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投资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投资研究
投资研究

月刊

1003-7624

010-67596644 67596643

100032

北京市金融大街25号

投资研究/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专业学术性刊物。刊载投资宏观控制和微观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研究成果,探讨财政投资、银行长期信用投资、企业和证券投资管理的发展问题,并介绍国外投资研究的新动向和学术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编者导读

    《投资研究》编辑部
    1页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多维度刻画与监管策略——基于新时期二元金融风险结构视角

    赵锡军沈靖人
    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防控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本文以Diebold-Yilmaz的风险网络分析框架为核心,刻画2007-2023年期间中国金融行业、房地产行业和资本市场的风险传染(溢出)结构特征,评估系统层面的风险状态,检验风险关联网络"稳定且脆弱"的双重特性,为新时期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提供建议.研究发现,银行业和资本市场是中国金融体系最主要的风险净溢出来源,传染(溢出)效应显著,房地产行业在特定时期的负外部性强烈;新的系统层面的风险指标体系可以理解为个体层面传染(溢出)效应按照"系统重要性"程度的加权平均组合,能够有效刻画风险关联网络的双重作用机制,准确识别预警重要性风险事件.

    系统性金融风险风险关联网络传染(溢出)效应金融监管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来自地方性商业银行的证据

    吴晶妹崔智斌陈静远
    2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银行信贷投向实体经济的视角,通过2016-2022年地方性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否以及如何影响银行配置"虚拟"行业和"实体"行业的信贷资源.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显著促进了地方性商业银行信贷投向"脱虚向实",增强风险控制能力以及提高经营服务效率是其中的机制路径.该促进效应主要体现在城商行、高盈利的内部特征分组以及强金融监管、弱银行竞争的外部环境分组中.进一步分析表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银行数字化转型协同推动地方性银行服务实体经济.

    社会信用体系银行信贷配置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公共信用信息

    央行货币政策创新的绿色效应:来自绿色债券纳入合格担保品的准自然实验证据

    陈若愚王国庆丁忠明张珩...
    4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绿色金融债券市场的日度数据和双重差分模型分析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创新的绿色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央行将绿色金融债券纳入合格担保品范围能够使绿色金融债券与非绿色金融债券的收益率之差增加20个基点;该政策效果在高信用评级债券、政府支持银行和位于绿色金融改革实验创新区银行所发行的债券中更加显著.为此,本文提出央行可综合运用担保品框架下的货币政策工具,强化货币政策的定向调控功能,助力我国"30·60"双碳目标的实现.

    新型货币政策绿色债券担保品渠道准自然实验

    绿色信贷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是否立竿见影?

    仇韪赵鑫钰赵毅
    6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信贷作为平衡经济和环境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绿色信贷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是否能在当期有效?本文采用基准回归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制度环境和产业接续与替代下绿色信贷对工业绿色发展的滞后性影响.研究发现,绿色信贷对工业绿色发展影响存在滞后性;提升制度环境、实现产业接续与替代能够改善绿色信贷对工业绿色发展滞后作用;在低水平制度环境地区,提升法律制度、政府引导和市场化水平均能促进绿色信贷推动工业绿色发展.

    绿色信贷工业绿色发展产业接续与替代制度环境

    上市公司可转债股性对可转债收益的影响——基于中国市场的实证研究

    杨梓楠申宇
    79-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可转债收盘价日收益率与其平价日收益率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作为转债股性的表征变量,对由Wind数据库获得的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我国转债市场所有公募个券的股性指标进行逐月估计,运用分组分析、Fama-Macbeth回归等方法探究可转债股性与转债预期收益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我国转债市场上的多数转债均具有显著的股性特征.无论是组合还是个券层面,转债股性与预期收益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股性指标风险溢酬在稳健性检验下均显著为正.

    可转债股性资产定价

    北向资金和个股超额收益率的关系——基于高频数据的实证探索

    沈立
    10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北向资金对A股市场的影响愈发深刻.本文采用沪深两市2018~2023年日度数据,考察北向资金持股比例变化对股票的超额收益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北向资金持股比例变化和股票超额收益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且带来了传统风险因子之外的收益,但持续时间较短;根据Fama-MacBeth回归结果,北向资金持股比例变化是影响股票收益率重要的风险因子.在不断开放资本市场时,注意到北向资金给股市造成的冲击,维持股市稳定发展.

    北向资金股票超额收益率风险因子

    股价信息含量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协同增效"抑或"掣肘减效"?

    王超宋明勇
    117-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使用2008~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股价信息含量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市场交易所产生的股价信息可以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机制检验表明,股价信息含量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应通过提升投资效率、缓解融资约束两条路径实现,且主要作用于企业的发展性决策和运营成本.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两权分离度高、市场风险大、高管持股比例低以及现金流紧张的企业中,股价信息含量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

    股价信息含量全要素生产率投资效率融资约束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区域电网投资成本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准自然试验的证据

    苏雅亨李雨佳赵启新余红伟...
    144-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市场对电网所带来的隐性系统性成本较少受到关注.本文基于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碳市场对省级电网投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碳市场显著提升了试点地区电网投资成本,确认了其带来的额外系统性成本.碳市场增加了电网消纳可再生能源压力及火电机组调峰频次,进而推高成本.为保障碳市场与电网企业的协同发展,未来需制定系统性成本疏导政策.本研究为理解碳市场对电网的隐性影响提供了实证依据.

    碳市场电网投资系统性成本

    《投资研究》2024年重点选题方向

    《投资研究》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