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唐山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唐山学院学报
唐山学院学报

李兵

双月刊

1672-349X

xuebao@tsc.edu.cn

0315-2792065

063000

河北省唐山市大学西道9号

唐山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angshan Colleg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李大钊相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CSSCI数据库的计量分析

    卢珊珊石慧
    1-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借助VOSviewer软件,以CSSCI数据库中352篇主题为"李大钊"的论文为研究对象,对文献年际变化、核心作者、核心机构、核心期刊、核心引文等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对相关研究主题作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学界对李大钊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年发文量波动较大、核心研究团队缺乏以及研究领域相对单一的问题.除了CSSCI期刊,非CSSCI期刊如《北京党史》《唐山学院学报》等,刊发的文章亦有较高质量,尤其是《唐山学院学报》的"李大钊与中共党史研究"专栏,为培养年轻一代的李大钊研究者作出了很大贡献.未来李大钊研究可朝着提高研究主题的全面性,推动跨学科、跨机构甚至跨国界的交流合作以及增强研究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等方向努力.

    李大钊CSSCI计量分析跨学科数据库

    李大钊对中华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型的早期探索

    王之富王彦龙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型是近代以来无数知识分子不断探索的重大课题.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的李大钊在西学东渐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下,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审视和批判,他以开放包容的国际视野倡导东西文明交流融合,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改造,由此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型的早期探索之路.这一探索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对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工作的开展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

    李大钊中华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型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传播

    刘丽萍
    18-2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大钊通过编辑出版报刊、发起和组织学会、课堂教学、开展演讲、发表文章等多种渠道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呈现出著述数量与内容质量相彰显、经济学说与唯物史观相辉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他以出类拔萃的理论水平和付诸实践的非凡勇气构建起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传播的新格局,并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精神用于指导中国革命,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早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李大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传播史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培育蒙古族干部的经验及启示

    张晨曦肖娴
    27-3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少数民族干部是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时期实行的蒙古族干部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培育民族干部的一次成功尝试.与日本帝国主义分裂蒙古族和国民党的"大汉族主义"不同,中国共产党通过建立学校和研究机构培养蒙古族干部,并通过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等形式锻炼蒙古族干部,使蒙古族干部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联系发动蒙古族群众的重要纽带,而且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当前,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做好民族工作要继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密切联系少数民族群众,建设高素质的民族干部队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蒙古族干部民族教育

    后缀式词语模"X替"的多维考察

    庞勇珍骆明弟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缀式词语模"X替"是较为开放且固定的结构槽:模槽"X"以单音节名词性成分为主,少数为谓词性成分;模标"替"定性为名词,意为"替身".因此,"X替"的整体语法性质是名词,其语义为在某些方面有共同特点的基本可以相互替代的人物、事物、地点等."X替"被广泛应用于演艺圈,随着不断地复制与传播,逐渐突破语言特区,广泛流行于互联网,具有集调侃明星、表示赞赏及表达喜爱于一体的人际功能.语言使用的经济原则、词语模的新造、语言表达的空位以及网络媒体的助推都是"X替"产生和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动因.

    X替词语模形式语义语用机制

    深度翻译理论观照下的中国古代典籍英译——以《道德经》中的"道""德"翻译为例

    娄沂赵媛媛
    42-4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中国古代典籍的杰出代表,《道德经》在优美的诗化语言中蕴含了深邃而丰富的哲学思想.文章在深度翻译理论框架下,以北京大学辜正坤教授和英国汉学家亚瑟·韦利翻译的《道德经》中的"道"与"德"为例,探究中外学者在中国古代典籍英译中的深度翻译现象及其对于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

    深度翻译道德经文化传播

    论刘宇昆科幻小说边界书写的超越性

    何阳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刘宇昆的科幻小说具有独特的惊奇感和宏大的价值关怀.作品能够取得如此效果,关键在于刘宇昆对科幻文学传统二元结构的否定.以"边界"的视角考察刘宇昆的科幻小说,即可发现其书写超越了身份文化、题材元素、性别话语的二元边界.这种越界书写,既带来了文学和文化活力,又再次向读者证明,在逐步陷入"零故事困境"的现代社会中,超越二元结构的方法仍然存在.

    刘宇昆科幻小说华文文学边界书写越界

    《西游记》中的"飞白"修辞格研究

    丘东吉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飞白"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种积极修辞格.研究发现,《西游记》中的"飞白"修辞格,包括"语音飞白""语义飞白"两种类型,既存在单独使用,也存在组合使用,另外还存在"飞白"与"仿拟"组合使用的情况;此修辞格主要用于体现小说的主旨、丰富人物的形象以及缓和叙事的节奏,并具有"戏谑诙谐""市井化、世俗化""哲理性"的表达效果.

    飞白修辞西游记

    监检程序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三维衔接

    陈修勇
    5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较于《刑事诉讼法》第15条"权利导向"的制度设计,《监察法》第31条为职务犯罪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创设了更为严格的实体条件,即"主动认罪认罚+附加条件",呈现明显的"权力导向".适用条件的差异化导致实践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的混乱,且《监察法》第31条在实践中并非法院裁判时的依据.为此,需从理念、制度和实践三个维度加强监检程序的衔接:从理念维度统一对制度价值的认识,发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职务犯罪的特殊功能;从制度维度明确从宽处罚建议的"柔性"效力,防止监察调查结果对裁判起决定作用;从实践维度构建监察与司法的协调沟通机制,双向提升职务犯罪办案质效.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监察法贿赂犯罪监检衔接

    以目的标准识别行政协议之证成与完善

    邓慧
    6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行政协议是合作行政模式下公法领域借鉴私法手段的产物,其以公私法二元划分传统为法制基础,却又因公私法本身的界限模糊与融合趋势而存在识别困境.准确识别行政协议具有实现与民事合同界分的重要意义.行政性是行政协议独立于民事合同之本质特征,其来源于协议追求的公共利益目标,故而目的标准应当成为识别行政协议之核心标准.此种标准注重对协议性质作实质判断,能够实现对行政协议类型之全面覆盖,具有综合标准和其他单一标准所无法比拟的相对优势.然而,目的标准的固有模糊性使其存在不当扩大行政协议范围之弊端.对此,可从目的内涵界定与适用过程条件限定两个层面对其进行完善,以提高运用 目的标准识别行政协议的精准度.

    行政协议目的标准公共利益行政管理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