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体育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体育学刊
体育学刊

杨文轩

双月刊

1006-7116

tyxk@scnu.edu.cn

020-85211412

510631

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学楼4-5楼

体育学刊/Journal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体育专业学术性刊物。设有经验总结、理论探索、读书思考、试验报告、专题讨论、最新科技知识介绍、体育科技动态报道等栏目,为体育学术研究和学习提供交流园地。读者对象主要是体育科研工作者、体育院校师生、教练员、运动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实现路径探索

    柏杨
    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文献研究、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实现路径进行探索。研究认为: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在优化发展过程中最终指向人的更全面、更优质的发展。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聚焦在加快促进体质健康、激发兴趣产生志趣、改善学习形成能力、勤练常赛塑造精神等方面。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有认知偏差的问题,也有急待突破的瓶颈。实现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把牢发展之舵、夯实发展之基、稳固发展之本、赋予发展之能。旨为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建设奠定学科教育根基,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提供新的视角。

    学校体育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以体育人优质均衡数智转型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框架与推进策略

    郭赟程鲁长芬
    8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逻辑演绎法,从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入手,依据体育课程思政的实质内涵构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框架与推进策略。研究认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需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理念,以"三全育人"为长效机制,以显隐结合为实践路向形成动态立体的理论框架。在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需坚持以培育学生成为德才兼备且完整的人为价值目标,打造全员、全程、全方位的长效育人机制,采用显隐结合的形式,形成具有特色的体育课程思政元素库与课程模式,开创体育课程思政新局面。

    学校体育体育课程思政三全育人

    红色音乐融入高校体育艺术类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冯菲姜小平
    8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音乐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进历程中形成的独特音乐形式,亦是中华民族由生死危亡到扭转僵局、焕发生机的珍贵文化资源,将其融入高校体育艺术类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丰富素材资源库、提升目标达成度、凸显专业特色化和增强育人效能感。在具体的内容组构中,应深入发掘能够厚植爱国情怀、引发情感共鸣、强化审美教育、提升价值认同的思政元素,通过课程化塑造不断完善内容体系。从实践路径的设计出发,通过创设沉浸式教学情境、拓展多元化建设渠道、加强数字化技术支持以及开展专题化教研活动,促使红色音乐在融入高校体育艺术类课程思政建设进程时,能够更加符合课程与教学的现实需要,不断提升融入准度与深度,助力高校体育艺术类课程思政建设取得实效。

    学校体育体育课程思政体育艺术类课程红色音乐

    以理解为导向:体育与健康学科大概念的提炼与应用

    祝芳
    95-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学科大概念的意义与内涵,比较多种学科大概念的表达范式,区分学科大概念、核心概念、一般概念、学科事实性知识,建立概念层级图以把握大概念的内涵属性、明确提炼大概念的一般路径。针对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本质与内容特点,重点围绕"健康教育""运动技能"两大课程内容进行大概念分析,提出运动技能大概念的提炼模型:学科事实性知识与技能指向技战术内容;一般概念指向技战术特征与策略;核心概念指向技战术价值与原理;大概念指向运动项目本质思想论方法论。同时结合篮球、体操案例进行模型的应用阐述,强调以理解为导向实现"少而精"统领"多而杂",以期对改进教学现状、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有所贡献。

    体育与健康学科大概念运动技能大概念模型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大单元教学的底层逻辑与实现路径

    肖建忠种青郑华威屈冬林...
    10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大单元教学的要求,运用逻辑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阐述了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大单元教学概念内涵、底层逻辑、实现路径等。研究认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缺乏整体教学理念,碎片化、蜻蜓点水式的教学问题突出等是义务教育大单元教学的逻辑基点;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系统化教学等是义务教育大单元教学的底层逻辑;正确把握大单元的时代要求、从学校层面进行科学谋划等是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大单元教学的实现路径。

    学校体育体育与健康大单元教学义务教育

    提升武术教学趣味性:问题审视、致因分析、改革对策

    刘文武王梦东
    109-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趣味性是决定武术教学和育人成效的重要因素。运用文献资料法、教育观察法等,系统思考武术教学趣味性的问题。研究认为:练习武术有无趣味性和武术本身具不具有产生趣味的因子是两回事,武术本身是蕴含趣味因子的,但当前武术教学的整体模式遮蔽武术运动原本有之的趣味性。武术教学缺乏趣味性的致因主要包括:(1)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武术需求相左;(2)组织形式单一封闭、缺少合作互动;(3)学练环境难以调动学生主动性、课堂氛围沉闷;(4)练习目标模糊、学生难以获得效能感。采用交叉整合、以主代次的方法,提出提升武术教学趣味性的对策:教学内容及价值认同方面,要由复杂难学、止于学会向简单易学、精进无限转变;教学方式及学练环境和氛围方面,要由单一的个人练习情境向偏重双(多)人练习情境转变。

    武术教学趣味性教学方式学练环境与氛围

    高校实施强制课外体育锻炼的争议及推进策略

    卿凯丽辜德宏秦硕
    115-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理性审视高校实施强制课外体育锻炼这一问题,对其存在的两大争议、现实原型及良好效应进行了梳理,指出高校实施强制课外体育锻炼具有必要性、有效性与合法性,提出了高校实施强制课外体育锻炼的推进策略。研究认为,高校实施强制课外体育锻炼存在合法性和有效性争议问题,即对自由的背离、对兴趣的忽视。但实际上,生命健康权是高校实施强制课外体育锻炼的法律依据,强制与自由只是高校实施健康促进干预活动的不同手段,两者殊途同归,大学生存在兴趣的迷失现象,而强制课外体育锻炼有助于帮助他们实现体育感知觉的积淀与拓展。高校实施强制课外体育锻炼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并产生有良好的体质健康保障效应、消极体育观念或意识矫正效应、群体和社会示范效应。研究建议,科学认识高校实施强制课外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生命权和健康权的保护作用,对促进其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具有转化作用,对推进感知体育锻炼的乐趣和效用具有体验作用,给高校实施强制课外体育锻炼更多的组织与管理自主权。高校实施强制课外体育锻炼,需要科学设计强制课外体育锻炼的内容,做到形式合规,方式与方法合理;制定实施强制课外体育锻炼的激励措施和监督手段,建构外在的引导和约束机制;加强校园强制课外体育锻炼的数字平台建设,建构动态追踪和意见反馈机制;打造多元化的校园体育赛事体系,发展学生体育社团,引导学生主动运动参与。

    学校体育课外体育锻炼强制体育大学生体质

    赋权增能理论视域下体育教师工作重塑的机理阐释与实现机制

    何萍陶玉流吴相雷刘雨欣...
    12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归纳等方法,深入剖析赋权增能理论视域下体育教师工作重塑的赋权动因、能力基础以及实现机制。研究认为,体育教师工作重塑的动力来源于自我心理、政府制度、学校管理、社会环境的赋权;而基于专业自主权的自我认知能力建设、参与决策权的自我设计能力提升、专业发展权的自我反思能力培育、自由裁量权的自我调控能力发展,是体育教师工作重塑的增能基础。在赋权增能理论视域下,以赋权动因与增能基础为作用机理,提出应从认知、任务、技能、关系4个维度建立体育教师工作重塑的实现机制,以期为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新的理论思考。

    体育教师赋权增能理论工作重塑专业发展

    日本近代学校体育的历史流变——评《日本近代学校体育研究(1868-1936年)》

    谭华
    131-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近代学校体育研究(1868-1936年)》一书,结合日本近代由弱到强进而走向侵略扩张的社会背景,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这一历史时期学校体育的流变历程、特征、作用、历史地位及影响因素,反思其学校体育的军国主义化。研究认为:日本近代学校体育并非单纯的体育教育活动,它是近代教育的重要构项,是日本推进文明开化的场域之一,在改善国民体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军国主义的蔓延,学校体育逐渐与军事捆绑,逐步沦为扩军备战的工具,既违背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也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学校体育只有回归教育本质,才能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真正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学校体育历史流变《日本近代学校体育研究(1868-1936年)》

    定向运动练习对大学生空间定向能力的影响:来自行为学和fNIRS的证据

    殷春宇史利张文刘阳...
    135-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定向运动练习对大学生空间定向能力的影响及其脑机制,为提升人的空间认知能力提供新途径和科学依据。以48名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8周定向运动练习干预,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系统(fNIRS)记录被试者大脑氧合血红蛋白(Oxy-Hb)浓度变化,分析被试者干预前后空间定向认知任务的行为表现及神经机制。结果表明:(1)定向运动练习显著提升练习者空间定向认知任务的正确率且显著优于对照组。(2)在空间定向任务中,实验组左侧腹外侧前额叶(L-VLPFC)和左侧背外侧前额叶(L-DLPFC)的Oxy-Hb激活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3)实验组腹外侧前额叶(VLPFC)的Oxy-Hb浓度与正确率显著相关。研究认为,定向运动练习可以有效改善练习者的空间定向认知能力,且空间定向能力的改善效益与大脑前额叶皮层激活程度有关。定向运动练习改善练习者空间定向能力的脑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变练习者的空间认知加工模式,从而促进其脑神经活动的优化。

    定向运动认知功能空间定向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