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杨维俊

双月刊

1009-6566

TSXB@chinajournal.net.cn

0938-8384348

741018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岷山路60号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ianshui College of Administra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中共天水市委、天水市人民政府主管、天水市行政学院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理论刊物。面向国内外发行。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宣传和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并力求理论联系实际,探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和探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探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西部、甘肃、天水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弘扬天水历史文化名城的人文精神、发掘整理其文化、历史、艺术诸方面对人类的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坚守党校初心的逻辑进路

    万鸿湄
    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刻阐述了党校初心的核心内容,成为新时代党校发展的科学指南.从历史、理论和实践三个逻辑层面出发,深刻理解和把握党校的职责、作用、任务和本质要求,才能充体现党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价值,从而坚守党校初心,努力为党育才、为党献策,为奋力谱写新时代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贡献党校力量.

    党校初心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政府对参与式预算的保障对策研究

    邓江凌
    6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参与式预算有助于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质量,并能推进预算民主、促进预算公平、制约预算权滥用、预防行政腐败.当前我国的参与式预算存在参与渠道不畅、预算公开不够、规制层级偏低、行政主导过强等不足之处,对此,政府在理念层面要把持宽容与合作的心态,在结构层面要重塑预算参与的结构模式,在行政法层面要建立完备而稳定的法律制度,从而实现公共预算由"管理"向"治理"的转变,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现代预算制度.

    预算民主参与式预算参与权保障政府保障

    突发事件下农村社会治理体系的风险和完善

    王莹
    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农村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但随着突发事件的日益增多,其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风险:上级高效动员与基层落实低效的组织滞后风险、农村公共服务资金有限与农民公共服务需求增多的资源匮乏风险、信息多方供给与农民理性判断能力有限的舆情事件风险、公共道德理性与农村熟人社会行事逻辑矛盾的道德失范风险.面对农村社会治理体系中存在的风险,临时性的社会应急治理治标不治本,建议从增强农村社会治理主体组织领导力、资源保障力、舆论引导力、道德培育力出发,走出一条适合农村特点的应对之路,促进农村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

    社会治理体系突发事件农村社会治理

    新时代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结构赋能与行动适配

    杨威威李志浩鲍伟娜
    8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南省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采取结构优化与行动指引的推进方式,实现了志愿服务队伍力量从相对分散走向聚合团结,志愿服务项目的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水平日益提升,志愿服务兼具常态供给及服务育人双重属性等工作效果.然而在发展过程中,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仍旧受制于社会治理体制及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限制:薄弱的慈善公益事业发展基础限制了志愿组织的筹资渠道;地区经济与财政水平限制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普惠化、均衡化发展;社会志愿力量吸纳有限难以持续拓展志愿服务的领域范围.为此,政府部门需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壮大组织队伍、精准实施项目、强化业务培训、提供强力保障、深化研究阐释,不断赋能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结构赋能行动适配

    制度伦理视域下的干部政德建设

    刘晓璐
    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也是政治生态建设的导航器.加强干部政德建设,是新时代党治理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社会道德建设的突破口.加强干部政德建设不仅要靠道德教育,更要靠合理的制度安排.制度伦理对于克服传统道德建设的缺陷,体现行政行为的本质要求,遵循人的德性养成的基本规律,加强干部政德建设,反腐倡廉,至关重要.只有深化体制改革,加强制度伦理建设,构建切实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对公共权力进行合理的制度安排,才能为干部德性的养成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才能使广大党员干部在现实的社会关系和相互制衡的制度环境中通过利益博弈而养成德性.

    制度伦理干部政德大党治理

    马克思空间生态正义观的理论框架与当代价值

    孙全胜
    97-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强,让生态正义成了一个热门话题.马克思空间生态正义观源于对资本主义空间生产非正义现象的深刻反思,旨在消除人与自然空间的对立,建立平等的空间资源分配和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实现社会主义空间正义.马克思空间生态正义观的理论框架包括了人类历史、空间、生态环境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涉及城市规划、环保法律等现实问题.马克思空间生态正义观是一种全新的生态正义理论,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能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资源公平分配.所以,中国应该在社会制度、经济结构、环境保护等方面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空间生态生态正义生态治理生态文明建设

    遮蔽与解蔽:人工智能时代劳动解放的迷思困境与突围之道

    朱贇昊
    104-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运用逐渐将人类带入一个全新的智能化时代,在智能化时代下探讨劳动解放是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劳动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价值追求,同时也是人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人工智能技术给劳动解放带来有利条件的同时也衍生出了劳动新异化、劳动者劳动能力弱化、劳动权利接受挑战以及社会两级分化的现实困境,资本逻辑同技术逻辑的全面联姻、工具理性同价值理性的失衡以及智能技术所内蕴的双刃剑属性是其衍生困境的根源所在.为此,要从制度、价值原则、主体以及全球维度来共同对人工智能进行规制,破解"资本逻辑"的束缚,从而突破在智能时代下劳动解放的现实窘境.

    人工智能劳动解放新异化

    中华传统廉洁家风的当代价值

    杨旭珍
    11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廉洁家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和家庭教育理念.廉洁家风不仅有助于维护家庭和谐,培养家风建设的传统文化价值观,还能够对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公德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相关文献、深入访谈和实地调研的方式,研究了廉洁家风的当代意义和现实应用.

    廉洁家风传统文化伦理道德家庭教育社会公德

    法治框架下我国警察权监督机制的创新

    王克赟
    114-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社会由单一型、总体型向多元型转变的过程中,国家赋予了警察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保障公民人身和合法财产安全的使命.但是,在警务实践中,警察权作为一项典型的公权力,具有"强大""不断膨胀""权力扩张"等属性,这些属性会导致法治失序,使得警察权逐渐摆脱法律的约束,从而对公权力造成威胁,进而限制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保证警察权的规范运行,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制就显得很有必要.

    法治警察权监督法律规制

    甘肃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实现路径

    郭宏宏
    119-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分析甘肃省"一带一路"政策,探究甘肃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作用机制,为"一带一路"相关政策制定及工作提供建议.围绕甘肃省发布的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文本,借助扎根理论和NVivo12 Plus软件对其进行逐层编码,构建出"价值引领—基础建设—环境优化—目标任务"模型.结果表明,甘肃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由价值引领、基础建设、环境优化、目标任务等四方协同作用.因此,甘肃省要立足自身优势、深入推进基础建设、科学优化内外环境、细化落实目标任务高效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甘肃省"一带一路"实现路径扎根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