技术对川渝地区后续震旦系气藏深井技术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下川东震旦系气井复杂处理井漏膏盐层定向

    天然气生产企业碳排放核算与预测方法研究——以四川盆地天然气开发为例

    胡俊坤敬兴胜刘海峰纪文...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中和已成全球共识,世界能源体系正加速向低碳化演变.中国能源发展进入新时代,"双碳"目标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根本遵循,作为碳排放主要来源的能源行业正大力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但要实现"双碳"目标,需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并对碳排放量进行科学预测.选取天然气生产企业的碳排放核算及预测方法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天然气生产企业作业链,系统性梳理出天然气勘探、开发、处理、输送各环节的碳排放特征,并归类为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火炬系统燃烧排放、工艺放空排放、电力消耗隐含排放等四大碳排放源,建立起碳排放核算与预测方法.通过选取四川盆地典型的常规气、页岩气、高含硫气藏进行实例测算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鉴于不同类型气藏生产的碳排放结构和强度存在较大差异,为保证核算和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对于涉及到多种类型气藏开发的企业,在碳排放核算和预测时要分类进行,并加强基础数据的统计与监测;②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的大趋势下,为促进油气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在建立碳排放双控指标时,应以碳排放强度指标为核心,以碳排放总量指标为辅,针对不同类型的气藏、建立不同的碳排放强度动态标准;③天然气生产企业既是甲烷的主要生产供应者、也是甲烷排放者,应加强对甲烷减排控排措施的研究.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可以为天然气行业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碳排放核算与预测方法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

    "双碳"目标天然气生产常规气页岩气高含硫气碳排放核算碳排放预测

    LNG接收站低碳化改造措施及其经济性影响分析

    谢旭光孙楠
    5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我国LNG接收站低碳化改造的途径,系统分析了节能减排、外购绿电和可再生能源替代三种技术措施.通过对我国某沿海LNG接收站实例分析,设计了三种低碳化实现方案,即完全外购绿电、完全增加可再生能源设施、部分外购绿电+部分增加可再生能源设施,并分析了上述三种方案对该LNG接收站的经济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LNG接收站可以通过优化气态外输模式、优化液态外输模式和主要耗能设备采用变频技术等节能措施实现节能降耗,同时也可以采用低碳火炬、甲烷回收及新能源车辆替代等实现降碳;②LNG接收站采用外购绿电也可以实现低碳化改造,并且该方案对接收站项目的经济性影响最小;③若采用可再生能源替代,改造后该LNG接收站虽然在运营期间燃料动力费用大幅下降,但LNG加工费与全部外购绿电相比较升高9%,至0.2291元/m3.

    LNG接收站低碳化改造多能互补可再生能源经济性影响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中国天然气供需预测预警研究

    李洪兵刘盈唐紫涵韩咪...
    6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然气具有低碳、清洁、高效等特征,已成为中国主体能源之一,其供需矛盾凸显,开展天然气供需预测预警研究对"双碳"目标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从供给、需求、市场、社会4个维度,选择储采比、自给率、储量指数、消费占比、消费强度、进口依存度、进口集中度、保障系数、碳强度及人均GDP等10个预警指标,构建中国天然气供需预测预警指标体系.利用GM(1,1)模型对各项预警指标进行预测,从客观和主观视角,分别采取熵值法和G1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中国天然气供需状态进行预警.研究结果表明:①对中国天然气供需影响较大的4个因子依次为储采比、自给率、储量指数、进口集中度,中国天然气供需安全度呈稳步上升趋势;②在"十四五"期间,中国天然气供需状况处于临界安全状态,达到Ⅲ级;"十五五"期间由临界安全状态过渡到安全状态,最终达到Ⅳ级.结论认为:持续推进油气增储上产行动计划、构建天然气多元进口体系、加快天然气储气机制建设、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是保障中国天然气供给安全的有效措施.

    供需预测GM(1,1)模型序关系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预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