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台州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台州学院学报
台州学院学报

冯尚申

双月刊

1672-3708

journal@tzc.edu.cn

0576-5137019

317000

浙江省临海市东方大道605号

台州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anzhou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台州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以反映本校师生的科研成果为主,也吸纳校外有较好质量的稿源,为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科研水平服务。编发论文突出科学性、高教性和地方性,既重视基础学科、基本理论和教育科学的研究,也注意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力求在学院学报共性的基础上办出自己的个性和特色,特别设置了“天台山文化”、“台温经济”、“地方高教研究”等专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智时代人道传播的困境及实现之可能

    师曾志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十字运动创始人之一杜南所倡导的国际人道主义与硝烟弥漫的战场救护使命依然重要的同时,层出不穷的生化、环境与AI等所带来的各种潜在与现实的危机都在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道传播在积极开展人道主义援助、救助等的同时,强调摆脱道德伦理的空洞语言的评判,关注人心、人道以及其所引发的各类矛盾冲突可能关切到每个人的未来,在深化人道主义事业结构、制度、系统等变革的同时,加强人道思想与实践的追问,提出向未来的每个人都不得不自我回答生活乃至生命意义的问题.

    红十字运动人道传播人道人性技术

    认知?情感?勇气——数智时代的生成性人道主义及其传播

    李堃张乘源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世界范围内层出不穷的人道主义危机正呼唤全人类的通力合作,而人道传播与动员却因语言、观念和制度等差异面临困境;技术变迁下的个体生命底色的凸显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等也需要人道传播的新理念、新逻辑和新形式.从生命传播的理论视阈出发,在新异化时代,唯有建立在自我觉知和情感共同体基础上的、生成性的人道主义,方能达成切实的行动与改变,而叙事和勇气在其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生命传播人道传播情感叙事自我

    "数智时代的人道传播与人道主义事业——技术、人文与共生"会议综述

    唐倩付砾乐杨周锦梁晨...
    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飞速发展的数智时代,来自国内3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机构的近60位专家学者、业界同行围绕"数智时代的人道传播与人道主义事业——技术、人文与共生"进行深刻讨论.在对人、人道主义、人道传播的本质追问中,学者们洞察到技术作为真理的发生方式与人的复杂关系,揭示了变化中不变的人道主义内涵.同时,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发表了自己对技术人道主义的看法,一方面辩证看待技术对人的异化与复归的可能,另一方面也看到了技术在不同领域进行人道援助的案例.基于此,与会者进一步展望了技术与人性共生的社会图景,即共建多元主体共生的日常关系、以共享为依托的新共在状态、以共治为目标的全民参与.

    人道主义人道传播技术人文共生会议综述

    论社会维度视角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王迪苏方于博轩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目前二者在融合的过程中存在"不全""不深""不便""不愿"等诸多问题.通过"社会维度"的观察视角和分析框架对社会分类、社会过程、社会结构、社会组织与社会群体进行深入考察,可以理解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过程的复杂性,能够为科学研究、政策制定和产业实践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其中,社会分类涉及"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不同模式、"内部孵化"与"外部对接"的不同策略.社会过程的分析有助于从时空演进和产业扩散等多个层面揭示"数实融合"的动态路径和关键节点.社会结构的支持与分化特征决定了"数实融合"的可行性与差异性.企业作为社会组织在推动"数实融合"中既要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自身的增长与再生产,又要平衡资源、整合需求、重塑架构、确保数据安全等.关注不同社会群体的参与状况和所受影响,理解他们的需求和行为,对于设计和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有效融合至关重要.

    数字经济实体经济融合社会维度

    媒体赋权与退场——一场"住进烂尾楼"的城市维权行动

    何润陈雨琪
    31-39,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互联网时代,公共话语资源的垄断性减弱,媒体越来越以第三方角色介入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并在一定条件下影响两者间的权力格局.中国社会维权行动中权力关系的动态变迁和第三方赋权机制,超出了传统静态的权力关系框架和交往权力理论解释范畴.在具体的社会行动情境中,各个行动主体的权力并非恒定不变,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在媒体的介入之下有改变的可能;同时,媒体赋权有其条件和边界,舆论退场后,也存在作为"影子"对弱势者进行隐形赋权的可能性.

    国家与社会关系媒体赋权维权行动烂尾楼

    现代汉语补语位置新兴极量程度副词的演变分析——以含有"爆""哭"的语言成分为例

    朱磊
    4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兴极量程度副词在补语位置的演变与主观性密不可分,根据主观性提升的差异可以判定补语位置的新兴极量程度副词的发展具有独立性,不同成员的出现是在体认和类比化的机制下产生,并产生了功能分化的倾向.

    新兴极量程度副词补语主观性类比化

    汉语复叠型加量构式"成A成A"探析

    余梓瀚陈勇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成A成A"是汉语中常见的构式.形式特征上,该构式变项是名量词和时量词,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极少.句法上,该构式可在句中充当主语外的句法成分,主要作定语和状语.语义上,该构式主要表示"加量"和"达量",前者为表"周遍"、表"多数"、表"连续";后者是典型构式义,表"达成".语用上,该构式感情色彩鲜明,但无具体褒义或贬义倾向,该构式主要有"加强语气"和"增强语言形象感"的语用功能.与"一A一A"和"整A整A"等构式相比,该构式在多个方面较有特色.

    成A成A构式复叠加量构式义

    服饰的言说:新物质主义视域下的《觉醒》

    李春风满莉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新物质主义批评认为,具体的物件能够成为人物塑造与建构研究的批评路径之一.小说《觉醒》中女主人公埃德娜穿着华服、脱下华服直至最后脱光衣服的三个阶段,展呈了其身份的动态塑形以及她那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终极"自我"追求,揭示了19世纪末根深蒂固的男权话语体系下女性无可奈何的悲剧宿命.

    服饰新物质主义批评《觉醒》身份自我

    论舒婷诗歌的"女儿性"特质

    程颖
    64-6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女儿性"这一术语起源于《红楼梦》中塑造的尽善尽美、如梦似幻的"女儿"世界,本义为"女儿"美好的天性.舒婷诗歌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原因,就在于弥漫于诗歌中的"女儿性"特质.这种特质不仅表现为"女儿"天真烂漫的天性,也表现为具有现代叛逆色彩的"女儿性".和著名评论家陈仲义结婚之后,舒婷诗歌中的"女儿性"话语也隐现出被妻性、母性话语入侵的端倪,"女儿性"话语遂由"台前"走向了"幕后".

    舒婷"女儿性"朦胧诗特质

    大陈岛垦荒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逻辑关联及实践映照

    金松冯荣
    6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伟大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精神文化的内驱和支撑.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催生了诸多伟大精神,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大陈岛垦荒精神萌发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有着密切的逻辑关联和融通的内涵特征.具体实践中,大陈岛垦荒精神在政治灵魂、政治立场、政治品格和政治底色上映照传承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理想信念、宗旨情怀、血脉基因和价值基调.

    大陈岛垦荒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伟大建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