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赵黎 白玲(执行)

月刊

1005-0256

tiyutongbao@sina.com

010-87183059

100061

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11号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Journal Bulletin of Sport Science &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3年杭州亚运会羽毛球男双比赛梁伟铿/王昶组合技战术分析——基于三段指标评估法

    郭庆凯沈边宁
    41-4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016 年里约奥运会以来,随着张楠/傅海峰等老一辈优秀双打运动员的相继退役,我国羽毛球男子双打项目的统治地位逐年下降,多次与大赛冠军失之交臂.作为一种评估运动员在比赛各段技战术能力的方法,三段指标评估法在分析运动员各段的技战术上有着独到的优势.基于此,本文依据前人所构建的羽毛球男子双打运动员的三段指标评估法标准,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2023 年杭州亚运会羽毛球男双比赛梁伟铿/王昶组合的技战术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羽毛球男子双打运动员备战巴黎奥运会提供参考.

    亚运会羽毛球男双比赛技战术研究三段指标评估法

    杭州亚运会女单决赛孙颖莎和早田希娜技战术特征对比分析——基于乒乓球四段指标评估法

    符永斌宋丽强李永安
    44-4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运用录像观察法和四段指标评估法,对杭州亚运会女单决赛中孙颖莎和早田希娜的技战术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1)整体上看,孙颖莎四段的表现较好,接抢段使用较多;早田希娜更注重前4板的争夺,相持Ⅱ段是主要薄弱环节.(2)发抢段方面,孙颖莎的发球以中路和正手位短球落点为主,第三板攻击对方正手位的战术效果较好;而早田希娜发球落点多变、突然性强,第五板反手失分较多.(3)接抢段方面,孙颖莎多从对方反手位突破;早田希娜接发球变化较多且主动性强,第四板多从正手和中路突破.(4)相持Ⅰ段孙颖莎的表现全面优于早田希娜,但反手变线的失误较多;早田希娜对相持的准备不足,正手能力较弱.(5)相持Ⅱ段中孙颖莎处理中路球的表现较差,早田希娜整体相持能力欠缺.建议:(1)女子比赛应突出前三板技术的重要性;(2)在发抢段,孙颖莎需要提高对长球的应变能力,坚定己方战术的使用;(3)在接抢段,孙颖莎应加强接发球抢攻的威胁性,第四板注意正手和中路的来球;(4)在相持Ⅰ段,孙颖莎应提高反手变线的能力;(5)在相持Ⅱ段,孙颖莎应从正手斜线突破,加强回接中路球的能力.

    乒乓球技战术四段指标评估法孙颖莎早田希娜

    法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费利克斯的技战术分析——以第57届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为例

    蒋智能陈颖刚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四段指标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法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费利克斯在第57 届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中9 场比赛的技战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费利克斯发抢段进攻速度快,第1 板与第3 板之间的衔接速度快,但发球旋转变化不足、发球抢攻套路单一;(2)接抢段,费利克斯的接发球质量高但没有过渡性技术,接发球站位能够保护全台但中间偏正手区域是其漏洞;(3)相持段,费利克斯正反手进攻实力强劲,但节奏变化差,步法移动较慢,防守能力差,与大多数传统优秀直拍运动技术特征形成鲜明的对比.建议:(1)发抢段,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应该注重保护反手长球;积极主动上手,用旋转压制其速度;(2)接抢段,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应重点以中性旋转的发球为主,提高出手速度,降低发球旋转;从中间偏正手区域突破,抑制其接发球进攻技术.(3)相持段,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应重点在反手相持过程中主动变化节奏或通过高质量旋转来压制其反手速度;主动压制其中间位置,再结合两大角线路变化来压制其优势.

    团体锦标赛乒乓球费利克斯技战术

    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宋××旋转投掷技术的加速特征研究

    霍跃榕董海军刘翠娟张凯雯...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选取宋××6 场投掷比赛,对宋××旋转式投掷技术的速度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为提高我国女子旋转投掷技术提供参考.结果发现,(1)宋××旋转投掷过程时间节奏较稳定,但在腾空旋转阶段、最后用力阶段的时间节奏控制不稳定;(2)宋××在进入腾空旋转阶段时,身体重心速度低于器械速度,左侧轴的压紧效果较好;(3)在第二单支撑阶段结束阶段铅球速度未出现明显的"延缓器械速度"现象,器械速度起伏较大,对器械控制不稳定;(4)在左脚着地时刻,左肩速度迅速提高,右肩速度较稳定,有助于稳定器械速度;(5)在第一单支撑阶段两侧肩关节速度变化差值较大,不利于上肢稳定.

    女子铅球旋转投掷技术加速特征

    世界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不同击球区域效用分析——以德约科维奇与费德勒为例

    李萌李伟峰
    5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球属于隔网对抗类项目,运动员的技战术运用是获胜的关键.目前对小球类运动员的技、战术效能的分析与评价主要是以二维平面上的击球作为观察指标.本文运用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的击球位置作为研究的突破口,以前人对网球场击球区域划分为基础,将运动员在不同击球区域中的技术选择与落点选择作为个人偏好,以击球效果为客观收益值,通过构建相对客观、真实的二维空间效用函数来量化世界优秀网球男子单打运动员德约科维奇和费德勒在不同击球区域中的决策与效果.结果表明,(1)德约科维奇在发球局与接发球局效用值均高于费德勒,各击球区域技战术搭配较费德勒更合理;(2)在技术使用上,双方均主要使用正、反手抽球技术,德约科维奇正、反手抽球技术比例比较均衡,费德勒正手抽球技术使用率远高于反手抽球技术使用率;(3)2 人的正手抽球技术较反手抽球技术更容易实现战术意图,反手切削球技术难实现战术意图.

    网球运动德约科维奇费德勒技战术

    男子拳击+91kg超重量级运动员贾洛洛夫技战术特征分析

    唐升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视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男子拳击+91kg超重量级运动员贾洛洛夫的技战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在进攻拳法方面,贾洛洛夫经常运用前手作为试探对手的手段,寻找对手的防守漏洞,或者使用前手阻挡对手视野,同时运用直拳和摆拳搭配滑步与冲刺步作为常用进攻方式;(2)防守技术方面,贾洛洛夫在预判对手拳法后,根据不同距离选择防守技术;此外,贴靠防守是其在近距离中常使用的防守技术;(3)移动技术方面,贾洛洛夫使用侧步搭配摆拳,这既能避开对手的后手重拳,还能够击打对手;(4)防守反击战术方面,后仰防守反击与后撤步防守反击是其防守反击的常用手段;(5)迎击战术方面,贾洛洛夫常运用单拳作为迎击拳法且迎击效果好;勾拳与贴靠防守反击使用较少.基于此,为我国超重量级拳击运动员训练提出了建议.

    拳击超重量级贾洛洛夫技战术特征

    简析进攻后距离控制在跆拳道竞技对抗中的运用

    向婧涓
    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距离控制在跆拳道竞技对抗中的应用展开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在主动进攻后,因对手做的反应和防守动作的不同,通过重心移动调节落点位置,在跆拳道竞技对抗中进行远、中、近3 个距离的变化控制,是实现跆拳道技战术灵活多变的基础,也是身高或基本体能处于劣势运动员取得比赛胜利的关键.基于高水平跆拳道运动员对距离控制的研究成果.建议:从运动员自身优劣情况出发,制定出针对进攻后不同落点的技战术训练计划,以此为跆拳道竞技运动员训练提供参考.

    跆拳道距离控制重心位置技战术

    2022年亚洲跳绳锦标赛16岁及以上男子组个人花样项目成绩及编排特征研究

    潘文博
    74-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找到新规则下亚洲顶级个人花样项目运动员的编排特征,为我国男子个人花样项目运动员的训练及编排提供指导和方向,提高我国运动员在个人花样项目中的竞争力.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2022 年亚洲跳绳锦标赛16 岁及以上男子组个人花样项目前8 名的成绩及编排特征进行研究.结论:(1)运动员获得的成绩与8 级难度动作的数量呈显著正相关,所以在个人花样项目成套动作编排中,8 级难度动作的数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运动员的最终成绩;(2)个人花样项目成套动作的编排都是以多摇动作为主,对于力量与体操、缠绕与放绳这两类规定动作,大多数运动员都是将其作为高难度多摇动作之间的衔接动作;(3)目前国际比赛16 岁及以上男子组个人花样项目使用的音乐节奏为125~135 BMP,教练员需要根据运动员的个人能力和风格进行编排;(4)在进行个人花样项目成套动作的编排时,考虑到运动员的体能消耗问题,8 级难度的动作要编排到成套动作的前段,中、后段不宜出现过多的8 级难度动作,以减少成套动作中的失误数量,保证成套动作的流畅性.建议:(1)基于8 级难度动作的特点,运动员要加强腿部力量、核心力量以及手腕力量和灵活性的训练;(2)提高日常训练中运动员对不同节奏音乐的适应能力及合拍性,以适应比赛要求;(3)加强体能训练,帮助运动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动作,提高运动成绩;(4)适当对规则进行调整,使个人花样项目的元素更加的多元化,提高项目的竞技性和观赏性.

    亚洲跳绳锦标赛个人花样编排特征

    英超联赛"延长补时"新规的价值、问题及启示

    刘超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2022-2023 赛季和2023-2024 赛季英超联赛前15 轮共300 场比赛的伤停补时时长和伤停补时阶段的进球情况进行统计,对"延长补时"新规给现代足球比赛带来的价值与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职业足球联赛与国际主流联赛接轨提供参考,助力我国职业足球联赛的良性发展.研究显示,2023-2024 赛季英超联赛前15 轮比赛伤停补时时长及进球数较2022-2023 赛季同期明显增加,"延长补时"使得比赛中被浪费的时间得到了弥补,有效比赛时间增加,进而保证了比赛的公平性、激发了球员和观众的激情、增加了比赛的悬念和观赏性.但是,超长的补时也使比赛时间大幅度延长,给裁判员执裁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与争议,增加了运动员的体能消耗和受伤风险,对球队的战术安排和备战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英超联赛延长补时价值

    田径运动员跨项雪车项目的选材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研究

    陈永鉴
    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田径运动员跨项选材是雪车项目获得优质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我国雪车跨项选材多依赖于外教的个人经验,尚未形成科学化选材体系.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田径运动员跨项雪车项目的基本特征、运动员形态特点、竞技能力及运动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影响雪车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形态学、训练学和生理学因素,并确定田径运动员跨项雪车项目的选材4 类一级指标,包括身体形态、身体素质、生理机能和教练员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雪车项目专项特征,拟定田径运动员跨项雪车项目的选材初选指标,并筛选出与雪车项目运动表现高度相关的评价指标,构建出田径运动员跨项雪车项目的选材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

    田径运动员跨项选材雪车指标体系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