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外国语言文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外国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陈维振林大津

季刊

1672-4720

fjwy@fjnu.edu.cn

0591-83465378

350007

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内

外国语言文学/Journal 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面向全国,走向国际是刊的宗旨,多年来本刊发表了大量全国各地作者在英语、法语、日语等语种的语言研究和教学研究方面的高水平论文,近年来也发表了部分欧美和我国香港地区著名的语言学家和外语教育家的学术研究论文,同时开始向国外学术界介绍我国学者的语言学和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成果,本刊的学术地位和学术贡献受到广泛好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西方奥威尔学术史的思想史意义

    陈勇
    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西方奥威尔学术史为例,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其中蕴含的思想史意义:第一,西方知识分子团体和个体利用奥威尔批评来表达自身的文化和政治诉求;第二,西方左右两派知识分子围绕奥威尔展开了激烈的意识形态争夺战;第三,英国左派对奥威尔的批判传统凸显他们在社会主义思想的冲突;第四,西方知识分子的奥威尔批评反映出对知识分子职责问题的深度关切.这表明,对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经典作家,其学术史研究不能止步于学术史层面,而应该提升到思想史视域的考察,具体是将学术史文本或者批评文本放置到多重思想史语境进行深度阐释,充分挖掘其思想史意义,从而站在思想史的高度去重新认知文本的学术史价值,这就是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的"学术史-思想史-学术史"阐释和认知新模式.

    外国文学学术史西方奥威尔学术史奥威尔批评思想史视域思想史意义

    从语言意识核心词мир(世界/和平)看俄罗斯人的世界图景

    赵秋野张译文
    1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意识是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及焦点,也是其研究方法.对语言意识核心词мир①(世界/和平)在词典、谚语和俗语以及《俄语联想词典》中呈现出的语言意识进行历时和共时的描写及对比,旨在揭示俄罗斯民族的思维方式、语言文化心理特点及世界图景.研究发现,мир的"世界"义项下的语言意识内容在21世纪前较为稳定,而进入21世纪后发生了较大变化;MHp的"和平"义项下的语言意识内容受战争影响,在20与21世纪发生了两次改变.总的来说,俄罗斯人мир的世界图景随时代、社会变迁而发生动态改变,尤其是在进入21世纪之后,其世界图景变化尤为明显.

    俄罗斯心理语言学语言意识核心词мир(世界/和平)俄罗斯人世界图景

    抒情阐述构式"你说X"的语用压制和语用转喻

    侯国金陈丽霞
    3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尝试分析汉语特有的"你说X"的生成机制.本文从新兴的词汇—构式语用学视角进行考察,发现"你说X"构式的宾语小句"X"一般由反问句、陈述句或感叹句构成.其次,"你说"和小句"X"的语用矛盾触发其双重语用压制:词汇"你说"压制构式"你说X","你说X"构式又压制词汇"你说".结果表现为"你说"的祈使言说义虚化,或者说发生话语标记化,获得了社会认知功能或篇章构建功能,而整个构式获得了(社会公约化评价的)抒情阐述的构式义及(社会共知的)共场共鸣的构式效.上述双重双向语用压制的机制在于其语用转喻,制约着言者使用该构式生成上述构式义和构式效以及听者对其构式义效的推理.鉴于该构式的上述特征,该构式可英译为"wouldn't you say/think X?""you know X""you tell me X"等.

    "你说X"构式抒情阐述构式词汇—构式语用学语用压制语用转喻

    对话语境中"别提了"话语标记功能的浮现

    宁柏慧陈昌来
    4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话语境中话语标记"别提了"偏好分布于话语回应序列的话轮开头位置,具有三种话语标记功能:一是表达话语否定;二是表达嗔怪<无奈<抱怨<斥责的负面情感立场;三是用以话语衔接,抢夺话轮,为听者提供标记与引导.话语分布、同现成分、音律特征等形式因素和意义演变、语用推理、语境吸收等语义—语用因素共同推动话语标记功能的浮现.

    "别提了"话语标记位置分布功能影响因素

    奥科拉弗《凤凰之书》的后人类黑人生命政治书写

    覃露珊谷红丽
    5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尼日利亚裔美国作家尼迪·奥科拉弗的科幻小说《凤凰之书》描绘了一个反乌托邦生存图景.新自由主义生物技术产业主导的生命权力对后人类黑人实施身体剥削和主体规训,使之成为"驯顺的肉体"和"臣服的主体".小说揭示了新自由主义生命政治与种族主义互相勾连,呈现出褫夺边缘人生命的死亡政治向度.同时,小说还赋予后人类黑人群体抵抗生命政治霸权和自我救赎的强大力量,表达了奥科拉弗对技术公正的呼吁和对边缘人群生命权利的深切关怀.

    尼迪·奥科拉弗《凤凰之书》后人类黑人新自由主义生命政治

    智能时代"后人类"自我意识的建构:来自赛博朋克小说的启示

    郑奕
    65-7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与后人类的关系成为新的探讨热点.传统观点认为意识是人的本质属性之一,然而随着后人类意识理论的出现,传统观点遭到质疑.后人类意识理论认为意识是一种偶然现象,可以被下载、储存,甚至可以被人为构建.在后人类意识理论背景下,赛博朋克科幻作品中所刻画的后人类被视为人工意识的具象化.本文选取了代表性赛博朋克小说作品中的后人类形态为研究对象,解析小说文本中后人类的自我意识及其建构过程,以及在新的技术生存环境下对自我主体性的重新认识.

    人工智能后人类赛博朋克小说自我意识

    文本的孕生与萨义德"开端"思想的建构

    孙立武
    7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萨义德在《开端:意图与方法》一书中对"开端"的思考扩展到了文本,着重探讨了"开端"的内涵及其在文本孕生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开端"作为一种意图在一个文本的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并形成了一种有效的运转机制.文本作为承载意义的载体,通过一种暴力犯禁型的书写,开启了达成知识和艺术的努力,萨义德以"开端"的视野介入文本的发生过程,进一步探索不同形式开端的意义和形式是如何被文本有意图、有条理地生产出来.文本作为一种生产性活动,作者和文本之间的几种对立构成了文本生成的条件,而重复和独创的特性又构成了文本发生的重要动因,"开端"之于文本的持续性影响也由此发生.

    开端文本独创性重复性《开端:意图与方法》

    彼得鲁舍夫斯卡娅《真正的故事》对俄罗斯民间故事的继承与变形

    张颖
    8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彼得鲁舍夫斯卡娅的故事创作反映了当代俄罗斯作家文学深受民间文学的影响,她的故事集《真正的故事》是对俄罗斯民间故事的继承与变形.在普罗普的故事诗学视域下,通过对比分析故事的结构形态和主题思想,发现彼得鲁舍夫斯卡娅的故事创作保留了民间神奇故事的诸多功能项、角色类型、情节组合模式和语言特色,同时作家改变了功能项的排列顺序,赋予角色多重面貌,建构虚实结合的时空体,插入道德哲理性语句.彼得鲁舍夫斯卡娅在故事作品中融入民间神奇故事的虚构和奇幻,描写现代日常生活,颂扬传统永恒价值,揭示社会转型时期俄罗斯人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百态,意图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真正的故事》俄罗斯民间故事元素结构形态与主题继承与变形

    主持人语

    李平
    100页

    从社会语言学视角比较《京华烟云》两个中译本的人物语言特色

    李平孟洁
    100-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先生用英文写成、体现清末民初北京风俗的小说,小说人物众多、个性鲜明.因此译者将其翻译回中文时,应注意人物语言符合特定的地域、时代以及社会背景等.本文通过社会语言学视角,从地域性方言、时域性方言及社会性方言三个维度,比较了《京华烟云》两个中文译本的人物语言特色.研究发现,郁飞译本更强调人物语言在上述三个维度的还原,更好地凸显了中国文化特色.

    《京华烟云》郁飞张振玉人物语言