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存阅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存阅刊
文存阅刊

周刊

文存阅刊/Journal WENCUN YUEKA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人文素质培养的高职普通话课程改革探析

    朱圣元
    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职普通话课程的改革当中,应当加强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通过将人文素质培养与学科教学相融合,在达成普通话教学目标的同时实现对学生良好人文素质的培育.本文通过探讨基于人文素质培养的高职普通话课程改革,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人文素质高职普通话课程改革

    以"微平台"助推党建创新,构建"红色矩阵"网络育人模式——以天工大"TGU信好有你"公众号为例

    李浩
    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紧随"微平台"建设潮流,高校党建工作也从以往的网页党建迈向以微信为重要工具支撑的"微党建",多方位、立体化的进行党政思想传播,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传播红色声音."TGU信好有你"公众号充分利用网络化手段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量身定制红色网络阵地,探索搭建网络育人平台.

    微平台党建创新红色矩阵网络育人"TGU信好有你"

    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小学作文教学研究

    廖四新
    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不少学生面对作文存在较强的畏难情绪,影响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也给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小学生在完成作文当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主要是欠缺丰富的写作素材,所以,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时,要注意指导学生从生活当中取材,将丰富的生活经验融入到作文当中,有效表达真情实感,对语言进行灵活运用,提高写作质量.

    学生生活经验小学作文教学

    "1+2+N"教学模式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探究

    戎筱卿
    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学生为主体,将线上和线下教学形式相结合,采用超星、腾讯课堂、慕课等多种教学平台的"1+2+N"教学模式,运用到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去,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师生沟通交流,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1+2+N"药物分析线上线下教学模式

    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田庆
    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而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的重要环节,可以有效提升思政课的育人实效性.本文旨在从目标、内容、形式、师资及考评等方面构建系统完备、可操作性强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

    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三个敬畏"理念下民航院校学生安全素质提升研究

    申建华
    146-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新冠疫情的蔓延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警示人们要常怀敬畏之心.疫情给民航业的发展也带来影响,引发民航从业者深刻反思.民航院校是培养民航从业者的主要阵地,在新时代背景下,要根据时事变化,落实好教育方针,从日常中提升学生的安全素质,将责任感贯化于心,践行于实.本文基于"三个敬畏"理念,从大学生安全素质发展现状出发并结合民航院校特点,展开对民航院校学生安全素质提升研究.

    "三个敬畏"民航院校安全素质

    河北文化特色及在匈牙利的传播

    王颖张鑫宁贤
    148-149,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一直推崇"文化走出去"战略,河北在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匈牙利作为我国"一带一路"伙伴国,也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形式.文章首先介绍有代表性的河北文化表现形式,然后概述匈牙利特色文化,最后提出了河北文化在匈牙利传播的途径及建议.

    河北文化匈牙利文化传播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宣传策略探究

    田婉晴马海旭
    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译和对外宣传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展示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本文对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宣传的意义、研究现状和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究.

    中国非遗英译宣传策略

    "牛"在俄汉文化背景下的隐喻意义

    杨惠茹
    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古以来,动物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动物往往被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本文以"牛"为例,分析俄、汉语在隐喻映射下的文化差异,以更好地了解俄、汉不同的民族文化特点,进一步促进文化交流.

    隐喻文化俄罗斯中国

    浅析《红楼梦论稿》对红楼梦悲剧命运下的典型性格解读——妙玉和鸳鸯,尤三姐和香菱

    彭文雅
    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楼人物向来是文学评论界热度最高的一个议题之一,尤其是悲剧色彩浓厚的女性,向来是人们研究、同情且赞美的对象.本文就蒋和森对于红楼人物中三位悲剧女性的论述分析,归纳总结出分析人物、品鉴人物的方式和方法,从而为红学批评的发展进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红楼梦》《红楼梦论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